對產品經理而言,哪件事最難做?

1 評論 4657 瀏覽 16 收藏 14 分鐘

我們都知道在工作與生活中,最難做的事情,往往也是最有價值的。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最難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作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大家分享他認為產品經理最難做的一件事以及一些應付的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最難做的事,往往也最有價值。

有人問了我一個很大問題:什么是產品經理最難做的一件事?我當時在開會,沒來得及細想,晚上合上筆記本,坐在車里思索良久,我覺得對產品經理來說,最難做的事可能也是最有價值的事,四個字就可以講清楚,那就是:保持平衡。

結合上周的幾個產品小案例,分享給大家一些經驗。

一、業務思維還是產品思維重要?

上周在各事業部的每周工作例會上,鏡同學被副總裁批評了,原因是產品思維稍強,業務思維太弱,導致項目進度進展過于緩慢。雖然批評很委婉,但的確一針見血,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在廈門有個項目,根據業務需求,我和業務總監A做了一個方案,我從產品角度出發,提出應該對某個系統做優化調整,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的真實需求。

業務總監A也同意了,項目也啟動立項,我們產品開始著手進行產品的優化設計,根據需求,主要是增加“數據應用類”的功能設計,預計一個月左右上線,但業務總監A未及時匯報給副總裁。

結果,客戶時間比較著急,對方boss直接與我們副總裁溝通,詢問時間怎么這么久,解決方案不是現成的嗎?

會上領導講到:鏡同學作為產品負責人用產品思維看待問題并沒錯,但業務總監A作為業務負責人應該從商業角度著手,用業務思維解決問題,應該在現有的產品功能體系下,先拿出解決方案,讓用戶先用上系統,再不斷地去優化完善。

試想一下,你們要做的功能都是數據應用型的、統計分析類的,這樣的功能你就是現在給客戶他們也用不上,完全可以在方案中講清楚,先讓用戶使用著現有的產品功能,等數據積累好了,統計分析類的就能發揮效能。而絕不是單純地用產品思維去解決業務問題,要學會找平衡,該用業務思維時就要用業務思維,產品思維就要退一退,該用產品思維時就要用產品思維,業務思維就要退一退。

事后我復盤,領導的批評雖然委婉,道理卻發人深?。?strong>最難的事在于找平衡點,什么時候該用業務思維(比如,新項目洽談),什么時候該用產品思維(比如,功能沉淀優化)。找準了,事就成了

二、領域驅動設計的案例應用

《領域驅動這設計》這本書終于看完了,說實話,獲益匪淺,對產品經理的設計思維有很大的啟發,再一次推薦給大家,當然,書中的案例也更容易應用到實踐中,上周我們的一個評審會我就引用了其中案例。

上周二,我們對“支付中臺”的功能設計進行內部評審,其中也涉及“賬戶余額”這個字段,以往我對這個字段的理解只是數據表里有這個字段,每次需要使用時直接調用即可,但實際上,這個簡單的字段設計有兩種實現方式:“以狀態為主”和“以事件為主”。

假設賬戶原本有100元,工資入賬20000元,消費出賬1000元,那么賬戶狀態是多少?100+20000-1000=19100,下面看看“以事件為主”和“以狀態為主”的兩個視角的區別。

方式一:以狀態為主

以狀態為主的視角做法是:在每次出入賬事件發生時,在數據庫的進出明細表中添加記錄,如入賬記錄20000元,然后同時將賬戶表中的余額字段改為20100。

也就是說,余額的計算是在寫入明細表數據時同時進行的,明細表與賬戶表同時進行寫操作,如果一張表寫入錯誤,已經寫入的另外一張表必須回滾,這是依靠數據庫的ACID事務機制保證的。

ACID事務除了保證兩張表修改的完整性,還會防止同時修改賬戶表的余額字段,因為賬戶表的余額字段是一個共享字段,如果有很多寫操作同時發生,肯定會發生同時修改這個共享字段的情況,那就會發生競爭,ACID中的隔離性就是為了避免這種競爭而設置的屬性,通常通過上鎖實現,代價是犧牲性能和吞吐量。

方式二:以事件為主

但是,在事件溯源架構下,雖然同樣還是要保存事件發生的明細,但是寫入明細表以后,就不會去修改賬戶余額的狀態,這樣,整個寫入過程就不會遭遇共享資源的爭奪,也就沒有必要使用事務機制,只是追加新記錄,甚至可以使用普通磁盤文件,日志文件也是一種事件日志。

既然賬戶余額并不是在寫操作時修改,那就需要在讀取數據時實時計算。當每次讀取賬戶余額字段時,首先讀取事件明細表,獲得入賬事件20000元和出賬事件1000元這樣的事件集合,然后計算100+20000-1000=19100。

有人覺得每次讀取都進行計算性能會差一些,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緩存得到優化。緩存其實是一種快照,第一次讀取余額狀態時會計算一次,然后將結果保存到緩存中,如果寫入事件明細再次發生,就會刪除緩存中的余額數據,等待新的“第一次讀取請求”發現緩存中沒有余額數據了,就會轉而從數據庫中獲得余額的初始值,然后讀取進出事件表,最后計算出當前余額,保存到緩存中,供其他讀取請求快速獲得。

在評審會時,一開始我們的產品經理也是以為是通過數據表直接查詢該字段,我便將這兩種實現方式都跟大家分享了一下,得益于書中的案例應用,我們對技術思維有了更深的理解。

實際上,我們還可以發現,在技術實現上也遵循著“平衡法則”:“狀態為主”并發時容易發生競爭,上鎖雖能實現,但會犧牲性能;“事件為主”不會發生資源競爭,但也會降低性能,不過,通過緩存就可以得到優化。

矛與盾,巧妙地演繹著動態平衡。

三、晉升中心副總監

群里的同學可能已經知道,鏡同學月初被提拔為研發中心副總監了。

主要負責產品設計部,技術開發部,測試部,運維部四個部門日常工作,當然80%以上的精力還是產品設計,畢竟還兼任產品總監。

我在群里跟產品同學分享了一個感悟:人生最難的事有哪些?

我覺得找平衡一定是其中之一,組織架構調整的同時,也有很多事情隨之而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逆境時需要保持樂觀,同樣的,向上時一定要有向下的心態,這就是所謂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易經思維”,本質就是找平衡。

鏡同學這次升職其實心態十分平和,不驕不躁,為何呢,說心里話,還是讀書的原因,讀《資治通鑒》,讀《史記》、讀《易經》,以史為鑒: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會押韻。

升職當天我還自占一卦,竟得“坤”卦:

1. 卦辭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

略懂易經的應該知道意思:要有龍馬精神,要遵循上位領導,凡事未思考先自己行動就會迷失,低調后發則可獲得認可。

2. 其初六爻詞:履霜堅冰至

意識是,鞋子上有霜,不清除就會結冰,小的毛病或壞的習慣,微妙的關系,不去處理就會滾雪球成災害。

3.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意思是,不要急于表現,有點小成就興奮,就很難有大的發展,也很容易走下坡路,要有內涵修養。

易經這本書,讀了幾遍,六十四卦可熟練背誦,張其成老師,曾仕強老師視頻也反復看了很多遍。

淺薄認知:易經作為群經之首,中華之典,真的可以讓你趨吉避兇,但這并非玄學,底層在于改變你的認知,心態,讓你學會找平衡:

  • 剛去一個新環境,你想要快速證明自己,易經卻提示你,不要急于表現,先要學習周邊情況,熟悉掌握信息,這就是“潛龍勿用”。
  • 你工作中犯了錯了,很是自責懊悔,易經卻告訴你: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看到善言善行的人就虛心向他學習,而看到自己有過錯了就馬上改正)
  • 你職位晉升,事業順風順水,易經卻立馬警示你,要對下布施,學會利益分享,這就是“損上益下,民說無疆”(意思是減損上面增益下面,民眾很喜悅,喜悅的范圍沒有邊界)

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是一個綜合思維的崗位,天花板很高,但同時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思維能力也很多,在紛繁多雜的當下,對產品經理來說,最難做的事就是多一份平和,不斷去修正,動態去調整,始終處于平衡發展狀態。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習慣,找平衡需因人而異,但道理卻很樸素,以至于可以充實在產品生活的每一處:

  • 你周末很愉快,玩的很開心,可明天還有評審會,這個時候你就要去找平衡:周日晚上提前看一個小時原型設計,第二天評審一定會更加順利。
  • 你產品設計很優秀,匯報演講很成功,以至于升職加薪,歌頌紛至沓來,你必須有平衡心態:遁者,見之先也。(要在關鍵上升期學會隱藏鋒芒)
  • 你需求調研、產品設計就差臨門一腳,中途受挫,你想放棄,此時平衡出現在你腦海:人但有恒,事無不成。(行百里者半九十)

鏡同學以為,易經并沒有用宏達的敘事,也沒有用夸張的修辭,正所謂其大無邊,里面的人生哲理可受用終生,甚至包含一切的產品思維。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所彰顯的樸素邏輯一定直抵人心,以我淺薄地認知看來,易經的低調魅力與巨大威力,正是通過幫你重塑平衡,讓你可持續地向上前行。

也正如《易經》所言: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專欄作家

產品大峽谷,公眾號:產品大峽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七年B端產品經理,供應鏈物流與金融領域,擅長需求設計、業務指導、商業觀察等。

本文由@公眾號:產品大峽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被最后易經的升華驚到了,突然間發現在這里我的意識被具象化了。產品經理是一個對思維綜合能力很高,這個崗位做得好不僅僅是漲工資,更是不斷提高思維能力,讓自己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做到更好,是全方面生活質量的提升。感謝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