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取代全世界的AI,能啃得動法務這塊硬骨頭嗎?

2 評論 3407 瀏覽 8 收藏 11 分鐘

在作者看來,AI取代法務可能是一件遙遠的事情,但目前的影響確是顯而易見的。

有這樣一種觀點:AI最先取代的將是那些機械化、數字化和管理相關的工作,比如編輯、銀行職員和客服等。而最難取代的,自然是一些腦力工作,其中就包括律師。

用AI處理法律事務算不得什么新生事物。早在1987年,波士頓就召開了一次有關AI和法律結合的可能的研討會議。如果說彼時AI技術的落后令其無法施展身手,那么在如今機器學習愈加成熟的情況下,AI又會否對律師乃至整個法律事務產生影響,甚至取而代之?

取代可能是一件遙遠的事情,但目前的影響確是顯而易見的。

于是,我一個人開庭,一個人判決,一個人面對這空蕩的法庭……

法官的錘子落下,就宣告了一樁案件的結束,也就產生了勝訴和敗訴的兩方。在這個錘子落下的背后,可以說包含了庭審現場分析、法律條文參照、案卷內容審查、個人歷史經驗等綜合性內容。司法的公正性讓對每一次的判決都要求法官謹慎而行。

那么,有哪些內容AI已經在嘗試取代或產生重要的輔助性影響呢?目前來看,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庭審速記

庭審書記員一般要參與庭前的案情了解、庭審內容記錄和庭后的文書制作三項內容。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利用語音識別來進行實時的文字轉換已經基本不成問題。那么,用AI來協助書記員已經成為了現實。

在引進阿里云ET大腦后,杭州西湖區人民法院已經實現了遠程的法庭審理。法庭中只有法官一人,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將庭審發言轉化為文字并顯示在屏幕上,精準度達到了95%,高于人工書記。

但是目前AI書記仍存在一個問題是:其難以像人工一樣能夠刪繁就簡記錄重點內容,其全盤記錄內容包括發言人的語氣詞如“嗯”“啊”等仍然可能會造成后期的二次整理。這方面表現尚待提高。

2.提供審判決策建議

在這方面,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和北京的“睿法官”系統已經提供了大量的經驗。比如睿法官會參與整個庭審的過程,在庭審結束后梳理案情的相關要素,在法官認定內容的協助下,為其精準推送類似案件的歷史判決結果,以及相關的法律依據,幫助法官完成裁判決斷。

3.判決文書的自動糾錯

一份判決文書除了包含必備的程序性要素外,還有對案件判決的法律性依據。上海一家法院去年就使用了一套智能文書糾錯系統,該系統既可以為法官推送適用判案的法律和類似的參考范本,還可以對內容型錯誤進行預警。據了解,該系統學習了近15年來超過100萬份裁判文書,能力可謂很強悍了。

在諸如此類的智能系統的加持下,法官的工作內容會變少,效率得到提高。據統計,美國、日本每名法官年均結案都在1000件以上,美國甚至達到了3000件。那么,AI在這方面明顯可以緩解法官的工作壓力。

但最終的決策仍然是要由法官來做出,其常年的審判經驗和審時度勢的判斷,是AI目前還難以做到的。

論計算比不過AI,論辯論可從沒怕過誰

在AI影響法務工作的討論中,其是否會取代律師被提及得最多也最熱烈,但最后基本上都是同一個觀點:AI取代律師可謂“道阻且長”。

但這并不意味著律師的地位無可撼動,目前來說,AI已經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已經超過了律師。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把既往的750個已判決的案例交給了AI進行結果預測,同時也請來了100名律師來做對比。最后的結果讓律師很沒面子:AI預測案件結果的正確率為82 %,律師則為67 %。15個百分點可以說是相當大的差距了。如果是兩個律師相差這么多,那選擇肯定沒得說。

而在另一場比賽中,律師也輸給了AI。而這場比賽更凸顯了AI在文本理解方面的巨大進步。LawGeex開發了一款受過三年合同學習訓練的AI系統,其被用來和20名經驗豐富的律師進行比賽,內容則是在四個小時內審查五項保密協議里的30個法律問題。結果AI達到了平均94 %的準確率,而律師則為85 %。而這還不是重點,律師們完成所有內容最快51分鐘,最慢的則要2.5小時,但做完這一切AI只需要僅僅26秒鐘。

所以,這就意味著AI會在某一天取代律師嗎?那就圖樣圖森破了。事實上審查文書、預測結果這類工作與其說會威脅律師的工作,不如說將會分擔其工作內容。它在處理文檔、篩選案例和預測成功率方面增加了巨大的價值,因此律師事務所能夠在人員精簡的情況下反而更高效地運營。

但是律師的核心工作部分,AI目前仍然是無法觸及的。

比如法庭辯護,這實質上是邏輯縝密、分析透徹的頭腦戰爭,需要應對各種有可能的突發狀況。AI能夠裝下世界上所有的法律條款,但是目前無法利用這些去形成自己的邏輯并展開論辯。從這個角度來說,AI想瓦解律師不太容易,但做個助手還是綽綽有余。

AI法律咨詢,讓服務更簡單

法律服務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古代有專門的狀師來給人專門寫狀子打官司,后來有法律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F在法律咨詢服務也不必一定要到專門的辦公場所,電話咨詢、在線咨詢都可以實現,甚至而言,在線審判也已經成為了現實。

比如上文提到AI書記員即是在線法庭的一個具體表現,法官、原被告均在不同的場所,類似視頻辦公會議。這樣一個明顯的優點就是以后一般的法律糾紛就可以快速而高效地解決,省時省力還免去了開庭成本。

而相比在線法庭,AI在法律服務方面更廣闊的用武之地當屬在線法律咨詢。

美國Ross系統在近兩年的律師事務所里可謂風光無限。Ross使用先進的NLP技術,能夠快速理解客戶提出的問題,然后在在幾秒鐘內獲得對實質性法律問題的精確答案。同時,它還可以對客戶的案件中提出要點,然后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分析。

當然,要獲得這樣的法律咨詢服務,費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國,提供這樣服務的產品也有很多,比如云律通、法小淘、法狗狗等,通過預定的某一法律問題的咨詢邏輯,模擬真人律師的思維,同時對當事人的信息進行采集,然后提供相對精準的咨詢服務。

在線法律咨詢服務的AI化其優勢是可見的:

  1. 分散了律師的職能,可以讓其更專注地投入到核心工作當中;
  2. 增加了用戶使用法律服務的渠道;
  3. 彌補了傳統關鍵字匹配法律咨詢的不足最后仍要轉接人工的問題,有時轉接人工還需要耗時等待;
  4. 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與律師收費動輒上百,每小時幾塊十幾塊的咨詢費確實相對低廉。

當然,AI在法務方面的影響遠不止這幾個方面,學術法律研究、人工智能法學教育、法律文本分類概括甚至是法律推理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也要注意的是,法律并非只有理,更有情,現在AI在法務方面更多的是從理的層面出發。情理結合的缺陷,也是AI難以進入法務核心的關鍵所在。

從另一角度來講,即便AI有情感意識,人們接受也是需要過程的。自己的生死大權要交給一臺機器?不是AI瘋了,就一定是這個人瘋了。

 

本文由@腦極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把750個結案的案例拿來重新判決,沒什么意義,案件還是會有翻案的可能的,不能說和原來的結果一樣就是對的。。。AI該做的事還是重復的,不需要思考的事,再厲害的AI都代替不了人類這顆擁有想象力的大腦

    來自浙江 回復
  2. 官司能不能贏,關鍵點不在法律文書里,而是文書外。這些東西是寫不出來,也不能寫出來,大多數情況是爛在肚子里的。就跟寫歌一樣的,AI早就厲害到學習寫歌,隨時能寫出一首暢銷歌,然而,不還是just so so 嘛!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