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賬號不斷進化,AI能做的還是有限

1 評論 2736 瀏覽 5 收藏 9 分鐘

治理“網絡水軍”已成為全球難題,而由于其分散、量大兼具技術隱蔽性,對其的治理更需要講究專業化和智能化。此時,人工智能也派上了用處。但虛假賬號不斷進化,AI能做的還是有限。

你的社交平臺擁有多少個粉絲?一千?一萬?還是更多?你知道其中存在多少個“僵尸粉”嗎?

近日,據美國權威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引述研究機構Ghost Data的報告稱:

2015年,Instagram平臺的僵尸賬號占比為7.9%,到目前已經攀升至9.5%。Instagram的閱讀用戶已經增加到了十億人。根據上述比例,Instagram平臺上現在大約有9500萬個僵尸賬號。

有媒體評論指出,如此規模的“僵尸賬號”,讓Instagram成為下一個互聯網行業打擊假新聞、假信息和政客營銷的重要陣地。

為什么這么說 ?

恐怕得看看“網絡水軍”在近些年的“杰作”。?2017 年,至少有 18 個國家在選舉中遭遇了線上操縱和虛假信息策略,包括德國聯邦總統選舉期間社交機器人活躍和垃圾新聞頻出等。

顯然,治理“網絡水軍”已成為全球難題。而由于其分散、量大兼具技術隱蔽性,對其的治理更需要講究專業化和智能化。此時,人工智能也派上了用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虛假賬號與AI的斗智斗勇

從創建應用軟件、官方網站或內容傳播平臺,到生產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圖像、視頻或文字,通過或真或假或自動地與用戶交互,虛假賬號已經越來越“真實”。就在去年,有研究表明,連人工智能都可以被用來生成復雜的點評信息,而這些虛假的點評不僅機器無法檢測出來,就連人類讀者也分辨不出來。

虛假賬號不再“虛假”,整個社交網站都面臨著潛在卻嚴重的沖擊。筆者梳理了三種智能“鑒粉”方式,分別囊括了用戶行為、內容和情感特征三種形式,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是用戶行為特征的分析。這種方式大多依托于爬蟲技術,即通過主動爬取特定微博或者論壇的主體相關的注冊行為、社交行為、轉發與評論等行為 , 從而進行多維特征向量刻畫。同時,有研究者還采用了隱馬爾可夫模型來對用戶行為進行建模,利用模型參數來對用戶行為進識別和分類,畢竟“僵尸”掉進了“植物”里,總是有區別的。

這主要是利用賬號之間的社會關系來識別那些“僵尸號”,而面對這種方式,水軍們也“與時俱進”,比如:一些職業差評師的賬號在注冊行為上就無懈可擊,他們的賬號一般會同時配備有身份證、用戶手持證件照、實名手機號碼卡、實名銀行卡等,還能通過作弊軟件騙過實名認證系統。即使是微博里的“僵尸粉”,也會存在一些粉絲關系。

第一種方式被“見招拆招”,AI也不得不拿出第二種方式——即對內容特征的分析。基于內容分析的識別技術主要從發帖內容本身切入,建立“僵尸粉”,惡意或者美化信息等本體模型, 同時建立敏感語義庫,通過語言特征統計區分虛假賬號。

但是,由于語義領域的不統一性,同一本體在不同領域,甚至同一領域都會存在很多象征意義的現狀,比如:用戶在討論某手機時,提到“這手機的上網速度真快”?!翱臁笔且环N夸贊,如果說“這手機耗電速度真快”,“快”又變成了一種批評。

因此,內容特征模型在不同的情況,平臺上都會有較大的變化,這也造成了AI分析內容特征進而識別“僵尸粉”的通用性較差的問題。

如此來看,基于單一特征對虛假賬號進行識別還是比較困難的。因此,AI也不得不開始思考第三種方式。

第三種方式源于第二種方式,即對內容中情感特征的分析。

有研究者通過分析推特內容中的情感,發現在線社交網絡中的內容創建、傳播與證券市場波動、期貨商品價格及國家、社會重大事件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也表明情感傾向,是社交網站內容中的重要特征。

而水軍也往往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好評或差評),針對單個發帖的情感傾向性,AI可以設定一個閾值,若對某個主題發表的正面或者負面帖子比例超過設定閾值,,則認為該用戶為水軍。

但是,用于虛假賬號監測的內容和情感特征的融合,屬于比較明顯的特征,而忽視了隱藏式的異常用戶,比如用戶上傳與文字內容沒有任何關系的圖片,?抑或者用戶評論情感與用戶打分不匹配等新特征。

當網友對水軍開始麻木,活著的水軍其實已經死了

事實上,網絡水軍要想操作輿論,只需要錯開發帖時間,編輯同一核心的不同文字內容就可以了,雖然這樣做的成本會高一點,但是具體操作起來也不是什么高難度的事情。如果有人真心實意想要給某個作品一個差評,人工智能還真不能立即判斷出他是真實用戶還是水軍。

那我們就拿這些虛假賬號沒辦法了嗎?

新浪微博里首個突破一億粉絲的女藝人,我們不會真的相信是有一億個人關注了她;一部好電影上映,眾口皆碑下也不會有人在意零星幾個差評;百分百好評的商品,消費者也會對其持有懷疑;疫苗事件后,網民對調查記者的呼喚,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不得不說,中國的輿論形成和監督機制正在翻新,水軍操縱輿情的力量也越來越弱。

以最近的疫苗事件為例:在事件剛爆發時,也不乏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整理出一些兒童因疫苗殘疾的圖片,卻不做任何文字說明,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和憤怒。但是筆者在其中還是發現了許多比較理性的言論,表明疫苗的不良反應也是客觀存在的,這類危言聳聽的做法反而會阻礙健康疫苗在國內的普及。

?目前,網上對疫苗流向的追問,有關人員的責問,各種po文有理有據,也是眾多網友理性思考后的結果。

所以,盡管虛假賬號的痕跡越來越隱蔽,但網民們的理性和成熟也在不斷加快,更多網民也不再盲目輕信,反而會批判式地去看待每一個輿論觀點,從情緒化到更加理智,從感性到理性,社交軟件上的觀點已經越來越多元化,網絡水軍也越來越難以左右輿論走向。

【完】

 

作者:顔璇,公眾號: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咸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

本文由 @智能相對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