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是怎樣一門生意?

7 評論 16592 瀏覽 70 收藏 19 分鐘

智能家居的競爭,遠不是一個中控型產品的競爭,而是一整個家居生態的競爭。

前段時間小度音箱打折,我給小外甥買了一個,是我買的第三個智能音箱——第一個是小米的小愛同學。我有個朋友之前買了一個天貓精靈,后來寫了一篇文章形容自己的天貓精靈“宛如智障”。辦公室的同事圍觀了一下我的天貓精靈方糖,第一印象也是“雞肋”。

盡管技術,包括語音識別、語義理解技術目前還不能實現類似人的“智能”,但智能家居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一門大生意。單從智能音箱來看, 2017年全年出貨量達到3200萬部。

Strategy Analytics發布數據顯示:2018 Q3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同比增長高達197%,達到創紀錄的2270萬臺。智能音箱在整體智能家居生態中扮演的只是中控和入口的角色,智能空調、智能電視、智能點燈、智能窗簾等不斷出現的場景化智能單品,則承擔著智能家居服務“最后一公里”的角色。

華興資本按產業鏈的角色與作用,梳理了智能家居行業的玩家分布,包括提供底層硬件與算法的ARM、Face++、科大訊飛,生成智能家居設備的傳統白電企業、互聯網巨頭和創業公司,以及用渠道撬動智能家居的京東、小米等。

圖片源自華興證券

依據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類型,智能硬件公司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①平臺型:為智能硬件提供操作系統、連接模塊、云計算、控制模塊和渠道支持;

②中控型:以智能音箱為代表,類似智能家居的“大腦”,控制多個智能家居單品設備;

③場景單品型:提供智能電燈、智能冰箱、智能空調等多個硬件設備。

智能場景單品無需多說,本篇文章主要聚焦在智能家居平臺和中控型產品中。

一、智能家居平臺

我梳理了國內外主要的智能家居平臺。毫無疑問,主要玩家都是巨頭。

類似的還有:華為(Hi Link協議、Lite OS系統和IoT芯片)、360開放平臺(WiFi模塊)、京東+(超級App)、LG Smart Thinq。

小米IoT開發者平臺:完善的產與銷生態鏈

根據小米官網的數據,小米智能家居平臺現在已經有8500萬臺智能設備互聯。

技術上,小米為生態鏈企業提供WiFi模組、Mi Ble協議、Linux/安卓SDK等,降低企業智能硬件設備開發技術難度和成本;同時通過小米云提供計算服務。除了技術上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之外,小米提供米家商城,為生態鏈企業提供眾籌資金服務;更具有吸引力的是,米家商城也會成這些智能硬件的重要銷售渠道。

華興資本將小米智能家居智能路徑歸納為:

  • 手機產品突破,打造超級入口;
  • 投資+孵化’打造物聯網生態體系;
  • 以‘高質價比’策略打造爆款產品,用戶需求真正落地。

而這個生態的體系就是小米米家商城的眾籌與銷售平臺。

小米之所以能這么快席卷智能家居市場,低廉價格的因素不能忽視。小米延續了手機“價格屠夫”的做法,把“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策略復制到了智能家居市場。智能硬件本身基本不賺錢,把智能家居盤子做大,搶占市場和入口。

最為重要的是,智能家居市場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市場:設備與設備的兼容性,決定了一款新上市的智能設備內否被納入到“智能家居”大家庭中,否則在家里放一個“遺世獨立”的智能設備,不能與其他設備聯動使用,那么用戶體驗會大打折扣。

DuerOS:主打對話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

百度的人工智能戰略是搖擺的。最初百度是擁抱硬件的:2014年百度發布了“Dubike”,2015年研發了“筷搜”,然而隨著這些硬件產品夭折,李彥宏表示“百度不做硬件”。

DuerOS的前身是度秘,是為了對標Siri、Google Assistant而開發的一個對話式個人助理App。陸奇上任之后開定了開放的戰略,度秘團隊升級為度秘事業部,目標是成為在AI領域再造一個安卓系統,后來才有了DuerOS。

嚴格意義上說,DuerOS并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OS,它是嫁接在Linux、安卓系統之上的一整套解決方案:包括底層的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算法,也包括音樂、視頻、新聞等內容資源。智能設備產商可以根據產品需求、使用場景定制輸出SDK,實現低成本地智能升級。

DuerOS目前落地的策略比較清晰:一方面,與硬件廠商合作把DuerOS能力輸出到硬件設備上再售賣到C端消費者,根據百度財報數據,搭載DuerOS的硬件設備月活已經達到3000萬;另外一方面,則是與底層計算設備公司如高通合作,將自己的解決方案搭載在高通移動平臺上,快速將能力輸出到OEM終端設備上。

Apple Homekit:依賴iPhone強勢做中控App

Apple2014年發布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依賴iPhone市占率,通過一個中控型的App,將100多個設備的控制權限集中在同一個App里,能夠聯動不同智能設備,Apple Store提供這些智能設備的銷售。

根據蘋果官網的數據:現在Homekit支持接入燈泡、恒溫器、空調15個品類共177個設備。

此外蘋果還跟地產商合作,提供預裝的家居系統。Apple Homekit的劣勢在于,外強中干,蘋果對這些硬件廠商本身的控制力非常弱。畢竟很多硬件廠商不想被綁架,都會上線自己控制App。

圖片源自網絡

BroadLink:對存量機械式家居的智能化升級

與前文介紹的幾個平臺相比,Broadlink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無論是小米還是Apple,能夠接入的設備必須是“智能設備”。

換句話說:必須是有網絡或者藍牙接入能力且能夠被控制的設備。但是更現實也更加普遍的場景是:消費者并不愿意花很多錢重新購買已有的家電,因此如何讓這些家電智能化升級則顯得至關重要。

BroadLink很敏銳地走上了這條道路,將此前通過射頻/紅外控制的家電通過一個Hub連接到網絡中,從而達到智能控制的效果。

如果大家不清楚這其中原理的話,可以把這個Hub理解為一個萬能遙控器,它與家里面的電視、空調配對好之后,用戶通過App或者智能音箱向它發出指令,它再將指令翻譯成紅外或者射頻信號,控制電視、空調。

目前單品年銷售量超 180 萬件,也與18個地產商合作推動預裝。

二、智能家居中控與主要玩家

智能家居中控,指的是具有語音交互能力,能在語音對話的基礎上向用戶提供內容、服務和家居控制的硬件設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Amazon Echo為代表的智能音箱。Echo誕生于2014年,完全是一款“無心之作”。

《好奇心日報》曾報道負責亞馬遜硬件業務的團隊 Lab126本來想做一個增強現實(AR)的產品,未遂之后開始希望做一個“看起來沒那么遙遠的產品”,甚至之后用語音控制家居也是工程師的“無心之作”。

無心插柳柳成蔭,亞馬遜Echo開創了智能音箱的時代。Echo已經用戶通過語音命令控制1200家廠商的4000多款智能設備,并在后續升級中推出了Mini版的Dot、帶屏幕的Echo Show。

說到Echo就不得不提到Google Home,愛范兒報道稱:

“2018Q1,Google 智能音箱的全球出貨量首次超過亞馬遜,以 36.2% 的市場份額榮登榜首,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83%。雖然亞馬遜的市場占比率得大幅下降,從去年 79.6% 一下跌到了 27.7%。”

Google在Echo發布兩年也就是2016年才正式發布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Google Home,當時有評論稱“Google Home活在Echo的陰影之下”。

時隔2年,GoogleHome憑借出色的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能力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圖片源自網絡

視野回到國內,GFK對比了2017年新上市的幾款智能音箱。

圖片源自GFK.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分析

叮咚音箱

國內的先驅者是京東叮咚音箱,于2015年5月發布,充分利用京東渠道優勢,迅速搶占市場。同時背靠京東微聯開放平臺(Alpha-IoT 開放平臺),聯動控制加入該平臺的家電設備。叮咚音箱第二代支持打電話。

叮咚音箱,圖片源自網絡

對于叮咚音箱能否撐起京東發布的“智能生活”夢想還有待繼續觀察,畢竟這個賽道上充滿越來越多的競爭。

小米智能音箱

從2017年銷量看,最大的競爭者來自“價格屠夫”小米。小米的模式與京東類似,正如上文分析的,為開發者提供技術、資金、渠道等支持,然而小米音箱價格遠低于叮咚。

小米音箱的小愛同學可以控制13大品類118種設備,截止目前,已經有超過3000萬設備使用小愛同學。然而缺點在于內容版權較少,此外小米手機跟小米音箱也沒有做到跨終端打通,比如我在手機上的日程就沒有與小米音箱同步。

小米智能音箱,圖片源自官網

小魚在家

最近百度與阿里都發布了售價89元的Mini版智能音箱,對于嘗鮮用戶是一個不錯的入門選擇。百度此次發布的低價音箱是搶占入口的又一次嘗試,似乎百度投資的小魚在家更多地承擔了百度的人工智能硬件落地的使命,曾被寄予厚望的渡鴉團隊設計的Raven-H據報道產量不足1萬臺。強調設計感、搶占高端市場,Raven-H的戰略被認為是錯誤的。

百度聯合小魚在家推出帶屏幕的小度在家,圖片源自網絡

Rokid若琪

同樣面向高端市場的還有Rokid若琪,如果說這些音箱都在強調自身的科技屬性,給人“強硬漢子”的粗糙感。那么Rokid出品的兩款智能音箱則都有著“精致女孩”的優雅,美的不可方物。

2016年第一次見到Rokid的Alien,用“驚艷”來形容第一印象一點也不為過。然而Rokid遇到的問題與百度Raven-H類似,在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還沒有成長的環境中,推出一款昂貴的智能音箱是否能等到風起的那一天。

Rokid Alien,圖片源自官網

掃地機器人

當然,想成為智能家居“大腦中樞”的遠不止智能音箱??莆炙沟腢nibot定位也是如此,官網上清晰地寫著:“您可以自定義時間和地點,指派多元化任務,如自主巡邏、家庭安防、語音提醒、家電遙控、空氣凈化等等。”

Unibot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在家中移動,從而實現對家庭中家居設備的控制。

目前Unibot還是以App交互為主,對家具設備的控制也主要通過紅外的方式實現。Unibot的空間,取決于能被它控制的家居設備數量的多少。雖然Unibot確實可以控制家庭電器,然而“控制”只是智能家居的第一步,更重要地在于以人的需求為核心的“智能調度”。

科沃斯Unibot,圖片源自官網

“控制”和“調度”的區別無需我多說,而這也是我區分智能家居硬件產品的另一個標準,即“被動控制智能”和“主動感知智能”。

  • 被動控制智能:這類的產品仍然需要用戶的指令,只不過換成了語音或者手勢。比如某款智能空調,能用語音和手勢實現對空調送風、開關的控制。這一類產品只不過是繞過了遙控器或App,所解決的問題對于用戶來說也不是那么“痛”。
  • 主動感知智能:主動感知型指的是用戶并不需要發出指令,智能家居產品能根據環境信息(比如人的體溫、空氣濕度等)自行控制溫度和濕度。比如某款智能空調能用紅外主動感知人體睡眠質量,調節溫度和濕度。

從一個完整而且理想的智能家居目標來說,中控型智能設備未來最重要的能力是將各個智能家居單品整合在一起,按照用戶習慣和需求智能調整。它并不是簡單的IFTTT地串聯,也不是一直停留在響應用戶需求。

如果比作一個人的話,各個智能家居單品相當于人的感官,他們在收集不同的環境、人機交互數據,同時講這些數據會傳到中樞里進行處理,這樣中控大腦才能綜合所有的數據和信息,反饋一個最優解。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想化的設想而已,智能單品的數據是否愿意共享給中控大腦呢?

所以智能家居的競爭,遠不是一個中控型產品的競爭,而是一整個家居生態的競爭。

 

本文由 @余子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辛苦啦作者! ??
    個人認為智能家居或者說物聯網是個美好未來的憧憬,
    但是是否有很多偽需求、是否能夠切入用戶真正的痛點還得去思考。

    來自四川 回復
    1. 是的,真正的智能是能夠提高效率的,而不是為了智能而智能,損害用戶體驗~

      回復
  2. 傳統的家具貌似更受大眾歡迎

    來自上海 回復
    1. 這兩個不在同一個維度上,難以衡量哪個更受歡迎。

      來自上海 回復
  3. 智能家居后服務市場有調研過嗎

    來自江蘇 回復
    1. 這塊沒有了解過。一般包括哪些?

      來自上海 回復
  4. ??

    來自重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