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產品技術升級: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進行時

0 評論 4810 瀏覽 36 收藏 17 分鐘

AI的廣泛運用也預示著地圖產品的進一步技術升級,近來各家都在為新一年的到來做緊鑼密鼓地布局。

近幾年間,春節的意義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除去人員的流動之外,從一二線城市到四五線城市乃至鄉鎮間發生的信息交換也越來越頻繁。尤其是那些從一二線城市誕生的科技,如何在全國范圍內被應用和理解,就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例如最近春運返程高峰將至,就又到了考驗地圖產品的時候,尤其當地圖產品陸續應用上人工智能技術時,彼此之間的差距又被進一步拉大了。

一方面來說,地圖產品本身存有巨大的升級空間。地圖中源源不斷產生的出行數據請求,考驗著產品的動態數據規劃;以往通過手指點擊的交互方式,本身和出行場景也存有矛盾;加上人們對地圖精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龐大數據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體驗。

而另一方面,地圖產品的技術升級往往也是無感式的。互聯網地圖從2005年左右誕生至今,用戶早已習慣了導航、尋路這類相對簡潔功能。這也使得很多時候用戶并不能在地圖產品本身上感知到非常明顯的變化,但無形中地圖產品為其規劃了更高效的路線。

今天我們就以市面上幾款主流地圖產品在過去一年的發展為例,談談這種“無聲進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在春節期間,又有哪些產品正在借此機會大范圍輸出技術能力。

谷歌地圖:用AI打開上帝視角

提起地圖產品的技術升級,不得不說的一定是谷歌地圖。

谷歌地圖憑借發力較早,累積下了極高的數據優勢?;蛟S因為是此前AI技術一直由DeepMind主導,產品層面的落地進度緩慢。在谷歌推行AI First政策,全力集中在AI技術上時,谷歌地圖似乎并沒有得到同步。只是配合此前李飛飛帶領的谷歌街景項目,增加了一項拍照識別街景的功能。

等到今年,或許是因為谷歌大腦的上位讓AI研發更加接地氣了,谷歌地圖才出現了一些顯著的變化。

地圖產業進入關鍵戰爭: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正在占據高地

在技術升級方面,谷歌地圖今年可以算是打開了“上帝視角”。

“通勤”功能對于固定路線動態數據的感知,結合公交系統信息的實時計算和預測,可以實現在出門前提供很精準的所需時間、交通事故、堵車情況以及及時通報突發情況。

而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在一條線路中規劃出步行、騎行、公交、飛機、火車等等多種元素,同時會實時計算出飛機、火車以及公交的當前位置和到達時間,作為依據調整步行/騎行/駕車所需的時長。

對于用戶來說,幾乎是一打開App就能獲知一切出行方式和所需信息,如同打開了上帝的全視之眼。

總的來說,谷歌地圖利用起來的技術無非是對海量出行數據的計算和整合。但因為自身巨大的先發優勢,能用1%的算法利用起99%的數據價值。

當然了,在中國本土缺席仍然是谷歌地圖的致命BUG,所以在春節這種地圖產品密集競爭的時間點,我們也很難看到谷歌地圖的身影。

百度地圖: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誕生

說過谷歌,當然也不得不提百度。此前我們曾經寫過不少文章對比谷歌和百度在AI政策上的異同,而這種差異在地圖產品上表現的也非常明顯。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相比谷歌百度地圖利用了更多百度底層AI技術。

地圖產業進入關鍵戰爭: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正在占據高地

例如地圖語音助手功能,就很好地利用了百度的NLP技術,實現了對于長語音的理解。而在智能探路場景下的智行、行程助手、未來出行等等功能,則是利用了深度學習能力對于交通大數據、用戶習慣等等數據進行學習。而在室內定位和地圖數據采集上,百度地圖采用的“高精打底”,相信也是利用上了一部分用于自動駕駛的高精地圖技術累積。

這一點在百度今年推出的《2019年春運出行預測報告》中有著很好的體現,《報告》基于百度定位大數據、高速公路大數據、人口大數據、交通行業浮動車等去隱私化交通出行源數據,通過多維度交通關鍵指標算法,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已經實現了對于“啟程返程高峰”“收費站車流量排名”“熱門景點排名”等等數據指標的預測,除了為用戶提供便利外,也具有不少的理論參考價值。

百度地圖發布2019春運護航計劃中,聯合權威氣象機構、多地交警部門、廣播電臺共同發布的路面氣象導航功能,更是將顆粒度縮小至高速路段的異常氣象信息的提醒,對于出行安全、躲避擁堵和路況預測都有關鍵性的作用。

從春節這個關鍵的節點上,可以看出豐富的數據來源和強大的AI技術能力,已經讓百度地圖在功能性上向前邁了一大步。

從數據上來看,這種功能性的提升已經被廣泛感知——截至2月4日除夕夜,百度地圖智能語音用戶量已經超過了2億人;有超過20萬用戶利用智能語音上傳路況播報;小度助手每天為超過1200萬人提供出行指導……就連原本谷歌地圖更強勢的海外市場,今年也有35%的中國人在出境游時使用百度地圖。

對于百度底層AI的應用也不僅限于百度地圖的“本體”上,一些面向智能城市、智能景區的合作上,同樣也借助地圖這一窗口向外輸送了百度AI的能力。比如在和成都交警的合作中,協助治理擁堵主要應用的就是數據差分、行為預測等等技術和算法。

數據顯示,百度地圖智能導游產品截止目前已經為累積1.8億人提供景區一站式服務,包括最佳拍照點、路線導覽、語音講解等等,與合作伙伴間的賦能空間也可見一斑。

也正因涉及的底層技術足夠多,百度地圖得到的技術升級更為全面。從交互到核心的導航功能,再到和景區、充電樁等生態合作伙伴的合作,都能看到深度學習、知識圖譜、語音識別等一系列的技術參與。這也和百度地圖2018年打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概念并且并入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是相符的。

對于百度底層AI技術的全面應用,所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百度地圖的反哺能力更強。例如對于車內語音交互數據的累積,就可以被百度Apollo中的車聯網相關業務所應用。又比如對汽車、景區、交通市政等等合作伙伴的賦能,得到的數據反饋也可以輔助百度智能城市相關技術的研發。

地圖產品包含交互、海量數據的計算與預測和通過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更關乎著城市與民生。地圖作為三維世界的數字映射,正在源源不斷地把現實世界的反饋進行數字化翻譯,提供給百度作為AI技術發展的養料。在從數據到算法的AI生態循環鏈上,百度地圖連接起了現實世界,將百度AI的生態鏈又擴大了一圈,也借此占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高地。

高德地圖:出行行業的數據抓手

另一邊在國內和百度地圖分庭抗禮的高德地圖,今年在自身技術上沒有太大進展,而是更多攻克出行行業端口。

就拿高德地圖今年推出的《2019年春節出游預測報告》來說,除去往年都有的擁堵預測、景點預測之外,其實并沒有太多新意。相比谷歌和百度在地圖產品本身上下功夫,今年高德的注意力則更多集中在城市與車上。借助阿里云在ET城市大腦上的布局,高德的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方案已經在50余個城市落地。A+BOX汽車盒子產品的推出,也讓高德越過了車機概念,集成軟件能力于硬件之中,以外設的方式和汽車廠商建立聯系。

可換個角度來看,高德地圖的生態相融道路也很難走的一帆風順。畢竟智能城市如今正當紅,其中涉及到地圖的部分也競爭巨大。就像上文提到的百度地圖與成都交警的合作,在發布城市交通預測、智能信號燈、智能誘導屏等分散的小領域上,雙方也都分布有各自的布局。結合上未來騰訊云、華為云加入競爭,高德地圖其實被裹挾進了一條高收益也是高難度的路。

而百度、阿里、華為、騰訊這些大廠在智能城市上的賽點,本質上還是技術能力。從高德地圖今年一年的表現來看,似乎沒能好好利用起阿里所提供的技術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未來高德能否向行業伙伴開放更多能力還未可知。

恐怕在明年高德需要在技術能力上好好補補課,才能在行業伙伴上面對來自地圖產品的競爭。相信高德地圖對于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僅僅作為阿里的“數據抓手”之一。

主流之外:外圍玩家們的微小進步

除去這幾位面目更加清晰的主流玩家,還有更多外圍選手,也在2018年做出了不少動作。

比如四面楚歌的蘋果地圖,已經從今年開始人肉采集數據,要在未來的無人車上應用自己的高精地圖。如今在iOS12上,人們已經可以在加州一些地區應用上更智能高效的導航規劃。

地圖產業進入關鍵戰爭: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正在占據高地

還有專注于出行服務的滴滴地圖,結合網約車業務的供需預測、運力調度等能力,正在逐漸對外開放,將這些獨有的業務能力賦能給更多合作伙伴。

還有一些地圖行業的創業者,正在向一些行業提供更分眾的地圖服務。美國有一家名為OneSoil的創業公司,正在通過圖像識別、機器學習等技術對農作物數據進行訓練,結合LBS信息制造出適用于農業從業的“農田地圖”。

2018年的地圖產業仿佛出現了一個“技術漩渦”,旋渦核心的巨輪們用自己的力量攪動海水,而旋渦外圍的船只也隨之晃動。總地來說,大家都獲得了一些微小的進步。

那么,未來這一年呢?

經緯縱橫的2019

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當前的已知條件對2019年地圖產業的發展進行一些“不負責任”的小預測。

第一,智能城市與地圖產品的聯系會更加緊密

2018年智能城市四處開花的景象,在2019年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結合上明年無人公交系統和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交通體系的變化會成為城市市政的主要命題。這時地圖產品之于數據感知、市政體系之于公交數據,彼此之間的合作空間巨大。

相信上述提到的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布局2019年與智能城市了。

第二,交互與感知會是計算之后的下一個主題

2018年地圖產品的技術進展,大多還集中在路徑規劃、動態規劃等的計算方面。但百度地圖的語音交互、谷歌地圖的圖像識別已經展示出,地圖產品技能樹有很多分叉。

2019年隨著手機終端能力的進展,個人用戶端會擁有更強的傳感器和終端計算能力。也就是說在不依賴云端數據返還和保護隱私的情況下,終端用戶可以更多的收集數據并進行本地決策。

明年地圖產品會更多的學習用戶習慣,并且出現語音、圖像等更多的交互方式。

第三,地圖API會結合AI能力更多的開放給開發者

地圖API的開放趨勢在十年前就已經形成,坦白來說在O2O萎靡、社交艱難的現狀下,對地圖API有需求的產品也不再有很大的增長。不過當地圖產品本身的AI技術逐漸拉開距離時,地圖API所能提供的能力也從無差別變成了天差地別。

就拿外賣產品來說,AI技術強大的地圖API可以提供更精準的路徑規劃,但普通的地圖API可能就要依賴外賣小哥自己的認路能力了。

就拿百度地圖開放平臺為例,目前數據顯示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日均位置服務請求達1000億次,覆蓋硬件設備月活11億,占有75%開發者市場份額,有近155萬地圖開發者選擇使用百度地圖API。

可以看出在AI加持之下,開放平臺之間已經在逐漸拉開差距。明年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伴隨著不同的AI能力,地圖API會產生一系列換代更新,對于合作伙伴的爭奪,可能會成為明年地圖產品競爭的主旋律。

經緯縱橫,是為索引。

在過去一年中,技術升級使得地圖產業從平面到三維,打造出了一整個維度的想象空間。在2019年地圖產業的發展上,我們也只能從經線與緯線中捕捉到一兩個小小的坐標,尋找向外延伸的可能。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技術的發展永不回溯,僅僅一個坐標,也能推動整個三維空間的前行。

 

作者:腦極體,微信公眾號:腦極體

本文由 @腦極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