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0 評論 3546 瀏覽 18 收藏 27 分鐘

智能音箱是一種舶來品,從一開始的質疑到現在的巨頭“群起而搶之”,智能音箱的這四年的發展歷程到底是如何的?未來的智能音箱又有什么樣的發展呢?

從「科技玩物」到互聯網巨頭必爭高地,智能音箱4年間經歷了什么?

國內科技互聯網的風口往往分為自創和舶來的兩種,自創風口諸如O2O、共享單車、社交電商等等,不單模式創新而且打法創新,從免費到補貼也是嚇壞了老外;另一種舶來品風口則諸如網約車、網絡直播、云服務等等,以技術和產品導向,但是隨著門檻較低也涌入了大批玩家。

智能音箱本是屬于舶來的風口,在2014年亞馬遜Echo發布時悄無聲息,要知道阿里負責語音交互技術的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s)是在2016年才成立。時至今日,隨著語音交互技術成熟,智能音箱已經成為國內最熱門的賽道之一,不完全統計市面上有數百家智能音箱生產企業。

兩年前很多人還判斷智能音箱是「科技玩物」,近兩年智能音箱發展境遇卻是另一番模樣。

據研究分析師Canalys稱:智能音箱2018年全球出貨量達到7800萬臺,與2017年的3470萬臺相比,增長率達到驚人的125%。受到市場鼓舞后,巨頭在智能音箱領域也玩起了自創風口的打法,軟件服務免費,硬件補貼的策略,智能音箱的行業競爭在2019年備受關注。

從不斷質疑智能音箱是否可行,到今天BAT、小米、華為等巨頭紛紛押注,智能音箱4年發展歷程經歷了哪些行業認知變化,智能音箱真的是智能家居中控中心和下一代信息交互終端嗎?

無意中打開的語音交互時代

智能音箱的鼻祖,毫無疑問是亞馬遜Echo。

Echo誕生于亞馬遜的王牌硬件研發部門Lab126,不過一開始Echo并不是戰略產品,Lab126內部員工把Kindle稱為 A 項目,把Fire Phone 稱為 B 項目,Echo 則是D項目。Echo是在對抗iPhone的Fire Phone以及Project C(有關AR的家庭設備)失敗后,才被新任領導匆匆提上日程的產品。

最初Echo是為家庭打造的智能音樂播放器,而且首批產品是帶遙控器的。從這張圖中也可以看到,時間提醒、聽歌、讀新聞等基礎休閑娛樂功能是最主流的需求。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改變發生在 Echo上市前后,據彭博的報道:一位員工突發奇想,可以把這款音箱作為流媒體電視的語音控制器使用。

受到這個想法的啟發,2014年底亞馬遜把Echo與其他公司生產的智能燈泡和智能溫控器(Nest)連接起來,大家意識到亞馬遜Echo可以成為智能家居的樞紐。

這也是如今智能音箱成為互聯網巨頭兵家必爭之地的主要原因,語音交互平臺控制工作生活中的設備,智能音箱很可能成為物聯網時代的入口。

事實上國內也有一家科技企業甚至早于亞馬遜Echo發售了互聯網音箱。2014年8月,科大訊飛發布Wi-Fi音箱產品,集成一枚主要用來點歌的語音按鈕。這款與中國移動合作推出的機器,并沒有預想在運營商購機禮品渠道中大賣。

后來科大訊飛與京東合資成立的靈隆科技,在2015年8月發布叮咚 A1 ,這大概是國內最早發布的智能音箱之一。

靈隆科技CEO魏強博士甚至曾表示:在諸如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喚醒速度、遠場識別、聲紋識別等語音技術上 ,當時的 Echo 并不比叮咚更出色(來源:比阿里早兩年入場的京東叮咚,在國產智能音箱之路上都收獲了什么)。

叮咚音箱與京東面向智能家居的智能平臺「京東微聯」形成聯動,如果順利發展到今天應該是國內智能家居領域執牛耳者。

遺憾的是由于智能音箱在京東集團的戰略定位逐漸邊緣化,合資公司的戰略分歧以及人事動蕩等方面原因,京東錯過了抓住語音交互入口的機會,叮當音箱造成的影響與亞馬遜Echo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不僅京東與科大訊飛對智能音箱的前景沒有篤定,這一時期國內企業糾結點在于智能音箱是不是個偽需求

因為國內家庭音箱普及率并不高,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甚至百度曾推出智能筷子,各家都在探索未來主流的智能硬件產品形態。小米家居曾比較篤定智能路由器或是智能門鈴是智能家居中控點,今天看來都略微有些偏頗。

另外,對智能音箱代表的語音交互是未來認知也不深刻,一方面是當時的語音技術沒有足夠成熟,人機語音交互效果并不明顯,語音搜索結果也不盡如人意。還有原因是2015年左右正是VR/AR熱的時候,Facebook的Oculus和微軟的Holoens,以及國內的HTC Vive等產品都吸引大量的眼球。

被虛火烘托的VR/AR熱,轉移了本該屬于語音交互作為下一代搜索的關注目光。

巨頭覺醒與創業企業涌入賽道

Echo除了語音點歌,還可以提供叫Uber、訂購Pizza、查詢天氣甚至銀行賬戶等服務,漸漸引起了消費者的好奇。

而亞馬遜為推動Echo可謂不遺余力,曾在亞馬遜官網首頁長期掛載Echo的廣告。亞馬遜趁機在美國的黑色興趣五(美國購物節)對Echo和Echo Dot進行5折左右的促銷。

亞馬遜在智能音箱領域的動作不會不引起其他互聯網公司的注意。各家也相繼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2016年5月谷歌帶來Google Home智能家居設備;2016年底,微軟和哈曼卡頓合作推出智能音箱Invoke ;2017年6月,蘋果發布Home Pod。

但是,Echo實際上是在2011年就開始在內部打磨,早期跟進Echo的智能音箱無論在產品性還是在生態整合方面都有些倉促。

Google雖然早在2014年斥資32億美元收購Nest,但是硬件產品設計能力和對智能家居的理解并沒有很好地整合進來,早期的智能音箱產品Google Home內置兩個麥克風,外界猜測原因可能是:當時Google在智能音箱核心技術——麥克風陣列技術上還不成熟。

只有雙麥的Google Home雖然比亞馬遜Echo便宜50美元,但是并沒有為Google迎來品牌聲譽。

谷歌當時也在內部構建了一個智能家居硬件業務,可能囊括現有的Chromecast、Nexus設備、OnHub路由器、以及谷歌眼鏡項目的殘留開發團隊。不過,今天谷歌發現在語音搜索方面才是自己的優勢,包括搜新聞或者語音問答方面,在智能家居方面反倒沒什么進展。

時間轉瞬來到2017年,這時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希望成為語音交互入口平臺。智能音箱行情又變成國內風口行業常出現的千團大戰、千播大戰的局勢,BAT、小米等互聯網巨頭企業和很多創業型企業殺入市場。

以技術為導向的百度是較早高調進入智能音箱行業的玩家,不過百度發布的首款智能音箱是「半個自家產品。」

2017年2月百度收購北京創業公司渡鴉科技,創始人呂騁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總經理。同年11月推出售價1699元的渡鴉H(Raven-H)智能音箱,這個價格比彼時的天貓精靈、小米等智能音箱貴3-4倍價格。

呂聘作為喬布斯的信徒,他認為iPhone之所以能夠成為智能手機代表,是因為蘋果手機把用戶體驗做對了。

因此,Raven系列智能音箱也是款走高端體驗的智能音箱, Raven系列是與來自瑞典的硬件設計團隊Teenage Engineering合作,產品采用德國RAL色彩體系,其中Raven R的6軸的設計使得機身可以隨著音樂舞蹈,硬件層面的考究大幅增加了產品的成本價格。

被亞馬遜打敗的美國無線音箱公司Sonos品牌,其中國區總裁王漢華在2017年就說道:Jeff(杰夫·貝佐斯)做Echo的目的并不是做音箱,而是為了打造屬于亞馬遜的生態?!?/strong>

這道理應該說百度的渡鴉團隊當時沒有想明白,要知道蘋果并不是在iPhone發布后就走上成功之路,iPhone真正增長是在App Store發布后。后來入主百度的陸奇曾在年度總結會反思「渡鴉收購太過草率?!?/p>

如果說百度是在自研還是收購團隊之間搖擺,導致智能音箱業務走上正軌滯后。

BAT中的另一巨頭騰訊則是囿于戰略思維方式與組織體制原因,導致2019年才停掉騰訊聽聽、扶正騰訊叮當,正式發力進軍智能音箱行業。

具體來說,騰訊滯后的原因一是過去主要以“流量+投資”的方式構建生態,相比百度已經研發的智能語音解決方案DuerOS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pollo、阿里在阿里云基礎上形成的中臺技術,騰訊短時間并沒有完整開源平臺對外輸出,技術輸出在騰訊內部也是一次思維跨越。

騰訊在BAT中最晚覺醒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彼時騰訊還未完成組織架構變革,內部研發團隊分散。

騰訊內部的賽馬機制企業文化,導致騰訊的AI能力也分布在優圖實驗室、微信中的AI團隊、AI Lab三個隸屬不同事業群的部門,因此語音助手在騰訊內部也存在騰訊叮當、騰訊小微等多個產品方案(語音助手是智能音箱的核心技術,諸如:亞馬遜的Alexa、Google Assistant、Apple Siri)。體制原因也影響騰訊在智能音箱領域形成合力。

當然,智能音箱也并非僅屬于巨頭之戰,這一時期涌入賽道的創業公司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出門問問、Rokid、漫步者等側重產品設計公司;另一類是思必馳、地平線、科大訊飛等語音交互技術公司;還有一類是依靠聯發科芯片和思必馳等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跟隨智能音箱熱沖上岸的初創企業。

據 AI 財經社報道:智能音箱市場火熱之時,「深圳市南山區一公里內有 112 家智能音箱方案提供商」。

這些多數誕生于深圳華強北的智能音箱雜牌軍,往往沒有深刻體會智能音箱巨頭之戰,「Home OS是必爭高地,智能音箱只是載體。

所以,當互聯網巨頭押注智能音箱賽道,甚至以補貼手段爭市場份額時,缺乏核心技術能力或者依賴硬件盈利的創業企業自然最先淘汰。

巨頭補貼戰與生態之爭

國外在智能音箱和語音助理領域,形成了Facebook、亞馬遜、微軟、谷歌和蘋果的「FAMGA」格局,不過競爭最激烈的是亞馬遜和谷歌。這主要源于亞馬遜最早看到了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購物、內容消費等領域的想象空間,而谷歌則是在看重語音交互作為下一代搜索的的前景。

Google和亞馬遜在智能音箱領域的較量,讓二者的領先地位交錯上升。

2018年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亞馬遜共售出250萬臺Echo智能音箱,市場占有率為27.7%,同比下滑了51.9%。

而谷歌則售出了320萬臺Google Home智能音箱,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6.2%,這是谷歌第一次在智能音箱出貨量方面超越老大哥亞馬遜。不過2018年Q3,亞馬遜又實現對Google的反超。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在亞馬遜和Google引導的這場智能音箱市場份額爭奪戰中,國內的阿里、百度和小米等也奮起直追。

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2018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前五的公司,分別是亞馬遜、Google、Alibaba、小米和百度。其中亞馬遜賣出2400萬臺智能音箱,國內最高的阿里巴巴則賣出890萬臺設備。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在這張圖表中,其實最受關注的應該是百度。

因為在2018年一季度,百度因為渡鴉系列產品銷量慘淡(銷量可能只有1-3萬臺),還屬于智能音箱領域排不上號選手。隨后百度將智能音箱在2018年上升到集團戰略層面,甚至將智能音箱列為百度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落地產品,最后擠進了全球智能音箱銷量排名。

一個重要改變是2018 年 3 月,百度聯合小魚在家發布了搭載語音助手 DuerOS 的帶屏音箱「小度在家」,原本定價1599 元,李彥宏在發布前親自決定降價1000元,最終售價僅為599 元。

2018 年 6 月,百度發布了一款補貼后售價僅為 89 元的小度智能音箱,百度的技術實力與品牌加上百元以內的嘗鮮價,使得小度智能音箱發售 90 秒便售出了 1 萬臺。

據 IDC 的統計:2018 年第三季度小度系列智能音箱市場份額迅速從二季度的 7% 上升到了 24%。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不過2018年的Q3市場份額變動,只是這場智能音箱大戰的前奏。因為Q4的雙11購物節,往往是一年銷量高低的決定日期。

2017年雙11對戰的主角是天貓精靈和京東叮咚,狠下心的天貓精靈將售價499直接降到99塊,一臺虧400元的打法直接勸退了大部分市場玩家,甚至導致京東叮咚沒能長期跟進補貼而逐漸退出市場。

2018年的雙11,天貓精靈開始推動生態捆綁的銷售打法。買天貓精靈還有“方糖+智能燈泡+插座”、“方糖+智能紅外遙控”等限量套餐促銷,最終天貓精靈以 270 萬臺的出貨量領跑市場,占當季出貨量的 31%,跟進打折促銷的百度小度等產品,出貨量也在 250 萬臺左右。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智能音箱的互聯網巨頭之戰中,面對阿里和百度的激進補貼策略,小米并沒有選擇跟隨,因此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Q3的31.7%降低到2018年Q4的26.5%。

小米的智能音箱策略,應該是與其本身的智能家居戰略同步推進——也即推動小米電視、小米空氣凈化器和硬件生態合作企業產品內置小愛同學(小米語音助手),相應的推動智能音箱在家居場景中更多地應用。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不過小米的優勢在于探索智能家居較早,并且做硬件有供應鏈的優勢。那些不像小米具備生態整合能力的智能音箱企業,他們本身又缺乏利用云服務和內容賺取收益的能力,則在巨頭混戰的2018年徹底失去了盈利空間。因此2018年智能音箱行業面向C端的機會開始趨于關閉,創業企業中有技術實力的方案解決供應商開始向B端轉向。

這方面的典型是曾經全球首次將智能音箱喚醒詞從三個字縮短到2個字的AI企業Rokid,這家公司在2018年分別從智能音箱、語音AI芯片、智能眼鏡三方面發布產品,但是遺憾的是2018年融到的1億美金并不足以支撐這三方面支出。新年伊始,一位從Rokid離職的人員表示,2018年Rokid沒有完成營收目標,網上流傳的裁員消息是真的。2019年Rokid應該會重心回到AI芯片方面,發力B端做營收。

智能音箱駛入深水區探險

2019年先后曝出騰訊聽聽項目暫停,Rokid的裁員等負面消息,沒有意味著智能音箱行業進入退潮期。

相反,智能音箱能否代替智能手機,成為下一代智能信息終端的討論聲音多了起來。

一組數據可能能夠證明這種現象不是猜測——同樣來自Canalys數據: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降低了14%,2018年一共賣出3.96億部智能手機,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智能手機銷量遲緩的背景下,中國的智能音箱市場卻保持35%的增速,2018年出貨量為2190萬臺,預計2019年的出貨量為2960萬臺。

并且,2018年天貓官方數據顯示:雙十一促銷當天,消費電子行業冠軍首次花落智能音箱,而非過去以手機為主的傳統消費電子產品。

智能音箱跌宕四年,互聯網巨頭的一場「硬」仗

但快速增長的智能音箱市場,并不是前途一片明朗。

在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狂飆突進策略下,智能音箱行業駛入深水區探險。有屏、無屏的智能音箱與購物、內容消費如何聯動、智能音箱生態如何搭建、產品如何做營收,巨額補貼能否提前迎來智能家居時代?

這些都將成為決定智能音箱生死的核心因素。

1. 有屏智能音箱是2019年競爭的主戰場

2019年智能音箱領域,一個比較確定的風向就是有屏流行。

屏幕是釋放智能音箱更多能力的重要功能點,一位阿里智能音箱人士告訴筆者:“人與機器在腦波交流技術沒成熟前,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語音;而機器與人交互的最主流方式就是視頻,因此有屏智能音箱是各家爭奪的重要市場?!?/p>

大批帶屏幕的智能音箱的相繼面市,亞馬遜Echo show2.0在2018年9月推出,Google Home Hub于10月推出。

Facebook還推出了專門用于視頻聊天的Portal。Google Home Hub具有雙重定位功能,可作為智能家居指揮中心和Google照片集的數碼相框。亞馬遜高級副總裁David Limp建議Echo Show是廚房電視的替代品。

在今年兩會上,李彥宏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說道:“今年百度人工智能業務的重點方向就是智能家庭,包括智能音箱、電視伴侶等。”并提到「百度帶屏智能音箱已占據99%的市場份額。」

對此行業分析人士分析認為:百度是打了個時間差,帶屏幕的小度在家發布時間是2018年3月。等到2019年騰訊叮當發力以及4月份天貓精靈CC發售后,市場格局還存在一定變數。畢竟騰訊叮當有QQ音樂、騰訊視頻等海量內容可以接入,而天貓精靈CC預計還會持續補貼搶占市場。

2. 智能音箱營收路線逐漸出現差異化

百度的計劃是:搭載DuerOS的智能硬件走入千家萬戶,百度則掌控智能生活時代的入口。而DuerOS上的Skill Store(技能平臺)類似于iOS上的AppStore,未來依靠商業開發賣Licenses收費或者平臺內容付費。

與百度智能音箱路線不盡相同的,則是阿里的天貓精靈。

阿里的策略也是在利用智能音箱爭取智能家居中控中心,已經聯合海爾、美的等企業合作推出智能洗衣機、空調等產品。但是,阿里也希望在購物、娛樂等垂直領域作出成績。當然,語音購物前景雖然聽起來很美,但目前在選購、支付等諸多環節還有待技術完善。

小米的思路還是圍繞智能家居做文章,此前雷軍曾在微博公布:小米內置小愛同學的激活設備超過1億臺。

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接入,小米的智能家居體系愈加完善。賣更多產品硬件盈利的思路,決定了去年雙11,小米沒有參與降價補貼銷售的行為。

當然,我們也看到亞馬遜利用智能音箱推廣Prime會員,在智能音箱上使用會員身份聽歌、優惠購物也是值得借鑒的思路。

3. 開放接口與制定行業標準是生態成功關鍵

目前,阿里的天貓精靈CC接入了優酷視頻資源,新聞資訊多依賴新浪微博提供;百度則在小度在家和電視伴侶等產品上引入了愛奇藝視頻資源,百度搜索能力能夠為問答提供豐富答案。

相比之下,在互聯網內容布局過少的小米智能音箱,則顯得不那么智能——小米智能音箱與QQ音樂、騰訊新聞的合作,如果在騰訊叮當大舉進攻市場之時,不知道還能否合作愉快。

開放API接口與制定行業標準是智能音箱生態建設的關鍵。

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天貓精靈接入了200多家IoT平臺,小米IoT平臺支持設備近 2000 款,百度的合作伙伴數量超過 300 家。各家都在縱向拓展生態內玩家,但是橫向內合作與制定統一標準還不常見。

可以預計的是:智能音箱在2019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外媒Techspot報道:從2017年到2018年,美國智能音箱普及率從21.5%一直增加到41%。國內智能音箱市場普及率還遠遠落后,但是國內智能音箱正與智能家居時代一起走來,未來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作者:楊業擎,微信公眾號:Tech星球 (微信ID:tech618) ,專注小程序生態,聚焦互聯網前沿科技。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6Q-xZ4qWSOPVKT1MCw7gdA

本文由@Tech星球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