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方式、場景、設計思路

7 評論 10671 瀏覽 81 收藏 8 分鐘

本文筆者將與大家詳細講述:人臉識別的方式、人臉識別的場景以及人臉識別產品的設計思路。

當下AI行業趨勢在向商業化轉變,自動駕駛的量產,城市、社區智慧化改造等可見一斑。AI產品經理,或許身處一個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

今天主要聊聊人臉識別產品,通過本文你將了解:

  1. 人臉識別的方式
  2. 人臉識別的場景
  3. 人臉識別產品設計思路

一、人臉識別的方式

做人臉識別產品,首先要理解相關技術,才能明確人臉識別的設計邊界——即能做什么。

概括來說,人臉識別實現了一件事:確定實際人臉與目標人臉的相似度,粗略可分為:人臉1:1比對、人臉1:N檢測(M:N可看作M個1:N )。

  1. 人臉1:1比對:證明你是誰,如高鐵站人證合一驗證,支付寶人臉支付等。
  2. 人臉1:N檢測:判斷人臉庫中是否存在滿足相似度要求的數據,如商場會員檢測、社區黑名單監控等。

以上兩者的差異,在于目標人臉是否確定(通過其他方式獲取到唯一身份信息)。在人臉1:1比對中,身份證、支付寶認證等,是已知賬戶/身份信息,只需核實實際人臉是否匹配。在人臉1:N檢測中,目標人臉是不確定的,檢測是為找到最相似的top N。

1:N的用戶體驗更優,因為是非配合,不像1:1,需要用戶配合。但隨著比對范圍的擴大(個人了解目前N上限應該小于10萬),1:N的準確率和速度不如1:1。

實際應用時,就需要依據實際環境仔細權衡,高鐵站等,因為人流較大,更多采用1:1,而一般千人量級的社區,在準確率相當的情況下,1:N的體驗會更好。

二、人臉識別的場景

人工智能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只有和具體場景結合才能夠體現其價值。現階段,絕大部分的人工智能還是弱人工智能,所謂人工智能賦能——即是將人從機械工作中解放出來。人臉識別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遵循一樣的規律。

其場景的尋找,依舊是需求調研/分析的工作,基本可以按照以下2個步驟進行:

  1. 梳理客戶/用戶業務的流程、多方利益相關人訴求等因素。
  2. 找到流程中機械工作&利于客戶/用戶目標的場景。

例如:社區改造中,如果客戶是物管管理層,那么場景建設重心便是圍繞其運營效率/成本、物業價值的外化等。在此基礎上,尋找與此相關的機械工作,如保安三班倒值守,進出人員登記等。再如人臉支付,優化的機械工作是支付密碼輸入等。ToB和ToC業務,因其客戶、用戶屬性存在不一致性,需要區分對待。

另外,如上文所述,受限于當前技術能力,無論什么場景,都需要基于準確率和體驗的均衡來設計。達不到效果最好內部/種子用戶多磨練,畢竟吸引客戶/用戶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

三、人臉識別設計思路

人臉識別產品,具有產品的基本屬性,設計有共通之處。產品設計相關的文章很多,但和主題相關度也不高,不贅述。本文主要聊除此之外,人臉識別產品需要考慮什么?

1.前端

  1. 人臉數據一般通過攝像頭、攝像機、人臉抓拍機等設備獲取,為了確保數據獲取效率,可識別區域的引導設計尤為重要,如人臉框;
  2. 交互流對于已有流程,是否足夠簡單,即提升新體驗、降低替換成本。如支付寶現在的刷臉付產品,需要刷臉、手機號驗證兩步,不見得比二維碼更有效率。隱私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3. 對既有流程的兼容?,F在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還沒辦法做到刷卡/指紋那么高的準確率,那么對于異常情況的處理就要更全面。比如:人臉識別為他人,識別一直不通過的提示及引導等。如果真的發生,也能確保用戶/客戶的流程繼續走下去,別給客戶/用戶添麻煩。

2. 后端

  1. 光照:光照投射的陰影,會加強/減弱人臉特征??紤]建模進行補償、消除。
  2. 人臉角度:垂直于圖像平面的頭部旋轉會造成人臉信息缺失??紤]學習并記憶多角度視圖。
  3. 遮擋:主要出現非配合人臉獲取,這個問題貌似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4. 年齡變化:如k12場景下,學生過2-3年面部變化??紤]設計動態更新人臉庫
  5. 數據量增多出現性能瓶頸:人臉庫增大,導致準確率的降低??紤]通過業務進行人臉庫的切分,及準確率、召回率的權衡
  6. 夜景識別:可能導致非人臉判定為人臉,考慮干擾物圖的過濾。

還有運動目標、丟幀、單幀人臉識別效率等等,人臉識別的后端處理,涉及到的方面十分繁雜,限于篇幅,此文僅簡單列舉。

切忌認為這只是開發層面的問題,優秀的產品應該主動分析。

所以,要做好系統日志的設計,詳細記錄識別情況,包括識別成功的記錄和識別出錯的原因,錯誤原因需要定期導出分析,尋求算法優化的切入點。

最后,系統上線僅是起點,而絕非終點??蛻?用戶永遠會有你意料之外的反饋,多跟蹤多交流,可能多走一步,就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Kevin ,個人公眾號:Kevin回憶錄。記錄、分享各種復盤和思考。

本文由@Kevi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小老板很有靈性啊,19年就開始做人臉識別了,現在還在做嗎?

    來自廣東 回復
  2. 公交車支付。是個非常不錯場景

    回復
    1. 就怕跟ETC插隊一樣,目前還是不建議

      回復
  3. 你是魔鬼嗎?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人臉識別的產品,今天就刷到了你的文章。

    回復
    1. 哈哈 多學習交流

      回復
  4. = =
    在B端場景下,絕大部分人臉識別的核心在于身份核驗,所有場景都是基于身份核驗為出發點來完成的
    而且人臉識別本身僅僅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種,需要搭配適應不同場景的應用才能完成價值的最大化

    來自黑龍江 回復
    1. 贊同技術落地才能體現價值。在B端,除了身份核驗,身份查找也是一大場景。這兩者之前是有差異的。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