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轉型,傳統辦公模式變革繼續發酵
在移動化趨勢還在繼續的同時,辦公智能化的趨勢又開始出現,傳統辦公模式正在經歷多級跳。
2019年6月11日,為期三天的第五屆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在上海召開,展會吸引到來自超過17個國家和地區的550多家企業參與,涉及領域涵蓋5G、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和生活科技等。
其中,在企業辦公領域,釘釘帶來了名為“理想辦公室”辦公空間,是集軟硬件融合為一體的智能化辦公空間,服務場景包括門禁人臉識別、訪客接待、無線上網、會議投屏、云打印等等工作場景。
在移動化趨勢還在繼續的同時,辦公智能化的趨勢又開始出現,傳統辦公模式正在經歷多級跳。
辦公模式的持續升級
傳統的辦公模式,早已發生改變,現在來看具體體現在三個維度:
- 一是由封閉式的辦公空間向開放式的辦公場景轉變;
- 一是由一坐到底的辦公模式向移動辦公模式轉變;
- 再加上目前正在持續發生的智能化辦公模式。
1. 從封閉到開放
2015年,共享經濟大爆發,大批共享項目破土而出,也正是在此時共享空間被孕育。
如果說傳統辦公模式是1.0時代的話,共享辦公模式則是2.0。共享辦公與傳統辦公模式相比最大區別就是從封閉走向了開放。
通過租賃開放式的空間,為空間內的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共享辦公模式的特性就是在于——一方面它是空間及位置的共享,一方面它又是資源和服務的連接。
這種獨特的方式確實收獲了大量中小企業,相比傳統辦公室租賃的在資金、資源、服務等方面給中小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因為市場認可,共享辦公模式也開始了野蠻生長,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我國共享辦公空間的數量已超3500家,而市場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5000。
2. 從固定到移動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持續進行,辦公模式再一次發生改變。對于效率的需求,使辦公模式進入3.0時代,就是移動辦公。
“流動的空間、無時間之時間”是移動辦公的特性,其將能效最大化,打破了傳統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前在工位上一坐到底的時代宣告結束,隨著通信技術、產品功能越發先進和豐富,現在的工作場所已經變成了可以是任何地點。
金蝶云之家等一批企業,正是瞄準這一目標開始發力,各類移動辦公應用平臺開始層出不窮。而Strategic Analytics在2017年就發布數據顯示,全球超40%勞動力都在使用移動辦公模式。
無論是金蝶的完整移動化辦公方案,還是釘釘所采取的軟硬件結合的移動辦公方案,又或是微信的基于自身生態的“連接器”模式,都在市場收獲了大量用戶,這是市場對于移動化模式需求的直觀體現。
3. 向智能化跨越
目前,辦公模式又面臨著再一次升級,就是面向智能化。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領先技術的集結,正在將辦公模式推向智能化。
現階段,智能化辦公空間主要包括智能辦公系統和智能辦公硬件兩方面。其根本原因是智能化產品的普及與新技術的研發與落地,實現跨時空的聯動效應,幫助企業進一步規劃辦公資源、節省辦公成本同時提升辦公體驗。
包括傳統辦公服務公司像金蝶、藍凌等都在參與布局,市場預計到2020年智能移動辦公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
需求帶動變革的辦公市場
自從阿里、騰訊等一些巨頭入局辦公市場之后,行業受技術、資本等因素影響變革明顯加快。
2018年市場數據顯示,辦公市場行業集中度日益上升,從用戶活躍度來看,釘釘的用戶數量甚至超過了第二至第十名智能辦公軟件活躍用戶數的總和,占據了行業半壁以上的江山。
辦公市場的變革主要往兩個方向轉變,一個往垂直細分領域,單純服務于某個行業,只做該行業需求的通用化產品,再結合客戶要求進行定制化研發,例如養殖互聯網服務專家——“豬之寶”,就是只服務于養殖企業。
另一種就是將產品模塊化,類似拼圖,最后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進行拼裝,而目前大多數巨頭玩家都是以這類方式進行,像釘釘、微信、云之家等等。
但兩種方式其實殊途同歸,都是關注到了企業的實際需求,只是對于需求的應答方式不同。所以回過頭來看,辦公服務模式之所以可以穩步發展,持續迭代,最主要原因在于其正真符合市場需求。
以跟隨共享經濟成長的共享辦公模式為例,共享辦公可以說是目前依然存活且為數不多的共享項目之一。
- 首先在用戶層面,它滿足定位用戶的實際需求,中小企業辦公需求場地,需求資源,但自己獲取將投入巨大,在共享辦公場景中這些要素都被一一滿足。
- 其次在于時效價值,共享辦公其需求不空泛,也沒有其它限制,不像其它共享經濟,如共享雨傘,共享寶馬,這類產品對于應用場景有嚴格的要求,使用頻次低,基本沒能解決任何用戶的實際痛點。
- 最后則在于,用戶現在已經不再滿足于表層價值,更多在追求延伸價值。就像微信和QQ,在表層功能上,兩個都是社交軟件,但當微信日活日益高漲時,QQ日活卻越來越低,是因為微信不光滿足用戶社交屬性的需求,它還擁有更便捷、功能更強大、場景更豐富等延伸價值。
這同樣也是目前辦公模式正跨入智能化時代的原因。當產品對“能”定義差別不大時,用戶就會開始追求“更”,“更快、更好、更具價值”等等。
企業服務成戰場
辦公模式改變可以說是企業服務落地的最直觀體現,這十分符合目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小看大,釘釘CEO“無招”曾用“超級藍?!边@一表述來描繪這個無可限量的市場,而企業級服務領域也被視為萬億級市場。
以辦公服務為入口的企業服務正在成為巨頭們新戰場。以2018年的騰訊投資情況來看,排在其投資榜單第一位的是文化娛樂行業,占比34%,而第二位的正是企業服務領域,占比14%。
并且,在騰訊2019年1季度財報中,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首次從“其它”中抽離而進行單列,一季度,該部分營收同比增長25%至218億,已成為騰訊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雖然在行業中已經集結了一批大佬公司,但一方面,企業服務涉及領域極其廣闊,細分領域縱橫交錯;另一方面,市場體量才剛剛開始釋放,數字化轉型仍在持續中,即便是像釘釘、微信這些玩家,也還是處于發育階段,所以行業市場空間依舊很大。
To B的路線已經成為現階段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主要渠道,縱觀BAT近兩年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亦或者在各類大會上所作出的發言,可以發現,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投入,BAT出奇一致。
阿里大談“生態賦能”、騰訊立志“連接器”、百度的“AI賦能”,其原因都是在與互聯網經歷前期以個體單位為核心導向的市場之后,企業服務的價值終于開始凸顯,企業也成為互聯網價值最有效的嵌合目標。
BAT當道,其他玩家還有沒有機會?
答案是有,但必須要快。企業服務的涉及面從軟件到硬件,從空間到時間,跨度很大,即便是BAT這類巨頭玩家其關注度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細分領域市場還有極大潛力可挖,即便是BAT真要入局也不太會親自下場干,而是會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進行。
總的來說,無論是辦公市場還是更大的企業服務市場,都絕對是以市場需求的向導,在各類平臺、產品越來越多的同時,用戶選擇也將多樣化,誰能最為直接地拿捏住需求,誰就能獲得市場。
在模式上辦公服務,不應該是地產生意,做“二房東”,也不應該只是商品買賣,而是需要為企業及辦公人員提供更好的服務,發掘深層次的需求。
作者:佘凱文,公眾號:智能相對論,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咸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件、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機交互等。
本文由 @智能相對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