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安防+AI”的這些痛點,怎么能切實落地?

4 評論 5337 瀏覽 33 收藏 11 分鐘

“安防+AI”要實現規模性落地,首先要搞清楚落地場景中的痛點需求,然后再切實地去解決這些痛點,找準痛點下手往往能更加有用。

有人說,2019是AI場景落地應用元年,從當前AI在安防監控場景下,已經由安軟慧視實現了首個城市級大規模智能化落地應用方面,我想這么說是合適的。毫無疑問,在安防這個當前最大也最具想象力的落地應用場景中,卷入這場競爭的,已經從安防企業與AI新貴兩大勢力之爭,進入到了安防公司、AI公司、互聯網科技與通信公司、云服務公司四家爭鳴的局面。

在目前的四家爭鳴中,有的關注把單個攝像頭功能做大做強,實現以一頂百;有的關注視頻中樞平臺,希望利舊為新;有的關注做云端化平臺,以期成就數據和應用承載;有的關注生態化平臺,希望能統領全局。從當前市場需求的復雜性來看,確實很難辨出優劣之分,每套打法都集合了各家的長處,也都有合理之處。我們相信在終極目標一致的情況下,這些方案一定會不斷融合,共同走出一條最為經濟適用的安防+AI信息化、智能化之路。

我們都知道安防是個極其碎片化的市場,只有實現了低成本的規模性智能化,低成本的強大算力,高精準的場景識別算法,快速的檢索應用能力,以及政府持續推動城市數據統一時,碎片就能混而為一。所幸的是,這些條件正在慢慢成熟,而且與金融、零售、醫療行業相比,安防由于屬性特殊,應用場景明確,使用路徑單純,更像是一個應用點單,而不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生態。正是因為簡單,對技術的革新應用,就可能實現對面(也就是規模),進行升級改造,使行業重新洗牌。

“安防+AI”落地場景中的痛點

要實現規模性落地,就必須先理解落地場景中的痛點需求,注意是理解而不能只是了解,了解只會讓我們一直站在場外看熱鬧。

痛點一:現有系統智能化

安防中最大規模的工程是天網工程和雪亮工程,目前已建成的就有超過四千萬路,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點上覆蓋,面上成網、外圍成圈,覆蓋城鄉”的格局,這么龐大的系統現在正在發揮作用,我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讓它全面的、深入地發揮作用,這是當前安防市場的底色,不解決底色問題,再怎么折騰也只是點綴,點綴就一定無法解決密度問題,密度問題解決不了,就一定無法解決整體效能問題,一定要首先實現規?;脑蚝颓疤峋驮谟诖?。

痛點二:現有系統和新型智能攝像機的融合

這可以知道,上一點中,并不是說新型智能攝像機不重要,恰恰相反,很重要,對應用能力的承載和檢驗還都是離不開新型智能攝像機的,只是我們得既要看到點綴也要看得到底色。并且能讓底色和點綴和諧共處,互相協作。如果沒有傳統視頻監控智能化,新型智能攝像機就是孤軍奮戰,如果沒有智能化能力,傳統監控系統依然是個存儲系統。

痛點三:安防監控系統實戰應用知識

我相信現在應該很少再有人會覺得“算力、算法、數據”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了,只是它夠不夠經濟,而“場景、應用、知識”卻成了決定AI能不能落地的關鍵點,直白地說,能不能讓現有的安防實戰場景真正爆發出顛覆性的效能革新,這才是檢驗AI能不能落地的定海神針,實踐標準。不了解應用場景,不知道實戰應用邏輯,不清楚嫌疑人作案心理,不明白偵查與反偵查手段……要想真的做好這件事,恐怕真挺難的,就象是在玩一場不清楚游戲規劃的游戲,勝算可想而知。

痛點四:實戰場景算法標準化

我們知道深度學習就象是教小朋友認識貓,不斷地給他看站著的貓,臥著的貓,躺著的貓,跳躍的貓,睡覺的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花紋的貓,只露出半個身子的貓,還有卡通的貓等。而實戰場景訓練學習算法要比這難的多,比如說打架,什么姿勢算是打?被打的人呈現什么姿勢能判斷這是打架還是攙扶?即使都呈現了這樣的姿勢,那怎么判斷是玩鬧還是傷害?更進一步說,一家進行了判斷,其它家的判斷會不會有差異,這些有差異的數據怎么整合……

痛點五:成本,成本,成本

讓政府不計成本地進行改造,這顯然不現實,算力要經濟,算法要經濟,硬件要經濟,維護要經濟,應用要經濟,只有整體實現了低成本,才能夠被大規模的實施落地。

痛點六:人才,人才,人才

上面提到的痛點,即使都解決了,能不能落地依然是個未知數,因為把零星的痛點整合成實際可用的解決方案要通過人才,實現技術與實戰的結合需要有經驗的人才,把場景訓練成實戰思維模型需要人才,項目工程的落地也需要人才。目前人工智能仍然是人工+智能的狀態,在脫離的人工的情況下,只談智能也不太行得通。

賦能安防,就是為實戰應用賦能

說到底,檢驗賦能效果的唯一標準,就是安防的應用效率和效能的明顯提升。安軟慧視首個城市級大規模智能化場景的落地,最后體現出來的就是讓現有的安防系統變的好用了,原來查案需要不斷看視頻,現在只需要看圖搜索就可以了,原來費時費力,高強度的人工,現在讓機器做了,破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破案速度和破案數量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梢钥闯?,關于賦能安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資源庫建設模式賦能

安防監控資源庫在未賦能之前,只是一個簡單的視像記錄和存儲系統,查詢它的唯一方式就是用人工去看,提高查找效率的方法就是用倍速去看,這種資源模式帶來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對,就是很快就會頭暈眼花,眼睛腫痛。而賦能之后,就會把視頻流變成圖片庫,并且每張圖片都會標記上人物、車輛及物品的詳細信息,比如,人的外貌衣著特征,如黑色長發,戴眼鏡,上身穿紅色長袖外套,內襯是白色衣服,下身穿藍色牛仔褲,腳蹬紅色高根鞋,左肩挎著黑色挎包……這些圖片不僅會關聯到攝像位置,也會對同一張圖像中的人車物進行智能關聯。這種以目標為前提的資源庫建設模式,為視頻的智能應用提供了基礎支撐。

2. 查詢效率模式賦能

因為資源庫中的每個元素,都是有多維度進行描述的,當查找信息時,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組合檢索,就像是百度搜索中用不同的關鍵詞搜索一樣,也就是說,對人的查詢,只需要按照現實的條件去查詢,不但可以精確地快速檢出不變的圖片,即使中途有部分特征出現轉變,依舊不影響查詢。

3. 工作流程模式賦能

在安防沒有與AI融合之前,整個工作流程是圍繞著不可檢索的視頻,只能人眼看,然后再人工分析路線,這樣的查找效率可想而知,好不容易查到了,嫌疑人早就無影無蹤了。而智能化之后,工作流程是圍繞著可檢索的圖像庫進行的,可隨意的變換查詢條件,更關鍵的是,這種查詢可以做到實時,對嫌疑人的追蹤幾乎是沒有時間差的,相當于在嫌疑人頭頂上飛著的無人機。

有了以上對資源庫建設、查詢效率和工作流程模式的賦能,安防實戰效率就會出現革命性、顛覆性的提升。

安防+AI,強強聯合共享共贏

安防+AI是個龐大的市場,不可能一家通吃,既需要參天大樹,也需要茂密的叢林,在這個產業鏈條上,算法+芯片、設備制造+解決方案、行業應用+渠道能力三級生態互相關聯,成功就是三級生態一起的成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最后,我們深深相信,最好的安防+AI應用,一定會是在中國,而且一定是在安防公司、AI公司、互聯網科技與通信公司、云服務公司共同合作的前提下實現。

#專欄作家#

李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研究,讓AI為實戰場景服務!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不錯呢,贊一個。 :mrgreen: 整體與標題切合,落地!利舊、切合具體業務場景、經濟適用、具備推廣性等條件都是極具重要的因素。不過,作者后面好像只提到的3點都是關于用戶主動去進行系統請求后賦能反饋,個人覺得在AI領域領用,更多應該要系統主動給用戶進行反饋,例如:嫌疑人入侵,可作多渠道的主動告警/通知,同時,推送現時位置/最后出現的位置信息等。這才是大家所期盼的智能,只留最關鍵的抉擇給用戶,前端信息采集、推送、聯動告警、信息歸納等都應該交給咋們的機器大腦。 ??

    來自廣東 回復
  2. 作者的觀點很好,我也處于這個領域內做大數據產品,希望有機會可以多多的跟你學習交流。

    來自山東 回復
    1. 多交流,這是個新行業,每個都是新兵

      來自廣東 回復
    2. 兄弟方便留個聯系方式嗎,這樣有問題可以請教你。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