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I算法市場能火起來嗎?

1 評論 3023 瀏覽 9 收藏 14 分鐘

對于AI 算法市場來說,2020年,它將在探索中等待,也在等待中探索。

2019的存量只剩一個多月,各種年度總結即將蜂擁而至?;仡^看看這一年的AI發展,或許八個字的總結十分合用“虛火下降,實火上升”?;蛟S很多朋友覺得身邊討論AI的熱度在下降。確實如此,今年從投資并購的發生數量、媒體對AI的討論,以及社交媒體上AI的熱度來看,都較比前兩年大幅降溫。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到真正做AI和應用AI的產業鏈中看,卻會發現今年的AI進步非常明顯。中國AI產業中的基礎算法創新,框架、芯片,以及配套IT產業的進化,都讓2019堪稱飽滿。而如果說硬要舉出一個東西來證明AI依舊熱,我想應該是:今年,AI算法市場一個個建起來了。

所謂算法市場的概念很好理解,因為咱們都用過APP應用市場。算法市場也是一樣,眾多開發者把自己開發訓練的AI算法模型放到同一個平臺上,應用者按需付費下載即可。

但在今天,算法市場模式顯然還沒啥熱度,在AI領域外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這到底是為什么?幼小的算法市場又為何被幾大AI巨頭紛紛看好?這種新商業模式能在明年火起來嗎?

讓我們一起進入“星星之火”的算法市場故事。

必然發生的算法經濟2.0

算法市場一定要建,并且早晚會火,是對AI略有了解者都不難做出的判斷。這是因為這樣的商業模式非常符合AI to B模式的發展邏輯,甚至可以說是必然選擇。為什么這樣說?

我們知道,算法模型是AI的最終表現形式,可以說是深度學習模式下的軟件形態。而在AI算法開始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有價銷售的時候,市場上必然出現算法相對少,但要占領最通用場景的情況。

這可以稱為產業誕生初期的算法經濟1.0模式,其紅利享用者就是商湯、曠視為代表的機器視覺算法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應用場景是人臉識別+智能安防。

而在AI不斷發展的進程里,算力和數據會不斷被深度利用,算法本身也在不斷提升精度,增加應用廣度。這個時候,AI的能力不再僅僅是簡單的識別和判斷,而會深化到各種垂直需求當中。

今天,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場景都有AI應用的可能,僅僅是智能安防領域,就已經可以細化到安全帽識別、吸毒人員識別、街頭寵物識別這樣的能力。再向前走,必然會出現沒有兩個行業、兩家企業應用相同的AI算法,并且會出現單一企業應用大量不同算法排列組合出自己需要的能力集群。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轉型的獨角獸,還是華為、BAT這樣的AI巨頭,都不可能一家公司訓練出所有的算法模型。所以這個階段一定要想移動互聯網那樣引入開發者機制,大企業本身轉型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而具體垂直的算法開發任務交給AI開發者,構成無數開發者+單一平臺+無數企業用戶的理想形態。

這個周期,可以稱之為算法經濟2.0——顯而易見的是,算法市場的出現,將是這個周期開始的標志性因素。

換個角度看,算法市場的出現與發展,可以看作AI到底有沒有很多企業在用的“晴雨表”。并且算法市場+眾多AI開發者的模式,也被行業廣泛認為將造成算法經濟1.0模式的紅利干涸。因為通用性強的AI場景已經被快速填滿,接下來的垂直行業市場無法養活龐大的獨角獸,小而美的開發者團隊將長期生存。這一點也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AI獨角獸在今年的主題是轉型和上市。走向硬件和平臺,快速完成上市登陸,也可以看作是獨角獸們對無數開發者的一種預警。

繞過獨角獸這件事,還不知道會在多遠的未來發生。但算法市場,確實已經來了。

2019,AI開市元年

遙想當年,如果科技巨頭們紛紛布局一項產業,馬上會迎來資本和輿論的重點關注。而在產業智能、產業互聯網成為主旋律的今天,巨頭更多布局的是平臺設施和技術熱點,這類內容確實很難引起外界的關注。算法市場就屬于此類。事實上,2019年可以稱得上AI開市元年。一個個AI算法模型市場“拔地而起”,并帶來了非常值得關注的活躍度。

早在今年3月,華為中國生態伙伴大會上,華為云發布了華為云AI市場。其內容包括AI模型市場、API市場、WIKI數據集、競賽Hub和案例Hub等模塊。其中,華為云AI模型市場可以供開發者和應用者發布和訂閱AI算法模型。

不久之后,阿里云發布了旗下機器學習平臺PAI的3.0 版本。配套推出了算法模型市場,細分了幾十個場景的算法模型專區。

而在5月,百度在百度大腦生態合作計劃及AI市場發布會上,對此前已經推出的產業鏈服務平臺AI市場進行了升級。百度AI市場2.0的展示和售賣方式更加多元,并著重強調了買家可以發布需求,由AI開發者提供相應的定制化服務。

到了年底,各垂直領域的算法市場開始不斷出現,AI開發生態的所獲得的培育資源也在不斷加大。或許有理由相信,不久之后各自培養算法市場生態,會變成對優秀買家和賣家的爭奪。畢竟現階段優秀的開發者和使用者,都是AI產業鏈上的稀缺資源。而多對多的算法市場模式里,一個優秀的供需點往往能夠帶動數量客觀的交易對象。如果我們將今天的算法市場進行一個分類,會發現算法市場建立的背后,主要是三種商業目的在起支撐作用:

  1. 首先是AI巨頭們搭建的算法市場,這類市場的主要目的是讓自己的底層框架、平臺擁有更加活躍的商業生態,促進開發者集中到自己的生態上來,構筑自身的底層優勢——就像谷歌用安卓來籠絡開發者。同時,官方算法與開發者算法混合售賣,也會增大市場的活性,從而提升自身算法產品的市場。
  2. 還有一類算法市場是集中在某個硬件基礎上,比如音箱、智能攝像頭等等。算法的購買者是硬件的購買用戶。這種算法市場的主要邏輯,很像智能手機的銷售邏輯,即用戶購買的不僅是一臺設備,還有通過設備享受大量軟件能力的可能。而開發者則可以賺取用戶購買費用,也可以享受平臺補貼。
  3. 與此同時,不少AI創業公司也開始搭建算法市場,但其主要商業模式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AI開發者和應用者之間的中介,并且嘗試面向潛在客戶進行解決方案式的打包出售。這類算法市場很容易變成偏向C端的技術大牛出沒區域,面向產業需求的捕捉能力較弱。

不管怎么說,2019至少是完成了AI開市的第一階段工作。接下來的問題顯然是,明年算法市場會火嗎?

算法市場想要火,明年需要做什么?

算法市場的商業模式,雖然長久來看是市場邏輯的必然選擇。但是就像AI to B本身一樣,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在開發生態與應用生態當中循環遞進,持續打開的過程。就像今天我們打開一些算法市場,會發現求購的和開發者提供的算法,依然離不開機器視覺基礎應用的幾種方案,而差別可能僅限于識別物的不同,以及價格的多少。這種情況下,雖然算法市場有爆發的可能,但更大概率還是要等待一段時間。

今天的整體形勢是,AI開發者數量雖然開始多了起來,但是所開發模型的行業價值、應用潛力和方案復雜度還是有待提升。并且目前的形式是購買者明顯不充足,算法經濟目前還很難成為小團體開發者和創業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想要改變這種情況,算法市場和AI開發者可能都要嘗試這樣幾條路,向更深層探索算法市場帶來的經濟可能:

  1. 垂直到具體行業中去,構筑能產生差異化優勢的“行業+算法”。目前情況下,通用算法并不難尋找,大公司提供的這類算法往往比普通開發者的工作出色。只有站在大公司提供的開發平臺與行業具體需求之上,穩吃一條線的算法經濟才有可能實現。
  2. 從機器視覺里走出去。目前的算法市場,很像是“AI識別市場”。但是企業顯然在識別之外還有大量產業需求。這些需求需要結合不同的硬件,與IoT、5G等技術相銜接。5G在推動企業專網和大規模IoT的誕生,這也是AI算法經濟的絕佳機會。
  3. 建立更完善的供應鏈機制。目前,AI產業的特色很難匹配供需。比如很多AI購買者與潛在購買者,其實走到算法市場時,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購買怎樣的算法模型,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甚至不知道如何發布形容。而畢竟AI市場不能加導購,這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代理商來承擔大部分供需匹配工作,平臺方也需要教化市場,讓潛在用戶理解算法市場的價值。

粗線條一點看今天的AI開發。可以發現開發者內部積蓄的熱情和能量已經非常充足。而為了不讓這種能量過剩,就需要有足夠的產業空間去釋放這些能量。只有AI的使用深度和應用者數量達到一定標準,AI開發圈內很火,市場上不溫不火的尷尬才能消退。

最近有一個概念非常熱,那就是人口紅利消退后,中國必然走向技術紅利與工程紅利。而產業智能邏輯不斷夯實,AI基礎設施愈發完善,產業市場對AI接受度越來越高的今天,AI開發紅利有可能分得第一杯羹。

AI算法市場,是一個產業智能興起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也就是說有了興旺的算法市場也不一定怎么樣,但沒有它一定稱不上產業興旺。

2020,AI依舊在探索中等待,也在等待中探索。

 

作者:腦極體,微信公眾號:腦極體

本文由 @腦極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熱詞用的好啊 “2019的存量只剩一個多月”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