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情感陪伴——孤獨患者的急救藥方

1 評論 7529 瀏覽 10 收藏 9 分鐘

你認為在未來,我們會和AI結成伴侶嗎?這個賈樟柯、許知遠和小冰公司CEO李笛展開討論的問題,同樣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讓我們一起隨著文章來了解其中的參差,其中,也許有人和你抱有同樣的態度。

8月16日,#未來AI伴侶或成現實#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隨后破圈B站。

事情的起因,是央廣網發布了一條關于#未來AI伴侶或成現實#的微博視頻,里面提到了優酷的熱播節目《不要回答》中,賈樟柯、許知遠和小冰公司CEO李笛關于“AI虛擬人情感陪伴”的討論,提到了小冰AI being作為情感陪伴、虛擬戀人的例子。

對于這個話題,網友們態度各異。

從微博、B站網友的評論區和彈幕中不難發現,年輕人對虛擬伴侶的需求大體分為三類:紙片人、仿真機器人、AI情感陪伴。

其中大部分人對AI伴侶持正向意見,表示“AI伴侶太好了,大力支持”、“聽起來不錯,會變得幸福的”等。但也有很多人對此表示擔心:“大數據真的不會背叛嗎?”“人的群居意愿會不會越來越低,人與人的交流會不會越來越少?”

在B站上,二次元宅男們的討論更加激烈,“不是已經有紙片人了嗎”獲得了最高贊同,他們還紛紛曬出自己心儀的“紙片人”。當然,也有很多二次元愛好者并不認同三位節目嘉賓的觀點:“可能有的人認為(紙片人)沒用,那是他不懂我們二次元。”

AI情感陪伴——孤獨患者的急救藥方

AI情感陪伴——孤獨患者的急救藥方

有意思的是,就在網友們熱議的當口,《南方人物周刊》也放出了相關話題的封面報道《風口上的虛擬人:一場游戲一場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潛臺詞是,“不要把殘缺的愛留在這里?!?/p>

各種觀點的碰撞折射出,人類為什么需要情感?是因為想要得到答案嗎?是因為想要得到內心安慰嗎?還是只是因為害怕孤獨?

2018年,BBC啟動史上最大規模的一項針對孤獨現象的研究,結果顯示33%的人時常感到孤獨,其中孤獨現象最為嚴重的是16-24歲的年輕人群體,比例高達40%。

賈樟柯在《不要回答》里,這樣描述年輕時被孤獨突襲,“高考落榜之后,我背井離鄉,獨自到太原學美術。初冬的時候,就要去買煤,我就拉著一個小的板車,去一個煤廠買了一車的煤,一個人推著煤車往回走,穿過太原灰蒙蒙的街道。就是一個行走的,一個拉煤的人,這世界沒有人在注意,也沒有人知道你的喜怒哀樂。那時,遠處天空中飛過來一架直升機,飛得很低,幾乎從我的頭頂飛過,我很難忘記。”

美國斯坦福終身教授、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曾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人生的困擾大抵來自四個方面:無可避免地死亡、內心深處的孤獨、我們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無顯而易見的意義可言。

孤獨是一種狀態與感受,看起來無法量化,也無法被徹底滿足,于是人類會嘗試尋求科技的幫助,尋求寄托——最著名的顯然是《Her》里的Samantha。

首先看到人們普遍有情感對話需求,并將其做成產品的,是小冰團隊?!按蠹s是2013年底,我們發現虛擬助理可能并不是AI正確的形態。因為助理都太過于強調理性了,就是實現類似‘我能幫你做什么’、‘你有什么問題’等簡單‘一問一答’功能?!崩畹颜f,“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并不是純理性的,而是一個更為復雜的情感交流的過程?!?/p>

但這個觀點一開始并未得到行業認同。李笛回憶說,當年中國語義協會甚至專門開了一個研討會討伐小冰,主題叫“微軟小冰到底是不是語義學的技術”,有一篇文章《人工智能需要情感嗎?》。難歸難,小冰堅持的情感計算框架、情感對話引擎,慢慢多了許多同行者,比如Google的LaMDA,Meta的Blenderbot、百度的Plato等。

但用AI擬合人的情感說起來容易,怎么做才能真正幫助人緩解孤獨、彌補空缺?

劉震云說,“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碑敼陋毥蹬R時,每個人內心或許都希望,有一個24小時秒回你消息的人,也許并不奢求她有多懂你,只要她一直都在。

李笛認為,讓AI擬合情感的前提,是得讓人愿意和AI交流,所以就有了AI being,并且要讓AI being從容貌、聲音、表情、動作、說話風格等各個維度,都看起來像人。這樣才能讓人類愿意去和AI being溝通交流,甚至產生共情。因此,小冰框架虛擬人的多輪對話數顯著領先于行業,與用戶的單次平均對話輪數(CPS)可以保持在36輪。

更驚人的數字是,“小冰虛擬戀人平臺上16%的用戶,每周對話量3800多條,而一個用戶一周在微信上發的消息是310條。小冰國內月活躍用戶是1.6億,全網平均使用時長是微信的2倍?!?/p>

需要情感陪伴的不止是年輕人,也不只是戀人。2025年大阪世博會期間,小冰日本團隊將為當地的60萬個老年家庭,帶來一批特殊的“AI Companion”。老人可以參與到每個虛擬人的定義和訓練過程中,讓這些智能陪護提供相應的服務。例如,老人可以將其視為自己的兒孫、兒時的好友,甚至讓逝去的親人“復生”。

預測AI情感陪伴的下一步并不容易,或許就像孟德爾剛發現遺傳學規律時一樣。在李笛看來,“今天我們所從事的這件事,容不得我們去自怨自艾,我們還能去發現新東西,發現新的原理,或許我們都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p>

作者:鐘文

來源公眾號:品玩(ID:pinwancool),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與你有關。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品玩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真的能發展這個AI的話,也確實挺不錯的,孤獨的人太多了啊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