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ChatGPT爭奪戰,誰能最終脫穎而出?

1 評論 3283 瀏覽 5 收藏 17 分鐘

ChatGPT的推出,給科技公司們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更多火花和碰撞,比如不少國內互聯網公司就在加快對AI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那么國內互聯網公司們都拿出了什么樣的舉措?其發展過程還將面臨什么問題和哪些挑戰呢?

去年年底絕大多數人都還覺得ChatGPT大概只會像之前的Clubhouse一樣,曇花一現成為了過去兩年科技泡沫破滅的縮影,然后此后的發展路徑卻并非如此,ChatGPT的熱度不降反升,并成為了2023年開年最引人關注的科技產品。

先是《金融時報》報道微軟有意豪擲100億美元加注ChatGPT背后“大腦”OpenAI,使其估值一下躍升至300億的超級獨角獸級別。隨后谷歌更是緊急召開了一次大型內部反省大會,檢討在AIGC通用產品上的反應遲鈍,而就在這幾天也有消息稱谷歌對標ChatGPT的產品正在進行加速測試。

當然就如同Clubhouse的火熱一度讓各大國內音頻平臺都爭相模仿一樣,ChatGPT的一夜爆火與高使用門檻,也再次激起了國內各大科技公司的熱情。1月30日,路透社報道稱,百度正在研發類似ChatGPT的AI對話服務。

ChatGPT的火熱也直接帶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方向的國內公司在春節后股價大漲,特別是像科大訊飛這類本身就長期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領域長期深耕的公司,盡管去年年底在和投資者的互動中表態他們沒有類似ChatGPT的產品計劃,但節后主動與機構投資者溝通,并且大談ChatGPT所帶來的價值,顯然也不難讓外界看出其潛臺詞。

同時像BuzzFeed這類聚合類新聞平臺應用ChatGPT后股價暴漲120%的消息,也不難看出如今這類AIGC工具對于內容創作平臺的價值。不論是擁有今日頭條的字節跳動,還是希望新聞業務自負盈虧的騰訊,自然都不會輕易放過這類既能“降本增效”又有話題度的大好機會。

更重要的是,ChatGPT的通用化產品更被視為是下一代搜索引擎話語權的爭奪,上一次巨頭圍剿百度無人成功,如今大家同時起跑,誰能最終脫穎而出,依然充滿懸念。

一、百度搶跑,騰訊字節緊隨,ChatGPT中國版不會太遙遠

在1月30日媒體先后曝光百度即將推出其類ChatGPT產品的消息之后,百度的股價迎來了大半年以來的新高,也從一個側面展現出資本市場對AIGC的瘋狂程度以及外界對于中國版ChatGPT何時能順利落地的渴望。
根據路透社的說法,百度正在開發一款由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呈現形式自然與大受歡迎的ChatGPT類似,并計劃在3月將其整合到百度主要的搜索引擎中。

與此同時彭博社也給出了更多相關細節,例如這家國內的搜索巨頭還計劃建立一個獨立的網站,供用戶使用該工具。

百度過去這幾年一直在尋求轉型成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在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和用于人工智能應用的芯片在內的技術上投資數十億美元,這也讓其成為了最有潛力搶先開發出與AI相關產品的國內科技公司。

在今年年初一份流出的內部全員會議直播中,百度CEO李彥宏不僅像很多公司創始人一樣反思之前公司管理方面問題,甚至說出了金句“馬化騰說的問題,百度也都有”,同時也是在這一次講話中他也提到了ChatGPT,說它代表著新的機遇。

“我們有這么酷的技術,那我們能不能把它變成人人需要的產品?”李彥宏說。他指的是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包括聊天機器人,“這一步其實才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最能夠產生影響力的?!?/p>

通過用互聯網上的大量文本數據進行訓練,ChatGPT能夠以流暢的對話回答用戶的各種問題。不過,行業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聊天機器人不能保證回答準確,有時還會發表帶有性別歧視或種族主義的言論。

微軟和谷歌在內的科技巨頭正在抓緊時間使ChatGPT背后的技術成熟起來,并將其整合到他們的產品中,包括搜索,在這方面,聊天機器人的對話能力被認為最有可能顛覆現狀。

微軟曾在2019年和2021年投資了OpenAI。該公司宣布增加投入,以將ChatGPT整合到其產品系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ChatGPT與搜索引擎Bing相結合,以期能夠在搜索市場上對谷歌形成一些新的威脅。

中國版ChatGPT爭奪戰,誰能最終脫穎而出?

集成了ChatGPT-4的新版Bing

圖源:Owen Yin的推特賬號截圖

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度對于類似ChatGPT應用的需求不僅僅只是為了炫技,AIGC可能會對其核心業務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也必然引起百度的高度警惕。

利用來源于自身搜索引擎業務的龐大文本數據庫,百度已側重于一個被稱為自然語言處理的AI研究領域。自然語言處理可被用于開發語音助手以及像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

早在2019年,百度開發了一個名為Ernie(文心)的系統,Ernie是一種與ChatGPT所基于的技術類似的深度學習模型,已被用來使其搜索結果更具相關性。后來,百度又開發了許多個Ernie模型,并拓展它們的能力以納入圖像和藝術生成,類似于OpenAI旗下Dall-E的功能。

長期以來百度現在正把Ernie用作其聊天機器人的基礎,并利用全球的中文和英文語言資源對其進行訓練。據百度的開源研究論文,以往,百度用來訓練Ernie的資源包括百科、BookCorpus、Reddit,以及百度的產品生態系統,后者涵蓋百度百科、百度新聞等等。

在1月初的百度Create AI開發者大會前夕,百度搜索宣布將基于百度自研的生成式模型,升級“生成式搜索”能力,并指出,生成式AI和搜索引擎是互補關系而不是替代,并進一步提出搜索底層技術和AI底層技術是相通的,從2021年就開始嘗試把AIGC與搜索兩者結合起來了。這幾乎也是在對外界展示想要做出ChatGPT,百度其實早有積累。

對于國內巨頭對于AI技術的長期關注,也絕非只有百度一家,不論是阿里、騰訊還是字節跳動,在很多具體業務上都利用了AI加持。各家巨頭曾經都有意打造的搜索引擎,如今正在悄然改變形態,這無疑是一個重回賽道的大好機會。

就在這兩天,根據Tech星球的報道,字節正在悄悄準備已經關停了兩年的悟空搜索,聯想到ChatGPT產品與搜索工具的關系,不難看出字節隱秘的想法。

而近期,根據天眼查顯示,騰訊申請的“人機對話方法、裝置、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專利獲授權也正式浮出水面。

在之前關于AIGC的討論中也曾提到過,根據各自業務的不同取向,各家對AI技術發展路徑也各不相同,只不過不論是AI繪畫,還是如今的AI聊天機器人,最需要反而并非多深厚的技術積累。

最終要將這些AI技術整合并打包成足夠親民的通用型產品,依然有相當大的難度,考驗的其實更多還是平臺公司的產品思維與商業化耐心。

二、熱潮之下,商業化亦是難題

過去一周內,國內的AIGC概念股突飛猛漲,但凡能夠擦到一點邊的上市公司幾乎都要發表一番對于ChatGPT的看法,比如像是是做地圖測繪系統業務的超圖軟件,也突然表態未來GIS實驗室正進行ChatGPT及其他AIGC領域實驗。

即便是所謂的AIGC概念股中,其實也有一些相當名不副實的公司,比如曾經靠做電子書登陸深交所的漢王科技,以及實際上是做數據中心與監控系統起家的賽為智能,這些公司雖然為各項業務都冠上了AI的字樣,但翻看財報就不難發現其主要營收幾乎還是傳統業務。

而最近收到散戶和資本熱潮的AIGC概念股最大的共同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均在2022年出現虧損,業績欠佳且業務并沒有太多實質改善的情況下,只能接著這股ChatGPT的熱潮來自抬身價。

中國版ChatGPT爭奪戰,誰能最終脫穎而出?

AIGC相關概念股圖源:同花順數據可視化

其實如果細究ChatGPT背后的技術,并沒有什么獨門秘籍。

Meta公司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最近就從基礎研究的角度談到更核心的技術指標,他表示ChatGPT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創新,其最大的“創新”其實是將現有的技術與體驗進行了更好整合,帶給用戶以及開發者非常棒的體驗。

Yann Lecun的這個觀點被部分人解讀為是對ChatGPT潑冷水,但這更像是對資本瘋狂炒作ChatGPT的回應,其中有幾個關鍵點:OpenAI 并不是業界唯一一家利用海量數據進行模型創新的公司,微軟、谷歌、Meta包括百度、阿里等國內公司也在做類似的事情,還有眾多創業公司。

ChatGPT的底層技術來自于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架構,同時還使用了大量在谷歌內部使用(由 DeepMind 發明)的強化學習技術;正如Yann Lecun反復強調的,這個領域并沒有所謂“秘密技術”,大量開源的架構、模型以及數十年來公開的論文等,為ChatGPT的出現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它不是真空出現的”。這一點也是科大訊飛CEO劉慶峰面對機構投資者不斷強調。

因此,科技巨頭們會應用這些大模型變成自身技術與產品的護城河。微軟2019年對于OpenAI的投資目前來看正在成為史上最成功的AI投資之一,基于OpenAI不斷推出的大模型,微軟持續為諸如Github、Office、Azure等產品線注入新特性,大模型儼然成為微軟的核心能力。

中國版ChatGPT爭奪戰,誰能最終脫穎而出?

AIGC技術場景圖源:國泰君安證券

其他中美科技巨頭們——Google、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字節跳動——都會持續發力這個領域。特別是對眾多云計算公司而言,接下來的一年,大概會看到一系列基于云服務和搜索相關的大模型產品,不論是面向企業還是消費者時長,最重要的還是“開箱即用”。

毫無疑問,類似ChatGPT的產品勢必也會大量涌現,尤其是在公司架構與產品研發上轉向更快的中小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如前面反復提到的科大訊飛,以及像商湯科技這類一度在技術應用場景上非常迷茫的人工智能公司,甚至是像中文在線、閱文這樣的網文創作平臺,其實也都有類似尋求,通過ChatGPT這類工具來輔助創作者。

現在ChatGPT超高的運維成本依然是無法忽視的問題,根據AI學者Tom Goldstein的估算,粗略估計ChatGPT基于海量GPU算力來生成內容每天的成本大約有10萬美元,而這個估算還是建立在大概兩個月前其只有百萬活躍用戶的基礎上。而根據瑞銀最新的報告,ChatGPT的月活用戶已經破億,成為了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

基于如此大的成本考量,2月2日,OpenAI宣布將推出ChatGPT Plus,一款每月20美元的訂閱服務,可以讓用戶在高峰期優先使用ChatGPT。從側面來說這其實也是OpenAI快速探索ChatGPT商業前景的一種思路,同樣值得國內公司參考。

中國版ChatGPT爭奪戰,誰能最終脫穎而出?

圖源:OpenAI

而擺在中國ChatGPT面前唯一的問題還不僅是成本。

在自然語言理解方面,中文的多義性有天然的高門檻,而像ChatGPT這類產品背后是整個互聯網龐大的語料庫,對于國內平臺來說自然無法避免合規性的問題,因此除了自然的理解與回到用戶的各種刁鉆問題,中國版ChatGPT也需要比國外同類產品更嚴格的審核機制,甚至在早期可能還需要人工審核的存在。

不論如何,強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來臨,即將發布的GPT-4勢必又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動態。就像OpenAI CEO Sam Altman之前所說——“通用人工智能的建立會比大多數人想象的更快,并且它會通過很長的時間來‘改變’大多數人想象中的一切”,要將各種想象最終轉化為現實,國內的科技公司們依然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作者:大娛樂家

來源公眾號: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泛娛樂產業的望遠鏡和聲吶。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壹娛觀察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抓住內容跟算法,不要著急盈利!大好前途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