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為核心的時代,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AIGC時代對內容營銷會有怎樣的影響?內容產業、內容版圖會發生什么巨大變化?這篇文章作者從自己的角度介紹了AIGC能否成為內容創作的核心、AIGC普及將會帶來的趨勢變化等,推薦對AIGC、ChatGPT、內容創作感興趣的童鞋閱讀。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以AIGC(AI-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創作內容)為核心的時代可能永遠不會到來,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哪怕是ChatGPT那樣的AI,也尚不具備獨創性,只是對人類現有知識的比較高效的整理而已。
如果AI能夠具備人類的創造力乃至自我意識,那么毫無疑問,那將意味著人類的終結;如果不能,那么內容產業的核心仍將是人。對比一下制造業就知道了:工業機器人在生產流水線當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深入,但制造業的核心也還是人。
那么,我們實際應該討論的問題是:假設人類仍然是內容產業的“靈魂”(負責提供原創觀點和調性),而AI接管了內容產業的“血肉”(標準化、重復性的勞動),那么內容產業會變成什么樣子?在我看來,那將大大提升內容產業的上限,同時嚴重加劇其內部的不平等性。
在這兩種力量的交錯之下,我們或許會看到萬億級別的內容公司,以及千億財富的內容創作者——盡管這對于整個內容產業未必是好事。
首先,有一點必須明確: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內容產業的馬太效應與日俱增,頭部創作者與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呈幾何級數拉大。以電影和足球這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行業為例:
- 1990年代中期,即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之前,好萊塢明星的最高片酬是2000-2500萬美元,相當于美國人均薪酬的約800倍。到了2022年,即互聯網滲透率達到頂峰之年,好萊塢明星的最高片酬已經達到1億美元(《壯志凌云2》,湯姆·克魯斯),約等于美國人均薪酬的2000倍。其實,丹尼爾·克雷格的年度片酬也突破了1億美元,但不止包含一部影片。
- 1990年代,歐洲頂級聯賽的球星稅前年薪超過200萬歐元就很難得了,500萬歐元已經可以進入“頂薪俱樂部”。進入2020年代,姆巴佩、C羅、梅西的年薪都超過了3000萬歐元,英超和西甲年薪超過500萬的球員數不勝數。如果不是歐足聯的財政公平法案,揮舞著鈔票的土豪可以把頂薪再提高一大截。
- 上面還沒有計算廣告代言、投資等收入。像湯姆·克魯斯或C羅這樣“自帶流量”的超級巨星,在社交媒體發一條推廣內容的收益可能就有百萬美元量級,請他們做官方代言人的價碼恐怕要高達8位數。
在其他領域何嘗不是如此?無論你是寫網文的、寫公眾號的、做短視頻的還是搞直播帶貨的,目標總是要成為頭部(至少是垂類頭部),因為頭部和腰部的收入可以差幾個數量級,腰部和草根的收入又差幾個數量級。
毫不夸張地說:李佳琦的收入可能相當于淘寶帶貨主播平均收入的數百倍,而何同學的收入則相當于B站UP主平均收入的數萬倍。因此,把內容創作當做一種“副業”是得不償失的,因為業余的長尾創作者幾乎不可能賺到錢。
AIGC的普及將加劇這種不平等的趨勢,把馬太效應推進到極致,乃至制造出前所未見的“怪獸級”頭部內容方。主要原因有兩條:
- AI能夠承擔大部分重復勞動,取代一批基層內容工作崗位。也就是說,蛋糕沒有變小,但是分蛋糕的人變少了。頭部創作者還可以在管理上少浪費一些時間,聚焦于內容本身,從而進一步拉大領先優勢。
- 在時效性方面,沒有人比AI更強,所以AI是一種“追熱點”的強大工具。這種工具可以掌握在任何人手里,但是掌握在頭部創作者手里最有用,因為它可以最大倍數地撬動頭部創作者的才華、人氣和調性。一些中腰部內容方本來還期待“勤能補拙”,以速度或數量優勢取勝,今后大概也不可能了。
在這個過程中,所謂“資本”反而將退居不太重要的地位。別誤會,內容方仍然需要資本,但是資本的話語權會相對降低。AI技術門檻越低、越普及,頭部內容方就越是可以凌駕于資本之上,甚至自己變成新的“資本”;這種事情在過去也不少見。至于資本對內容創作的干涉能力恐怕也會大幅降低,不過這算不了什么。
畢竟大部分投資人需要的都只是賺錢,非要通過干涉創作去獲得成就感的是極少數(盡管在中國特別多見)??偠灾瑢τ陬^部內容方——有獨創性和粉絲基礎的作家、編劇、導演、明星、制作人、游戲策劃、UP主、主播……而言,AIGC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
在他們當中,肯定會有一批不樂意接受AI、駕馭不了AI的老頑固被歷史淘汰,但那屬于“統治階層內部矛盾”,不影響大局。與此同時,有強烈特色(即所謂“調性”“作者性”)、立足于某一品類的“垂類創作者”,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畢竟,絕大部分頭部內容方都是先成為“垂類頭部”,然后出圈成為“全網頭部”的。只要一個內容方的核心競爭力是原創性和調性,它就將從AIGC浪潮中受益:因為原創性和調性是最難被AI取代的東西,而工業化和標準化需求可以借助AI以更低的成本完成。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垂類創作者的受益程度可能不如頭部創作者那么明顯,不過他們總歸也是受益者。真正受害的,是那些既不算頭部、也不具備強烈調性的“流水線”內容方,它們曾經被視為互聯網時代的內容產業的發展方向,現在其核心競爭力卻將完全被AI取代。
有了AIGC,創作“行活兒”(業內黑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會變得無比容易,導致“行活兒”的供需關系嚴重失衡。久而久之,只能創作“行活兒”的內容方就將被淘汰出局。
在一段時間(也許是3-5年,也許更久)之后,市場可能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極少數頭部創作者享受了最大的紅利,將自身價值提高到一個新維度,乃至成為新的超級富豪(其中有些人現在已經是了);下面是數量較多、各具特色的垂類創作者,它們足以維持小康生活,隨時虎視眈眈,打算向頭部發起挑戰(盡管大部分會以失敗告終)。
至于那些曾經數量龐大、除了資本和工業化實力之外毫無特色的內容機構(例如視頻行業數以千計的MCN)呢?其中90%以上或許會消失。
如果AIGC時代的內容產業能夠迎來這樣一幅圖景,那無疑是非常好的。我歡迎這幅圖景,相信大部分用戶也會歡迎。但是我們也要記住,事實永遠會比理論更復雜。AIGC是一個潘多拉魔盒,既然被打開了,就不會只放出一種影響。我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謹慎地評估一切可能性,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話說得太滿。
作者:怪盜團團長裴培
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互聯網行業觀察者及研究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互聯網怪盜團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