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算法:人工智能無法復制的設計師技能

2 評論 1693 瀏覽 5 收藏 17 分鐘

人工智能是一種模仿人類來執行任務的技術,它接受了大量數據的訓練,在數據處理方面優于人類。雖然人工智能可以創造,但不能創新。本文作者從六個角度,探討人類如何比AI更具優勢,一起來看一下吧。

人工智能將取代人的假設是基于兩者具有相同的品質、能力和技能的前提。人工智能是一種模仿人類智能來執行任務的技術,它接受了大量數據的訓練,如Chat-GPT4使用了幾千億個參數。

人工智能在處理某些需要快速、準確、合理、一致的分析大量數據的任務中優于人類。人工智能可以創造,但不能創新。它無法在依賴人類特有的技能和行為的領域與人類相提并論,例如直覺、情商、文化背景和不斷變化的情境。

人類是有意識的存在,具有潛意識,可以根據經驗、背景、環境、智慧和理解影響決策并改變這些決策。這需要我們花費數年、數十年甚至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和應用,目前來看,它還不能在機器中編程,無論它們看起來多么有感知力。

下面我將從六個角度去討論人類如何比 AI 更具優勢。用我們的頭腦、心靈和雙手共同創造變革性的差異是我們與人工智能的區別,并使我們變得人性化、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一、好奇心

人工智能也受到其對世界的知識和理解的限制,無法超越這些界限進行探索。此外,如果沒有物理感官,人工智能就無法體驗世界,也無法對我們周圍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嘗到的和聞到的事物產生好奇。

所以人類相比AI,利用好奇探索拓寬了思維,獲得新的想法、觀點和方法,為思想的交叉授粉奠定了基礎,并導致創造性和探索的解決方案。

那么,什么是好奇心?

讓我們解構好奇心,以了解AI 無法培養和建立的不同類型的好奇心。

在 1950 年代,英裔加拿大心理學家 Daniel Berlyne 提出了一個模型來區分兩種類型的好奇心:基于刺激的感性好奇心和由真正的求知欲驅動的認知好奇心。他還區分了兩種類型的行為來沒事好奇心:

  1. 多樣化探索,由對新奇刺激的需求或探索欲望驅動
  2. 特定探索,由好奇心和對新信息的搜索驅動

好奇心的維度基于 Daniel Berlyne 的人類好奇心理論

這給了我們好奇心的四個維度,它們有它們的時間和地點,但我們正在討論的象限位于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的交叉點。多元化認知好奇心是人們利用探索欲望學習新事物。

所以,我們如何要培養好奇心呢?

  1. 你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培養探索的樂趣來培養好奇心。每天留出一些時間來學習新知識,并選擇你感興趣的主題。
  2. 從小處著手,逐漸增加每天學習和擴展主題的時間。我建議從每天 10-20 分鐘開始。這些時間足以觀看 TED 演講、閱讀書籍摘要或開始學習新技能。
  3. 閱讀關于一個主題的多本書的摘要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確定您應該在幾天或幾周內通讀的下一本書。

二、觀察力

注意并觀察雖然經常用作同義詞,但注意到是第一次看到某事,而觀察則是密切關注某事或某人。要有創造力,首先要注意別人忽略了什么,然后在必要時進行更仔細、有意識的觀察。

AI 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它依賴于受過訓練的有限數據,不像人具有無限的能力,可以隨時注意和觀察新事物。即使它能夠克服這個障礙,如果沒有情感和背景,人工智能也無法理解所觀察到的人或情況所涉及的感受和情緒。當我們處理我們注意到和觀察到的東西時,我們可以觀察一種情況并理解它背后的背景和意義。

那么我們怎么做呢?

我們可以通過花時間關注人和他們的行為來增強我們的觀察力。

你可以隨時執行此操作——當你在咖啡店或在超市收銀臺等候時。把你的鼻子從那個發光的矩形中移開,摘下你的耳機,環顧四周。雖然你最終可能會看到其他人被他們自己發光的矩形所吸引,但請開始觀察細節:

  • 他們使用什么類型的電話?
  • 他們是被動地消費還是主動消費,是在游戲或與人互動?
  • 你注意到什么情緒?

當你開始注意時,你會驚訝于你可能已經看到但過去沒有注意到或觀察到的事情。你練習得越多,它就會變得越自然。

以新的和不同的方式注意和觀察你周圍的世界,可以提供靈感并幫助揭示問題和模式,從而產生更好的想法和解決方案。

三、同理心

雖然人工智能可以通過人們的表情來衡量他們的情緒,并且正在接受訓練以模仿人類的情緒,但人工智能機器和工具沒有意識,無法理解或體驗情緒。人工智能也缺乏個人的、共享的經驗,這些經驗使我們能夠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門藝術,可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們的感受和觀點,并用這種低調來指導你的行動。

根據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和保羅??寺恼f法,同理心分為三種類型:

  1. 認知的
  2. 情緒化的
  3. 富有同情心的

引發思考、感受和行動的同理心很重要,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引發行動的同理心,富有同情心的同理心,超越了理解他人和分享他們的感受,驅使我們盡我們所能幫助他們。這有助于我們改變人們的生活。我說的是真正地運用同理心,而不是口頭上說或在這個過程中勾選一個框。

成功的設計師通常會在以人為本的設計中使用同理心。他們首先通過觀察自身,并將自己沉浸在用戶的環境中來了解用戶。然后,設計師將這種深刻理解應用于設計適合這些用戶的產品和體驗。

即使你天生沒有同理心,請嘗試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通過與他人進行一次或多次互動來建立它:

1)暫停判斷

如果你在心理上評判另一個人,就很難有同理心。如果你說出這樣的判斷,你將無法同理心,對方可能會停止與你分享。

2)用你的眼睛和耳朵仔細聆聽

讓不止一種感官積極傾聽,這樣你才能做出深刻的回應。注意對方在說什么,而不是你需要如何回應。完全與對方在一起,拋開我們現代的干擾。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善解人意需要練習。

四、用戶的擁護者

擁護用戶是設計師技能和行為的核心。好奇心、觀察力和同理心的技能和行為創造了對用戶及其需求的深刻理解,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成為用戶擁護者意味著在利益沖突的海洋中代表用戶的利益。用戶倡導者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代表用戶,為用戶提供發言權,用戶畫像無比接近用戶群,并使非個人用戶變得個性化。

沒有好奇心、觀察力和同理心,人工智能就無法利用這些技能和行為來成為倡導者。人工智能也缺乏提出解決方案來滿足他人需求的創造力??梢詫?AI 進行編程以遵循規則和準則來保護人類,這是道德 AI 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領域。如果你一直在關注新聞,這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有時在某些情況下會走極端。猜測人工智能不能自行做出道德判斷是沒有意義的。

然而,人們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為用戶做正確的事情來在設計中體現它。其中兩個總結如下:

1)不要傷害

你的決定可能會影響你的用戶和他們周圍其他人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所以要警惕并防止濫用你的設計的影響。問問自己:如果有人將你的設計用于你、你的父母或你的孩子,你會感到舒服嗎?

2)了解你對目標用戶、非目標用戶和整個社會的責任

對你的設計結果承擔適當的責任。在設計過程中,跟進“我們如何……?”的答案。與“以什么代價?”

提醒自己您不是用戶,并在用戶不在時使用你對用戶的了解來代表用戶,為他們辯護。

五、視覺交流

沒有物理感官,人工智能無法進行視覺思考或交流。沒有情感和創造力,人工智能就無法“閱讀房間”或在其數據集之外提出想法,也無法在其當前語言能力之外進行交流,從而無法進行視覺交流。然而,人們可以將 AI 作為視覺交流的工具,尤其是使用將文本提示轉換為圖像的工具。

講故事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可以在人們的腦海中生動地描繪一幅圖畫,驅使他們采取行動。它將文字轉換為人們會記住的視覺效果,但即便如此,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可能各不相同。無論你是在聽你最喜歡的勵志演講者還是在閱讀你最喜歡的小說作者的作品,都會發生這種情況。無論演講者或作者多么煞費苦心地描述一個人物或一個情境,坐在一起的兩個人腦海中很可能都有不同的形象。然而,當有伴隨的圖像或視覺效果時,人們實際上是在同一頁面(或幻燈片、圖表)上,這大大降低了他們想象不同事物的風險。這就是視覺思考和交流的力量。

并非所有設計師都具有藝術性,但你不必非得具有藝術性才能成為視覺思考者或傳播者。即使是白板或記事本上的粗略草圖,通常也能比書面或口頭形式更快地傳達信息。目的是使想法快速具體化,更快地獲得正確的想法。用戶研究人員和設計師通常使用可視化來幫助他們理解數據并提出新想法。

展示,不要只說。

六、合作

如果你考慮人們使用 AI 工具進行協作,那么 AI 可以支持協作。我們已經了解了 AI 工具如何生成設計、徽標、布局、代碼、編寫內容、做作業以及生成法律文件。但是有足夠多的例子表明它是會出現錯誤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應該在我們的工作流程中使用它們作為助手。

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過減少人力(例如轉錄)、提高人們的效率和節省時間(例如基于文本的視頻編輯)、提供基于機器學習的洞察力(例如注意力預測)來支持設計師和研究人員的工作,并增加人類的努力(例如,人工智能評估)。請記住,AI 并不完美,存在很多錯誤。

我們通過共同努力,可以取得更多、更快的成就。一個人自己想出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不常見的。單獨的設計師獨自研究解決方案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沒有一個人或學科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無論是設計問題還是其他問題。通常需要來自不同學科和背景的團隊來解決大問題。

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共同努力的多學科團隊就是協作的一個例子。這為創作過程帶來了不同的視角,從創意產生到在創作過程中提供反饋和驗證。

協作依賴于對社會動態的理解和駕馭。雖然有些人為此苦苦掙扎,但人工智能失敗了。談判或妥協的能力也是如此。有些人也為此苦苦掙扎,但除非經過專門編程,否則人工智能不能。協作還需要根據實時輸入、反饋或情況進行調整的能力,傳統人工智能在其訓練階段之外的能力有限。

結論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讓我們更有效率。

作為設計師,我們可以使用 AI 來構思、分析數據、生成變化以及基于模式預測行為。這將使我們能夠專注于設計的更具戰略性的任務(工作),使用上述無法復制的設計技能,而人類在這些方面比人工智能更有優勢。我們可以使用 AI 來提高我們的效率,讓我們能夠做我們最擅長的事情——了解我們的用戶、利益相關者和現實世界的限制,然后與他人合作設計成功的解決方案。我們所做的改變不會像我們做事的方式那樣改變,人工智能會增強而不是取代我們。

人工智能無法像我們練習和發展它們的方式那樣被訓練來模仿這些設計技能,因為它沒有意識,無法適應,也沒有我們擁有的經驗、情感或直覺。人工智能可以人為地模仿一些,但在這些方面無法與人類的能力相媲美。好奇心、觀察力、同理心、倡導者、視覺交流和協作等技能是關鍵的非技術技能,可幫助我們共同運用頭腦、心靈和雙手,在人工智能世界中更有設計感并茁壯成長。

本文由 @藝術AI漫步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好奇AI出現意識的那一天(無論是自主產生還是被動制造) 那么上述所描述的六大特點 人真的還會比AI有優勢嗎?

    來自四川 回復
  2. 人的本質力量是無法被AI取代的,AI的出現或許是個人類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