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產品入門的學習與梳理

3 評論 7879 瀏覽 68 收藏 39 分鐘

汽車座艙的智能化,本質上是通過硬件+軟件的手段,讓汽車座艙具備人類“智能”的能力,使人與車直接寫作更加安全高效。本文作者從智能座艙的概念、發展驅動因素、構成要素等方面,對智能座艙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基于對新領域的好奇與興趣,最近我報名了某教育機構的“智能座艙產品入門”課程,出于學習-總結的目的,我從智能座艙概念、智能座艙的發展驅動因素、智能座艙的構成要素等方面,梳理了我目前的智能座艙的部分認知。

一、什么是智能座艙

快速了解一個“新事物”,首先是了解這個事物的基礎概念,然后從基礎概念出發逐步拆解事物的關鍵要素,并深入研究每一個關鍵要素的作用原理,進一步深入了解這個事物的運作機制和特點,最后再通過抽象得到事物的全貌。

1. 什么是座艙?

在飛機和船舶中,座艙是指內部用于容納乘客、貨物或設備等的空間。座艙按照功能劃分,可以分為駕駛艙、客艙、貨艙等。駕駛艙是指飛機或船舶的控制室,用于操縱和控制飛機或船舶的運行??团撌侵赋丝统俗膮^域,通常包括座位、娛樂設施和衛生間等。貨艙是指用于運輸貨物的區域,通常包括貨物裝載區、貨物固定設備和貨物卸載區等。

在乘用車領域,座艙是指車輛的內部空間,用于容納駕駛員、乘客和貨物,汽車座艙按照功能來劃分,可以分為駕駛艙、乘客艙、貨艙(如后備箱)。

2. 智能的意義?

人工智能,從字面上理解,即被人類設計、創造的智能,它是一種模擬人類智慧的技術,通過計算機程序和算法來模擬人類的思維和行為,實現自主學習、推理、決策和交互等功能。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如制造業、服務業、交通、教育、智能家居等,其本質上是通過將其作為人類智力和行動的延伸,使得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協作更加安全和高效,為人類帶來了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升整個人類社會的效率。

同理,汽車座艙的智能化,本質上是通過硬件+軟件的手段,讓汽車座艙具備人類“智能”的能力,使人與車直接的協作更加安全和高效,為人類提供智能、便捷、安全、個性化的駕乘體驗。

3. 智能化的汽車座艙

1)傳統汽車座艙

功能撿漏的儀表盤、卡頓難用的中控小屏、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鍵、機械的座椅調節、機械的門窗調節、反應蠢鈍的語音交互……

在傳統汽車座艙內,用戶需要視線離開道路,去尋找相關控制裝置,手動操作,如調節車窗、座椅等;用戶需要主動尋找各類諸如油量、水溫、電量 等信息;車內的互動和娛樂性較差,無法滿足用戶在行車途中的諸多需求。用戶在這樣操作繁雜、信息繁雜不直觀、互動性差、功能單一、不夠人性化的汽車座艙內,在影響駕駛和乘坐體驗的同時,還會增加駕駛安全隱患,也無法滿足未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2)智能座艙

為了解決傳統汽車座艙的問題,智能汽車座艙應運而生,它通過對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革新,在座艙硬件、外圍設備、座艙軟件、智能內飾的協同下,從用戶角色與用車場景出發,為用戶打造智能的駕駛輔助系統、駕駛信息系統、智能娛樂系統、智能監測系統等,實現汽車座艙的智能化,實現對駕駛員和乘客的便捷性、舒適性、安全性、娛樂性等方面的提升和優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高效安全駕駛:通過對車內駕駛信息的優化、輔助駕駛系統、監測系統等,為駕駛員提供高效、安全的駕駛體驗。例如:用液晶儀表或HUD,代替傳統的電子儀表,提供更加清晰、直觀、豐富的駕駛信息,包括導航、車速、油耗、車輛狀態等,讓駕駛員更加便捷、直觀地了駕駛信息。
  2. 智能交互:通過多模交互,讓座艙具備自然、直觀、便捷的交互方式,使駕乘人員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控制車輛。
  3. 常開常新:通過OTA升級,可以推送新的功能與服務,優化駕乘體驗,讓用戶感覺車是常開常新。
  4. 智能監測:通過座艙內的傳感器對車輛狀態、人、環境等進行監測,例如DMS、OMS,為用戶打造安全、舒適的座艙空間。
  5. 智能娛樂:基于顯示設備、音頻設備、外接拓展、互聯網等為用戶提供功能和內容豐富的娛樂服務,如在線音樂、視頻、游戲等,讓用戶在各種用車場景中可以享受更加豐富、便捷、舒適的娛樂體驗。

二、智能座艙發展的驅動要素

為什么會有這個“新事物”?哪些因素在背后影響“新事物”的孕育與發展?要回答以上問題,我們就要從新事物的孕育與發展驅動因素去入手。

1. “汽車強國”戰略目標,助推智能座艙

為實現“汽車強國”的戰略目標,近年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多部關于新能源汽車、智聯網汽車的扶持、培育和鼓勵政策,明確了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強國目標,釋放出支持加快智能汽車發展步伐的強烈信號。如,“中國制造2025”、“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

這些政策的出臺,為智能汽車的發展建立完善的行業標準、法規、補貼政策,促進技術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推動資本積極進入,激發消費者購車需求,鼓勵相關企業加強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在政策、供需市場、資本、產業生態層面為智能汽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已經處于領先地位,微軟推出了用于汽車的人工智能平臺,聯發科和高通提供了先進的芯片和通信技術,阿里和百度則在智能交通和智能汽車領域展開了布局。這些公司的進入和投資,將加速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

2. 技術突破,助力智能座艙落地

1)傳統分布式架構的束縛

基于傳統分布式E/E架構設計的車,車身的每一個功能都是有單獨的ECU(電子控制單元)來實現并控制的。隨著汽車智能化功能的豐富,每增加一個新的功能就要疊加一套相應的新ECU,導致硬件成本高昂、開發周期長、可靠性和可維護性難以保證,同時也限制了汽車的功能擴展和升級能力。在汽車智能化的進程中,汽車所需的功能的范圍和復雜性在持續不斷增加,傳統的分布式架構,給汽車智能化、智能座艙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客觀阻礙。

①成本高

隨著車身功能的增加,ECU 的數量從幾十個快速增加到 100 多個,ECU的數量增加不僅會增加整車的重量、內部空間結構的復雜度、線束布線的復雜度,過多的ECU還會讓選型、開發、匹配、診斷、研發周期、供應鏈管理以及其他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②對程序沒有主動權

傳統分布式架構下,車身每個功能都有其對應的傳感器、ECU、控制器,且不同的ECU來自不同供應商,其控制程序在出廠前的就已經被預先嵌入到芯片中,軟硬件是緊密耦合,主機廠商無法自主對程序進行迭代升級,在車輛功能越來越復雜的未來,這種模式下無法支撐產品的快速迭代。

③算力、通信能力低

隨著智能座艙的功能越來越復雜,需要處理、分析的數據和圖像也在呈指數級增加,在此趨勢下,汽車內部對SOC算力以及數據傳輸能力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長。然而,在傳統分布式架構中,自為政的ECU,其主控芯片中CPU的算力,是為對應功能專門設計,算力低下且無法協同,另外,傳統的 FlexRay、LIN 和 CAN 低速總線數據傳輸能力低,上述兩點均無法滿足智能座艙應用場景中高效、準確處理和分析數據的需求。

2)集中式E/E架構與SOA架構強強聯合

①集中式架構,降低整車成本,提高整車可拓展性

在集中式E/E架構中,主機廠商按照不同的維度,將車身的功能進行抽象劃分(如:經典的動力域、車身域、底盤域、座艙域、自動駕駛域),對原本分散的車身功能進行模塊化管理,每一個域都是多個功能的集合,將這些功能集合與域控制器連接,并將傳統ECU的嵌入式程序抽象為獨立的應用程序,由域控制器進行統一的管理調度。

在減少整車ECU數量、簡化車身內部結構的同時,實現了整車軟硬件解耦,實現了算力、通信等方面的資源共享,提高了汽車功能的可擴展性,為整車OTA創造了基礎條件,使汽車制造商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和技術發展進行靈活的調整和升級。

②SOA架構思想,實現軟硬解耦

在集中域E/E架構的基礎上,主機廠商引入在互聯網、PC、智能手機等領域應用成熟的SOA架構模式,按SOA架構的指導思想,將底層硬件、操作系統、上層應用等組成部分抽象為獨立的服務層,然后通過標準的接口來與操作系統、底層硬件進行交互,實現汽車功能的控制。

SOA架構的引入,可以讓主機廠高效、靈活的管理座艙軟件系統,掌握程序上的主動權,加大對上層應用軟件的研發和投入,實現對核心技術的掌控,在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掌握更多話語權與決策權。

例如:SOA架構下,能夠實現更加細粒度的OTA升級,只需更新需要更新的服務即可,而不必對整個座艙軟件系統進行升級,提高了OTA升級的效率和精度。SOA架構下,能夠實現版本控制和動態部署,使得座艙軟件系統的管理和維護更加靈活和可控。

綜合所述,集中式E/E架構的出現與SOA服務架構的引入,兩者強強聯手從硬件架構層面和軟件架構層面,為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技術基礎。

3. 差異競爭:自動駕駛難產,智能座艙先行

1)易落地

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是智能汽車的兩大核心模塊,在當前的汽車智能化進程中,因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受到了政策、法規和技術成熟度的制約,進展緩慢,而智能座艙則無需遵守像自動駕駛那樣的法規限制,產業鏈生態成熟,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方面的成本和風險也更低,因此在現階段智能座艙系統是汽車智能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突破點。

2)易感知

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對汽車的剎車里程、發動機、底盤、電氣設備、自動駕駛的參數以及專業知識的了解有限。相比之下,在物理空間、顯示設備、智能交互、在線導航和在線娛樂等方面全面升級的智能座艙,這些方面不僅可以提高用戶的便利性和互動性,還能夠極大地提升用戶的使用感受和體驗,在消費者體驗和選購車的過程中,更容易打動消費者。

3)尋求差異化

在不同汽車品牌關鍵硬件技術、車身設計、宣傳等方面愈發同質化的背景下,由于智能座艙具有可自定義、靈活的特性,因此在尋求汽車差異化的路上,智能座艙更容易和品牌特性相結合從而形成具有品牌特征的差異性,成為車企爭相競逐的焦點。

另外,傳統互聯網企進入汽車行業,在傳統的硬件開發、整車制造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產品思維打造的智能座艙可以幫助其在市場上實現彎道超車。

4. 消費者需求是關鍵因素

政策在資本、供需市場、技術、供應鏈生態和人才方面的影響對智能汽車和智能座艙的發展起到只是促進作用,用戶需求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和商量邏輯成立的關鍵?;诋斚潞臀磥?,用戶在智能座艙方面的需求是當下的痛點和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產生的延伸需求。

1)歷史痛點:

互聯網、數字化和智能產品/服務等新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人們已經逐漸適應了智能產品/服務、數字化和互聯網化的生活方式,并且對于這種生活方式已經產生了依賴和習慣。由于傳統汽車座艙具有操作頻繁、信息繁雜、互動性差、功能單一、缺乏人性化等痛點,消費者需要一個“智能化”的汽車座艙,來解決以上痛點。

2)未來延伸:

隨著自動駕駛、軟件、硬件、材料、通信等技術的突破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汽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汽車將演進為新型的移動智能終端、第三生活空間,消費者在未來將對于汽車座艙的智能、個性、安全、可靠、健康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和需求。

例如: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智能座艙可能會采用全息顯示技術,將娛樂信息和互聯網內容以更加逼真的方式呈現在車內,提供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駕駛體驗;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未來消費者在座艙內的主要任務將不是駕駛,因此會基于娛樂、休息、辦公等場景,對汽車座艙的智能化空間設計提出更多的需求。

三、智能座艙的構成要素

1. 智能座艙基礎架構

汽車座艙的智能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由多種要素融合、協同而成,包括座艙電子、座艙內飾、芯片、軟件、人機交互系統等。從車身到座艙,智能座艙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軟件。硬件部分包括外圍設備和域控制器,軟件部分則包括系統層軟件、服務層軟件和應用軟件。

2. 外圍設備

“外圍設備”的外圍是相對于座艙域控制器而言的,指終端設備和各種傳感器、控制單元等硬件組件,它們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與座艙域控制器進行連接,實現信息采集、數據處理和控制操作等功能,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顯示設備:如中控屏、副駕屏、液晶儀表、流媒體后視鏡、HUD等,用于顯示車輛和座艙狀態、導航信息、娛樂內容等。
  2. 傳感器:智能座艙通常配備有多種傳感器,如雷達、攝像頭、氣壓/溫度/濕度、聲納等。它們的作用分別是監測感知車輛周變環境、車內環境、車輛狀態、車內用戶行為等。例如,攝像頭可以拍攝車內和車外的圖像,雷達可以探測周圍物體的距離和速度。
  3. 人機交互設備:用于實現車與駕駛員、乘客互動和交流,包括:語音識別、手勢控制、觸摸屏等。例如:語音識別設備,用于駕駛員與車輛進行語音交互,如控制車輛功能、查詢信息。
  4. 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各種座艙設備的工作,如空調、車窗、車門、座椅調節等
  5. 車聯網設備:指內置于汽車內部的信息和通信設備,如車載通信模塊、GPS定位模塊、傳感器等,這些設備通過連接到車輛信號總線和無線網絡等通信手段,實現車輛與云端、其他車輛、交通設施等之間的連接、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
  6. 電源系統:智能座艙還需要配備專門的電源系統,以保證各個硬件設備正常運行。

3. 座艙域控制器

“域”和“域控制器(DCU)”是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架構向集中式架構轉變下的產物,“域”可以理解為關聯的功能的集合域邊界,包括車輛內的各種電子設備、傳感器、控制模塊等,而“域控制器”則作為域內的“控制中心”,負責連接域內的相關設備,并通過其內部的高算力芯片和軟件,處理和轉發域內的數據、指令和信息,協調域內功能之間的通信,為對應域功能的實現提供核心支持。

座艙域控制器的是實現汽車座艙智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上面的座艙域控制器拆解圖,可知,座艙域控制器主要由接口和芯片兩部分組成,接口部分包括GPS、USB、網絡、攝像頭、雷達、顯示設備、音頻設備、車身部件等接口,實現外圍設備與控制器的連接。

芯片部分則包括處理器、存儲器、通信芯片、傳感器芯片、各種專用芯片等,它們在座艙域控制器中負責計算、控制、存儲數據等重要工作。

4. 智能座艙軟件

有了先進的外圍設備和座艙域控制器,只是讓汽車座艙有了類似人類四肢、感知、大腦的能力。然而,如果想讓汽車座艙真正變得智能化,還需要“軟件”來協同工作,通過這些軟件的相互協作實現智能座艙的各種功能和服務。從智能座艙軟件架構來看,智能座艙的軟件部分主要包括系統層、服務層、應用層。

1)系統層

在我們日常使用的PC、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中,操作系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Windows、macOS在PC電腦上的應用,iOS、Android等在智能手機、平板等設備上的應用。操作系統是由內核、管理器、應用程序框架、運行時環境等組成一套基礎軟件,其主要作用是向下負責管理智能設備的硬件資源(如CPU、內存、硬盤、顯示器、輸入設備等),向上為各種應用程序提供接口和支持,通過進程/線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管理、輸入/輸出管理、網絡管理、用戶管理、安全保護等功能,協調和管理這些硬件資源的使用,在程序與硬件之間,起到了乘上啟下的作用,在用戶與智能設備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①車用操作系統

車用操作系統,是智能汽車的“大腦”,對上它能夠支撐應用程序的開發、人機交互的設計、數據的傳輸,對下能夠調動不同架構的硬件和底層軟件,以最優的效率管理和調度包括主控芯片、傳感器、執行器等在內的硬件資源,合理安排任務的優先級,確保多項智能化任務的協調、安全高效進行。

在汽車中,車用操作系統是運行于車內的系統程序集合,它涵蓋了車控操作系統和車載操作系統兩個。

Ⅰ.車控操作系統:指面向動力域、底盤域、自動駕駛域的操作系統,這類操作系統對實時性、安全性、性能、運算能力的要求比較高,目前主機廠商主要基于實時性和安全等級較高的QNX系統進行開發。

Ⅱ.車載操作系統:指面向信息娛樂系統和智能座艙的操作系統,這類操作系統,對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相對較低。

Ⅲ.基礎操作系統

基礎型操作系統是指車載操作系統的底層操作系統,它承擔了操作系統最基本的功能,與硬件直接交互,管理系統的進程、內存、設備、驅動程序、文件和網絡等,是完整操作系統層軟件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汽車行業,目前應用較廣泛的基礎操作系統主要包括QNX、Linux和Android等。

Ⅳ.定制操作系

基于目前國內自主操作系統發展現狀的限制,目前國內主機廠商的車載操作系統都是基于Linux、Android定制的操作系統,根軍對基系統改造的程度不同,車載操作系統分為定制型、ROM型和超級APP三類。

  1. 定制型OS:在基礎型操作系統之上進行深度定制化開發,如修改內核、硬件驅動、運行時環境、應用程序框架等。例如:、特斯拉Version,Google車載Android、為鴻蒙OS, AlioS等,它們屬于基于Linux自主研發的獨立操作作系統。
  2. ROM型OS:基于Linux或Android等基礎型操作系統進行有限的定制化開發,不涉及系統內核更改,一般只修改更新操作系統自帶的應用程序、云服務、應用程序框架等,由于Android應用生態更好,目前國內主機廠的方案大多是基于Android定制車載操作系統,例如:比亞迪DiLink、蔚來NIOOS、小鵬XmartoS等。
  3. 超級APP:超級APP的典型代表為蘋果CarPlay、百度Carlife 、華為hicar 等。此類操作系統,在嚴格意義上不算是操作系統,本質是一個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將手機與車機進行連接,將手機手機屏幕內容映射到車載中控,為用戶提供地圖、娛樂、通訊、社交等功能的APP。

2)虛擬機

智能座艙按功能劃分,座艙系統可以分為駕駛信息系統和娛樂信息系統兩個部分,娛樂信息系統注重生態體驗和多樣化的應用,對實時性的要求較低,通常會采用類似Android這樣的開放系統。

駕駛信息系統模塊與駕駛安全息息相關,在數據傳輸和處理的過程中要及時且不能出現任何錯誤(例如,在行駛時,駕駛員需要時刻監測車速、轉速、油量、溫度等車輛狀態,如果駕駛信息系統出現故障或響應速度過慢,駕駛員可能無法及時發現車輛異常狀態,導致事故),所以對操作系統實時性、可靠性、安全性有較高的要求,而android由于其系統調度和進程管理機制,導致安卓系統在實時性能方面較差,因此針對駕駛信息系統模塊,主機廠商一般采用實時性能更強、更穩定的的QNX操作系統。

因此,與消費級智能設備的操作系統不同的是,在智能座艙和整車中,每個域都具備獨特的功能屬性和穩定性、可靠性、安全等級要求,因而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統來滿足這些需求,為了滿足智能座艙不同模塊對系統的不同需求,就需要在同一硬件平臺(智能座艙域控制器)上同時運行多套操作系統。

①那么,如何實現在同一硬件平臺上運行多套操作系統呢?

回答上面的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在統一硬件平臺運行多套不同操作系統會有什么問題?

不同的操作系統由于其在設計目的不同,在架構、編程語言、內核、庫、API、應用程序接口、驅動程序、通信協議等方面的存在許多差異,因此在沒有任何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將兩套不同的系統運行同一個硬件平臺上,會引發災難性的問題,例如:

  • 兼容性問題:不同的操作系統,由于其”基因“差異,導致它們之間會存在兼容性問題。例如:QNX和Android都是嵌入式操作系統,但由于它們使用不同的內核、驅動程序、通信協議……等,因此如果在同一硬件平臺上同時運行這兩個操作系統,可能會導致系統崩潰或無法正常工作。
  • 安全問題:在同一硬件平臺同時運行兩套不同的操作系統,由于他們之間共享相同的硬件資源,如存儲設備,在這樣的情況如其中一個系統出現安全隱患,則會牽連另外一個系統。
  • 性能問題:不同的操作系統在運行時,他們對硬件的需求是不同的,當兩個操作系統共享相同硬件資源的,可能會導致性能問題。例如,一個操作系統可能會占用大量的CPU資源,導致另一個操作系統無法正常工作。

②如何在同一個硬件平臺上運行多套系統?

為了解決以上矛盾點,虛擬機Hypervisor 技術就引入到汽車領域,虛擬機運行在硬件平臺之上,通過在一臺硬件平臺上進行虛擬化的軟件配置創建多個虛擬機,并根據業務需求為每個虛擬機分配虛擬硬件資源(CPU、內存、網絡等),每個虛擬機都可以獨立運行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就像是一臺獨立的計算機一樣,互不干擾。虛擬機通過軟件層面的隔離機制,以此實現在同一硬件平臺上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VMware 是一款常見的虛擬機軟件,它可以在一臺計算機上創建多個虛擬機,每個虛擬機可以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 Linux、macOS等。在每個虛擬機中,用戶可以安裝不同的應用程序和驅動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和驅動程序都只能在虛擬機中運行,不會影響其他虛擬機的運行。

3)中間件

①什么是中間件?

中間件概念在傳統IT行業的架構設計中就已經被廣泛應用,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將應用程序與底層系統之間的交互邏輯抽象出來,形成一個中間層,從而實現系統的解耦和靈活性。

例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常聽開發提到的消息隊列中間件有ActiveMQ、RabbitMQ等,用于實現應用程序之間的異步通信;數據訪問中間件如Redis用于緩存數據,提高數據訪問效率;業務流程管理中間件如JBoss JBPM等,用于管理業務流程的執行整個生命周期等。

舉個例子:

假設一個電商平臺,其訂單系統需要與物流系統進行交互。傳統的做法是將訂單系統直接與物流系統耦合在一起,導致系統的擴展性較差,難以應對業務變化。而通過引入一個消息隊列中間件,如ActiveMQ,訂單系統可以將物流信息推送到消息隊列中間件中,物流系統可以從消息隊列中間件中獲取訂單信息,實現了訂單系統和物流系統之間的解耦和靈活性,可以很方便地擴展和修改業務流程。

②汽車軟件架構為什么需要中間件?

在傳統分布式架構中,車身某個功能的控制程序在出廠前就已經被嵌入到對應的ECU芯片中,如此主機廠商對程序是沒有主動權的,也就無法實現“軟件定義汽車”。

隨著汽車電子架構向域集中式及中央計算的模式轉變,域與域控制器的出現,實現了硬件層面模塊化管理。但在軟件層面,傳統汽車軟件架構中程序不可移植、不可快速迭代的問題還需被解決。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中間件解決方案被引入到汽車軟件架構的中,工程師基于中間件的標準,對硬件功能剝離-抽象并封裝于間件中,然后通過標準化的接口提供給上層軟件開發工程師,上層軟件開發工程師,在實現具體的功能的時,就不用再面對復雜的底層硬件、系統細節,通過中間件的標準接口即可實現相應功能的開發。中間件的應用,在真正實現軟硬解耦的同時,使得軟件可以在不同車型、硬件平臺、操作系統上復用,推動跨平臺開發、減少設計的復雜性,從而消除多次重新開發相同軟件的問題。

舉個例子,如果開發人員想要實現一個智能導航功能,傳統做法是需要直接調用座艙系統的各種硬件設備接口,如GPS、傳感器、調節等等。而利用中間件,則開發人員只需調用中間件提供的通用服務和接口即可,中間件會自動處理相關的細節和協議轉換等問題,而不必開發人員自行解決各種硬件設備及通訊接口問題的復雜工作,從而大大降低了開發難度和成本,允許開發人員更加專注于應用程序的功能實現和優化。

2)服務層與應用層

硬件和系統層軟件只是為汽車座艙的智能化完成了基礎框架的搭建,在這個基礎框架上面,要是實現汽車座艙的智能化,還需要服務層、應用層的軟件配合。

  1. 服務層:服務層是指運行在系統層之上的軟件層級,通過提取智能座艙的核心共性需求,形成智能座艙共性服務功能模塊,實現對智能座艙共性功能的平臺化支持,并為智能座艙應用層軟件提供支持。其中包括聯網服務平臺、云服務、OTA更新、各種算法服務以及車輛數據采集處理服務等。
  2. 應用層:指智能座艙軟件架構中最頂層直接面向用戶的軟件層級,通過與系統層軟件、服務層軟件的協同,為用戶提供各種具體的智能服務和功能,例如導航、社交、影音娛樂、語音識別、車輛狀態監控等。

寫在最后

1)智能座艙是一個復雜系統

隨著學習和研究的深入,發現智能座艙架構里面每一個要素都是一個復雜的分支,涉及到眾多的技術應用,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建議計劃從事相關方面工作的同學,做深入的學習。

2)未來想象空間大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顯示技術、硬件技術、材料技術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未來汽車座艙的空間設計和“智能”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例如:未來智能座艙將逐漸向語音、手勢識別、虛擬和增強現實等更加智能和直觀的人機交互方式發展;未來智能座艙的空間設計也將隨之而變化,例如可擴展式、可變形式的座艙布局,為用戶提供更加靈活且符合個性需求的座艙使用環境。建議從業者,需要不斷更新學習,跟上技術的發展趨勢,設計出更優秀的座艙產品。

以上是我作為非正式從業者,通過課程學習和資料研究,從什么是智能座艙、智能座艙發展驅動因素、智能座艙構成要素三個方面,梳理的我目前對于智能座艙的認識。

作者:汪童學;公眾號:汪童學

本文由@汪童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不錯

    來自北京 回復
  2. 某教育機構的“智能座艙產品入門”課程。請問好哪家,可以透露下嗎?

    來自上海 回復
    1. 聯系我:bit20000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