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浪潮下,請把焦點留給年輕創業者

0 評論 3229 瀏覽 2 收藏 14 分鐘

AI作為近期的創業投資風口,不僅僅吸引了資金雄厚的大廠入局,更是讓個人創業者也收獲頗豐。當生成式AI的浪潮愈演愈烈,無數年輕創業者已經拿起沖浪板“get in the water”,一場新的創業潮正在上演。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他的觀點。

比爾·蓋茨在《AI 時代已經開始》的文章中提到兩次革命性的技術演示:

第一次是1980年,名叫Charles Simonyi的年輕人向蓋茨展示了圖形用戶界面(GUI),而后誕生了Windows,開啟了長達30年的互聯網浪潮;

第二次是2022年,OpenAI用幾個月就完成了原先需要兩三年的生物學挑戰。蓋茨回憶了與OpenAI的初期合作,直言AI和互聯網一樣具有革命性。

之所以再次提及一個月前的“舊聞”,源于劉德華的“五四視頻”。雖然劉德華和比爾·蓋茨身處不同的行業,但他們對于年輕人的態度驚人的相似:“我們要多為他們創造新的可能,因為每一次機會都是他們生長的土壤?!?/p>

當生成式AI的浪潮愈演愈烈,無數年輕創業者已經拿起沖浪板“get in the water”,一場新的創業潮正在上演。

01 年輕人,尋找機會窗口的“海狼”

加拿大的溫哥華半島上有一個奇特的自然現象:每一次風暴過后,饑餓的“海狼”們都會忍受著低至零度的海水游到近海,尋找被沖上岸的海豹尸體,路途不可謂不波折辛苦,卻可以讓“海狼”們飽餐一頓。

有人習慣將年輕的創業者比作“海狼”,因為他們對機會窗口的嗅覺非常敏銳,善于抓住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時機。

也許在一些人的認知里,年輕人在某種程度上被貼上了沖動、莽撞、缺少耐心的標簽,和有背景、有資源、有經驗的“前輩”相比,年輕人人創業往往九死一生。就像《第一財經》的統計數據,2019年前3年初創公司的存活率不到1%。同樣不能忽略的一個事實在于,過去20多年的互聯網浪潮,攪動風云的常常是年輕人。

即使不考慮馬化騰、丁磊等古早時代的互聯網創業者,單單是移動互聯網十年,依然不缺少改變了十幾億人生活習慣的“年輕人”。

2012年開始籌備“今日頭條”時,張一鳴還是一位不到30歲的年輕工程師,卻已經有過四次創業經歷。彼時新聞資訊的分發權牢牢掌握在新浪、搜狐、百度等巨頭手中,似乎并沒有屬于今日頭條的機會。

但在張一鳴看來,互聯網的信息爆炸導致了信息超載,信息獲取的方式不應該是傳統的人工編輯,而是智能和個性的自動化推薦,最終背景、資源和經驗皆遜于當時巨頭們的字節跳動,先后孵化出了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TikTok等現象級APP,悄然改變了幾億人的信息獲取習慣。

比張一鳴的經歷還要“彪悍”的,是餓了么的創始人張旭豪。早在2009年的時候,還在讀研究生的張旭豪就與同學一起創辦了餓了么。那時候“千團大戰”還在繼續,餓了么則完全消失在聚光燈外。

拐點出現在2013年11月,名不見經傳的餓了么拿到了紅杉資本、經緯創投等機構的2500萬美元投資,剛剛打贏團購大戰的美團被迫推出了美團外賣,“外賣大戰”一觸即發。時間來到2018年4月,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功成身退”,但“叫外賣”已經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就餐方式。

可以找到的案例還有很多,或許他們只是年輕人創業的幸存者,卻淋漓盡致地詮釋了年輕人的創業精神。不同于所謂巨頭們的瞻前顧后,每一次機會出現時,在浪尖上翻騰的總是有活力、有想法、敢折騰的年輕人。

正如一位年輕創業者的信條:“相信你的東西,你就是看見了它,然后你把它做出來了?!?strong>同時也佐證了劉德華在五四視頻中的觀點:“他們像您過往一樣,懷揣夢想,摩拳擦掌;他們像您過往一樣,一直在堅持,期待支持?!?/strong>

02 年輕人,注定是生成式AI的主角

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是,生成式AI的風口初起,外界習慣性地把注意力留給了那些有話語權的巨擘。

自稱不懂AI的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出資5000萬美元成立了光年之外,據悉4月初啟動第二輪融資時,估值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前搜狗CEO王小川在4月初官宣創辦AI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目前已經獲得5000萬美元啟動資金,旨在打造中國版OpenAI基礎大模型及顛覆性上層應用……

和歷史上的許多次創業浪潮一樣,最先被注意到的,常常是自帶光環的巨頭和明星創業者,可最終成敗的關鍵,仍在于能否找到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堪稱下一次工業革命的生成式AI自然不會例外。

比爾·蓋茨在給AI站臺的同時,也曾嚴肅的告誡投資者:“當前AI產業的發展軌跡就像早年互聯網泡沫期,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死胡同數量將相當可觀。”其中的“死胡同”正是創業的方向,一旦賭錯了方向,再多的舍命狂奔也只是泡沫,年輕人和明星創業者其實在同一起跑線上。

大抵也是比爾·蓋茨青睞OpenAI團隊的原因所在。蓋茨和微軟并非是OpenAI的早期股東,在2016年前后不乏“竊取”想法自主研發的機會,但微軟并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拋出合作的橄欖枝。除了向OpenAI提供算力,微軟在2019年7月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并在2023年初主導了100億美元的B輪融資。

借用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陸奇的觀點:“創新,尤其是創業公司落地,它永遠是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的組合。在落地的過程中,對需求理解的把控,掌握和滿足需求的方法是一切當中最重要。長期一定是技術驅動為主,但在落地的時候對需求的拆解、分析、梳理,把控好需求,是一切的一切?!?/strong>

沿循這樣的邏輯,年輕人注定是生成式AI創業浪潮里的主角。

不管是巨頭的AI部門,還是明星創業者組建的新團隊,一個典型的特色就是“人海戰術”,似乎只有四五十人的規模才能做成某件事情,以至于要開出500萬元的年薪招聘技術服務人。但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一種新型的創業公司形態正在誕生,按照Every 的創始人 Nathan Baschez的說法:smaller、faster、cheaper and weirder(更小、更快、更便宜、更奇怪)。

直接的例子就是圖片生成模型 Midjourney,一款千萬級日活的現象級產品,團隊只有11位全職員工,1位創始人、8位研發人員、1位法務、1位財務,不但沒有產品經理和銷售,就連中堅力量的研發成員,有4位還是尚未畢業的本科生,甚至都不是所謂的世界級名校里的學生。

生成式AI所沖擊的,不只是生產力,還有人們的思維方式,而年輕人恰恰是思維最跳躍的一群人。

03 年輕人,更需要“給堅持以支持”

把視角再拉近一些,順著生成式AI浪潮“下水”的不止王慧文、王小川等人,一群群充滿想法的年輕人早已開始行動。有別于明星創業者想要打造“中國版OpenAI”的宏大目標,年輕創業者更忠于自己的想法。

比如一位名叫wong2的網友,在ChatGPT發布4天后,用半個周末的時間寫出了ChatGPT for Google的瀏覽器插件,允許用戶使用瀏覽器搜索時同步顯示ChatGPT的回答。目前ChatGPT for Google在chrome里的下載量已經超過200萬次,據傳wong2靠這個業余時間開發的插件賺了上百萬。

現在 wong2 正在開發另一個名為ChatHub的chatbot聚合客戶端,允許用戶在一個應用里使用多種chatbot,包括ChatGPT和new Bing Chat,后續計劃集成Google Bard、文心一言等同類產品。

再比如1995 年出生的Jiayuan,2014年開始在Github上參與開源項目,2022年9月離職去做Web 3 的項目,ChatGPT發布后開始運營 “Copilot Hub”項目,用戶通過上傳資料建立自己的AI助手,可以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可以是一個名人,其中 “AI 版的喬布斯”是目前對話最多的角色。

目前 “Copilot Hub”已經上線兩周多時間,沒有營銷推廣的情況下已經有近2萬注冊用戶,超過2300位用戶創建了自己的AI助手。雖然離通用人工智能還很遠,但已經讓不少人看到了AI帶來的價值。

某種程度上說,這些創業項目并不算“性感”,沒有自研的大模型,更像是是基于GPT的Prompt工程;沒有誘人的創業故事,就連應用的天花板都肉眼可見;沒有成熟的創業路徑規劃,甚至只是業余時間的作品……

可正如陸奇的判斷:“對初創團隊,工具能幫助探索方向,加速想法的迭代、產品的迭代,甚至資源獲取?!鄙墒紸I的浪潮才剛剛起步,難能可貴的正是想法和行動力,這恰恰是年輕創業者的優勢所在。

站在投資人的立場上,年輕創業者的表現還有些稚嫩,但他們充滿斗志,充滿野性,充滿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作為創業路上的“過來人”,需要給年輕人的堅持以支持,并非只是純粹的投資。

就像劉德華在五四視頻里的呼吁:“作為過來人,要給年輕人更多的支持,和他們一起更好的堅持?!?/strong>

不管怎樣,生成式AI的機會窗口已經打開,大批年輕人像“海狼”一樣迅速進場,在肉眼可見的時代紅利面前,他們比“海狼”還要堅強。也許他們的夢想不夠“偉大”,只想做一個小而美的產品,卻是時代精神高度凝聚的符號,他們的夢想、追求和努力,需要被“過來人”看到并支持。

04 寫在最后

誠如一位投資人在朋友圈感慨:資本對科技行業其實沒那么重要,因為在真正的技術和商業天才面前,資本從來都是蹭蹭上車的。

這句話似乎只能同意后半句。因為在每一次創業浪潮中,年輕人永遠都是弱勢群體,哪怕他們有技術和商業上的天才,也需要被放在鎂光燈下才能被看到,在他們的羽翼豐滿前,需要把更多的年輕創業者,給年輕人更多的時間與機會。

作者:張賀飛;編輯:沈菲菲

來源公眾號:Alter聊科技(ID:spnews),主理人:Alter。

本文由@Alter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