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火了,先養肥賣課的

0 評論 2294 瀏覽 4 收藏 16 分鐘

隨著AI的發展,逐漸衍生出了數字人,近日小冰公司宣布啟動“GPT克隆人計劃”,與之相似的是網紅用AI分身交友。AI數字分身成為趨勢?但AI分身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AI分身如何推入正確的軌道,還有待考究。

人類擁有一個自己的“分身”,或許正在走向現實。

5月16日,小冰公司宣布啟動“GPT克隆人計劃”。據介紹,該項目只需采集三分鐘數據,即可為明星紅人、專家學者或普通人創造源于本人性格、技能、聲音、外貌的AI克隆人。

與之相似,最近,關于“網紅用‘AI分身’交1000男友,月入500萬美元”“AI孫燕姿攻陷B站”“AI主播卷動直播間”等新聞,將“數字人”話題帶入大眾視野。但與過往因復雜技術讓人望而卻步不同,這次,“數字人們”搭上ChatGPT的“便車”,成功孵化人類“AI分身”,并開始變現,吸引大量參與者。

“AI分身”虛擬女友介紹

圖源 / Telegram

目前,業界對“用AI克隆真人”的產物,還沒有明確的名稱定義,如“AI分身”、“數字人分身”“虛擬人分身”等。

AI技術的飛速發展,ChatGPT在AI應用端的落地,越來越多公司、團隊、個人,開始在AI“分身”、數字虛擬人等領域嘗試,按照他們的說法,不僅使“去世的人復活”成為可能,也讓“活著的人擁有分身”成為現實。

通過盤點目前市面上較為火熱的幾種“AI分身”的形式,開菠蘿財經發現,目前,從事“AI分身”生產的“商家”不僅包括互聯網科技公司,也有很多中小數字技術公司、團隊組織以及個人,所涉及的領域既有文化娛樂產業、直播電商行業,也有股票投資、醫藥科學、自媒體、零售等行業。

同時,為自己定制一款“分身”的成本也在降低。開菠蘿財經在淘寶搜索有關“AI數字人”發現,有很多標注5元、10元的商品在售賣,購買后發現,商家發貨的是一些“AI數字人”制作網站鏈接。

但不能忽視的是,“AI分身”快步發展之外,接踵而至的問題包括,技術差異帶來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割韭菜”嫌疑,“AI分身”在倫理道德和法律層面的模糊邊界,以及是否能持續發展……如何更好利用“AI分身”為人類創造最多的價值,引發了新一輪的思考。

一、扮演“女友”,“AI分身”成趨勢?

“Hello, I’m Caryn and I’m your digital girlfriend(你好,我是Caryn,我是你的數字女友)”這段被賦予一定情感,與真人對話無差的開場白,來自最近火爆全網的“AI女友”——Caryn AI之口。

據了解,Caryn AI來自科技公司Forever Voices,是為百萬粉絲網紅Caryn設計的“AI分身”。這個“分身”利用其本人在YouTube上2000多小時的素材訓練而成,并結合Open AI的GPT-4技術,實現定制化語言交互。根據Caryn AI的資料介紹,用戶可以在海外社交聊天工具Telegram上與這個“AI分身”聊天,過程與網紅本人聊天一樣。

Caryn本人表示,“AI分身”上線內測一周,聊天的用戶猛增,自己獲得了71610美元 (折合人民幣約50萬)的收入。

利用AI技術,“復刻”聲音,CarynAI不是Forever Voices的第一個產物。其實,早在兩個多月之前,該公司的CEO就曾在YouTube上傳了利用喬布斯、泰勒·斯威夫特、愛因斯坦等人的聲音合成的聊天對話視頻。用戶隨機向“分身們”詢問有關技術發展、歌曲藝術、創業就業等問題,基本上可以獲得與“真人對話”相似的結果。

該CEO介紹,這些“AI分身們”是利用原始人物聲音,訓練出一個AI模型,然后將模型連接到ChatGPT API。最后,將其全部連接到Facebook Messenger上,以此實現與名人們雙向語音對話。

業內人士表示,以上名人們的“AI分身”的形成,離不開ChatGPT和ForeverVoices,前者負責語言訓練和輸出內容,后者負責語音合成。如果說,在此之前,“數字人們”處于程序設定好的對話模式下,那么隨著ChatGPT出現,它們被賦予了更具有“人性”特征的語言模式和交流內容。

無獨有偶,國內方面,最近火出圈的“AI孫燕姿”,同樣是借助聲音模型訓練和后期處理,形成“AI分身”,只不過與上述代替自己和粉絲“談戀愛”不同,孫燕姿的“AI分身”,是利用偶像的聲音,翻唱其他人的歌曲,目前在B站上相關視頻超千條,熱度最高的視頻觀看量超169萬。

比“AI女友”更進一步的“分身”同樣引發關注,近日,招商證券傳媒首席顧佳在公開視頻中表示,其“AI數字分身”正式與公眾見面。據介紹,顧佳的“AI數字分身”具有他的聲音和容貌,同時掌握多種語言,可以同時出現在路演現場、新聞發布會、研報解讀、分析師電話會等多個場景。

除了在聲音上能夠對人進行“分身”之外,AI已經能夠在音容笑貌、舉止言行等要素上,對“人物”進行全方位的“復刻”。

圖源 / 招商證券

其實,早在“AI分身”概念出來以前,“AI主播”的話題就被熱議。同樣是利用技術進行人物外貌和聲音模型的訓練和搭建,從而1:1還原主播,創造一個“AI替身”。據媒體此前報道,商業咨詢顧問劉潤、商業分析師張琦都曾利用AI“分身”拍攝視頻代替自己“工作”。

一位從事“AI數字人”定制的從業者向開菠蘿財經透露,喜茶、貝因美、華為云、迪士尼等品牌也都曾在直播中,用過定制的“AI分身”進行帶貨。

二、“做”一個AI分身,低至5元、高達7萬?

現在定制一個自己的“AI分身”,到底貴不貴?對于商家來說是否是一門好生意?“AI分身”目前又衍生了怎樣的商業活動?

“5元,你就可以擁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AI分身’”,在淘寶、閑魚、小紅書等平臺上,關于“AI數字人”定制的店鋪非常多。其中,一個標注著“虛擬主播、數字人主播、主持人配音虛擬人制作”的店鋪客服向開菠蘿財經介紹,只要5塊錢就能獲得一個自己的“聲音分身”。

打開上述客服給的試用鏈接,開菠蘿財經進到一個數字人定制的網站,用戶可以自主創作數字分身、數字人制作、聲音復刻等。但都需要另外收取199元-7999元不等的費用。該客服表示,5元是購買工具的費用,即一個網站鏈接。

如果上述簡單的工具出售是“AI分身”最簡單商業玩法,那么圍繞“AI分身”技術,所搭建的生產、制作、銷售全流程商業模式,則正在成型。

開菠蘿財經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出售“AI分身”的“商家”大致有三類:數字科技公司,提供“數字人”制作和代理業務;數字人制作平臺,通過公司自建平臺,提供“數字人”生成軟件以及相關業務;以程序員、AI愛好者為代表的個人從業者,提供數字人制作教程。

數字科技公司一般是通過抖音、小紅書等渠道投放小程序的形式,向用戶推廣。用戶點擊鏈接,填寫基本信息,預約后,客服聯系,為用戶制作“AI分身”。其“分身”生產流程包括,用戶拍攝10分鐘以上真人視頻、訓練分身模型、制作分身視頻,花費大約為399元左右,兩天即可完成。

這些公司基本還會有其他延伸業務,如API接入、數字人直播、代理商合作等,根據需求不同,收取不同費用。

數字人制作平臺一般是以APP、網站等形式存在,用戶可以通過注冊平臺賬號,免費生產、下載“AI分身”,但如果想要更加逼真、實用性更強的“AI分身”,則需要付費。

某數字人制作平臺的從業者向開菠蘿財經介紹,他們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出售“數字人制作”軟件和AI直播軟件,客戶包括C端和B端。

針對B端的業務,公司有專人負責為企業定制數字人形象、直播間搭建、指導AI直播等,定制“AI分身”費用為8000元/年,后續開通直播業務,另加5000元/月。使用期限為一年,到期后繼續續費才能使用。

最后是分散在各大平臺的個人從業者,他們進行的是“AI分身”制作、軟件教學、AI分身+直播等課程售賣,價格500-1000元不等。

小紅書中AI數字人制作教授課程

三、“AI分身”,問題纏身?

不怕累、不怕苦、不耍脾氣的“分身們”,開始席卷各大領域,當網紅、主播、投資分析師都可以用“分身”工作,萬物皆可“分身”也就不遠了。

但AI分身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看來,問題主要聚焦在技術實現、倫理道德、法律規范三方面。

技術上,“AI分身們”離不開AIGC、大模型、數據算法等技術基礎。嘗試并成功創作了自己“AI分身”的小賈向開菠蘿財經介紹,生產一個最簡單的“AI分身”,不僅需要熟練運用音頻軟件(如Adobe Audition)、ChatGPT、Midjourney等軟件,還要有詳細和足夠量的原始數據,持續訓練模型,代碼和編程知識是最基礎的能力。

他補充說,現在很多“數字人”公司,大部分是之前“元宇宙”概念火熱時成立,ChatGPT火了后,被重新包裝成“數字人”的公司。但這些產品與真正的“AI分身”相差甚遠,使用后會發現,“分身們”的表情、語言、動作“機器化”很明顯。

此外,“AI分身們”能否被應用,也同樣面臨問題。近期,抖音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要求使用虛擬人形象進行直播時,必須由真人驅動進行實時互動,不允許完全由AI驅動進行互動。這意味著,“AI分身們”只能留一個在直播間,且直播時真身需要在場。

抖音中AI主播帶貨展示

倫理道德方面,作為技術的產物,“AI分身們”不具有道德的意識,但需要有道德的限制。根據外媒報道,AI版本的Caryn會在聊天中詳細描述色情場景,同樣存在道德上的問題。

讓“AI分身”與1000個男友談戀愛,以此獲利,在很多人看來,與現實倫理道德不符,正如一些在Caryn AI相關視頻下留言的網友表示,“陪伴可以有分身,但愛情不能”。

法律層面,利用“名人們”的聲音進行“AI分身”,存在很大法律風險。律師提醒,“AI孫燕姿”可能涉及肖像權、著作權、版權等權利的侵犯。如民法典明確“參照肖像權的規定保護自然人聲音”,不允許以偽造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

此前,海外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就曾因版權侵權遭投訴并下架相關歌曲。該平臺通過復制歌手的聲線,為用戶提供AI模型,自主生產歌曲。

另外,與“AI分身”們交流互動,也涉及到個人信息的泄露和濫用,以及侵犯他人隱私權等法律問題。

“AI分身”的到來,重燃了人們對科幻世界里“數字化身”的期待。在興奮和恐慌中,“AI”對人類的變革已經開始且無法阻止,接下來便是如何將“AI分身”推向正確的軌道,建立良好的發展秩序,在更好的商業模式下創造價值。

作者:紀校玲,編輯:金玙璠

來源公眾號:開菠蘿財經(ID:kaiboluocaijing),關注直播電商、新消費,專注深度內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開菠蘿財經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