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關鍵技術給予AR界面的力量
本篇文章將從技術角度出發,并以最近推出的蘋果MR為例,分析AR世界里所需要依托的三個關鍵技術點:眼動追蹤、手動識別和空間計算。讓我們一起看看作者對這三個技術點的分析吧~
用眼睛看,用手操作,是我們在物理世界里再自然不過的交互方式了。但要在AR世界里延續這種自然交互,卻需要依托的三個關鍵技術點。
Apple Vision Pro的發布沒有讓我們失望,在里面,我看到了這三個技術帶給自然交互的力量。
一、眼動追蹤技術
我們在現實中如果需要與哪個物體有進一步的交互,都會自然地將視線集中在它的身上,當我們耗費注意力讓視線聚焦在它身上的時候,就已經代表了我們的選擇。
這個過程涵蓋了目前界面領域上的兩個狀態:激活態(聚焦)和點擊態(選擇)。眼動追蹤技術,實現的是看到聚焦這個過程。
這個技術當然并不是首創。AR眼鏡的先驅,Microsoft Holoens第2代的交互就主打了Eye-gaze,就是用眼睛來聚焦的功能。
而在之前,Microsoft Holoens第1代的頭動(Head-gaze)交互其實也已經有用眼睛來看和激活的概念了。但Head-gaze里使用頭部微微移動來控制屏幕中心的一個點(Gaze)來激活內容,和我們本來的自然交互始終是有差距的,因為實際上我們聚焦一個物體,并不需要每次都靠頭動,靠眼睛動就行了。
不過,雖然眼動追蹤技術更解決自然交互的標準,但頭動交互并不是沒有可取之處,比如我團隊目前自研的眼鏡還只能支持Head-gaze交互。這種交互手段的成本和技術難度更低,比起用手/鼠標/遙控器等去聚焦激活的方式,它更加貼近我們用眼睛看這個自然交互理念。
另外,眼動追蹤技術實現了激活態,卻還沒真正實現選擇,也就是那個點擊態。作用是告訴機器我確認是它了。
嚴格來說,對于不需要操作的東西,省去手這個確認操作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一邊吃零食一邊追劇的時候,就很希望不用每次操作前都要擦一擦我的臟手……在制造領域,類似這種解放雙手的需求也經常被客戶提出。
為了更自然的交互,也許這也可以成為我們暢想的一部分。之前我寫過一個專利,就是靠腦電波技術來進行簡單的確認。
二、手勢識別技術
眼動追蹤滿足用眼睛看這部分的交互,用手操作,則需要手勢識別技術。
這也不是什么新技術了,之前很多ARVR的設備上都有搭載,當然實現程度還要實際體驗再確認。
Vision Pro的宣傳視頻里,手勢識別看上去很自然,手甚至都不需要抬起來,這應該是依靠4組下視角相機(這大概也是需要12個攝像頭配置的原因之一吧)。
相比Hololens2的宣傳視頻,可以看出手勢是在頭頂攝像頭涵蓋范圍的。
因為手勢識別是需要依托攝像頭的(計算機需要輸入才能知曉你的手在怎么動),那么同樣的手勢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結果就不一樣,識別的結果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2D手勢識別和3D手勢識別技術的體驗感也不太一樣。
三、空間計算
要讓眼睛看得更爽,用手操作得更自然,設備需要有對空間的理解能力。空間計算,也是Vision Pro想主推的,對于這個能力的注重,讓他們認為這塊能力可以劃分一個時代。
“空間計算時代”。
沒有空間計算能力,也就是如果機器不能理解空間的話,很多交互都自然不起來。我們現在所聽到的Nerf、SLAM、3DOF、6DOF,都屬于空間計算技術的一員。
從體驗角度來說,空間深度所帶來的物體之間、物體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感知; 用戶在不同位置和姿態下的視角朝向所帶來的物體形狀變化;真實環境中因時間和天氣等光線不同所導致的色彩感知變化;甚至不同空間位置所傳來的聲音等,空間計算能給予設計師更多自然交互的空間。
可以說,空間計算,是能讓AR在未來,成為不同于普通屏幕界面的、我們真正所期待的“凡所看之處,皆可成為界面”的關鍵技術。
專欄作家
林影落,微信公眾號:林間有影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會玩卡的用戶體驗設計師,《AR界面設計》作者,10年+UIUX設計經驗,專注于AR及智能化領域用戶體驗設計6年;設計&心理學教育背景,國家職業認證高級OH卡師/天賦挖掘教練。愿意用我的一份努力,讓設計這個領域在智能化的未來更有價值,讓設計師這個職業更加值錢!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