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大模型,知乎、小紅書、快手各有所長

0 評論 2923 瀏覽 7 收藏 15 分鐘

AI大模型趨勢正在席卷中國,各大企業加入了這場競爭大戰,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等巨頭,還有知乎、小紅書和快手等小型玩家,他們采用AI技術來提高生產速度、改善質量以及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雖然每家公司的商業邏輯不同,優勢和表現也不盡相同,但大模型已經成為了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場競爭。

一直以來,追逐風口都是互聯網企業的天性。因此,繼元宇宙風口之后,橫空出世并火遍全國的AIGC和ChatGPT,便又成為了各行業企業追逐的焦點。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國內互聯網大廠,還是科技公司,亦或是內容平臺;但凡有些實力的玩家都紛紛下場,圍繞AI大模型展開了一場激烈角逐?!扒4髴稹币簿痛死_了帷幕。

一場基于大模型的創業浪潮開始席卷開來,國內陸續布局大模型的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爭相涌現。只不過,與百度、阿里、華為這類打造通用大模型的“高端”玩家不同;知乎、小紅書、快手等則選擇了另辟蹊徑。

作為內容問答、短圖文、短視頻等主流內容形式的代表,知乎、小紅書、快手這些小巨頭們對大模型的探索,自然也就成為了外界關注的重點。

一、競逐大模型

大模型無疑是今年最熱的風口,國內企業早就陸續宣布對大模型展開探索。而不管是投資還是自建,已經開始進場分羹的不在少數。知乎、小紅書、快手自然也不會錯過這班“列車”。

眾所周知,互聯網大廠對大模型展開研發及相關布局,是高度符合其產業互聯網戰略的。而相比之下,知乎、小紅書、快手這三個平臺的進場,雖是意料之外,卻也依舊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AI技術逐漸普及,玩家們充分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浪潮,自然不想錯過這個時代的變革。

AI技術的發展將會帶來產業的進步和新機遇的誕生,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取得突破,AI大模型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AI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只有先上牌桌,才能抓住規則這張“王牌”。

因此,知乎、小紅書、快手等玩家進軍大模型就變得刻不容緩了。

另外,對于這些玩家來說,一旦別家的大模型落地,或會對其構成一定的威脅。而為了防范風險,入局就變得順理成章了。進入AIGC時代,基于深度學習的大模型將極大提升內容生產的速度和數量。

在此背景下,擁有了“技術優勢”的競爭對手很可能會迅速突破知乎、小紅書、快手的護城河。因此,布局大模型就變成了這些小巨頭們保持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另一方面,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消退的背景下,選擇擁抱大模型,可以讓這些玩家的內容變得更加多元化,有望帶來新的增長點。

由決策式AI到生成式AI的演變正在將大模型應用推向更加多元化的場景。知乎、小紅書、快手等平臺推出大模型產品,則可以提高內容生產的速度和質量,以拓展更多新內容;還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留存。

另外,這些玩家都或多或少地面臨著商業化困境,而利用大模型,有望助其更好地實現商業化。

一直以來,小紅書都困于“站內種草,站外拔草”,商業化閉環難構建。知乎和快手也分別因為難抵廣告收入下滑和營業成本高昂,以及深陷直播電商競爭,而常年處于虧損之中。而其對AI大模型的訓練,能給內容社區帶來一波紅利,從而反哺業務增長以及商業化加速。

從以上角度來看,布局大模型,似乎已經成為了知乎、小紅書、快手等小眾玩家不得不打的一場仗。

只不過,由于每家的商業邏輯和入場角度不同,每家在大模型上的優勢和表現也是不盡相同。而憑借著自身在AI技術和內容上的積累,這些平臺們也開始在大模型領域各顯神通。

二、知乎快人一步

作為國內領先的問答社區及原創內容平臺,知乎早就將大模型能力應用到了平臺中。

據悉:4月,知乎發布了大語言模型“知海圖AI”,并內測首個站內大模型應用功能“熱榜摘要”。隨后,又發布了一款大模型智能應用功能“搜索聚合”。

得益于此,知乎已經成為國內首批具備大語言模型能力的公司,而知乎之所以能加入生成式AI的戰局,自然是具備了一些特色和優勢:

1. 知乎大規模、高質量的中文數據池是訓練大模型的良好素材,將大幅度提升訓練效率。

知乎PUGC的運營模式為其積累了海量、優質的數據。

據悉: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知乎社區上累計內容達6.5億條;其中包括5.1億條問答,就連微軟NewBing都將其視作中文數據源之一。

可見,知乎對于訓練大模型類的AI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數據庫資源。更何況,這些數據從形式上就十分契合大模型輸入、輸出的訓練方式,能有效提升訓練效率。

2. 知乎基于問答的討論場是大模型天然的應用場景,能夠快速精準地為用戶提供大模型服務。

眾所周知,知乎是國內最有名的知識問答社區,這些年知乎積累了海量的問答資源。而提供這一資源的用戶來自各行各業,擁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和經驗,他們的答案通常會更為專業、詳細和科學,可以有效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深度。

而這也就意味著,知乎大模型可以從多個角度學習和理解問題,并對用戶進行更精準的推薦和問答。

2. 知乎與面壁智能的合作,能助其在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時,獲得更專業、更先進的技術支持。

由于沒有大廠的雄厚實力,知乎這類中廠便開始通過聯合研發與戰略投資的方式,與國內大模型團隊共同開發中文大模型。

知乎的合作伙伴——面壁智能是一家專注于大模型研發的企業,其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與面壁智能的合作,可以為知乎AI大模型的研發提供更加專業和及時的技術支持。

三、小紅書穩步推進

事實上,除知乎之外,小紅書已秘密籌備了“大模型”團隊,搶先參與到大模型技術的研發布局中。有消息報道稱:小紅書在4月悄然上線了一款名為“Trik”的AI創作應用,主打AI繪畫。

顯然,與大廠相比,小紅書的資金儲備和技術實力都不夠雄厚。而鑒于大模型研發需要高昂的算力、數據以及人力成本,小紅書參與大模型研發的概率并不高,更多地可能會聚焦大模型應用環節:圍繞平臺內用戶運營,以及創作者工具提供等方向展開。

盡管如此,小紅書布局大模型,依舊有著自己的底氣:

1. 小紅書多類型數據的內容社區,是大模型極佳的實踐場景。

經過多年積累,小紅書的社區內容生態中的內容量豐富且多樣。據悉:小紅書已經成長為一個月活超2億的UGC內容社區,涵蓋了視頻、圖片、文字、筆記、用戶評論等多個類型的數據。

而這些數據也將會為自然語言處理、AI輔助內容的生成提供多模態的數據基礎和應用場景。

2. 小紅書結構化的筆記內容,更方便大模型進行套路的學習和輸出。

根據小紅書在“WILL商業大會2023”上公布數據顯示:通過將筆記、用戶行為數據結構化,小紅書識別了26萬的屬性詞、600萬+的昵稱詞、700萬+的情感描述詞。

而小紅書可拆解、規律化的平臺屬性,更有利于大模型應用的模仿,從而也能夠為平臺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

3. 小紅書千人千面的推薦系統,有望成為大模型訓練的樣本。

基于大規模的用戶行為的產生,小紅書團隊根據用戶的特點去做了更加個性化的搜索。小紅書中的瀑布流或者內容流,就是系統根據用戶行為中的規律,找出了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并推薦給了用戶。

而針對小紅書平臺產生的海量數據參數,將有可能會被實時送到模型中去做預估,而且隨著樣本的不斷變化,模型參數也將會不斷更新。

四、快手躍躍欲試

知乎和小紅書一直在積極籌備,快手自然也不能落后。

據程一笑介紹:快手目前已組建了大模型研發團隊,并依托過去在AIGC算法和大規模語言模型方面的技術積累,按計劃推進大模型開發和訓練,只是當前模型還處于訓練階段。

快手雖然暫時沒有對外發布大模型產品,但能看出其對大模型是持積極擁抱態度的。

而在快手積極布局背后,自然也有著涉足大模型的驅動力:

1. 快手的視頻生成是生成式AI相對缺乏的細分領域,有助于形成差異化優勢。

入局大模型賽道的玩家有很多,但相比較而言,作為國民級短視頻應用的快手的探索方向就顯得十分與眾不同。據了解,快手目前在大模型方面的嘗試包括大規模語言模型、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智能創作工具等。除了文本之外,快手還在語音、圖像、視頻、3D圖形等各個模態的內容生成方面均有所嘗試。

2. 快手短視頻平臺具有娛樂化屬性,能給予大模型一定的試錯空間。

據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快手大模型目前主要由兩部分功能組成:一種是類似于Midjourney的文生圖功能,一種是類似于ChatGPT的對話式AI工具。

而盡管快手稱“語言描述的精準度不及Midjourney”,但相較于極度追求專業化的Midjourney,以UGC為主的快手本身對大模型的要求不會有太高。

作為各行業的代表企業,知乎、小紅書、快手爭相擁抱大模型,固然有其必要性和優勢條件,但AI大模型所伴隨的深重危機感也不容忽視。

上面所提到各個內容平臺的表現,都只是其增加了一些有關大模型的“新功能”,其AI大模型產品距離成熟還有很遠,實現商業化落地,更是難上加難。

目前來看,國內大中小廠扎堆大模型的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對于參賽的玩家而言,大模型的能力雖是比拼的重點,但具體的場景和落地應用同樣關鍵。

而最終誰能在這場“大模型混戰”中存活下來,并拔得頭籌,也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知乎、小紅書、快手想要從中突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劉曠(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