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網頁里的ChatGPT,想在移動生態里突圍

0 評論 1037 瀏覽 2 收藏 15 分鐘

今年開始,各大公司就在大模型的道路上卷出了新高度。一是國內的公司不論大小都參與了LLM模型的開發和嘗試,二是哪怕ChatGPT、newBing等知名的大模型也遭遇了流量瓶頸——增長不上去了。這種情況下,開發移動端,嘗試新的場景,成為大家的相同選擇。

“相信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試用過了ChatGPT,也相信很多人試用過之后,已經將它放置一邊了,因為目前它和我們的工作基本上還是割裂的,所以用用就放下了。但我依然希望大家不要‘起個大早,趕了晚集’,因為這是一個會帶來顛覆性變革的范式革命。”

最近,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在一場新書共讀會上說了上述一段話。其中的后半句還需時間驗證,但是前半句的“割裂”,已然成為普遍的現實。

ChatGPT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滿一個月,拿下500萬下載量??善渚W頁流量入口,正在逐步趨于放緩。此前的高速增長奇跡,成了曇花一現。

用戶總量是有限的,增速越快,也意味著到達天花板的時間越短。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在PC端遭遇流量天花板的ChatGPT,把下一步瞄準了移動互聯網。

一、桌面生態見頂

ChatGPT哪怕像火箭般躥升,終也要面對萬有引力般的規律。

根據分析機構SimilarWeb的數據,ChatGPT的網頁訪問量開始遭遇增速放緩,雖然5月份全球訪問量依然達到18億次,但是環比增速僅2.8%。

相較于自1月份以來開啟的環比三位數暴漲,昔日具有扭曲現實力場的大模型概念,正在重新回到物理世界。

這不僅是ChatGPT自己正在面臨的問題,和其具有同樣大模型內核的Bing也正在重回舊的軌道。


來自SimilarWeb的數據洞察顯示,2月份引入GPT-3.5/4模型的Bing,在3-5月份的自然搜索關鍵詞中,用戶使用代表大模型版本的New bing等關鍵詞搜索進入的自然流量,合計大幅下滑56.84%

反之,傳統的搜索引擎相關的自然流量關鍵詞正在回歸,也一定程度意味著,大模型能力賦能的搜索引擎并沒有那么好用。

以市場份額為例,New bing所代表的大模型增速期望不斷落空,今年3月市場份額是2.86%,5月下滑至2.77%,回歸到正常的市場波動區間。

與此同時,同類型的競爭對手,開始復制ChatGPT最初的增長速度進行追趕。

比如第二大人工智能聊天網站Character.Ai ,5月份的訪問量為2.814億次,環比增長62.5%;今年2月份推出,5月初全面開放的Google Bard 同月訪問量達到1.426億次,環比增長187.2%。

雖然二者和ChatGPT 18億次的訪問量相比,還相差甚遠,但是在PC桌面競爭生態下,ChatGPT顯然正在面臨更多后來者的圍獵。

新對手層出不窮,老伙伴也禍起蕭墻。以顛覆性的用戶體驗“搶食”的ChatGPT,屬于傳統網站眼中不折不扣的野蠻人。

僅在五月份,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的不完全統計,就先后有三家公司因為ChatGPT的流量增長而率先承受壓力。

先是美國最大的社交新聞論壇Reddit流量下滑,隨后宣布對于API收費。作為OpenAI最早的大模型訓練數據來源,Reddit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損失掉的商業利益。

無獨有偶,程序員最常用的網站之一Stack Overflow,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

網絡分析公司SimilarWeb ,4月份的報告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份以來,Stack Overflow的流量較2月份下降了13.9%,4月份該網站的流量較3月份下降了17.7%。

從2022年長期以來的個位數波動,到今年連續多個月的兩位數下滑,主要因為更多的用戶去使用ChatGPT幫助調試代碼。程序員這一細分人群,目前是ChatGPT使用率和使用頻次最高的領域。

垂直學術論壇網站Chegg,此前深受大學生歡迎。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復雜的家庭作業,比如STEM課程中遇到的問題。與Stack Overflow一樣,用戶發布他們的作業問題,隨后等待人工回復。

不過這種商業邏輯,正在面臨可以為學生提供即時答案的ChatGPT的壓力。Chegg最近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報告稱,該公司的股價和收入正在下降,而ChatGPT是主要原因。

Chegg首席執行官Dan Rosensweig,在本月早些時候的電話會議上表示:“自 3 月份以來,我們發現學生對ChatGPT的興趣顯著增加。我們現在相信它正在對我們的新客戶增長率產生影響?!?/p>

PC桌面生態下,面對ChatGPT的壓力,Stack Overflow、Chegg均先后宣布API付費、開發垂直領域的大模型等措施,提高桌面數據流通的門檻。這同樣也是整個行業的現狀。

以對于大模型最活躍的國內市場為例。根據5月科技部下屬的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截至5月28日,國內10億級參數規模以上基礎大模型至少已發布79個。

但根據《財經》報道,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具備實際能力跑通大模型商業化的企業寥寥無幾。當行業領頭羊ChatGPT增速放緩后,大模型也正在來到PC桌面端產品發布的尾聲:脫離早期的市場新鮮感,進入一個競爭環境更激烈的落地新節點。

有美國分析人士評價:“在科技產品的歷史上,從來不缺少劃時代的技術新鮮感,比如曾經多次重復出現的VR元年,自動駕駛元年、人工智能元年。但是大多數時候,這些所謂的元年,最終都在席卷全球用戶的嘗鮮心理過后,等待下一次重啟?!?/p>

對于ChatGPT來說,以大模型的科技體驗感席卷全球用戶后,雖然不至于等待重啟這么悲觀,但是如何找到更多的場景留住用戶,已經迫在眉睫。

二、搶灘登陸移動

OpenAI此前上線了ChatGPT桌面插件,不過并未獲得顯著增長。創始人薩姆·奧特曼在訪談中表示,ChatGPT不會很快發布后續插件,因為從實際的市場情況看,插件目前沒有達到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

或許是桌面插件的受挫,讓發力移動場景成為OpenAI最近一個月的主要動作。

5月18日上線蘋果應用商店,截至目前已經連續更新6個小版本。相比網頁版的ChatGPT,移動生態里的App版本明顯更加努力,當然好處也顯而易見。

首先,從流量天花板來看。根據ExplodingTopics數據服務商6月份發布的全球互聯網流量分布調查來看,目前來自移動設備的用戶貢獻了全球近55%的網站流量。

這意味著移動生態可以為ChatGPT的大模型圈地運動,快速抬高流量天花板。

其次,還有更多的用戶觸達。數據顯示,大約92.3%的用戶使用手機訪問互聯網;只有 65.6%的人使用更傳統的筆記本電腦或臺式機。

最后,按照地區劃分來看,發力移動生態,也有利于ChatGPT借助滲透率更高的移動互聯網,進一步將大模型能力下沉。

目前ChatGPT的大模型用戶地區主要分布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于非洲、亞洲等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移動設備的普及率和使用度反而遠高于桌面設備。

根據海外媒體預估,在安卓版本發布會后,借助移動生態的高滲透率,ChatGPT理論上可以覆蓋全球86.29%人口。

不過受制于移動端更成熟的軟硬件閉環生態,ChatGPT的App版本目前進展也很難稱得上順利。

根據公開報道,上線當天,蘋果就宣布限制在公司內使用ChatGPT和其他外部AI工具。文件指出,蘋果擔心使用外部程序的員工“可能會泄露機密數據”。

即便如此,搶灘移動場景,依然是大模型圈地運動的關鍵一步。多家廠商都在嘗試推出更小版本的大模型,以便于在手機上運行。

以谷歌為例,發布的新一代大語言模型 PaLM 2便有四個版本,從小到大分別為Gecko、Otter、Biso和獨角獸Unicorn。其中,Gecko可以在手機上運行,而且速度足夠快、不聯網也能正常工作。

國內的百度則是發布旗下首款智能手機,定位青少年學習機,以文心一言為核心,搭載AI學習大模型,宣稱是智能手機新物種。

三、大模型+,坦途未現

從ChatGPT賦予搜索引擎新生,到6個月后增速放緩;從扎堆發布網頁版大模型到搶灘移動場景應用;席卷全球的浪潮下,大模型重做一切的速度,并沒有想象中來得那么快。

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先后摸索了大模型+搜索引擎和大模型+App之后,OpenAI正計劃推出一個類似App Store的大模型應用商店。

該商店可以讓開發者上架他們基于OpenAI技術搭建的產品,比如針對各種垂直領域的聊天機器人或者定制模型等,為企業提供一種訪問前沿AI大模型的方法。

這條路徑意味著OpenAI將跳出之前以大模型能力優化、改善的現有互聯網產品的賦能路徑,轉而圍繞開發者構建新的AI生態。

在生態建設者的角色下,不僅要做GPT這種通用多模態大模型,而且要開放連接GPT垂直領域模型。這樣看來相比做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OpenAI更想成為一個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幾乎所有最有價值的公司,都運營著支持數十億日常用戶和每天數百億美元經濟價值的數字平臺。

iOS的所有者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蘋果,而Android的所有者是排名第三的谷歌。微軟擁有第三大操作系統Windows以及第二大云基礎設施提供商Azure。

Meta是全球第九大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線上社交身份平臺,數千個網站和應用程序使用其“通過Facebook登錄”功能來代替或與其專有的客戶ID系統并列運行。

顯然,作為推出大模型的劃時代者,這樣的野心更匹配OpenAI的潛力。

但是當領頭羊去做平臺,對于更多的大模型從業者來說,也意味著“大模型+”這條商業應用落地之路,尚未出現坦途。圍繞數據、商業利益的分配問題,也將在未來層出不窮。

以“大模型+教育”為例,此前學而思與其合作伙伴被爆“扒庫”事件,核心矛盾就是數據合作伙伴,認為學而思違規使用其數據進行AI作文助手的大模型開發。

未來隨著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在全球數字經濟系統中的規模、復雜性和重要性不斷增強,構建AI商業文明和規范,也是市場之上的監管層,要未雨綢繆的重中之重。

作者:樟稻;編輯:伊頁

來源公眾號:科技新知(ID:kejixinzhi),洞察技術變化背后的產業變遷。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科技新知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