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源面前,OpenAI沒有護城河:大模型的安卓時刻來了
就在近日,Meta 發布了最新一代的開源大模型 Llama 2,此外,Meta 還允許了該模型的免費商用。而這一動作無疑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本篇文章里,作者便發表了他的看法和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過去半年里,OpenAI 正通過 GPT 驚艷所有人。
人們普遍認為 GPT 的誕生是新時代的 “ iPhone ” 時刻,它將像 iPhone 把人們帶往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成為新的 AI 大模型時代的門鑰匙。
不過,移動互聯網的繁榮進程中,不只有 iPhone 的功績,還有安卓及其背后各大安卓陣營手機廠商的功績。
甚至,單從出貨量角度來看,安卓陣營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貢獻似乎更大。
而現在,屬于 AI 大語言模型的 “ 安卓時刻 ”,要來了。
當地時間 7 月 18 日,Meta 發布了最新一代的開源大模型 Llama 2。
根據 Meta 官網的公開數據,本次發布的 Llama 2 模型系列共包括 70 億、130 億 和 700 億三個參數的變體模型。
Llama 2 經過兩萬億個 tokens 的訓練,人工注釋數據超過 100 萬條。而相比于 Llama 1,Llama 2 的訓練數據增加了 40%,上下文長度也是前者的兩倍。
經過此次升級,根據 Meta 公開的論文顯示,雖然目前 Llama 2 在各項大模型測試中仍遜色于 GPT-3.5,但在與目前開源大模型的跑分對比中,已經有了屠榜一般的表現。
Llama 2 與 GPT、PaLM 的跑分對比
Llama 2 與其他開源大模型跑分對比
或許你一看到Llama 2 遜色于 GPT-3.5 就會覺得嗤之以鼻,畢竟后者已經進化到 4.0 的版本了。
但,你要明白,安卓在剛推出的時候,也是非常拉胯的,而開源讓安卓陣營現在能與 iPhone 分庭抗禮。
所以,此次 Llama 2 發布最大的亮點其實在于:
Meta 在開源基礎上更進一步,允許了該模型的免費商用。(月活大于 7 億的產品需要單獨申請商用權限,但很少有企業能達到這個標準)
圖靈獎得主,Meta 首席科學家楊立昆也在推特直言,這將改變大語言模型市場的格局:
知危編輯部也聯系到了在學術圈和開源社區都頗具影響力的智源 AI 研究院,他們的評價是:
開源是必由之路, 說 Llama 2 的發布是“ 安卓時刻 ”也不無道理,用開源來占領市場,就是一個競爭策略。
與Llama 2 商用開源相對應的是,OpenAI 在開源面前的態度一直含糊不清。
開源,或者說是開放源碼運動,正式開始于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末,參與者們信仰軟件的開放源代碼、信息共享和自由使用。
Android 的興起、GitHub 的流行,都和開源脫不了關系。Linux 系統也誕生于這波運動中, 如今的路由器、交換機、智能洗衣機、智能電飯煲、交換機、服務器等等設備上,幾乎搭載了各類 Linux 系統。
包括幾年前的美國火星車登陸成功,也象征著火星成為第二個 Linux 計算機數量超過 Windows 的星球。
毫不夸張地說,如今開源改變了軟件的協作和創新模式,改變了技術格局。
但在大語言模型領域,領頭羊 OpenAI 卻似乎和名字里的 Open 背道而馳。
即便 OpenAI 創始人山姆·奧特曼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將在未來開放 GPT-3、GPT-4 的源碼,但這至今依舊是空頭支票。
包括馬斯克在退出 OpenAI 之后,也多次公開炮轟 OpenAI,不滿 OpenAI 大肆賺取利潤, 并逐漸閉源。
OpenAI 首席科學家 Sutskever 對此的回應則是,過早開源會讓 OpenAI 失去技術領先的地位,并且大語言模型的威力巨大,開源恐有安全隱患。
馬斯克質疑 OpenAI 不 Open
不同于 OpenAI 在開源面前的畏畏縮縮,Meta 則是堅定的開源支持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 AI 的歷史進程。
而 Meta 今天的這一決策,和 Meta 的首席科學家楊立昆,勢必有著一定的關系。
早在 2014 年,扎克伯格就意識到了 AI 的前景,在 DeepMind 最終被谷歌收購之后, 扎克伯格轉頭找到了 AI 學術領域的大佬楊立昆。
曾在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工作過的楊立昆,是 “ 卷積神經網絡 ” 的開發者之一,彼時的他正在紐約教書。
根據 VOX 的報道,為了得到楊立昆這匹千里馬,扎克伯格答應了科研成果必須開源、實驗室必須建在紐約、實驗團隊不需要考慮盈利等等要求。
楊立昆任職期間成果頗豐,諸如開發了風靡全球的 AI 框架 Pytorch,改進了 GAN( 生成式對抗網絡 ),推出大語言模型 Llama 和 AI 圖像模型 SAM 等等。
正如當年所約定的那樣,這些項目已全部開源。
在大語言模型的浪潮之下,Llama 大語言模型也備受開源社區的歡迎。
諸如 Hugging Face 等開源社區中,充斥著各種被魔改后的羊駝( Llama 的中文譯為羊駝 )。
包括斯坦福的 Alpaca、UCB 的 Vicuna……各種基于 LlamA 的修改的模型紛紛涌現。
在不少的大模型跑分榜單上,GPT-3.5 和 GPT-4 之下,幾乎都是羊駝家族屠榜。
另外,對于 OpenAI 口中出于安全考慮的閉源理由,楊立昆也是不太認同的。
在他看來,使人工智能平臺安全、良善、實用的唯一方法就是開源。
換句話說,技術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是危險的,只有讓監管 AI 的力量也同時進化,才能盡可能地管住 AI。
在目前看來,暫時只有開源能辦到。
總的來講,在 OpenAI 領銜的大語言模型浪潮中,Meta 所帶領的開源大軍,正在開源社區中瘋狂攻城掠地。
另一方面,開源和閉源之間的沖突也在逐漸白熱化。
在今年的五月份,一位谷歌研究人員 “ 不小心 ” 泄露的備忘錄,就把這場大戰擺在了臺面上。
知危編輯部簡單總結了一下這份備忘錄中,谷歌研究員的提到幾個要點:
- 開源 AI 正在蠶食谷歌和 Open AI 的領地;
- 小模型比大模型更具有競爭力;
- 數據質量遠比數據數量更重要;
- 谷歌打不過開源;
- 相比于開源需要谷歌,谷歌更需要一個開源生態。
再簡短點講,這份洋洋灑灑上千字的文章就透露著一個最核心的信息:
在開源面前,谷歌和 OpenAI 都沒有護城河。
所以,再回看這次發布的 Llama 2 ,Meta直接把商業用途的限制給去掉了,實屬是又給閉源陣營將了一軍。
開源的 Llama2 不僅免費,還更能供開發者自行調整,從而滿足大部分商業公司的低成本和個性化需要。
但,最終開源和閉源誰才是勝者,知危編輯部覺得并不好下定論。
畢竟開源也并不是萬能解藥,開發人員良莠不齊、公開的一些安全隱患等等,都是開源經常遇到一些問題。
開源和閉源之爭,歸根結底是競爭策略不同,一個更注重擴大市場和制定標準,一個更看重盈利和本身技術的領先。
諸如安卓與 iOS、Linux 與 Windows,最后或許并無真正的輸贏之分,而是在不同的需求下,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
但,毫無疑問,Llama 2 攪動了整個市場,已經讓生態開始有微妙的變化:
- OpenAI 股東之一的微軟,這次成了 Llama 2 的首選合作伙伴,微軟似乎正在兩頭押注。
- Meta 宣布 Llama 2 將能在高通芯片上運行,這對AI 芯片霸主英偉達而言勢必是種挑戰。
總之,這大語言模型圈兒的戲,是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有趣了。
如果因為Llama 2 攪的這場渾水,讓 AI 時代能更快來臨的話,請大家記得,這不僅是 Meta 的功勞,也是開源社區的功勞:
開源推動進步,開源萬歲~
聲明:本文僅供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作者:江江,西西;編輯:大餅
原文標題:在開源面前,OpenAI沒有護城河:今天,大模型的安卓時刻來了
來源公眾號:知危(ID:BusinessAlert),提供敏銳、獨到的商業信息與參考,重點關注TMT、出海、新消費、新能源。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知危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