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弄臟”互聯網,大模型“課本”遭污染

0 評論 1221 瀏覽 4 收藏 11 分鐘

AIGC的相關內容正在互聯網上泛濫,而在這一趨勢下,一些無意義、同質化的內容也開始出現,甚至對中文互聯網造成了“污染”。具體如何解讀這一現象?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析和總結吧。

“AI制造”充斥互聯網,連“真人小姐姐”也可以批量生成。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發,一個可怕的現象出現:AI正在污染整個互聯網。

知乎成為生成無腦答案的重災區,這些內容描述簡短、概括性十足,細看邏輯混亂、錯誤百出。打開今日頭條,用ChatGPT生成的虛假新聞,內容聳人聽聞,足夠博人眼球。

AI加持下,虛假、無意義、同質化的內容呈指數級增長,獲得大量曝光。萊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些低質、同質化、未經證實的“AI語言”如果不加以甄別,進一步被抓取作為訓練AI的語料,AI大模型將會走向崩潰。

一、AIGC“垃圾”泛濫,內容平臺成重災區

生成式AI越來越低成本化,伴生而來的是AI生成信息的“垃圾網站”。

外媒NewsGuard發布相關數據報告稱,目前已經追蹤到了大約277個且還在不斷增加的“垃圾網站”,這些網站生產了大量標題誘餌以優化廣告收入。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國內,表現形式是AI生成的低質內容。

“中文互聯網高質量的問答社區和創作者聚集的原創內容平臺”知乎,如今成了AI無腦答案的重災區,不少答主的內容呈現明顯的“GPT風”,機器翻譯的文字感、混亂的邏輯撲面而來,有時還會出現事實錯誤,特別是在金融、醫學等專業領域,沒有經驗的人群很容易被誤導。

AIGC“弄臟”互聯網 大模型“課本”遭污染

知乎上的“片兒湯話”答案

有知乎用戶使用AI每隔一兩分鐘就可以輸出一條幾百字的回答。盡管已經被禁言,但其產生的錯誤信息依然遺留在互聯網中。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自帶AI問答功能的搜索引擎Bing在中文世界經常會引用知乎的內容。一些生成后就從未過人工核查的錯誤答案 被Bing AI抓取,造成低質的中文信息蔓延。

AI對互聯網內容的侵蝕不僅限于文字。在小紅書、淘寶、抖音上,越來越多的“AI真人美女”的圖片和視頻被批量生產,還有大批“AI攝影”類賬號的出現。

AI魔法棒一揮,制作成本低、效率高的“AI美女”一時間成為電商眼中的香餑餑,AI模特、AI主播頻頻出現?!八齻儭弊銐蛭?,但也千篇一律,“網紅臉”的隊伍里又增加一類AI面孔。

如果只是用AIGC制造美圖供人評鑒、學習倒也還好,但AI生圖工具產生的內容開始侵犯直接與人們生活相關的領域。

淘寶上,有商家直接用AI生成圖來取代商品實物圖,一張由Midjourney生成的卡通少女圖,被商家打上“綠色襯衫”的標簽,售價218元。與之風格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AI生成圖,在網上隨手就可以找到。利用Midjourney的墊圖功能,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生成無數仿照圖,與賣家秀相差甚遠的買家秀將再添槽點。

AIGC“弄臟”互聯網 大模型“課本”遭污染

淘寶商家用AIGC網圖(右)描述商品

在中文互聯網,AI大有無孔不入之勢,專門教人如何用“AI寫文賺錢”的課程層出不窮,賣課人號稱“一套教學視頻跟萬能模板,直接套用”。AI話題營造出的失業焦慮中,該類課程受到追捧,曾有人通過賣課月入百萬。

如今,學會了使用AI工具的人,將AI生成的內容上傳到知乎、今日頭條或者小紅書上,吸引了流量,但也制造了不少低質量、同質化甚至信息虛假的內容垃圾。

那么,這種AIGC內容“垃圾”會產生危害嗎?

二、靠AI識別真假,技術還不行

泛濫的AIGC內容加速污染互聯網環境,除了影響人類獲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外,產出它們的工具“大語言模型”也會走向崩潰的邊緣。

萊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研究證明,將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輸入人工智能模型,會導致輸出質量下跌。

研究人員將這一現象解釋為“模型自噬障礙”(MAD),即如果AI只學習其他AI生成的內容,在經過幾代訓練后,AI將輸出無意義的垃圾信息,最終走向“模型崩潰”這一結果。 研究人員表示,對于大語言模型而言,“數據清潔”十分重要。

“世界正在奔向一個未來:生成式AI的爆發,導致了互聯網上的合成數據很快就會超過真實數據?!卑凑昭芯空叩恼f法,區分合成數據與真實數據,無論對人類本身還是大模型發展都變得勢在必行。

最近,中國首個AIGC監管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落地,該《辦法》明確指出AIGC服務提供者要“增強訓練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客觀性和多樣性”。

AIGC“弄臟”互聯網 大模型“課本”遭污染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者有義務保證數據質量

在《辦法》的指導下,國內的內容平臺也推出針對AI生成內容的管理措施,知乎、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均已發布有關AIGC內容的規定。

《抖音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稱,針對人工智能生成的視頻、圖片和衍生的虛擬人直播,發布者應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顯著標識,幫助其他用戶區分虛擬與現實,特別是易混淆場景。該《倡議》提到,平臺提供統一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標識能力,幫助創作者打標,方便用戶區分。同時,平臺提供用戶反饋渠道,方便用戶反饋違規的生成內容。

知乎也發布了《關于應用AIGC能力進行輔助創作的社區公告》,公告顯示,如果創作者發布AIGC生成的內容時,沒有主動使用“包含AI輔助創作”的標簽進行聲明,平臺會添加相關標識并限流,同時鼓勵知友對利用AIGC技術,擾亂社區秩序的內容和賬號進行舉報,舉報類型里新增了“AI生成內容”的選項。

規則出現了,但在實操中出現了Bug。

AIGC“弄臟”互聯網 大模型“課本”遭污染

知乎用戶反饋原創內容被誤判為AI生成

知乎創作者們對平臺“打標簽”(審核)的能力表示質疑。有用戶反饋,自己原創的內容被當成了AI創作打了AI標記,甚至有人因此被禁言。

這種“誤判”現象背后又隱藏了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假如平臺采用機器來識別AI,機器對同類的“寬容度”或許會很高,讓計算機還無法精準識別出AI犯的錯誤。

最近,OpenAI推出的AI文本識別工具AI-Text-Classifier就因準確率太低而被官方下架。DetectGPT、GPTZero等AI生成檢測工具的失誤率也都高得驚人。

隨著AIGC技術不斷迭代升級,AI生成內容將越來越具備迷惑性,想通過AI識別工具遏制AI內容垃圾的滋生,從技術成果上看成功率還不高。

看來,在充滿人工智能的未來,“人工”有多強大,“智能”才有多強大。在AIGC的巨大沖擊下,如何不被內容垃圾裹挾、實現人工與智能的良性共進將成為AI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挑戰。

作者:木沐,編輯:文刀

來源公眾號:元宇宙日爆(ID:yuanyuzhouribao),在這里,看見未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元宇宙日爆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