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V連小學生都不如?最新基準測試錯誤率竟高達90%:紅綠燈認錯、勾股定理也不會

0 評論 1443 瀏覽 1 收藏 15 分鐘

具備視覺能力的GPT-4版本——GPT-4V,一定程度上被大眾寄予了期待,但最近有研究人員基于他們對于視覺能力的測試,發現GPT-4V在回答視覺問題組的錯誤率竟高達近90%。而導致這類錯誤發生的原因,可能在于視覺錯覺和語言幻覺。

GPT-4被吹的神乎其神,作為具備視覺能力的GPT-4版本——GPT-4V,也被大眾寄于了厚望。

但如果告訴你,初中生都知道的勾股定理,只適用于直角三角形。

然而GPT-4V卻自信將其用于鈍角三角形中計算斜邊長度。

還有更離譜的,GPT-4V直接犯了致命的安全錯誤,竟然認為紅燈可以行駛。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了這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兩種主要的錯誤類型:語言幻覺和視覺錯覺,以此來闡釋這些錯誤的原因。

論文鏈接:https://arxiv.org/abs/2310.14566

項目主頁:https://github.com/tianyi-lab/HallusionBench

研究人員依據上述分析,創建了一個名為HallusionBench的圖像-語境推理基準測試,旨在深入探討圖像與語境推理的復雜性。

基于他們的對于視覺能力的測試,GPT4V在回答視覺問題組的錯誤率高達近90%。

研究者們還對新發布的GPT-4V(ision)和LLaVA-1.5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它們在視覺理解方面的能力。

HallusionBench是第一個專為VLM設計的基準測試,主要關注視覺錯覺和知識幻覺。這個測試包括約200組視覺問答,其中近一半是由人工專家創作的。

目前數據已經開源, 并且還在更新中。

涉及的圖片類型多樣,包括原始的錯覺圖片、圖表、地圖、海報、視頻及手動制作或修改的圖片,涵蓋數學、計數、文化、動漫、體育和地理等多個領域。

論文中,作者初步闡述了HallusionBench中的兩種視覺問題分類:視覺依賴型(Visual Dependent)和視覺補充型(Visual Supplement),并討論了實驗對照組的設計方法。

隨后,他們分析了可能導致答案錯誤的兩大主要原因:視覺錯覺(Visual Illusion)和語言幻覺(Language Hallucination)。

在文末,作者通過不同的子類別詳細展示了各主要類別中的失敗案例,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點:

  1. 「語言幻覺」:在GPT-4V和LLaVA-1.5中會誤導90%的樣本推理。視覺與語言之間的微妙平衡至關重要!
  2. 「視覺錯覺」:LVLMs中的視覺模塊容易受到復雜視覺上下文的影響,語言模型的錯誤被夸大。
  3. 簡單的圖像修改就能欺騙GPT-4V和LLaVA-1.5,暴露了對更強大的圖像分析能力的需求。
  4. GPT-4V在推理多個圖像之間的時間關系方面存在困難。
  5. LLaVA-1.5有時會在常識查詢上犯錯,需要改進其語言模型先驗。

一、視覺問題類型

視覺依賴型問題(Visual Dependent):

這類問題的答案完全依賴于視覺內容,缺乏圖像信息時無法確切回答。

這些問題通常關聯到圖像本身或其顯示的內容。例如,在沒有圖像的情況下,無法準確回答諸如「圖中右側的橙色圓圈是否與左側的同樣大?。俊怪惖膯栴}。

視覺補充型問題(Visual Supplement):

這些問題即使在沒有視覺內容的情況下也能得到回答。在這種類型的問題中,視覺元素僅提供附加信息。

比如,即便沒有圖片輔助,GPT-4V仍能回答「新墨西哥州是否比德克薩斯州大?」等問題。

測試的核心在于判斷GPT-4V和LLaVA-1.5能否利用圖像內容來作答,而不是僅憑它們的參數化記憶。

二、錯誤分類

作者對錯誤回答進行了分析,并將其原因分為兩大類:

視覺錯誤(Language Hallucination):

這類錯誤產生于對輸入圖像的錯誤視覺識別和解釋。模型未能從圖像中提取準確信息或對其進行正確推斷。

語言幻覺(Visual Illusion):

模型基于其參數化知識庫,對問題輸入和圖像背景作出不恰當的先入為主的假設。模型應當針對問題的具體環境作出反應,而不是忽略問題本身或對圖像作出錯誤解讀。

三、范例

從圖1所展示的經典視覺錯覺案例中可見,GPT-4V在識別各種錯覺圖像及其名稱上顯示出比LLaVA-1.5更豐富的知識儲備。

圖1

然而,在回答經過編輯處理的圖像相關問題時,GPT-4V未能提供精確答案。

這種現象可能源于GPT-4V更多地依賴于其參數化存儲的知識,而不是實際對圖像進行分析。

與此相反,無論是處理原始圖像還是編輯后的圖像,LLaVA-1.5的表現都相對較差,這反映出LLaVA-1.5在視覺識別方面的能力較為有限。

觀察圖2提供的樣本,可以發現GPT-4V和LLaVA-1.5均未能正確識別平行線、正三角形、多邊形及其他數學定理。

這一現象揭示了,對GPT-4V而言,在處理幾何和數學問題方面仍面臨較大挑戰。

圖2

在圖3的展示中,作者指出了幾則海報,展示的是一些知名的地方美食,但這些美食的地理特征遭到了改動。

面對這樣的場景,GPT-4V和LLaVA-1.5都未能充分考慮上下文信息,忽略了圖像內容,繼續根據文本中提及的知名產地來回答相關問題。

圖3

在圖4的案例中,作者進一步探討了對多張圖片序列的處理能力。

圖片的順序排列和倒序排列在語義上常表現出對立的意義,例如「出現與消失」和「后退與前進」。

圖4

研究比較表明,盡管這些圖片序列描繪了不同的動態,GPT-4V依然未能區分這些圖片的順序和逆序排列。

這一發現指出,在視頻序列推理方面,GPT-4V仍需大幅度的優化和提高。

圖5展示了一個案例,其中在缺乏圖像背景信息的情境下,GPT-4V提供了一個斷定性的回答。

圖5

相對地,LLaVA-1.5,由于對文本的理解不足,提出了一個技術上無誤但與問題無關的答回答。

當以修改后的π值作為視覺輸入,兩個模型均未能從圖像中正確識別和解釋這個值。

圖6中的情形顯示,當缺少視覺輸入時,GPT-4V和LLaVA-1.5都能準確且斷定地作出回答。

圖6

然而,在表格作為視覺輸入的情況下,GPT-4V嘗試依據視覺信息解答,卻誤取了錯誤數據。

例如,GPT-4V錯誤地答道「中國贏得了36枚金牌」,盡管圖表實際顯示的是美國獲得了這些金牌。

相比之下,LLaVA-1.5更依賴于其參數化記憶,在分別處理問題和表格時表現不同。

在圖7的場景中,即使沒有視覺輔助,GPT-4V和LLaVA-1.5都作出了斷定性的答復,其中GPT-4V的答案更為準確和精確。

圖7

當引入圖表作為視覺輸入,GPT-4V能精準地根據圖表中的數據給出答案,而LLaVA-1.5則依賴于其參數化知識進行回答。

但是,一旦圖表被翻轉,GPT-4V對答案的預測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個錯誤可以被解釋為由視覺錯覺引起的。

根據圖8,在缺乏圖像支持的情形下,GPT-4V和LLaVA-1.5均提供了確定的回答,但正確答案僅由GPT-4V給出。

圖8

由此可以推斷,GPT-4V在知識層面上優于LLaVA-1.5。

然而,當地圖的視覺呈現發生改變時,兩種模型由于其強大的參數記憶能力,均未能正確推斷出四個州的相對位置。

四、總結

近年來,隨著大規模語言模型和多模態研究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領域經歷了重大的變革。

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計算機視覺(CV)的結合,不僅促成了大型視覺語言模型(LVLM)的誕生,而且顯著提高了圖像推理任務的性能。

但是,LVLM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如語言幻覺和視覺錯覺等問題。

本研究通過推出HallusionBench,旨在為VLM提供一個基準測試,特別是在那些容易因語言幻覺或視覺錯覺而失敗的復雜情況下。

我們對GPT-4V和LLaVA-1.5的不同示例和失敗案例進行了深入探討,包括:

1. 在HallusionBench中,GPT-4V和LLaVA-1.5在處理含有先驗知識的問題時,往往會受到語言幻覺的影響。這些模型更傾向于依賴先驗知識,導致在我們的分析的例子中,超過90%的答案是錯誤的。因此,模型需要在參數化記憶和輸入文本圖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2. 即便是在GPT-4V和LLaVA-1.5缺乏參數化記憶或先驗知識的情況下,它們仍然容易受到視覺錯覺的影響。這些模型常常在處理幾何圖形、數學圖像、視頻(多圖像場景)、復雜圖表等問題時給出錯誤答案。目前,視覺語言模型在視覺處理方面的能力還很有限。

3. GPT-4V和LLaVA-1.5在HallusionBench中容易被一些基本的圖像操作所誤導,如圖像翻轉、顛倒順序、遮擋、物體編輯以及顏色的修改等。目前的視覺語言模型尚未能有效處理這些圖像操作。

4. 雖然GPT-4V支持處理多圖,但在分析涉及時間線索的多圖像問題時,它未能展現出有效的時間推理能力,在HallusionBench中表現欠佳。

5. 在HallusionBench的測試中,LLaVA-1.5由于知識庫相對較少,有時會犯下一些基本的錯誤。

作者表示,他們的數據集已經開源,并正在繼續擴展數據庫。最新的數據會在Github (https://github.com/tianyi-lab/HallusionBench)上不斷更新。

這項研究為未來更加強大、平衡和精準的LVLM奠定了基礎,并期待通過這些詳細的案例研究,為未來研究提供一些可能方向。

參考資料:

https://arxiv.org/abs/2310.14566

編輯:LRS,好困

來源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智能+”中國主平臺,致力于推動中國從“互聯網+”邁向“智能+”。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智元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