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網紅主播“魔法不在”, 虛擬人行業爆發,引廠商內卷加劇

0 評論 2603 瀏覽 2 收藏 14 分鐘

隨著網紅主播們頻頻出現事故,且科技的高度發展, 虛擬人的巧妙出現,是否從今往后,將會出現代替真人主播的現象呢?讓我們接著繼續往下看,筆者分享的相關內容了解更多。

十一月的北京,已有了初冬模樣,而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似乎也在今年遇冷,尤其是網紅主播們好像“魔法”不在,業績下滑嚴重。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更多廠商的直播間里虛擬人成為“C”位,并奉獻出可觀的銷量,大有取代真人主播的趨勢。這會不會將是另一個“新舊時代”的更替呢?

一、直播帶貨圈,真人翻車,虛擬人上位

10月25日,今年的雙十一預售日提前開啟,作為全網頭部帶貨主播,李佳琪的銷售額引來各方關注,數據顯示,雖然今年雙十一首日李佳琦銷售額達到95億元人民幣,但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一半以上,并創下了過去三年的新低。

與李佳琦針鋒相對,公開怒懟其“搞壟斷”的抖音頭部主播“瘋狂的小楊哥”在10月24日的美妝節主題的三場直播中,總計銷售額僅為8500萬至1.5億元,與李佳琪有近百倍差距。這也不禁讓人們對近年來火爆的網紅帶貨直播產生了質疑。

其實,準入門檻低、近乎無薪資上限的帶貨直播,一時吸引眾多資本紛紛前往該領域進行試水,但隨之而來直播領域則因“主播翻車”事件而頻頻出圈。前有薇婭大額偷稅漏稅、李佳琦帶貨時言語不當,后有不少小主播頻繁被曝強吃霸王餐或大打擦邊球吸引用戶,以上種種行為,都為網紅帶貨直播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在此背景下,很多人都談論著虛擬人取代真人網紅,成為帶貨直播行業的主力,這一想象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之后更加讓人期待。

有人說,虛擬人直播帶貨一夜間就爆紅。

實則不然。幾年前虛擬主播就亮相短視頻平臺和電商平臺,并成為直播生態中的一個亮眼元素。而如今,虛擬人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直播帶貨行業的“生力軍”,而不只是扮演花瓶角色。

同時,越來越多的品牌廠商也推出自己的虛擬人,讓其帶貨,一時頗具聲勢。

《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將虛擬數字人劃分為“身份型”和“服務型”兩類,前者的市場規模預計為1750億元,而后者的市場規模將超過950億元,目前,替代真人服務中的虛擬主播和虛擬IP中的虛擬偶像是目前的市場熱點。

早在2020年的雙十一活動期間,飛利浦、歐萊雅、聯合利華和歐舒丹等國際品牌就啟用了早期的虛擬人“AI主播”來帶貨。那一年,飛利浦有6家核心店鋪開通了虛擬主播功能,嘗試真人與虛擬主播相結合,保證店鋪直播間24小時不間斷直播,延長了服務和銷售時間。

飛利浦工作人員表示,上線AI主播后,直播間每天的觀看人數紀錄都不斷刷新,最高達到近8萬觀看人次。

三只松鼠在同年也采用了虛擬主播接棒真人主播,每當真人主播下播,一個短發卡通女孩就會接管直播間,熟練地向顧客介紹店里的各色堅果和零食。數據顯示,今年11月1日到3日,三只松鼠的虛擬人主播便完成了800萬元的天貓銷售額。

另外,阿里巴巴引入元宇宙大陸“曼塔沃斯”,消費者可在元宇宙中創造虛擬數字分身,并在元宇宙中獲得雙十一的新消費體驗。京東云團隊也推出“靈小播虛擬數字人”直播產品,實現7×24小時無人直播、直播話術智能撰寫、自動營銷抽獎活動等,提高無人值守時的店鋪銷售GMV成交轉化率。

在風光無限的虛擬人主播帶貨浪潮下,其背后隱藏的不僅是巨大的商業利益,更是復雜的技術博弈。目前,不少“玩家”虛位以待,以謀求在虛擬人領域有全新的發展機遇。

二、國內廠商全面布局虛擬人產業

隨著大模型的興起,虛擬人的產業格局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比如,虛擬人正在經歷從制作流程降本到技術突破的關鍵階段,從大語言模型到多模態能力,讓虛擬人從展示突破到了實時互動,這意味著未來虛擬人可能只需要一個實時渲染的外觀,就能擁有十分逼真的溝通能力。

而技術門檻的降低,也會讓更多參與方加入這個開拓中的市場,狂奔半年后,不計其數的虛擬人也逐漸滲透進各行各業,并逐步進入商業化階段。

一位分析師告訴Metaverse元宇宙:“在大模型爆發后,雖然有的廠商在基礎設施層面發力,但絕大部分廠商還會期待在應用上實現突破,這也是‘AI+虛擬人’如此受關注的原因?!?月,騰訊正式發布全新的AI智能創作助手“騰訊智影”,讓用戶通過上傳少量圖片、視頻素材完成“形象克隆”,并通過接入虛擬人直播,讓虛擬人直接替代真人,實現7×24小時不間斷直播。

去年,百度推出了數字人直播平臺“曦靈”,集虛擬人生產、內容創作、業務配置服務為一體,為各行業提供虛擬主持人、虛擬員工、虛擬偶像、品牌代言人的創建與運營服務。

另一邊,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也在陸續發布虛擬人的相關方案。年中,淘寶發起“AI生態伙伴計劃”,并開放七大商家經營場景,推進AI數字人直播的應用和發展。

快手也在2023年光合創作者大會上,向外界展示了全模態、大模型AIGC解決方案和AIGC數字人產品“快手智播”,提供文本生成、圖像生成、3D生成、音樂生成、視頻生成等技術能力。

大廠占領速度很快,創業公司們也不甘示弱。魔琺科技、硅基智能等都是不斷布局虛擬人行業的創業公司;同時,ChatGPT面世之后,像科大訊飛、商湯這樣的AI公司,也在發布大模型的同時展示了其在虛擬人、數字員工生成上的效果。

今年4月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數字人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2年,我國2022年虛擬人相關企業數已超過24萬家,虛擬人產業市場規模達1464億元(同比增長57%);預計2025年全國虛擬人相關企業數量將突破40萬家、虛擬人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600億元。

我們可以看到,虛擬人市場很熱鬧,引來眾多廠商競相投入,但整個行業背后的技術門檻以及成本問題也成為限制其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技術關應攻克,制作成本需降低,虛擬人“成型”不簡單

在相當長時間里,虛擬人以動漫、游戲的2D形象為主,集中在娛樂產業中。而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虛擬人不論從形態、表情乃至聲音,都與真人越來越相似。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攻克很多技術難關。

我們要知道,通常制作一個虛擬人要集合產業上下游的全鏈路,虛擬人人物設定、角色創建、角色動作、引擎驅動分布在不同的制作組,各環節相對割裂,且制作智能程度高、互動性強的虛擬人的成本較高。

有虛擬人制作廠商向Metaverse元宇宙透露,目前制作一款具有AI驅動能力的虛擬人成本至少要超過百萬元,其中,技術投入占到一半以上。在此情況下,很多公司的收入并不能覆蓋成本,最終導致技術投入不足。

以用戶的視角來看,當下虛擬人的經營主要依托于動作捕捉、人像模擬等技術,更多地是在動作、神態等外在表征上做文章,讓虛擬人看上去像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有業內人士表示:“建模是重復次數最多的一個環節。隨著角色的形象、發飾越精致,費用就越昂貴。比如虛擬形象戴著耳環,僅僅是頭搖晃一下,每一幀都要做重力測算,再重新建模,這一項花費可能就超過十萬?!?/p>

而這些技術還無法賦予虛擬人像人類一樣主觀的思維和情感,例如情緒的感知能力與共情能力等,這就導致用戶無法從“虛擬形象是假”的固有印象中跳脫出來。

同時,為了讓虛擬人的動作更加真實自然,虛擬形象往往會與真人進行深度綁定,甚至舉手投足與言談舉止要依托于人像捕捉和配音來完成。這就導致虛擬人在臺前與用戶互動的過程中,如果背后的“中之人”運動幅度過大或連接不穩定,就會容易出現穿模、失聲等事故。

例如此前洛天依在李佳琦直播間唱歌時,就曾經因技術故障導致洛天依在臺前失聲,大大降低了用戶互動的真實性和直播的觀感。

整體來看,虛擬人及其產業的發展已經取得顯著進展,但是受制于技術、成本、應用場景等因素的制約,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不過,隨著AI技術的提高,虛擬人正在告別過去的制作周期漫長、高成本的時期,迎來了批量化生產、成本下降的新階段。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升級不僅能夠幫助用戶快速、低成本地生成虛擬人,還能賦能企業降本增效,這不論對虛擬人行業中從業者,還是使用者來說都是利好消息。

四、寫在最后

虛擬人之所以能夠“破圈”成為流量密碼,主要因為其同時具備了類人的外表以及高度交互能力,符合人們對于未來科技成就的幻想。

未來,隨著元宇宙時代漸行漸近,人工智能、CG建模、渲染等技術快速迭代,虛擬人將從完全原創的虛擬形象,逐漸發展到可以根據真人動作捕捉來建模塑造,使得其動作更流暢、表情更真實,屆時虛擬人也許會突破二維空間,融入真實世界中為我們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作者:賈桂鵬

本文由 @元宇宙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