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定律”失效,2023是VR的劫點還是拐點?

0 評論 1703 瀏覽 1 收藏 15 分鐘

2023年VR行業雖然打破了“蘋果定律”,但總體發展還是可圈可點。現在處于行業劫點還是拐點?國產VR的路該怎么走?本文將做出一些分析。

因為Pico裁員的事情,VR行業又被討論了。

Pico于2021年9月被字節跳動收購,當時是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的VR 頭顯生產商。

此前曾有國際機構預測,2023年隨著Meta和Pico的硬件更新,蘋果Vision Pro的推出,三星電子重新回歸VR市場,以及大量小公司的崛起,AR/VR頭顯出貨量將在2024年反彈,同比增長46.8%。

現在回看,全是“反向預判”。

Pico正在進行被收購以來最大一次規模的裁員,蘋果Vision Pro問世后效果并不達預期,年初被爆料三星將推出代號為“Infinite”的頭顯,也由于“產品完整性”問題而延遲,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連續第四個季度下降,中國其他的AR/VR公司在苦苦掙扎……

當然,從2016的“VR元年”以來,這個行業就在“風口”和“寒冬”的兩極中周而復始。市場火熱時盲目吹捧,與行業萎縮時冷嘲熱諷,VR從業者們應該早就已經習慣了,大家嘮叨的老一套,看起來都是那么俗套,毫無新意。

2023,VR市場當然稱不上繁榮。多年流傳的“蘋果要做VR”終于成真,蘋果在 WWDC 2023 上推出了 Apple Vision Pro VR 頭顯,但并沒有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3499 美元的售價相當于和大眾消費者毫無關系,VR從業者們期盼多年的蘋果夢碎。

但是,我們也能夠看到VR頭顯設備產品化的明顯進步,親民設備+口碑游戲的消費熱度,以及眾多基礎設施和市場認知在走向成熟。

擺脫“非火即涼”的思路,我們來回望和總結下VR的2023,VR的真實體感。

一、“蘋果定律”失效的2023

干了那么多年的Pico“收縮過冬”,固然讓人遺憾,但回想到歷史上谷歌、微軟、三星等科技巨頭,都在VR領域進進出出,成績也不咋地,Meta的很多AR/VR投資也被離職員工吐槽是“亂花錢”,而萬眾期盼的蘋果,今年以Vision Pro入局AR/VR頭顯,也被許多分析師和消費者吐槽技術含量有限,價格非常昂貴,產品形態和Oculus Quest類似,缺少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證明點這筆費用的合理性。

面對VR頭顯設備的物理約束,蘋果也拿不出什么石破天驚且高度產品化的成熟解決方案,這和iPhone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VR行業一直流傳的“等蘋果也做VR日子就好過了”的傳說,在2023終于實現了,也失敗了。

2023給VR從業者最深刻的一句話,大概就是:認清現實,放棄幻想。

VR設備短期內難以突破的技術局限性,從網絡到云的低時延基礎設施覆蓋有限,投資的長周期和回報的不穩定,只有游戲發燒友和少數極客愿意忍受硬件缺陷并購買,這些問題,并不是什么秘密,我們也不再贅述。

咱們重點想討論的是,連蘋果都支棱不起來,VR真的是一個好賽道嗎?

二、劫點還是拐點?

蘋果夢碎,并不意味著2023的VR行業沒有驚喜。事實上,今年以來的進展還是可圈可點的。

首先,雖然蘋果Vision Pro沒能“鼎格天地又一寬”,但押注“空間計算”,肯定了VR行業的必然性和發展潛力。目前來看,頭顯一體機仍然是下一代沉浸感計算平臺的首選,這對于資本市場保持項目信心是非常關鍵的。

有報道稱,蘋果已經在研發第二代Vision Pro,將沿用初代設計,在2025或2026年推出。也意味著,必然會有更多智能手機廠商、終端設備或智能家居企業,至少也要關注或探索這一技術方向,行業不會驟然進入冰點。

而且,盡管蘋果Vision Pro的創新不是顛覆性的,只不過是以更成熟的產品化、工程化優勢,形態和Oculus Quest類似,“徒手互動”背后的手勢識別技術也曾在部分主流頭顯設備上試水。這肯定了Meta、Pico等的技術路徑,也明確了下一步的技術方向,其他廠商可以避免被各種AR方案中迷了眼,更加聚焦、收斂地突破底層技術。

蘋果Vision Pro高不可攀,但Meta Quest在2023年的大眾市場依然是風生水起。Quest 2的價格一降再降,讓游戲發燒友大呼上頭,Quest 3的500美元價格只是一個中檔旗艦手機的售價,但包含了大量的新功能,包括全彩攝像頭、更精確的手部和物體跟蹤,以及數百種游戲和AR功能,用戶口碑和市場反饋很好。

可以說,2023年在技術、產品、市場上都誕生了可參考的成功案例。

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中國依然是首選的生產國、消費國,而本地化的國產VR廠商無疑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蘋果Vision Pro高昂的售價,讓出了非常龐大的大眾消費市場空間,就像iPhone讓出了中檔機、千元機的市場一樣,有理由相信,VR產品陣營將如同智能手機一樣,催生出大量便宜普惠的產品和品牌,而放眼全球,幾乎不可能再找到一個經濟體,像中國這樣擁有大規模的高素質工人、投入龐大覆蓋廣泛的數字基礎設施,以及完整的智能終端產業鏈。

此前,VR受眾一直被認為是游戲發燒友/極客,普通消費者很難被激活購買。VR想要夯實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定位,必須帶來生產力的提升,變成類似PC的生產力工具,才會帶來剛需和溢價。而今年,蘋果Vision Pro有望撬動一個新的市場:企業用戶。

目前,蘋果已經正式推出了面向企業的服務,并開始為企業開發visionOS應用,希望將蘋果Vision Pro用于企業辦公領域,與JigSpace、PTC等公司展開合作。

而在中國產業數字化的建設中,我們已經看到智能終端設備、XR技術等,在礦山、油田、港口等領域應用,并且非常重視國產化自主研發,瞄準這些政企客戶的ToB市場,也是本土廠商更為擅長的。

總結一下,2023年VR的技術可能按部就班,但產品和市場的進展卻是可圈可點的。

蘋果Vision Pro或許讓消費者和從業者有點失望,但也并非壞事。對于跟隨蘋果、對標蘋果、超越蘋果這件事,國產廠商并不陌生,一切才剛剛開始。

真正的困難在于,不能缺席十年后的機會,又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活下去,國產VR的路該怎么走?

三、VR的下一步,擠掉泡沫,去蕪存菁

世界上第一臺平板電腦GRiDpad被發明后,《時代周刊》對其的評價是:這是工程上的奇跡之作,卻是市場上的失敗者。失敗的原因是,它還是太大了,無法讓用戶放在口袋里隨身攜帶。

上面這個故事,來自《做對產品》這本書中,作者研究了眾多失敗的產品案例提出:如果想要戰勝市場失敗律,那么就需要以較低的成本去構建“正確的它”。

VR當下就面臨著第一代GRiDpad類似的境況。好消息是,2023年的蘋果和Meta,開始初步描繪出了什么是“正確的VR”,那么接下來,國產廠商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以較低的成本去實現。

Pico裁員過冬、保存彈藥的選擇,是一種“降本”的權宜之計,當市場需求萎縮,不足以養活這么多廠商,果斷精簡隊伍、保持成本優勢,是明智的。

但說千道萬,國產VR還是要往前走,勢必會進行新一輪的優勝劣汰,而從Meta、蘋果、Oculus等廠商就可以看出,無論是技術厚度,還是內容量,都少不了大鳴大放的資源投入。如何以較低的成本打開市場,目前來看,國產廠商在幾個領域,有“比較優勢”:

1. 內容開發生態

大型VR游戲的開發成本高,加上國內短期內還會控制游戲版號,主機游戲玩家的受眾群體有限,這就使得VR廠商想要建立游戲軟件開發生態,挑戰和投入仍然過大。堅持瞄準游戲市場,將VR定位于“游戲機”,投入產出比依然不樂觀。

一個比較合理的路線是,與手機開發生態相結合,降低內容創作的門檻,從而降低內容生態的總體成本。比如蘋果支持用 iPhone 15 Pro 或 iPhone 15 Pro Max拍攝3D空間視頻,可以帶動vloger、up主等大眾創作者的熱情,去創建更創新的內容,同時開始建立起面向下一代計算平臺的全新生態。

目前,手機廠商都在積極向全場景終端廠商轉型,并且都有了一定的開發者社區和基礎,在內容生態上更具成本優勢。

2. 智能家居的整合

歸根結底,VR頭顯要讓大眾消費者覺得有用,而不是“重復建設”,與現有的終端設備重復,或者閑置雞肋。目前,居住空間正在向全面的智能化過渡,將VR與其他全屋智能家居打通,借助千兆光纖的低時延傳輸,可以打造完整的空間計算體驗,提升VR產品的價值感。

有消息顯示,蘋果另一款圍繞Vision Pro進行設計的設備將是電視產品Apple TV。

已經在全屋智能等領域有探索的科技廠商和家電企業,積累的相關技術和品牌認知度,也有助于降低技術的邊際成本。

試想一下,電視里播放旅游紀錄片,戴上VR就能身臨其境地投身畫面中;智慧屏正在與家人視頻通話,可以馬上通過VR頭顯面對面交流,仿佛人就在身邊;跨年演唱會,用戶通過VR頭顯就可以進入VIP內場,這對于大眾用戶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也會衍生出非常多的服務類目。

目前,小米和高通在探索AR技術的智能家居協同,華為全屋智能基于PLC技術的智能化、可靠性、低時延,以及星閃等短距傳輸技術的積累,為空間計算和VR頭顯提供了比較優良的落地基礎和體驗保障,一旦入局是有望領先的。

3. 國產計算的加持

提到空間計算,就不得不提到算力,VR的體驗質量提升,包括游戲畫面的精度,對于習慣了4K/8K畫質的大眾用戶來說,目前VR內容的像素還是太低了。而將日常社交、辦公等活動搬到虛擬空間,感知計算需要實時處理大量高精度圖像,需要廠商平衡效果與成本。

而國內廠商不可能用到蘋果R1感知計算芯片,高通在2022年發布了AR2芯片,隨著麒麟芯片在旗艦手機上的落地突破,未來國產芯片似或許也能夠為VR空間計算提供更多的選擇。

總而言之,控制成本、小步探索,應該已經是國產廠商的必由之路。除了VR一體機廠商,智能手機、消費電子終端、智能家電等領域的科技企業,也有望用新的硬件產品來填充市場。結合國內軟硬件既有優勢,先讓VR繼續走下去,等待產業鏈和生態的進一步成熟,最終迎來下一代計算平臺全面建成通車的那一天。

這是一個需要慢下來的工程,不需要“非火即涼”的刺激感,而需要日拱一卒的扎實感。

這也是一個國產企業不能錯過、不會錯過的機會,在下一代計算平臺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會孕育無數的新產業,更多精彩等待著中國企業去創造。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管它晴天雨天,無論是劫是緣,2023年的VR正埋頭去往更遠的地方。

作者:藏狐

來源公眾號:腦極體(ID:unity007),從技術協同到產業革命,從智能密鑰到已知盡頭。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腦極體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