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區塊鏈=?

0 評論 2251 瀏覽 7 收藏 16 分鐘

隨著科技發展,且現如今正處于技術發展的前沿,AI+區塊鏈這兩種技術備受關注,下面是筆者分析AI與區塊鏈技術的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知識的同學可以接著往下看看哦!

2013年前后互聯網剛到峰值,那時候就有相當部分的人開始著眼下一個可能會被引爆的數字技術,具體來說就是:AI和區塊鏈(追溯技術當然更早)。

10年過去后互聯網確實如預期般的進入一個瓶頸期,不幸的是另外兩項技術也沒迎來自己的輝煌,而是各有各自的劫難,但劫難可以否定當事人,卻不能否定這些技術確實足夠獨特。這種獨特性為產品提供了新的原料。每一種大成功的產品差不多都是上個時代各種要素的大綜合,比如電腦、手機,那基于些新的素材又潛在的會綜合出什么樣的新產品呢?

注1:有些同學會細分Crypto和區塊鏈等,但我們回到這種技術的最源頭上來做探討。

一、AI和區塊鏈本質上提供了什么

智能也可以看成一種非人智能體的行為泛化能力,智能越高行為對變化環境的適應度也就越高。

所以過去在只有信息而沒智能的情形下,我們必須關注流程。流程是一種固化的思維,但它感知不到周圍的變化,所以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就注定會變得僵化,等待下一次的升級(改革)。

換個視角來看,智能提高對流程的影響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 機制不智能的時候就只能有流水線(徹底定死的過程,日本人堅信壽司拼盤不單位置要一樣的擺放次序也要一樣,其實是流水線的極端化)。
  • 機制有一點智能的時候就可以有外賣小哥和滴滴司機的模式。(定死的部分在減少,人的活動范圍在變大,但本質還是有定死的流程)。
  • 機制十分智能的時候,行為的樣式就不關鍵,會根據最終所有行為的匯總來判斷好壞(定死的流程就消失了,抖音其實放的更寬了一些)

從這種進展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人工智能在把泛化能力對人形成百分百依賴的情況上解脫出來。

過去自動化說的就是在人的管理之外可以自動運行的機械、系統等,那無疑的AI可以看成是自動化的升級,可以獲得形式靈活性和控制原則性統一的超級自動化。

區塊鏈呢?區塊鏈本質就是技術保障了一種不可篡改的能力(至少可以說篡改成本極高),而這種不可篡改的簿記能力與信任系統息息相關,也可以說提供了一種重構信任系統的可能性。

當用戶和商家彼此不信任的時候,電商就沒法弄,我是先付錢還是先收貨呢?誰也不愿意吃這個虧,于是就有了支付寶。

可阿里也是個人造系統,阿里要不靠譜怎么辦呢?恒大也可以基于的信用來發白條,真出出問題找誰去呢。通常來講就只能上升為國家信用,再往下就是國家的本質。這個不多說,但此套體系信任的遞進層級就是這樣。

有了不可篡改性,事情就發生些變化。還是A,B交易的情形。A,B互相不信任,這時候也阿里也不能信任,那是不是可以信任技術?大家都把錢打到一個技術管理的賬戶上,什么時候付錢也是技術管,一旦收貨錢就自動付出來了。人不靠譜,技術不騙人是不是可以更靠譜一些?

但真解決問題只是有區塊鏈是不夠的,它像個記賬系統一樣,缺乏對周圍環境的真實感知,也沒法做真的智能的決策,運行成本也不便宜,所以就只能數字貨幣,干別的就吃力不討好。

不管怎么樣,總結來說,這兩種技術提供了:1. 在更大范疇上做自動化的可能性 2.重構信用系統的可能性。

二、個體與整體,C端與B端

我們可以從個體和整體的視角來看待經常說的C端和B端問題。

C端核心是個人,所以專注的是個體體驗。

B端專注的是組織,所以核心是對關系的重構。(其間的過渡品類是Word這類產品,它專注于個體,但企業辦公也用)。

對于C端而言,AI的影響相對簡單,就是把日常我們經濟生活里面接觸的各色人等、各類產品替換成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早期會垂直面向的領域也會比較窄,潛在的會逐漸歸并。比如:巡邏的機器人可能可以順道掃地,手機的助理不單是娛樂還能輔助工作等。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心計算節點和中心橋接節點。中心計算節點說的是誰提供龐大的智能算力,中心橋接節點說的是人和數字世界總是需要一個設備負責鏈接。

到現在位置中心橋接節點無疑是手機,那么下面呢,更智能,更能感知環境的設備還是手機么?但不管怎樣會有個這個節點。這兩個中心節點也可能會趨于歸并,中心橋接節點可能是個軟件并可以在不同的硬件上平移。蘋果已經有點這個意思。

云端處理的事情越多,就越會這樣。而大模型顯然讓云端處理的事情在變多。

個人不和其他人發生來往的時候,信用的作用不大。所以估計區塊鏈在個人這兒主要有影響力的產品還是局限在加密貨幣上(但在虛擬世界里不是這樣,未來再說)。

對于B端而言,AI的介入會導致硅基和碳基智能體要重新平衡自己的關系。

過去我們因為智能供給不足,在效率追求下產生了非常詳細的分工。隱入塵煙里的馬有鐵啥都會干,養驢蓋房子種地,馬有鐵的情況很可能就是過去持續幾千年的情況。工業化面對的場景更復雜,而人的智能供給不夠,所以就只能分工,先是流水線,后來就進化成各種流程。

這時候人與人是緊密耦合的,一定程度上耦合度越高,智能的密度越大,創造的價值也就越大。但信息割裂,人與人的差異等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溝通變成了問題,整體的統一性出問題,于是就需要價值觀等做彌補。

有趣的是大分工體系明確的正好就是各個崗位的輸入輸出。

更有趣的是還是在效率的驅使下,基于AI提供的超級自動化能力,會讓這些崗位回卷。在絕大多數崗位上,單位智能所對應的成本由人提供還是由人工智能提供有數量級的差異。

同樣的動因完全相反的形式。

最終結果是什么呢?企業人員規模越來越小,但創造的價值卻越來越大。

這時候區塊鏈在加入進來后會導致什么呢?會導致不需要企業了。或者說個人本身就是企業。

這可能有點激進,但想象下這樣一種場景:

現在200人的公司,最終變成了兩個人+198個人工智能體(最終數目實際上會遠少于此)。這時候只要處理好兩個人的利益分割,然后變成數字的可執行的契約(智能合約)然后把企業對應的基礎職能交給一個多個人工智能體就可以。這要企業干什么?

這種潛在變化意味著什么呢?

三、消失的企業

精準的說企業不是真的消失,而是硅基智能與碳基智能的再平衡會導致人與組織關系的再平衡。

如果相信效能決定論,那再平衡后企業的基礎職能更大的比例由算法負責,并且變的相當獨立,人與這種數字平臺性的企業是一種松散的協同關系。

這時候這種數字平臺企業里會包含什么呢?

它會有很多數字員工。

《管理控制系統》曾經把企業的工作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戰略的,經營的和項目的。

這時候數字員工能負擔起所有經營和項目類的工作,而這個數字員工也許有實體也許沒有。數字員工越多經營類活動越少,戰略性工作越關鍵。戰略工作不單是做什么還要對接價值體系,所以數字員工干不了。

在這種未來形態中,區塊鏈則正好回到它的本源,負責簿記(不是發幣了)。

再形象點說,人力、IT、財務、品牌這種職能部分只有數字員工,所有財務相關等需要不可篡改特性的部分統一用區塊鏈進行記錄。

而對外部的支付、收款等通過某種可以自動執行的契約來描述,比如A,B交易付錢的時機和比例。

整個這樣一套系統可以稱之為管理智能(區別于BI)。

顯然它不可能很快實現,最早的苗頭更可能在純粹數字的C端產品企業里出現。最后才是行業產品。(重構生產關系的成本太高,社會的本質特征其實會在行業產品和公司上有所體現,所以行業生產關系的重構不單是產品和技術的問題)。

實現很難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越努力就越在為這個方向注入力量。

這很像歷史七拐八折,但總是會回到效能更高的方向上來(科技大發展后經濟決定論一定程度上和力量決定論等價)。

那這種走勢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四、結構力量和結構的獨立性

一定程度上這意味這結構本身在獲得智慧和力量。高級形態就是很多人擔心的它會不會有自己的價值主張,事實上真有價值主張會變成人造上帝。這個點比較虛無縹緲,不著四六,所以不多說。

更有趣的事情是這種方向似乎是和效率同一的。人類讓渡出的越多效率越高。也就是說我們確實在智慧覺醒之后,不停在淘汰自己,至少是在淘汰自己的工具屬性。

過去武力用于打打殺殺,現在武術只能用于表演了,所以人在力量+智能的工具屬性上其實越來越被淘汰了。而上面說的新式組織顯然會淘汰人的理性所對應的工具屬性。

這顯然會面對的問題是:人如果沒用那經濟靠什么推進,硅基智能維持平衡還行,它不太可能真的自我驅動,人的價值又在那里?

首先是驅動力變成了什么?回答了這問題,人也就能夠重新找到位置。

更可能變成文化的力量。對金錢的渴望驅動了大航海式的擴張,但恐怕不能驅動這樣的結構,因為會導致過大的內部失衡,摩擦耗散。

文化是人與環境的大綜合,而綜合是沒有邊界的,只要時空是無限的綜合就是無限的,這時候人是其中的靈魂。

人在一個復雜文化系統中找到自己價值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把自己的天性和某種道性深層錨定的過程。一旦走向這條道路,那經濟就蛻化成現在水和食物一樣的角色。

換個角度,文化成為驅動力也就意味著高等生物的特征壓過了低等的部分,大腦皮層的部分壓過了爬行動物的部分(本能可能還真的需要元宇宙)。

在這個體系里人的一切都是極其貴的。

人的東西貴才能支撐真正的平等,純粹以人為核心的經濟或者權利體系是不行的。

五、小結

很多偏業務的同學說想要某種技術的時候其實是想要某種產品。而產品的大綜合自有其基本脈絡,不是純粹的天馬星空。這種脈絡結合尺度上的把握,才能真正測算財務的預期。不過上面說的就僅止于脈絡…

六、參照閱讀

從競爭結構到共生結構

抖音帶來的啟示

依賴倒置:以數字和AI的思維模式思考

為什么沒技術難度的數字化干成了九死一生?AI加入后呢?

數字員工,飯碗的終結者還是飯碗的創造者?

專欄作家

琢磨事,微信公眾號:琢磨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聲智科技副總裁。著有《終極復制:人工智能將如何推動社會巨變》、《完美軟件開發:方法與邏輯》、《互聯網+時代的7個引爆點》等書。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