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的AI產品沒有價值,也許你漏算了這些?

0 評論 1377 瀏覽 4 收藏 7 分鐘

隨著AI的發展,掀起了一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各類大小模型的應用層出不窮,但大多不賺錢,這是為什么?或許是AI應用沒有帶來實際的價值。具體是忽略了哪些?一起來看看本文分析吧。

一、緣起

2023年AI領域掀起了一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種大模型、小模型,toB、toC的AI應用層出不窮,但是大多不賺錢,這是為什么呢?從產品的視角看,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AI應用并沒有給用戶帶來切實的價值,自然無法收獲商業價值。我主管的產品也用到AI,分享幾個經常被忽略的常識。

二、AI的價值公式

以普通人可理解的話說,AI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作用就是代替人完成部分工作,所以 AI的價值 = AI能代替的人工勞動的價值。具體來說就是要看AI能代替哪些人工勞動,社會原本要為這些勞動付出多少錢:

  • 如果能代替一項工作,就按這項工作的外包價格計算;
  • 如果能代替一個崗位,就按這個崗位的工資計算;
  • 如果能代替一個組織,就按這個這個組織的收入計算。

這里經常被忽略的是:AI的可靠性對其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只能做參謀的AI和一個能做決策的AI提供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還需要配一個人分析決策,決策周期要幾十分鐘;而后者可以自動化決策,把決策周期降低到一分鐘以內,讓效率帶來空前的提升。

綜上,AI的價值公式就擴展為:

AI的價值 = AI能做的工作 x AI的可靠性

三、不存在的業務場景

技術出身的老板很喜歡說:我的AI能做這個、能做那個,快來買吧。這種說法很明顯的忽略了一個問題:用戶為何要用你的AI?不論AI能做什么,本質上只是一把錘子,只有當用戶需要敲釘子、砸墻,有一個真實的業務場景,因為人工太貴無法持續,才會需要AI。從AI出發的思維往往在解決一個不存在的問題,原本就沒有人在做這項工作,或者只是偶爾應付差事才做這項工作,不論AI有多強都是沒有價值的。

現實中有一些例外,就如喬布斯說過:用戶不知道他需要什么,直到你把產品呈現給他。我也認同需求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但是這種創造表面上看是新需求,本質上是利用新技術重構了滿足底層需求的方式。比如從走路、到馬車、到汽車、到火車、到高鐵,出行的方式變了,出行的本質沒變。在這個意義上人類的底層需求是沒有變化的,這也是為什么做toC的產品就要去研究人性,做toB的產品就要去研究企業管理,做toG的產品就要去研究政府組織。

綜上,AI的價值公式就擴展為:

AI的價值 = AI能做的工作 x AI的可靠性 x 業務場景的重要性

三、隱藏的成本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AI也一樣,沒有不出錯的程序。業務依賴AI的程度越深,受到AI錯誤的影響也就越大。自動駕駛為何遲遲難以廣泛應用,交通事故風險是重要原因之一。哪怕百萬分之一的錯誤率,面對車毀人亡的風險沒人能夠放心把身家性命交給一段程序。就算專業人員經過長期反復測試證明具備相當水平的安全性,要讓普通人感受到并認可也需要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不是簡單說一下連續xx天、xx公里無事故就能解決的。

換到我從事的領域,AI識別一個垃圾站的垃圾滿冒,通知物業前來清理,就算錯了也沒有很嚴重的后果。但是,這個模型很像狼來了的故事,偶爾一兩次錯誤還好,如果反復的錯誤誰還會相信這個產品?就像如果搜索出來的都是廣告,誰還會用這種搜索。今天的人們不缺信息,缺的是及時、準確、完整、有效的信息。

綜上,AI的價值公式就擴展為

AI的價值 = AI能做的工作 x AI的可靠性 x 業務場景的重要性 x AI的信噪比 / AI犯錯的破壞性

四、總結

AI產品也是產品,還是要回到為用戶創造價值的路上,只是目前AI能夠完整代替的崗位價值還很有限:AI能做到的事價值不高,價值高的事AI做不到,只有極少數領域有充足的投資和市場能夠形成健康的生態。

要想改變這一局面,一方面需要AI企業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提升能力,打擊假冒偽劣企業,為投資者、企業家、消費者創造良好市場環境。

本文由 @垃圾分類產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