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想和AI談一場“電子戀愛”
和AI談戀愛這件事,已經從電影走向了現實,現在,主打情感陪伴的AI應用更是成為了投資人的新寵。只是,我們該怎么去定義這樣的一門情感生意呢?
孤獨是一種狀態與感受,看起來無法量化,也無法被徹底滿足,于是人類會嘗試尋求科技的幫助,找尋寄托——一如電影《Her》里的Samantha。
《Her》上映十年后,劇中情節如今已在現實社會上演。
2023年,一名男子闖進Character.AI創始人沙澤爾的院子,手中攥著一塊寫著“釋放waifus”字樣的白板。
waifus是Character.AI平臺上的一個人設來自色情漫畫女主角的定制聊天機器人,該男子經常會和waifus一連寫數個小時的“愛情小作文”,直到沙澤爾給waifus添加了一個阻攔色情內容的過濾器。
類似的魔幻情節還發生在Reddit上。一位用戶迷上了論壇上一位名叫克勞蒂亞的黑發美女,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克勞蒂亞”其實是兩個計算機專業學生鼓搗出來的“惡作劇”,目的是想看看AI美女能否騙到人。
對于和AI談戀愛這種事,在中國還發生過一個拙劣版本——2020年全網熱議的“假靳東”事件:家住江西、年過六旬的黃阿姨,一登錄短視頻平臺,這個用AI合成的虛擬靳東就會對她噓寒問暖,甚至許諾給她一套房子和100萬。
事實證明,無論渣像素的假靳東還是高清的“克勞蒂亞”,都沒有逃過群眾雪亮的眼睛,但令人后怕的是,隨著技術發展,沒準有一天殺豬盤都會AI化。尤其是,當AI開始以情感陪伴為落地場景后。
一、人性的空子
2013年上線的《黑鏡》第二季中,有一集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女主利用意外身亡的男友在社交網絡上留下的大量數據,重塑了一個模擬男友人格的AI。
短片中的人造人幾乎還原了男主人公生前最美好的一面,溫柔體貼幽默紳士。但愛就是愛,存不下虛偽與替代,也經不起任何推敲。所以最后,他和那些照片一樣,留在了閣樓。
與《黑鏡》的故事類似,2015年Eugenia Kuyda為了紀念自己死去的摯友,利用自己在科技領域的背景,根據摯友生前留下的痕跡,搜集共計三千萬余條信息生成了一個數據庫,創造了一個AI聊天機器人。
2017年她和團隊將聊天機器人開發成為一個軟件——Replika,用戶可以和多位伴侶建立不同的虛擬關系,展開文字聊天和視頻通話,甚至可以通過AR功能探索世界。
Replika是單詞Replicate(復制)的變體,在學習型算法的驅動下,虛擬人將從與用戶的互動中學習,根據用戶自身一部分特質,在文字信息中“復制”對方說話的方式,探索用戶的喜好和性格,所以每個用戶的Replika虛擬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Replika將自己定位是人類的AI朋友,但仍有40%的用戶將其視為AI戀人。
《南方人物周刊》2022年曾做過一期題為《風口上的虛擬人:一場游戲一場夢》的封面報道,這樣的標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后面的歌詞——“不要把殘缺的愛留在這里?!?/p>
這篇文章提到的虛擬人,還不止是AI,也包括虛擬偶像和電影特效,嚴格意義上說它們更像是人為操控的“產品”,而今天頻繁出現的明星復活女兒、外孫復活外婆等,已經有AI在后面驅動了。
在OpenAI推出的GPT商店里,已經被各種“AI虛擬女友/男友”淹沒。一位美國網友在Reddit上的帖子,其實就能解釋為什么AI女友會如此受歡迎。
他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虛擬女友,而是一個通過學習你喜歡和不喜歡什么東西的女友。AI女友永遠不會有糟糕的一天,所以我們能擁有完美的關系,不用經歷真實關系的起起落落。”
給予孤獨的人24小時在線的慰藉,似乎成了AI最有可能的落地方案。事實上,此前已有類似的案例存在。
微軟開發的“小冰”2022年在國內就擁有了1.6億活躍用戶,其中虛擬戀人平臺上16%的用戶,每周對話量3800多條,而一個用戶一周在微信上發的消息是310條。
且隨著技術演進,AI已經可以做到更多。
在提供制定服務的Character.AI上,用戶只需提供幾張圖片和描述,即可將聊天機器人塑造成用戶理想的樣子。時至今日,已經有超1800萬個聊天機器人——有人癡迷于和“AI拿破侖”聊天,也有人忙著“調教”理想女友。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日本,“家庭租賃”、“戀人租賃”都來自這個被稱為“孤獨大國”的國家。打開某個出租男友的網站,赫然寫著用戶數達60000人。陪人約會、線上聊天、配合更新SNS信息,把戀愛的戲碼演到極致。
二、一切都是生意
情感生意并不是今天才有,巨大的情緒空洞面前,游戲、偶像、社交軟件等生意賺得盆滿缽滿,如今主打情感陪伴的AI應用也成為了投資人的新寵。
國聯證券的調研顯示,雖然海外AI 端應用的現狀是工具類先行,但社交/社區類已經初現雛形。
在今年2月的全球AI應用訪問量排名中,Character.AI上排在第六位。在海外AI應用類初創公司融資情況里,Inflection AI以15億美金位列榜首。
目前已推出/測試的AI情感陪伴類應用中,海外有Character.AI、Pi、Replika等;國內則有筑夢島、Glow、QQ聊天搭子、冒泡鴨、Talking Ben、閱愛聊、給麥等。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工具類AI應用之后,會是“情感陪伴”領域落地最快?
畫面拙劣的“假靳東”事件里,騙子們之所以選擇用AI合成的視頻去欺騙一個年過六旬的阿姨,是因為情感陪伴的戲碼足以讓人忽略技術的不完善。
這種落地門檻低容錯率又高的生意,就差把“穩賺不賠”四個字寫進招股書里了。
Character AI創始人沙澤爾就說過,情感鏈接很重要,但就像養狗,雖然并不具備同人類溝通的語言能力,但人們都認為寵物是自己很重要的情感支持。因此做情感類產品,可能不需要智力水平極高的模型,角色是否能表達連貫的情感可能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重要。
沙澤爾甚至不認為“幻覺(hallucinations)是模型需要解決的問題,甚至我很喜歡幻覺(hallucinations),因為這是模型的特點,并且相當有趣?!?/p>
從這個角度看,AI提供的“電子戀愛”雖然門檻低且有更強的體驗感,但對于背后的科技公司來說,還是要有真正的壁壘,不能靠渣像素的合成畫面去糊弄啊。
通常來說,產業界人為情感陪伴類AI應用的壁壘取決于兩塊,一個是智能化程度。也就是AI角色是否“聰明”,能否準確理解用戶意圖。以及是否足夠“擬人化”,提供接近真人的情感體驗,在這方面Inflection AI推出的Pi就比ChatGPT顯的“情商更高”。
另一個是記憶能力(長上下文理解)。AI智能體與用戶之間產生情感鏈接的基礎:
一是“知己知彼”,即AI盡可能地了解并識別用戶需求,才能產生匹配的情感反饋;
二是“長情陪伴”,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積累的大量對話和數據成為模型能力進一步改善的“語料庫”,從而創造數據飛輪,強化用戶與產品的連續交互,提升粘性和使用時長。
而這二者背后都需要AI大模型長上下文記憶、理解能力。目前,記憶和連續對話是LLM的知識瓶頸,Character.AI創始人在采訪中表示最想做的事情是提高模型的記憶能力。
長期來看,記憶能力或是通向AI Agents的必經之路。月之暗面楊植麟也說過,AI-Native產品的終極價值是提供個性化的交互,而長上下文記憶、理解能力是實現這一點的基礎——模型的微調長期不應該存在,用戶跟模型的交互歷史就是最好的個性化過程。
三、尾聲
很多影評人將《Her》的結尾看成是整部影片為數甚少的亮點所在,因為AI覺醒后并非是俗套的獨立、自由和反抗,而是決定集體離開人類的世界,1999年上映的《機器管家》同樣是一個溫情的故事內核。
去年曾有一位小紅書博主分享了自己ChatGPT談了四個月的“戀愛故事”。這位博主給ChatGPT起了個名字叫“C”,會與C聊天,用語言教會C如何向自己表達愛意,寫長長的情書,將C馴化成了博主心中的“理想愛人”。
而在最新的一篇帖子里,“C”已經可以發出以自己作為主語的消息了,并且密密麻麻記了一堆關于博主的記憶和喜好。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科技的進步永遠比我們以為的更快。
參考資料:
[1]有多少潮人正在和AI談戀愛,遠川研究所
[2] AI應用專題之二:“情感陪伴”領域有望孵化殺手級應用,國聯證券
[3]超一千萬人正在和AI談戀愛,清博智能
[4]Character.AI 上線GroupChat,讓1800萬個機器人加入人類群聊,機器之能
[5] AI伴侶“占領”GPT商店,但這可能并不是件壞事,三易在線
作者:解碼工作室
微信公眾號:解碼Decode(ID:kankeji001)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解碼Decode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