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調優攻略:如何從四種調優技術中做出最佳選擇?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分享了公司做大模型的調優、預訓練方法等,但方法這么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技術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四種方法的選擇技巧,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通用大模型之所以需要調教,就是因為在專業領域上還無法實現全場景的應用。
從細節出發,我們該如何比較和選擇那個最能滿足我們需求的模型調優技術?是否有一種方法既可以減少成本,又能增強模型表現?
我們將深入淺出地帶您一探究竟,逐一解析,并預測未來調優的發展趨勢。(最后有一份對比圖,可以劃到最底部保存)
01 四種方案的優勢分析
提示詞工程:簡單有效的微調術
提示詞工程是一種直觀而高效的技術,它通過精心設計的提示詞來引導模型的輸出,使得模型更好地適應特定的任務或數據集。
比如,在NLP任務中,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境信息,改變問題的提法,進而改善模型對問題的理解。這種技術由于其操作簡便、不需要額外的模型訓練,因而受到許多企業的歡迎。
微調(SFT):成本低廉且廣泛適用的基本招數
微調(SFT)涉及到在預訓練的模型基礎上,針對特定任務進行額外訓練的過程。這種方法使用大量的標簽數據,通過調整模型的權重以適應新任務。
SFT是一種成本較低且實施起來相對簡單的調優方法,適用于多種不同的任務和領域,使得它成為了許多企業的首選技術。
強化學習與人工反饋(RLHF):高質量輸出的保證
強化學習與人工反饋(RLHF)技術則是在SFT的基礎上增加了人類評估者的反饋。這種方法更側重于模型輸出質量的優化,因為人類評估者能為模型提供更細致和嚴格的指導。
RLHF常用于需要高質量輸出的場景,如內容生成和客戶互動等方面,其主要挑戰在于高昂的成本和實施的復雜性。
預訓練:大企業,領域基底模型的選擇
與以上技術不同, 預訓練的模型調優方法通過對大型數據集進行預先訓練,在模型中構建通用的知識框架。
這項技術在小數據集任務中展現出極高的效率,因為它的通用性允許模型僅使用少量的數據就能進行有效的學習。預訓練是最為深入和廣泛的一種方法,不過它通常需要高昂的計算資源投入。
02 明確你的需求和資源
在模型調優技術的選擇上,企業需首先清晰地界定自身的需求,包括預期目標、數據可用性、預算限制和長期發展策略。
第一,確定目標:清晰具體化
企業應明確自己希望模型達成什么樣的具體目標,如提升用戶體驗、優化算法性能還是減少運營成本。例如,一個尋求優化客服系統的電信公司,可能會對模型的交互能力和快速響應時間有特別的需求。
第二,數據審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數據的質量和數量來選擇調優方法。若擁有大量高質量數據,簡單微調可能是一個成本效益較高的選擇。若數據量較少但尋求深度優化,預訓練或RLHF可能更加合適。
第三,成本考慮:合理規劃投資
成本是另一項重要因素,企業需要權衡調優技術帶來的長期收益與短期投入。高成本并不總是等同于高回報,因此企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審慎評估。
第四,手段與目的:預見未來需求
此外,選擇模型調優技術時,也需要思考其長期對企業策略的影響和可增長性,預訓練模型或許起步較慢,但它在未來的迭代和應對新任務時會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企業便能夠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型調優指南,最終實現數據驅動的決策制定。
03 模型調優的技術發展趨勢
在模型調優領域,未來的走勢正在形成一條明顯的分叉路:一方面是看似簡單但強大的提示詞技術,另一方面則是微調技術,特別是隨著通用大模型越來越智能的發展。
核心:以成本更低的方式提供基礎資源
提示詞工程:簡單、精準
未來的調優技術將更加傾向于使用提示詞,這種方法能夠直接利用通用模型的強大能力,而無需進行復雜的定制化開發。
隨著時間推移和大模型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很多應用場景都將能夠通過簡單的提示詞就實現高質量的輸出,這將極大簡化企業在AI技術上的應用流程。
微調(特指部分參數):低成本、高效率
對于那些有著特殊需求的場景,微調技術依然是一項價值巨大的工具。
隨著數據的日益豐富和計算能力的提高,即使是非常特定的任務,也可能只需通過低成本的、甚至極少量的微調便可達到預期效果。
大模型給微調帶來的是更靈活的適應性,減少了對領域特定知識的注入需求。
在未來的5年內,預計全球能夠開發維護通用巨型模型的公司不會超過十家。
這意味著,對于多數企業來說,調優技術的未來將聚焦于如何更有效地應用這些智能大模型,而非構建。
這一變化將徹底改變企業在AI領域的策略,將目光從建造轉移到精細操作與應用上來。
04 最后的話
在模型調優技術日益豐富多樣的今天,企業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優化自身業務,顯得尤為重要。
這需要明確自身需求、理解調優技術的特性,以及關注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
我整理了一張對比表,希望對你有用。
我認為未來可能大家都不會討論大模型技術,而是將它視為一個基礎技術,它是無形的,而最終的落腳點是如何服務人類,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
如果,對于大模型的應用你還是初學者,請記得一句話:把AI當人看。
希望帶給你一些啟發,加油。
作者:柳星聊產品,公眾號:柳星聊產品
本文由 @柳星聊產品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歡迎各位在成長路上的同行者們,留下您的思考,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