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44個AI產品,我發現了AI應用定價的秘密

1 評論 4921 瀏覽 21 收藏 15 分鐘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產品定價策略成為了企業競爭的關鍵。本文深入剖析了44個AI產品的定價秘密,揭示了直接變現與間接變現的商業智慧。

今年以來,AI應用開始爆發了。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AI投資開始從底座模型向應用側進行遷移。從二季度開始,投在應用上的金額是去年同期的2倍,Perplexity、Suno等AI應用明星公司都先后拿到不小融資。

當越來越多的錢投向應用端,大家也開始關心一個很現實問題:

這些AI應用到底怎么賺錢?

為了更好地搞清楚這個問題, Palle Broe研究了44個原生AI應用產品的定價策略,涵蓋定價模式、價值指標、公開宣傳、免費版本和定價透明度的公開信息。

本文作者Palle Broe曾在 Uber (B2C) 和 Templafy (B2B SaaS) 領導定價策略,并為 20 多家科技初創公司 (從種子輪到 D 輪) 提供貨幣化策略。

透過這份報告,Palle Broe試圖回答兩個問題:如今科技公司如何利用AI功能賺錢?創業者又能從這些信息中學到什么呢?

一、直接和間接變現,哪個更好?

一般來寫,現在AI功能的商業化方式有兩種:直接變現和間接變現。

直接變現包括直接對 AI 功能收費,或在添加新的 AI 功能后提高產品價格。相反,間接變現將 AI 功能集成到現有捆綁包中而不改變價格,或者單獨提供該功能而無需額外付費。

科技公司推出 AI 功能和產品的五種高級貨幣化策略概述

根據統計,最常見的商業化策略是將 AI 功能捆綁到現有軟件包中(59% 的公司選擇了這種方式)。這種方法能讓當前訂閱的用戶從 AI 功能中受益。在部分場景下,增加AI功能會帶來服務價格的上漲。

另一部分場景下,在不改變現有定價結構的情況下,加入AI功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會追求快速啟動,收集更多有關AI功能使用情況的數據。

第二種最常見的商業化策略是直接策略:以附加功能的形式提供 AI 功能,并標明具體價格(23% 的公司選擇了這種方式)。

附加功能策略是直接盈利的“最純粹”形式,將直接提供AI功能使用和商業化數據,讓公司了解終端的付費意愿,并為路線圖和產品開發提供重要反饋。

此外,也有一些公司(占受訪公司的 18%),尤其是那些擁有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公司,已經開發出獨立的 AI 產品,可供單獨購買,不受任何現有訂閱的影響。

根據研究,大多數公司都采用直接變現。要么將新的人工智能功能/產品作為附加功能提供,要么將其捆綁在現有計劃中并提高價格(或基于使用量的組件)。

原因在于,這種策略能夠更好了解,用戶的支付意愿和AI功能的潛在成本結構。間接變現的問題是,很難跟蹤和準確歸因于增加的保留率和追加銷售帶來的價值。

那么,什么樣的AI公司更適合直接變現的模式?高可變成本: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相關的可變成本非常高昂,無法通過間接收入收益來吸收,例如與計算、帶寬、數據存儲和標簽、安全性和合規性以及維護和升級相關的成本。由于大模型的計算成本非常高,利用大模型的公司需要用戶在每次使用其人工智能功能時都要付費。?明確的客戶價值:客戶清楚地認識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功能為他們帶來的附加價值,因此樂意為此付費——例如 GitHub 的編碼 Copilot 或 Intercom 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Fin。

當AI 功能顯著提升核心產品的使用率、轉化率或留存率時,間接變現策略(例如,將其納入計劃而不提價,或免費贈送)更容易取得成功。

比如,對一個按使用量進行付費的產品來說,如果AI功能能夠大幅提高整體客戶轉化率或留存率,那么所帶來的收益就會超過這些功能的成本。Zoom 和 Shopify 就是兩家采用這一策略的公司。

采用間接變現策略的另一個情況是,需要獲得用戶對AI功能的更多反饋。對擁有龐大客戶規模的產品來說,提高價格并非易事,需要非常謹慎地處理。而且,變現策略的選擇也不完全由公司決定,也要考慮競爭因素,比如來自同行的價格戰。

二、直接變現策略怎么選?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附加服務、獨立產品和包含在計劃中漲價三種直接變現策略。

通常,選擇變現策略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AI 功能為用戶和您的業務帶來的價值、最佳捆綁方法以及 AI 功能在不同套餐層級之間的最佳分布。

步驟一:定義AI在產品組合中扮演的角色

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 這項功能是否會被用戶廣泛使用?還是只針對特定人群 [下方 y 軸]?是否將某項功能包含在捆綁包中或作為附加組件,一個判斷的標準是,用戶的使用率。如果超過 70% 的用戶可能會使用該功能,則建議將其捆綁在標準包中。如果預計使用率低于 70%,則需要仔細考慮將其作為附加組件包含是否更具有商業意義。
  2. 是否有足夠多的人愿意為此功能付費 [下方 x 軸]?企業需要判斷,對用戶來說,AI功能是錦上添花還是必不可少。企業可以通過產品測試來獲取使用數據,也可以詢問潛在客戶是否愿意為此功能付費。

一旦得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將功能放在下面的地圖上,以確定捆綁 AI 功能的最佳路徑。

例如,如果AI 功能被用戶廣泛使用(超過 70%),并且為用戶提供了足夠多的價值,那么它就成了你捆綁包中的“優先”功能,有機會進一步提高價格。另一方面,如果AI功能只被少數用戶使用(例如 20%),那么它應該是產品捆綁包的“附加組件”。

步驟二:評估三種直接變現策略方式

AI 產品的成熟度和功能極大程度地影響了公司對其 AI 能力商業化的方式。有些公司,如 OpenAI,開發了像 ChatGPT 這樣的 AI 產品,強大能力足以支撐其作為獨立產品變現,不用依賴于現有訂閱服務。這些罕見的產品能夠針對特定的應用場景,并吸引那些愿意為解決方案付費的買家。

1)獨立產品策略

獨立AI產品的優勢在于,可以靈活設計最合適的定價模式,不受傳統定價或捆綁結構的限制。

目前,市場上主要獨立 AI 產品是像 ChatGPT 和 Gemini 這樣建立在專有LLM基礎上的產品。GitHub Copilot 是少數幾個非大型語言模型領域內的科技巨頭提供的獨立 AI 產品之一,展現了科技公司在AI特性商業化方面的另一種可能性。

滿足以下條件時,提供獨立產品最為合適:AI 產品解決的問題與現有產品不同,新產品與現有解決方案幾乎沒有重疊。

2)附加功能策略

附加策略與獨立策略相似,都需要產品本身具有足夠的價值,從而能夠單獨標價。不同之處在于,附加策略與現有產品捆綁相關,買家可能相同。AI 附加功能應與現有產品組合緊密對齊,解決相關問題,實現無縫集成。

Notion、Microsoft 和 Airtable 等公司采用這種方法,將 AI 產品作為附加功能。例如,Notion 收取10美元來啟用其Notion AI功能。

在以下情況下,附加功能方法最為適合:AI 功能為部分客戶提供價值,但并非所有買家都想使用或為之付費。AI 功能為現有產品組合增加價值,是解決方案的增強,能幫助客戶更好地解決問題。

3)包含在計劃中漲價

根據統計,有59%的公司選擇將新 AI 功能整合到現有計劃中(盡管無法從數據中確定有多少伴隨價格上漲)。

AI功能能不能帶來漲價,取決于這些功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大小。如果這些功能顯著提升大多數客戶的設計體驗,那么提高套餐價格或添加基于使用的定價組件可能是合理的。

需要考慮的一點是,對大客戶群提價并非易事,在做出任何變動前都需要仔細思考。在做出漲價決定前,需要與用戶進行充分溝通,了解他們的支付意愿。

Canva、Box 和 Grammarly 等公司就是將 AI 功能整合到現有套餐中,并以基于使用的定價方式提價的例子。

上面是Asana的定價方案,它將AI功能添加到現有計劃,這種方法最適合以下情況:該功能與套餐的核心價值主張一致,約70%的客戶認為它是關鍵功能??蛻舨惶赡軉为氋徺I該功能。單獨提供可能被視為過于交易化或對客戶斤斤計較。

如果選擇將AI功能整合到現有套餐中,關鍵是要仔細考慮它們在各套餐中的分配。評估各種用例和不同客戶的支付意愿,將功能分散到不同價位的各種套餐中,而不是單一套餐中。這種戰略性布局確保了功能與客戶需求有效對接,同時最大化了收入潛力。

同時,這種方法還有助于創造升級路徑,并節省入門級訂閱的成本。Canva 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絕佳例子:

三、AI產品如何定價?

通過研究那些將AI產品作為附加功能或獨立產品提供的公司,我們可以了解他們如何為AI 功能定價,并與標準SaaS產品進行比較。(排除了在現有計劃中提供AI功能的公司,因為無法準確分配AI功能的價格。)

這能夠為其他AI公司進行產品定價提供參考。從目前看,AI 附加功能的定價差異很大,從基礎套餐價格的25%(Adobe)到標準SaaS產品成本的4.75倍(GitHub)不等。

以絕對值計算,這些AI產品的每用戶月費從4美元到30美元不等。通常,AI產品的定價會低于非AI附加產品。

AI 功能的定價應該與其價值相符。例如,微軟為Microsoft 365提供的Copilot按每位用戶 30 美元收費,超過了Microsoft 365的訂閱費用。同樣,GitHub Copilot按每位用戶19美元收費,超過了其標準SaaS 訂閱成本的4.75倍。

足夠優秀的產品價值,支撐了昂貴的定價。

根據報告,Microsoft Copilot可將生產力提高70%,而程序員使用GitHub Copilot可以使任務完成速度提高55%。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烏鴉智能說】,微信公眾號:【烏鴉智能說】,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想知道作者對國內主流AI的定價和會員服務有什么看法!

    來自山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