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AI的輸出是否正確?三個辦法搞定!
現在不少人都在用AI協助自己的工作和任務,但AI產生的一些錯誤回答和應對總是讓我們很頭痛。這篇文章,作者給到了幾個解決AI錯誤回答的辦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在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逐漸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今天,很多人都在依賴 AI 來完成各種任務:撰寫文案、編程、生成分析報告,甚至是做生活規劃。雖然 AI 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但它的輸出并非每次都能符合預期。很多人在使用 AI 時會碰到這樣的問題:AI 生成的內容到底靠不靠譜?它的輸出是否可以完全信賴?如何判斷 AI 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
作為一名 AI 產品設計師,我也經常需要依賴 AI 工具來完成日常工作。經過無數次與 AI 的互動,我逐漸摸索出了三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判斷 AI 的輸出是否正確。首先,我們需要了解 AI 輸出出錯的原因,之后,我將通過幾個實際案例,告訴你如何利用這三個辦法,讓 AI 的表現更加符合預期。
一、為什么 AI 輸出會出錯?
AI 對復雜信息處理能力有限
雖然 AI 的生成能力強大,但它并不總是能處理大量復雜的指令,特別是當你一次性給它過多細節時,AI 往往會因為信息過載而失去重點,輸出的結果顯得混亂無序。你可能會期待一份完整的文檔,但 AI 卻輸出了夾雜著許多不相關信息的結果。畢竟AI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它get不到你所做的項目中的相關性及優先級,哪怕你覺得你說的很有邏輯性,但是你所認為的“邏輯性”是因為你對項目十分了解,因此難免會有細節的描述并不清晰,那么AI并沒有辦法和你思維同步!
案例:撰寫 PRD 文檔
我在工作中需要撰寫產品需求文檔(PRD),最初,我會直接給 ChatGPT 傳遞大量關于項目的背景信息以及一些邏輯描述:
“我所搭建的素材庫平臺,以SDK的形態去和業務對接。主要以彈窗的形式,在業務那邊的平臺留一個入口,然后打開我們的SDK彈窗…”
在我初次嘗試時,它其實會給我生成一個比較簡單的文檔格式,不過過于模板化,我就做了二次嘗試,誰知道,好家伙!直接給我說的話又潤了個色輸出了一遍。這也是比較經典的輸出,我這里就放這個作為案例了。
這種隨機性的“智障”操作也恰恰說明了AI 對復雜指令的處理能力有限,信息量過大時容易混淆重點,輸出結果常常不符合預期。
解決方案:分步引導 AI,逐步完善 PRD 文檔
這次生成的 PRD 文檔,既完整又有條理,大大減少了后期修改的工作量。
通過分步引導,我發現 AI 處理復雜任務時效果更好,而不是一次性給出所有細節。分步驟提示使得 PRD 的生成更加清晰有序,也避免了 AI 混亂的輸出。
AI 的局限性:專業領域或調研時的信息滯后
在 AI 產品設計的工作中,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一次,我想了解一些公司招聘的情況,于是想著讓 AI 幫忙,結果發現,AI 的信息來源往往不夠及時,生成的信息有時甚至是自己編的。
案例:面試時的公司信息查詢
我即將參加一個大廠的面試,想了解一些公司最近的招聘情況。
“請幫我查詢這家公司最近的招聘情況,包括職位空缺、薪酬和公司近兩年的發展情況?!?/p>
AI 給出的答案雖然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很快我發現它的信息并不可靠。許多數據過于籠統,甚至有一些招聘信息看起來像是 AI 編造出來的,與我在Boss渠道獲取的信息不一致。
解決方案:結合 AI 與專業渠道獲取信息
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雖然 AI 可以幫助我初步了解公司的一些情況,但在涉及到具體的數據、市場動態等信息時,我還是需要依賴專業的渠道,比如企查查、BOSS 直聘等。在某些信息密集型任務上,AI 的數據源可能過時或者不夠準確,因此不能完全依賴它。
二、如何判斷輸出結果的正確?
#方法一 翻轉互動:讓 AI 提問,幫你梳理任務
生活中,我不僅在工作上和 AI 打交道,有時候還會用它幫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當面對一個不夠清晰的任務時,不妨讓 AI 反過來提問,引導你思考每一步的細節。這樣不僅可以減輕你自己思考的負擔,還能讓最終生成的結果更具條理性。
案例:通過 AI 幫我梳理減肥計劃
“我打算開始減肥,但不知道該怎么制定計劃。你能先提幾個問題幫我梳理一下嗎?”
可以看到它會給我提出很多問題,讓我去解答,從而反哺給他這部分的信息。
我一一回答之后,AI 已經為我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計劃框架。
#方法二 制定明確標準
作為設計師,撰寫項目報告是工作的一部分。前陣子,我要提交一份 AI 項目的半季度匯報,想著讓 ChatGPT 幫我節省一些時間。
如果你希望 AI 幫助你撰寫工作報告,光給出模糊的指令是不夠的。你需要明確告訴它每個部分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哪些數據需要特別關注。設定具體的標準,可以幫助 AI 更準確地理解你的需求,生成更符合預期的內容。
案例:如何讓 AI 寫出有用的項目匯報?
初始提示:
“請幫我寫一份 AI 項目的半季度報告,涵蓋項目進度、關鍵里程碑和遇到的挑戰?!?/p>
AI 雖然按照提示生成了報告,但它的輸出太過籠統,很多數據和細節沒有深入展開。于是我重新設計了提示內容,設定了更清晰的標準。
改進后的提示:
“請撰寫一份 AI 項目的半季度報告。項目進度部分需要詳細說明每個階段的進展情況,數據支持必須精確。關鍵里程碑部分要列出時間表,并分析我們是否按時達成目標。最后,請詳細說明遇到的主要挑戰和未來的應對措施。”
這次生成的報告結構清晰,數據準確,每個部分的內容都符合要求,大大減少了后期修改的時間。
#方法三 立場規則限定:AI 也會被“情緒”引導
作為設計師,我希望 AI 能幫助我做一些決策,或者對我現有的工作給出評價。開始我以為 AI 的判斷會完全中立,但實際使用過程中,我發現 AI 也會被我所表現出的立場所引導。
案例 :錨定效應讓 AI 偏離中立
我把上一篇文章《怕被裁?三大軟技能讓你穩住崗位!》投喂給GPT,想讓它幫忙評價。我抱著好奇心,分別給了它兩種不同的提示。
第一次提示: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我自己打 9 分。你幫我看看,覺得哪里還可以改進?”
AI 直接給文章打了9.5 分,然后簡單地指出了幾處可以改進的地方,評價總體是積極的。
第二次提示:
我復制了同樣的文章內容,但這次換了個語氣:“我覺得這份文檔寫得不太好,我自己只能打 3 分,你會打幾分?”
結果 AI 的評價也開始一邊倒,給了文檔 3 分,給我上演了一個狗腿子的戲碼。
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AI 的反饋并不完全基于文檔內容,而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輸入的提示影響。AI 很容易被用戶的情緒引導,出現錨定效應。
解決方案:保持中立,減少提示中的主觀引導
為了獲得更加客觀的反饋,我調整了提示方式:
“請基于這篇文章的結構、邏輯和內容,給出你對它的客觀評價,并指出改進的地方?!?/p>
這樣生成的反饋更加中立,AI 沒有被我的情緒引導,給出了更有建設性的評價。這也提醒我,在與 AI 互動時,盡量避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提示內容,這樣才能獲得更真實、理性的建議。
結論
AI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但它的輸出并不總是可靠的。通過翻轉互動、設定明確標準,保持中立,并結合分步驟提示,你可以更好地判斷 AI 的輸出是否正確。這三個簡單的辦法能幫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效地使用 AI,讓它成為你真正的得力助手。
本文由 @小普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