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G一周出Demo,半年上不了線,怎么破?

0 評論 1409 瀏覽 5 收藏 16 分鐘

許多從業者發現,盡管RAG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搭建出Demo,但在實際生產環境中落地卻困難重重。本文從AI大模型領域創業者的視角出發,深入剖析了RAG在產業落地中的核心問題——問題分級,并詳細探討四類問題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供大家參考。

很多熟悉RAG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會吐槽,“做RAG一周就可以出Demo,但真正做到能上生產環境的水平,半年時間都不夠!”。

這是現階段RAG在產業落地的現實問題。RAG框架非常簡單易懂,也有很多優化RAG全流程的方式和手段,風叔在此前的文章中也做過詳細介紹,《Rag系統的發展歷程,從樸素、高級到模塊化》。

但無論是企業內部使用,還是面向C端用戶,大家最直接的感受是,RAG只能檢索和回答相對淺顯直觀的問題。

企業知識庫領域的獨角獸Hebbia也曾經做過實驗,RAG實際上只能解決企業內部16%的問題,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是問題分級。

任何用戶檢索問題都可以分成四類,顯性事實查詢、隱性事實查詢、可解釋性推理查詢和隱性推理查詢,這四類問題的復雜度和解題難度依次提升。

下圖列出了每類問題面對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梢钥闯觯挥酗@性事實查詢和部分隱性事實查詢,可以通過RAG、Iterative Rag或GraphRag來解決。而可解釋性推理查詢和隱性推理查詢問題,RAG就沒有用武之地了,需要依靠其他更復雜和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在實際企業應用場景中,絕大多數對業務部門有價值的問題都處于Level 3和Level 4,因此導致了“RAG一周出Demo,半年上不了線”的窘境。

接下來,風叔將詳細闡述這四類問題的特點和解決方案??吹阶詈螅嘈拍阋欢〞惺斋@!

一、顯性事實查詢

顯性事實是指外部數據中直接存在的事實信息或數據,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推理。比如“2016年奧運會在哪里舉辦的?”、“某傳感器的品牌和工作溫度是多少?”、“門店A上個月的營業額是多少?”。

顯性事實查詢是最簡單的查詢形式,直接從提供的數據中檢索到明確的事實信息,不需要復雜的推理和思考,因此非常適合使用RAG。

當然,要準確、高效地檢索和生成相關內容,還需要對RAG系統進行優化??梢酝ㄟ^風叔之前介紹的方法,這里再做個簡單的回顧。

索引構建

  • 塊優化:通過滑動窗口、增加元數據、從小到大等方式,更加合理地對內容塊的大小、結構和相關性進行分塊。
  • 多級索引:指創建兩個索引,一個由文檔摘要組成,另一個由文檔塊組成,并分兩步搜索,首先通過摘要過濾掉相關文檔,然后只在這個相關組內進行搜索。
  • 知識圖譜:提取實體以及實體之間的關系,構建一種全局性的信息優勢,從而提升RAG的精確度。

預檢索

  • 多查詢:借助提示工程通過大型語言模型來擴展查詢,將原始Query擴展成多個相似的Query,然后并行執行。
  • 子查詢:通過分解和規劃復雜問題,將原始Query分解成為多個子問題,最后再進行匯總合并。
  • 查詢轉換:將用戶的原始查詢轉換成一種新的查詢內容后,再進行檢索生成。
  • 查詢構建:將自然語言的Query,轉化為某種特定機器或軟件能理解的語言,比如text2SQL、text2Cypher。

檢索

  • 稀疏檢索器:用統計方法將查詢和文檔轉化為稀疏向量。其優勢在于處理大型數據集時效率高,只關注非零元素。
  • 密集檢索器:使用預訓練的語言模型(PLMs)為查詢和文檔提供密集表示,盡管計算和存儲成本較高,卻能提供更復雜的語義表示
  • 檢索器微調:基于有標記的領域數據微調檢索模型,通常借助對比學習來實現

檢索后

  • 重排序:對于檢索到的內容塊,使用專門的排序模型,重新計算上下文的相關性得分。
  • 壓縮:對于檢索到的內容塊,不要直接輸入大模型,而是先刪除無關內容并突出重要上下文,從而減少整體提示長度,降低冗余信息對大模型的干擾。

二、隱性事實查詢

隱性事實并不會直接在原始數據中顯現,需要少量的推理和邏輯判斷。而且推導隱性事實的信息可能分散在多個段落或數據表中,因此需要跨文檔檢索或跨表查詢。

比如,“查詢過去一個月營收增長率最高的門店”,就是一個典型的隱性事實查詢。需要先獲取所有門店這個月和上個月的營收,然后計算每個門店的營收增長率,最后排序得出結果。

隱性事實查詢的主要挑戰是,不同問題依賴的數據源和推理邏輯都各不相同,如何保障大模型在推理過程中的泛化性。

隱性事實查詢的主要解題思路包括以下方法:

多跳檢索和推理

Iterative Rag:在檢索前先生成檢索計劃,然后在檢索過程中不斷根據檢索結果進行優化。比如利用ReAct框架,沿著Thought – Action – Observation的分析思路,逐步逼近正確答案。

Self-Rag:構建四個關鍵的評分器,即檢索需求評分器、檢索相關性評分器、生成相關性評分器和回答質量評分器,從而讓大模型自主決定何時開始檢索、何時借助外部搜索工具、何時輸出最終答案。

利用圖和樹結構

Raptor:RAPTOR 根據向量遞歸地對文本塊進行聚類,并生成這些聚類的文本摘要,從而自下而上構建一棵樹。聚集在一起的節點是兄弟節點;父節點包含該集群的文本摘要。這種結構使 RAPTOR 能夠將代表不同級別文本的上下文塊加載到 LLM 的上下文中,以便能夠有效且高效地回答不同層面的問題。

GraphRag:一種將知識圖譜與Rag相結合的技術范式。傳統Rag是對向量數據庫進行檢索,而GraphRag則對存儲在圖數據庫中的知識圖譜進行檢索,獲得關聯知識并實現增強生成。

將自然語言轉換成SQL查詢

text2SQL:主要用于數據庫查詢,尤其是多表查詢場景,可參考《一文讀懂ChatBI的實現難點與解決方案,問答準確率超過99%》

三、可解釋性推理

可解釋性推理,是指無法從顯性事實和隱性事實中獲取,需要綜合多方數據進行較為復雜的推理、歸納和總結的問題,并且推理過程具備業務可解釋性。

ChatBI中的歸因分析,就是典型的可解釋性推理,比如”過去一個月,華南區域營收下滑5%的原因是什么?“。這個問題無法直接獲取,但可以通過一定方式進行推理,如下所示:

總營收 = 新客 * 轉化率 * 客單價 + 老客 * 復購率 * 客單價

經過分析,新客數量、轉化率和客單價并未發生明顯變化,而老客復購率下滑約10%,因此可以推斷出可能是”服務質量、競品競爭“等原因,引起了老客復購率的下滑,從而導致了總營收的下降。

可解釋性推理問題主要有兩個挑戰,多樣化的提示詞和有限的可解釋性。

  • 多樣化的提示詞:不同的查詢問題,需要特定的業務知識和決策依據。比如推理營收下滑的原因可以用上述的業務規則,但如果是推理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就需要另一種業務規則。這種多樣化的規則沉淀,既需要行業專家進行梳理和沉淀,也需要將其轉換為合適的提示詞,讓大模型理解背后的邏輯。
  • 有限的可解釋性:提示詞對于大模型的影響是不透明的,我們很難評估提示詞對模型的影響,因此會妨礙我們構建一致的可解釋性

面對這樣的挑戰,風叔主要有以下建議:

提示詞工程優化

優化提示詞:需要有效地將業務推理邏輯,整合到大語言模型中,比較考驗提示詞設計人員的行業know-how。

提示詞微調:手動設計提示詞會很耗時,可以通過提示詞微調技術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通過強化學習,將大模型生成正確回答的概率作為獎勵,指導模型在不同數據集上發現最佳提示詞配置。

構建決策樹

決策樹:將決策流程轉換為狀態機、決策樹或偽代碼,讓大模型執行。比如在設備運維領域,構建故障樹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故障檢測方案。

利用智能體工作流

Agentic Workflow:通過workflow構建大模型思考和行動的具體步驟,從而約束大模型的思考方向。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提供相對穩定的輸出,但缺點是靈活性不足,同樣需要針對每類問題設計工作流。

四、隱性推理查詢

隱性推理查詢,是指難以通過事先約定的業務規則或決策邏輯進行判斷,而必須從外部數據中進行觀察和分析,最終推理出結論。

比如IT智能運維,并不存在先驗的完整文檔,詳細記錄每種問題的處理方法和規則,只有運維團隊過去處理的各種故障事件和解決方案。大模型需要從這些數據中挖掘出針對不同故障的最佳處理方案,這就是隱性推理查詢。

同樣,在產線智能運維、智能量化交易等場景中,都涉及大量的隱性推理查詢問題。

隱性推理問題的主要挑戰是邏輯提煉困難、數據分散和不足,是最為復雜和困難的問題。

  • 邏輯提煉困難:在海量數據中挖掘隱性邏輯,需要開發復雜且有效的算法,能夠解析和識別隱藏在數據背后的邏輯。因此,僅依靠表面的語義相似性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構建專門的小模型來應對。
  • 數據分散和不足:隱性邏輯往往隱藏在非常分散的知識中,因此要求模型具備強大的數據挖掘和綜合推理能力。同時,當外部數據有限或者數據質量不滿足要求時,也很難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

對于隱性推理問題所面臨的挑戰,有以下解題思路:

  • 機器學習:通過傳統的機器學習方法,從歷史數據和案例中總結出潛在的規則。
  • 上下文學習:在提示中涵蓋相關的示例,給模型進行參考。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陷在于,如何讓大模型掌握其訓練領域之外的推理能力。
  • 模型微調:通過大量業務數據和案例數據,對模型進行微調,將領域知識進行內化。但是這種方法的資源耗費比較大,中小企業謹慎使用。
  • 強化學習:通過獎勵機制,鼓勵模型產生最符合業務實際的推理邏輯和答案。

五、總結

在本篇文章中,針對Rag上手容易上線難的問題,風叔介紹了用戶檢索的四類問題,以及每類問題對應的解題思路。

對于顯性事實查詢和隱性事實查詢類問題,可以通過多種Rag優化方案來解決。但是,面對可解釋性推理和隱性推理問題時,只使用RAG就會力不從心了,需要引入提示詞工程、決策樹、Agentic Workflow、機器學習、模型微調和強化學習等多種方法。

其中每個方法要詳細展開闡述的話,都可以單獨寫一個系列。因此,本文只是先拋出這些解題方向,不做展開。后續有時間,風叔再結合實際案例做詳細介紹。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風叔】,微信公眾號:【風叔云】,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