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系產品Gauth海外躥紅 AI應用出海有啥訣竅?

0 評論 2744 瀏覽 1 收藏 11 分鐘

AI大風起兮,字節跳動旗下的教育產品Gauth在海外飛揚。

根據七麥榜單,截至2024年4月15日,Gauth的iOS手機版在美國教育類應用排名第四,4月8日時,該應用曾躋身亞軍,僅次于語言學習類應用Dolingo。

根據Data.ai數據,Gauth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14.74萬,活躍用戶為44.9萬,該數據網站給這款應用的移動性能得分(MPS)打出了98分(總分為100)。

作為一款2020年-2021年上線的數學科目教輔產品,Gauth在教育類應用排名榜上并不起眼,直到今年年初,Gauth打出亮眼戰績。根據七麥數據,3個月里,Gauth全球下載量暴增14倍,日活增長1.4倍。

據悉,Gauth是人工智能驅動的學習工具,可為數學、化學、生物、物理等教育學科內的問題提供分步解思路。根據評測,Gauth在數學方面的答題水平趕上了美國九年級學生,而語文綜合方面的水準也很高,可以與美國SAT等級考試的優秀考生媲美。

坐在風口上,Gauth起飛了,但吃到海外市場“蛋糕”,AI只是其中一張“巧嘴”。

拍照解題 ?AI為教育資源引流

Gauth的爆發性增長發生在今年初,根據七麥數據,?2024年1月開始,Gauth在美國乃至全球教育應用市場異軍突起,用戶總數已超過2億,緊隨語言學習熱門應用Duolingo,一度站上美區教育類應用(免費)排行榜第二。

七麥數據收錄的Gauth近一年排名表現

根據Data.ai數據,Gauth在美國市場的日活躍用戶數(DAU)從1月的50.56萬人猛增至峰值的139萬人,全球范圍內,DAU峰值達到206.5萬人次,相較年初增長超過1.4倍。與此同時,單日下載量在4月初飆升至原來的14倍之多。

可以說,Gauth不僅在美國市場表現強勁,在國際市場上也嶄露頭角,它為何躥紅?

實際上,Gauth正式上線于2020年12月,當時還叫Gauthmath,運營主體為注冊在新加坡的GAUTHTECH PTE. LTD.,股東是LEMON INC.,該公司是字節跳動子公司。直到現在,網上還能看到字節跳動當初為Gauthmath招聘AI項目實習生的廣告(職位目前已下架)。

這款學習工具上線之初就有兩個主打點:海外、AI。

剛上線時,Gauth并不起眼,當時,具備拍照搜題這種功能的教育應用在國內市場并不少見,多家垂直于教育行業的科技公司也都在推同類產品。這或許也是Gauth未在國內內卷而選擇出海的原因,但在海外市場,它也并未如當前火爆,在教育類應用的排名中屬于不見經傳。

2023年,生成式AI在ChatGPT的帶動下徹底火了。本身就結合了AI功能的Gauth 順勢找到了“支點”,開始了逆襲之路。

用戶拿手機對著題目拍一拍,Gauth就能對題目分析,在AI加持下幾秒鐘內給出詳盡的解答步驟、解題思路。據官網介紹,Gauth涵蓋數學、統計、物理、化學、歷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甚至在語文和綜合能力上達到美國SAT考試水準。

AI之于Gauth,除了功能的基層技術外,也是它能借助的風口。但Gauth之于用戶,并不僅僅因為AI,這款工具還連接了專業輔導團隊,其中不乏擁有多年教齡的老師,還包括了高校的大學生、研究生,并為學生構建了可供討論問題的全球社區。

如果親自測試,你會發現,AI是技術,能解答絕大多數的學科題目,但總有一些精深、刁鉆的題目,連AI也還完成不了。有測試者上傳過國內的高考題發現,Gauth能識別并用漢語分步解答,但答案是錯的。

數學問題一直是各種自然語言大模型在攻克的難關,Gauth作為應用出現這樣的Bug也難免,但它用專家團、社區這類“人”的方式補足了這塊短板,也為自身的商業化埋下了伏筆。

Gauth App可以免費下載,但部分功能特別是諸如教師解題等“真人專家團”的功能,需要付費訂閱,這些功能包含在Gauth Plus會員版里,除了解鎖所有答案外,還提供7×24小時的教師答疑服務。

在美區, Gauth Plus訂閱費用按月、季、年分為三檔,分別為11.99美元(約合86.78元)、21.99美元(約合159.15元)及99.99美元(約合723.66元)。

如此看來,在Gauth的商業化中,AI除了是技術能力還是引流招牌,而結合AI技術與真人教學資源、豐富用戶體驗也解釋了“人工智能驅動的工具”外的人的價值。

AI出海,沖進去的一定是藍海?

隨著AI在全球大熱,國內的應用型企業開始在技術概念期就謀求出海,想要盡早布局海外市場。這似乎是擅長做產品的中國企業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發展浪潮中得到的磨煉經驗。

從2010年開始,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下,中國企業更傾向于應用程式出海,游戲是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代表是米哈游;緊接著,跨境電商崛起,應用程序以平臺的形態出海,提供了萬千的商品出海,Tiktok成為佼佼者;再往后,品牌出海也有了一席之地,國人在東南亞地區看到蜜雪冰城時難掩親切。

如今,這股出海風也刮到了AI賽道,不少AI產品在海外市場混得風生水起,Heygen、Opus Clip、Meshy、PixVerse等國產AI應用不斷傳來“海外躥紅”的消息。

百度面向海外市場推出了AI相機Meira、AI聊天SynClub和AI社交WiseAI;去年在海外火爆的HeyGen,其聯合創始人之一便是前字節跳動的產品設計師梁望;還有眾多的個人創業者、團隊帶去的產品也在海外市場上表現亮眼,TheB.AI、FlowGPT等出圈的AI原生平臺,項目早期均為創始人獨立開發。

國內AI玩家爭相出海不外乎三個原因:一是國外用戶的付費意愿更高,二是國內大語言模型的英文處理水平和開源性有待提升,出海產品主要接入的是GPT、Claude、Bard等大模型的API,從垂直細分場景切入,再封裝場景化功能,能快速實現小產品出爐。

但拒絕內卷、直取海外也是機遇與挑戰共存。

AI出海熱度升溫,競爭也激烈,并非所有產品都能成功商業化,即便是大廠,在海外沒有豐富的用戶資源積累,也很難快速打出好的戰績。

百度雖然推出了Meira、SynClub和WiseA,但市場反響并不樂觀,SynClub的應用排名在100名開外,下載量僅在千級。目前出眾的Gauth日活激增,而語言學習軟件Dolingo的日活已經在千萬級。

以Dolingo為例,其Max版本才新增了基于AI的角色扮演和智能糾錯,這也是AI風起之后的事兒。2023年第四季度,Dolingo營收為1.51億美元,同比增長45%;凈利潤為1211萬美元,同比扭虧,凈利潤增加了187%。這是Dolingo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而該應用能在教育應用的排行榜上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賴于AI,更多來自多年的市場積累。

Dolingo CEOLuis von Ahn曾表示,AI教育應該更注重的是應用層的開發和C端用戶體驗。讓AI成為教育的“敲門人”,而不是讓教育公司迷失在技術的光環里,因為卷模型而忽略了產品本身。

AI技術的確為產品出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產品的發展重點依然是產品,而非簡單的“+AI”。同質化的大模型市場下,如何借助AI技術做出好產品才是出海能否成功的關鍵。Gauth的崛起已經向市場傳遞了積極的信號,也展現了AI產品應有的樣子:落到應用場景中去,回到用戶體驗中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元宇宙日爆】,微信公眾號:【元宇宙日爆】,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