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AI要搶這些人的飯碗
2025 年,AI 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各個行業,也引發了人們對職業未來的廣泛討論。本文將分析 AI 對就業市場的沖擊,尤其是對初級程序員等職業的潛在替代風險,以及投資人對 AI 未來發展的預測和投資方向。
2025年春節假期剛剛復工,已經遍地都是“AI味”。
先是“AI界拼多多”DeepSeek,從除夕前火到了現在。它憑借著“低訓練成本”、“能和OpenAI一較高下的模型能力”,直接給全球來了一劑猛藥,甚至讓OpenAI、英偉達兩大AI巨頭公司感受到了“威脅”。關于DeepSeek成本、能力、創始人的“神話”和“誤讀”,還在此起彼伏出現。
其次是“扭秧歌機器人”成為春晚“顯眼包”,16個穿著花棉襖的人形機器人整整齊齊地站在舞臺中央轉動手絹,14多億觀眾在拍手大笑的同時,也讓背后的研發公司宇樹科技一炮而紅。
近兩年,AI成為最熱門的行業,沒有之一?;ヂ摼W巨頭、AI六小虎卷模型和應用卷得火熱,普通用戶也通過Midjourney、ChatGPT等現象級AI產品,以及AI耳機、AI眼鏡等硬件,切身感受到了AI的來襲。
即便這一行業中途也遇到過被否定、被質疑的時刻,但2025年開年的這波熱度,讓不少AI從業者認為,以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AI很可能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們和幾位AI行業的資深投資人聊了聊,他們作為嗅覺最靈敏的人,在過去兩年密切關注AI行業,有人甚至投資了不下十家AI公司,有著豐富的操盤經驗和血淚教訓。
他們的投資風格也很不一樣,有人喜歡多位布局,既看大模型這類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人形機器人這種相對小眾的領域。有人則重點押注某一領域,比如全部押寶AI眼鏡。
他們對今年AI發展的重點方向也有趨于一致的預測:
技術突破上:多模態模型能力持續升級,朝向多模態理解和生成的統一發展;
- 普及度上:AI將和更多專業領域深度融合,甚至取代更多人的工作(典型代表是初級程序員);
- 發展困境上:模型突破能力、可使用數據量、產品商業化面臨的挑戰不??;
- 投資態度上:過去看好的領域不放棄,但也會關注新領域,集中在AI硬件、AI Agent兩大方向。
大家也對DeepSeek的爆火感到意外和驚喜,它必然會助推AI行業的發展,也當然會令競爭加劇。做FA的李明明覺得,大模型六小虎可能會出現部分掉隊。資深投資人陳悅天認為,DeepSeek的廣泛傳播讓更多人知道了LLM(大語言模型)的功能并開始嘗試使用,2025年會成為AI Agent應用大爆發的一年,新的商業模式也將誕生。
AI領域的初步競爭階段已結束,2025年或將成為AI技術成熟、應用落地的關鍵節點。
一、被看好的AI硬件:眼鏡熱度最高,陪伴玩具機會最多
如今掃地機器人、音響、手機等但凡能和AI搭上邊的電子設備,都不落伍地推出了AI功能。不過,目前比較火的AI硬件大致分為三類:AI眼鏡、AI耳機、AI陪伴玩具,這也是投資人今年比較關注的三大方向。
其中AI眼鏡關注度最高。
去年AI+眼鏡這股風就吹了起來,由于參與者太多還掀起了“百鏡大戰”。不過廠商們大多為刷個存在感,產品處于僅發布狀態,將真正量產發售的時間定在了2025年。如今,2025年已至,多家AI眼鏡得露出廬山真面目,接受消費者檢驗。
大家看好AI眼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代表性產品「Ray-Ban Meta」智能眼鏡大賣,這款由Meta與百年眼鏡老店雷朋聯合推出的智能眼鏡,憑借輕量化的眼鏡外形且支持聽音樂、拍照、錄像等AI功能,上市后就一炮而紅。
相比「Ray-Ban Meta」們這種音頻+攝像頭配置的AI眼鏡類型,在此基礎上增加AR(增強現實)功能的AI眼鏡,是今年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在此種搭配下,AI眼鏡能干很多事,甚至未來可能讓很多電子設備和職業“消失”,比如它已經能實現翻譯功能,用戶只要戴上眼鏡,對方說的外語便直接變成中文顯示在眼鏡上,實現無障礙溝通。
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認為,AI眼鏡的想象空間很大,“在五官中,眼睛這一區域能獲取的外部信息最多,所以相較于其他佩戴設備,眼鏡獲取的信息量最大,并且具備同場感(眼睛看到的便是眼鏡看到的),因此眼鏡目前是能實現最多復雜功能的硬件載體,AI眼鏡的終極目標是取代手機?!?/p>
李明明也持續關注AI眼鏡,但他提醒,AI眼鏡的競爭十分火熱,這屬于大廠間的比拼,初創公司很難有機會。而且AI眼鏡本身也有很多限制,目前所具備的功能都還脫離不了手機,存在面向市場后,雷聲大雨點小的風險。
另外一類投資人看好的硬件是AI耳機,原因和AI眼鏡差不多,認為其提供的語音交互、實時翻譯、錄音轉譯等功能,取代了手機部分功能,方便懶人操作,但缺點是功能有限,且無法離開手機使用。
還有一類比較火的AI硬件是AI陪伴玩具。
AI陪伴玩具主要通過擬人、擬物等語言方式,套在毛絨玩具、機器人的殼子里,給用戶提供情感陪伴,有的還能當老師(植入數學、編程等知識)、監測用戶健康,價格區間的選擇度也很高,最低10元便能入手一款,用戶試水成本低。
這些特點,讓李明明也在重點看AI陪伴玩具,“相較其他AI硬件,這一品類的載體呈現形態多樣,感官優勢明顯,也給了創業公司更多參與的機會?!?/p>
不過正是因為進入門檻低,這門生意不容易做大。大多數AI陪伴玩具的底層技術原理和智能音箱設備差不多,目前只能提供一些基礎對話,做不到深層情感陪伴,限制了AI陪伴玩具的想象空間。
多位投資人認為,所有復雜的硬件產品都值得用AI做一遍,但無論眼鏡還是玩具,它們最終的命運還是過渡性產品。
陳悅天覺得,大量硬件可能會因為AI技術的發展,變成無用的東西。當工作流改變,場景也在被重新發明,AI原生硬件(基于AI改造硬件的功能開發流程)才是AI硬件最終的歸宿。
二、應用軟件快速進化:AI Agent將讓越來越多人失業?
看完硬件,再來看軟件。
AI在軟件上的應用更加廣泛,比如用戶熟悉的通用型智能助手(Siri)、內容生成工具(文生圖、文生視頻),以及各細分行業的工具迭代更新,都離不開AI。王晟預測,僅基于電腦、手機開發的各種AI助手,今年還會冒出來很多。
目前AI軟件應用可主要分為Copilot、Agent兩類,前者可以理解為“輔助駕駛”(只有手),后者可以理解為“自動駕駛”(有手有大腦),能自主執行任務,比如用戶想某天出去玩,Agent不僅能提供當天的天氣預報,還會將這一行程添加到日歷里,主動完成一系列相關操作。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曾公開表示,Agent是其最看好的AI應用發展方向,OpenAI CEO Sam Altman也曾預測,2025年將是AI Agent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
今年1月底,OpenAI發布了首款AI Agent產品Operator,其可以像真人一樣瀏覽網頁購物、訂票、點餐,同時可識別可疑消息并及時制止。為了保護用戶隱私,對于信用卡信息、付款信息,Operator無法自主操作,需要人工確認,以及也不能處理銀行交易、發送電子郵件。
雖然Operator還有很多限制,但已經給外界展示了其不錯的自主能力。王晟覺得,過去AI應用大多以軟件形式出現,操作單個工具,今年會從工具走向代理,是“一堆人”。
這種判斷主要源于GPT-o1這一技術范式的出現,如果該技術不斷發展成熟,能在不同的垂直領域里面跑通,他覺得國內的Agent業務能在近兩年快速發展起來,未來的AI應用都會是“造人”,程序員,律師、老師、醫生,甚至男女朋友,都可以用AI取代。
在眾多工種中,不止一位投資人覺得,程序員將最先受到沖擊。王晟認為,代碼本身的整潔度、高度結構化、高精準性特點,特別適合AI。
有著程序員背景的陳悅天更是親身驗證了AI編程的實力。他最近用了一款AI編程軟件,一周寫了一個個人網站、一個前后端整合部署的爬蟲軟件、一個錢包管理服務,全程用自然語言編程,自己沒有寫一行代碼。
這也讓他覺得,AI編程和AI Agent編程的出現是革命性的。如今AI不僅替代了初級程序員的工作,他的公司已經實現了AI的全方位參與,用AI抓新聞、抓熱搜熱詞、出文章文案和圖片,運營社交網絡賬號……AI陸續取代了公司的程序員、運營和策劃人員。
多位投資人認為,今年DeepSeek的出圈,會讓AI Agent應用迎來爆發。陳悅天覺得,未來各行各業會陸續出現由AI Agent驅動的員工,他也不斷用AI改造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流,“這類AI員工的水平屬于領域專家級別,干活兒一插到底,不僅省心,效率也極速提高?!?/p>
在他看來,AI Agent的出現,未來會大規模誕生超級個體(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顯著提升個人生產力和創造力),越來越多的領域高級人才甚至公司老板自己也將愿意成為這些超級個體。目前在程序員這行,他已經看到了這一趨勢。
三、小眾前沿方向:人形機器人、Crypto AI、合成數據
除了AI軟硬件熱門領域,一些小眾前沿方向也被部分投資人看好。
今年春晚,會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被網友稱為“最魔性節目”“沒有感情全是技巧”,一場三分鐘的“扭秧歌”節目,轉手絹的抬手速度遠超特斯拉機器人,16個機器人動作全程完全同步,精準度震驚國內外科技圈,其流暢的舞蹈動作全靠AI訓練。
在2023年下半年,王晟便開始看好并投資包含人形機器人在內的具身智能領域,他覺得人形是機器人領域的最終形態,擁有具身智能的人形機器人相當于自動駕駛的L4級別。陳悅天則斷言,人形機器人在今年的發展速度和潛力可能比AI眼鏡還大。
AI與加密貨幣的結合也被認為是一個具備潛力的領域。
陳悅天覺得,去年Crypto AI(將AI與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相結合)在美國的合規化推進取得了重要成果,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預示著這一領域將在今年進一步火熱。
他很贊同去中心化和AI技術結合,認為能避免大公司、大組織的腐敗和關鍵人風險(如核心開發者離開導致項目停滯),特別是在AI公司普遍面臨估值高企、融資困難、商業化不清晰的環境下,Crypto是獲取現金流的不錯工具。
對此王晟也有擔憂,AI基礎模型很復雜,沒有辦法在加密的去中心化網絡運行,現在AI和加密的結合,更多是AI項目跑在中心化網絡上,然后收益權益體現在加密網絡上,算不上完全意義上的結合。
但他還是樂于看到這種結合趨勢,“雖然AI跑在了中心化網絡上,但實際讓AI服務與實體世界發生了聯系,屬于積極探索。”
此外,合成數據(通過算法或者模型生成的人工數據)成了大家今年關注的重點之一。
AI訓練缺乏高質量數據的困境,讓合成數據成為“救命稻草”,解決了數據獲取難、隱私保護成本高等問題。
如今自動駕駛、醫療影像、金融風控和增強現實等領域,都開始使用合成數據。今年年初,馬斯克也公開表示,訓練數據已經耗盡,唯一的補充方法是使用合成數據。
但同樣,面臨的問題也不少。李明明覺得,合成數據的真實可靠性還是一個值得推敲的問題,以及如何設計一套好的合成方法,從而保證產出高質量數據,技術門檻比較高。之前也出現過合成數據導致模型“崩潰”的問題。相比國外,目前國內這類公司的存在感也沒那么強。
四、結語
回顧過去兩年AI行業的發展,雖然問題不少,特別是找不到商業化路徑、止不住燒錢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但AI的整體發展速度基本符合投資人的預期。
具體拆分來看,軟件上,以Midjourney為代表文生圖和以Sora、可靈、即夢為代表的文生視頻的技術一直在迭代,并不斷融入打工人的日常工作中;硬件上,AI眼鏡這一品類逐漸被越來越多普通用戶關注;技術上,LLM進化得很快,Claude 3.5 Sonnet和DeepSeek驚艷國內外。這些都讓投資人覺得,今年AI會再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爆發。
此刻,2025年剛開始,大家對AI行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或許,下一個突破性進展已經在路上,即將再次刷新我們的認知。
作者 | 王璐 編輯 | 魏佳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定焦One】,微信公眾號:【定焦One】,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