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成“算命大師”,AI的盡頭是玄學?
從寫詩、翻譯到算命,DeepSeek似乎無所不能,甚至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賽博算命”的風潮。然而,這種看似有趣的玩法背后,不僅反映了AI技術在娛樂化領域的延伸,也暗藏著隱私泄露和虛假信息的風險。本文將深入探討DeepSeek成為“算命大師”的現象,分析AI在玄學領域的應用現狀、潛在風險以及背后的商業邏輯。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里,DeepSeek無疑是最火的話題。根據國內AI產品榜統計,DeepSeek應用上線20天,日活就突破了2000萬。
當人們忙著用DeepSeek寫詩、寫小說,或者把它當翻譯當導游,一些新玩法也成了潮流。比如,讓DeepSeek化身算命大師。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不難看到年輕人用DeepSeek算命的分享帖,“是誰用DeepSeek算命到凌晨三點?是我”“用DeepSeek算八字,省錢省事”……
事實上,不僅是DeepSeek,此前大火的ChatGPT,也未能逃過被要求“算命”的宿命。無論是東方玄學還是西方塔羅,年輕人對ChatGPT的要求也是夠全面。
古人夜觀天象,今人賽博算命??此迫绱诵”姷馁惖?,卻有不少人借此掘到第一桶金。
一、更適合中國寶寶的“賽博算命”
- “沒想到這年頭算命先生也有職場危機,深夜無聊用DeppSeek算命震驚到我睡不著覺”
- “DeepSeek算命太強了,嘗試用DeepSeek分析了下八字”
- “用DeepSeek算下一任,也太詳細了,詳細到好像個劇本”
……
在小紅書上搜索“DeepSeek玄學”,近六千條筆記呈現出了對這一AI大模型的另類玩法,年輕人在這里算戀情、測事業、問姻緣。如果問事業,DeepSeek給出的結果細分到事業方向和發展機遇,而問及正緣,答案則具體到:外貌與氣質(從五官輪廓到身材膚色,再到穿搭風格)、性格與行為模式、職場與財富特征、家庭背景與關系互動、相遇場景與關系推進。
在網上刷到其他網友用DeepSeek算命的帖子后,00后雅玲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下載了DeepSeek,“原本以為自己會用AI問點有價值的問題,沒想到最后用AI搞上了玄學?!?/p>
當雅玲按照網友提供的提問文案,輸入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并具體到時間和出生地點、工作單位和地點、性別、MBTI類型,然后讓DeepSeek分析正緣畫像。很快,結果映入眼前,“感覺比花錢找人算的還詳盡。”雅玲一時著了迷,又接著問了自己未來一年的事業運和健康。
為了讓DeepSeek算得更準確,雅玲還從網上學習了許多“指令”,并且多次追問和完善信息,“相當于先把它訓練得更專業對口?!?/p>
用DeepSeek算下一任的結果
鋅刻度留意到,在各大社交平臺,已經有不少相關的“玄學指令”帖,其中的指令包括“你現在是一個中國傳統八字命理的專業研究人員,你熟讀窮通寶典等書籍……請你以一個專業四柱八字研究者的身份,根據以上我所提到的書籍及相關四柱八字的書籍和經驗,對我的八字進行分析”,或者“你是一個命理學大師,深諳八字及奇門等傳統命理方法,請先幫我回顧我過去十年的三個重大事件,再著重分析整體運勢”……
只不過,雖然有許多年輕人跟風一測,但也有很多人認為“結果并不準確”,其中有網友發現,“輸入我和我朋友的信息,出來的結果都差不多”。
事實上,早在DeepSeek出圈之前,紅極一時的ChatGPT同樣曾成為賽博算命的工具。
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博主用ChatGPT算命,其中有博主表示“我給了出生日期之類的相關信息讓ChatGPT給我算命,把我之前的經歷算得準得嚇人。”
嗶哩嗶哩網站UP主“候咩咩”曾在2023年上傳了一段與ChatGPT交談的視頻,視頻中ChatGPT一開始否認有算命的能力,但隨后在交談中,根據up主“候咩咩”給出的生日時間,算起了生辰八字,并給出了相應的解讀,還據此分析了姻緣與事業。這條不足兩分鐘的視頻,已有超三萬的觀看量。
鋅刻度留意到,無論是DeepSeek還是ChatGPT,賽博玄學的前提是一套優質提示詞,即首先要將需求描述清楚且盡可能詳細。
二、術業有專攻,誰在悶聲發大財?
當DeepSeek和ChatGPT被開發出玄學“新玩法”,“DeepSeek們”顯然還有所顧慮,近日,不少網友提出算命需求時,DeepSeek給出的回答是“對不起,我還沒有學會如何思考這類問題,我擅長數學、代碼、邏輯類的題目,歡迎與我交流”或者直接顯示“服務器繁忙”。
不過,AI算命這一小眾賽道卻早已擠滿了掘金的玩家,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AI算命應用,能叫得上名號的就有 Quin、Vedic、Lumi、Tarotmaster、SigniFi 等。
其中,AI 塔羅產品 Lumi 的slogan是“像和朋友聊天一樣,享受塔羅牌占卜體驗?!睋私?,Lumi允許用戶隨機抽取一張或多張塔羅牌,并且根據所選的問題提供深入的分析。不過,這并非是免費的,Lumi 是會員制,價格為每月 12 美元。但目前,該官網已經停止運營。
另一個AI算命應用Quin每周收費 98 元人民幣,而在同一次對話中,可 24 小時內無限次提問。據天眼查,該軟件是深圳市愛思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軟件著作,在2024年首次發表,而在蘋果商城,其在蘋果娛樂榜排名第三,目前已有超五萬評分,評分達4.7分。
據鋅刻度體驗,Quin的流程較Lumi更豐富,除了提問、抽卡、解讀這三個步驟外,它還會推薦牌陣,甚至還會提醒占卜者抽牌時深呼吸,保持專注。
圖片來源:天眼查
不過,鋅刻度留意到,在蘋果應用商店,有不少人評論Quin“登錄不上去”“提問什么都顯示錯誤”“剛充了會員,結果一直顯示驗證出錯無法解牌”……
此外,不少大模型應用也搞出了相關智能體,例如 Kimi 的“塔羅師”。
Kimi由月之暗面這一成立不到2年的公司研發,2023年10月,Kimi首次亮相,就曾火到宕機數次。2024年8月,消息傳出,騰訊參與該公司最新3億美元融資,助其估值升至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元。
Kimi智能助手的“塔羅師”智能體
在 Kimi 的智能體商店中,塔羅師被列在推薦應用的前幾名,也是官方出品的唯一幾個應用之一。和線下的塔羅牌占卜類似,Kimi 也需要用戶首先提出一個問題。Kimi 提供了幾個模板問題,比如“我即將做出的決定會帶來什么后果”或者“請為我揭示未來幾個月內我的財務狀況?!?不過,目前Kimi并未對該項服務收取費用,其slogan即“有事沒事測一測,不花錢?!?/p>
此外,一些和心理健康搭邊的 AI 應用,也提供類似塔羅牌的功能。比如AI 日記“心光”的今日塔羅牌,AI 心理陪伴應用“林間療愈室”的星語圖等等。
三、暗藏的風險
你或許認為AI算命,多少有些“不務正業”,但早在2023年,《自然》子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中描述了一個AI大模型方法,這個方法能從不同方面準確預測一個人的生活,以及這個人生活的走向,包括個體的健康、收入和過早死亡的可能性,幾乎是一個算命版的大模型。
據這篇論文,研究團隊先是利用了丹麥一個國家登記處上約600萬人的教育、健康、收入、職業和其他生活事件數據,設計了一個機器學習方法,來構建個體的人類生活軌跡。同時,基于大語言模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算法,用來預測個體的未來生活,并將這個算法命名為life2vec。
可以看到,“AI+”工具的開發已經成為全行業關注的一大焦點。不管是聚焦在效率提升的即時使用型工具,還是流量加身,專注玩梗、整活的輕巧型AI工具,C端用戶在AI的大方向上已經爆發出了不小的想象力。
然而,AI算命背后也暗藏一定風險。
據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雖然目前市面上的 AI 算命軟件普遍運用了人臉識別和數據處理技術,但披上了技術外衣也沒法達成高準確率的預測,并不具備真正的“算命”能力。此外,有些“AI算命”軟件本質上不具備AI技術研發、運算的能力,更不可能利用AI技術來實現對人類命運的測算。這種“AI算命”軟件聽起來很智能,其實科技含量并不高,制作起來也不難。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而此前,央視新聞也對網絡占卜進行過相關報道,指出大部分的AI算命程序需要你先上傳一張“正面”“五官清晰”“不戴眼鏡”“無劉?!钡恼掌?,這就有可能造成個人生物信息的泄露或被不當利用。
事實上,目前在社交平臺,也有不少網友提醒“最近DeepSeek賽博算命爆火,千萬不要被沖昏頭腦”。這篇筆記提到“DeepSeek的賽博算命功能確實很有趣,但它本質上還是基于算法和數據的分析,不是真正的算命……要保護隱私,小心信息泄露。不要輕易輸入自己的個人信息,比如生日、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
當然,大部分年輕人也都明白,得救之道不在其中,命運不在牌里。用AI算命,更多還是圖個樂子。
撰文/黎炫岐 編輯/李 季
來源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專注科技、互聯網新經濟原創深度報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鋅刻度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