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千年金融歷史看:區塊鏈錢包的頂層設計及運營模式
當前,區塊鏈錢包行業市場同化十分嚴重,市場從業者如何從中突出重圍,尋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呢?
“毫不夸張地說,我們可能還在灰犀牛背上狂歡”,中國建行董事長前段時間說的這句話,用于形容如今的區塊鏈行業再合適不過,尤其是區塊鏈錢包。
據Statista最新數據統計,截止至2018年3月底,區塊鏈錢包總數已經達到了2.4萬余個!
2.4萬是個什么概念?
- 千團大戰中國市場不過千個產品;
- 共享單車大戰的時候整個行業不過百家產品;
- 而現在整個區塊鏈占有率不足中國市場十分之一的前提下,居然衍生了24倍于之前商業戰爭的產品。
這是一個怎樣的競爭狀態,大家可以腦補一下!
根據宏觀經濟學理論,當市場趨于完全競爭的狀態下,創新、盈利幾乎沒有可能。你任何一個微小的創新,帶來的都可能是被無限放大的抄襲,最終再次趨同;你任何一個可行的盈利模式探索,帶來的都可能是競爭對手惡性的競爭,最終再次將你逼入虧損的邊緣。
這個理論用于形容現在的區塊鏈錢包,恐怕再合適不過。今天DAPP火了,大家都去抄襲DAPP。明天閃兌風靡了,大家都去接閃兌。大家都說支付是未來錢包的應用場景,于是大家都去做支付。至于盈利模式,恐怕現在沒有錢包在考慮這一點。于是,今天的今天,當你打開任何一款區塊鏈錢包的時候,你會發現大家都在接DAPP,大家都有閃兌,大家都在做場景。中心化錢包永遠講著“效率”的故事,而去中心化錢包永遠講著“安全”的基礎點。
那么,重點來了,在市場同質化如此嚴重的區塊鏈錢包行業,作為從業者的我們該如何破局?
區塊鏈錢包既是一個金融類產品,也是一個互聯網產品。所以,要找尋這個答案,我們必須從金融以及互聯網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金融
兩千年中國金融歷史,浩浩蕩蕩,歷史的車輪不斷翻滾,卻是在不斷重復上演著同一個故事、同一個規律。這是作為金融行業重要產品之一的錢包,必須要遵循的規律。
1. 蠻荒時代:你是否真正抓住了區塊鏈用戶的核心需求?
區塊鏈錢包用戶究竟想要什么?如果你問100個人,100個人會回答你:錢!錢!錢!幫助用戶賺錢,幫助用戶保護好錢,似乎是每一個錢包都在努力宣傳的點。但是落實到產品功能,錢包真的抓住了用戶的核心需求嗎?
傳統部落時期,人們集聚在一起,只是為了更好的生存。那時候,無論是堯舜禹,夏、商的統治者,更多意義上只是大部落聯盟的首領。人們選擇他們,只是因為他們能讓自己吃飽喝足,所以首領的選擇,從來不是繼承,而是推薦。
這個時候的金融,還處于非常原始的狀態——以物易物。這個部族有的東西那個部族沒有,于是他們相互交換,為的是吃飽喝足。金融的原始屬性在這個時期表現的最明顯:生存。男子狩獵給女子食物,女子織布給男子溫暖,這個部族有鹿肉給另一部族,那個部族有熊掌給這個部族。這是最早的社會分工,是金融最早的形態。
同時,金融的另一隱藏屬性也在這里發生著重要的作用,從而促使人們更加集中的生活在一起,進而出現了夏、商這樣的巨型部落,這一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擔保效應。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覺得原始部落生存靠的是掠奪,集中在一起是人多力量大。其實,但凡能通過交易或者和平方式取得的,沒有任何一方愿意主動挑起戰爭(不包括部落內部的謀殺)。因為不管戰爭的結果是多么的誘人,人們都會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萬一丟掉了性命獲取再多物質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這個時期部落與部落、人與人的交換是比較普遍的。而祭司能夠在傳統部落里獲得這么高的地位(甚至高于首領),除了人們對自然、神靈的崇敬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祭司充當了人們物物交換的中間人。
部落與部落、人與人交換,一斤熊掌可以換幾斤鹿肉?一件衣服可以換幾個貝殼?如果沒有一個中間人做協調,恐怕交涉一天也不會有結果。但是祭司,作為人們精神上的領袖,理所當然的可以承擔起這一“權威角色”。這一“中間人”的概念在后面歷史長河中不斷演化:發行貨幣的價值以銅銀的重量做保證,發行戰爭債以戰爭紅利做保證,發行紙幣以國家主權稅收做保證。發展到現代社會,幾乎無時無刻的金融創新,都要有一個足夠具有公信力的擔保物。
生存本能(后面會再次提到)+趨利避害+擔保,這是人類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視的問題。發展到現代社會,這些原則都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做了全新的演化。比如:日本銀行之間的互相參股擔保,沒有任何一方可以達到壟斷一家公司的程度,進而減小人為風險(避險)。比如在某一項具體的投資上如果有大的企業或者銀行做擔保,大家就會趨之若鶩(趨利)。反之,大家就可能考慮很久,最后還要拉幾個合作伙伴一起來投(避險)。
作為金融產品的區塊鏈錢包,顯然也不能違背這一人性深處的規律:趨利避害。作為錢包,首先是安全,這是重中之重(避險)。然后是便捷,讓用戶用最少的步驟完成目標(趨利)。除此之外,如果能幫助用戶做做資產管理,有一定的升值空間,用戶顯然是樂意接受的(趨利)。其實,目前大多數區塊鏈錢包基本都做到了以上幾點,或者說正在朝著這幾點努力。但是,就像本段開頭提到的,目前的這些功能并未真正觸達用戶的核心需求。
先說趨利,目前我們看到的幫助用戶做資產管理的錢包大多也就是幫助用戶分析下資金流向:你手上的幣價值又漲了,又跌了;再好一點的幫助用戶連接交易所、dapp等各類資源,讓用戶更方便交易。但是其實你仔細研究會發現,上面的這些功能都是過程性指標。用戶看資金流向不是目的,借助這個目標看能否賺錢才是目的;用戶更好的在錢包內完成交易等固然好,但是交易的本質還是為了賺錢。
所以,站在為用戶賺錢角度出發,“趨利“的功能該怎么設計?
- 分析資金流向沒問題,但是如果進一步分析下資金流向與幣價漲跌的關系,是不是對用戶投資的一個參考;
- 分析活躍地址變化沒問題,但是如果能找到活躍地址變化趨勢與幣價的關系,是不是也是對用戶投資的一個參考;
……
簡而言之,就是找到影響幣價的相關因素,比如資金流向、活躍地址、輿情變化等,進而分析出幣價與這些因素的相關程度,給予用戶一個投資參考,我想你的產品用戶一定會愛不釋手。
講到這里,部分朋友可能會有疑問了。說的容易,萬一預測不準不是被用戶罵死?說的容易,但是這個功能更偏向大數據分析了,上哪里去爬這么多數據???
這個問題其實在任何一個產品初期都會遇到,彩電剛開始在美國推出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人用。因為那時候彩電雖然畫面更好一些,但是經常出問題,總是要南修修,北補補,想看一個完整的節目都很難。那你看后來的彩電發展呢?
所以說,不要因為這件事情現在很難做到就不去做,只要它是真正符合消費者底層需求的正確的事,你就要敢于布局,敢于投入。
講完了趨利,下面說下避害。剛才聽完了我上面的描述,想必你一定認為“擔?!笆莻€非常重要并且有效的金融模式吧。但是現在每隔一段時間的金融危機也恰恰是擔保所導致的。我們來舉一個例子:
現在有一個項目,甲資本投了,但是覺得不保險(前面講到了資本有避險屬性),于是拉著乙資本一起投。乙資本一看甲這么強的資本都投了,我也投一點吧。依次類推,一個項目最終會有多個投資人參投。
無獨有偶,乙這時候也看上了一個項目,于是拉上甲一起投。甲一看,之前乙幫我一起投了那個項目,那這個項目我也投一點吧。依次類推,之前拉著乙投資的項目方可能又一起投了這個乙看好的新項目。
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大量的資金盤根錯節并且集中在幾家企業手上,平時經濟一切向好時都好說,一旦轉頭向下,比如發生2008年次貸危機那種情況,幾個項目的壞賬就會引發一個資本的問題,一個資本的問題會引發多個資本同時出問題,最后波及到每個個體的“信心“,發生擠兌,多米諾骨牌一下子坍塌。后面要不是政府積極救市,挽回了人們的”信心“,危機還不知道會蔓延到什么地步。
由此可見,擔保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助力一個好項目越來越好,但是同時也會放大一個壞項目的風險,甚至造成系統性的危機。作為投資端最底層的散戶,往往沒有信息、沒有能力判斷什么樣的項目是個好項目,只能跟著機構投資,最后落得個反復被割的下場(機構也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被割,比如經濟危機)。究其原因,信息的不對稱,還是根本。如果你能看到往期項目的全部發展狀況及投資節點,同時還能有獨立的第三方評級機構幫助進行大數據分析,對散戶、對機構來講,至少會是一個參考。
因此,對錢包產品來說,建立起一個“信息對稱“的橋梁,比如增加項目方與用戶的直接溝通渠道,比如幫助用戶分析往期項目的發展狀況及投資節點,比如引入第三方評級機構,比如借助區塊鏈技術看如何為用戶公開、透明一些信息,對用戶來說會是個比單純提供”交易“、整合工具更好的功能。
錢包本身只是工具,但是錢包為用戶提供的卻不應該僅僅是工具這么簡單,如何為用戶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賺錢邏輯參考),進而滿足他們的核心需求(賺錢)才是根本。以上提到的解決方案只是拋磚引玉,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方案可以進一步交流。
2. 封建時代:跳出死循環,錢包用戶的應用場景究竟在哪里?
如果說剛才講的錢包功能更多是站在投資角度來講的,那么錢包本身作為基礎設施應用,本質還是要解決人們實際應用問題的。這次我們要參考的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所形成的金融格局。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基本都遵循同一規律,不斷循環再循環。剛剛起步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百廢待興的場面。過渡到中期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果這個時候問題解決的好,那么就會出現中興,再延續幾百年,比如漢光武帝中興,比如明朝張居正改革。如果解決不好,就發生了改朝換代,比如秦、隋二世而亡,更迭速度非常快。
從經濟角度來講,這其實是由古代落后的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古代的貨幣制度,往往都是錨定銅、銀等金屬的重量,來設定相應價值的。王朝初期,政府往往都會選擇儲量最大的金屬做錨定(通常是銅,明朝后期才變成白銀),同時人民剛經歷過戰爭,生產生活剛剛恢復,這個時候貨幣相對比較堅挺,人們只需要安心務農,糧食都能賣出個還不錯的價錢。隨著經濟發展一段時間,糧食產量越來越多,但是銅、銀等的金屬產量卻沒有變化,這就意味著:貨幣總量不變,但是糧食供給增多,糧食價格就會下降,“谷賤傷農“的事情就會發生。
如果這個時候國家不作為,糧食就會越來越多,價格會不斷下降,直至達到一個脆弱的均衡(農民勉強可以生活下去)。此時一旦發生天災人禍,農民立馬就會生存面臨問題,只能把地賣出去或者借高利貸,依附那些大地主求生。久而久之,擁有土地的自耕農越來越少,大地主、大貴族通常有免稅特權,于是國家稅收越來越少,為了國家運轉,不得不對農民加稅,于是,一場暴亂隨之而來。
相反,如果國家主動采取一些消耗糧食的政策或者土地改革,比如對外發動戰爭、做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重新規劃土地政策,這個時候國家又會回到糧食與貨幣相對均衡的狀態。漢武帝的征伐匈奴,很多人都說是耗盡國力,但是如果漢武帝沒有及時的消耗一些國力,當時的土地兼并現象恐怕會越演越烈,直至國家面臨危機。明朝張居正改革也是通過國家意志,重新規定了土地的利益分配,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進而讓糧食價格漸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就這樣,中國歷史就在這樣一次次依靠外部供需調整,以及一次次惡性通貨膨脹、緊縮中風雨飄搖了2000年,不斷的循環來,循環去。這個深刻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
一個可以根據國家發展,自由設定的貨幣模型是多么重要。它直接關乎到國家的穩定乃至生存。這種唇齒相依的關系也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下當代的區塊鏈行業:
了解區塊鏈的人都知道,現在無論是比特幣,還是改造比特幣做支付的各個幣,都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這些幣都是一個固定通脹的模型,每年按照一定的比率增發,任何國家、任何人都沒有辦法通過貨幣政策進而調整其模式(只能通過市場回購,具有巨大的風險和不穩定性,容易被狙擊,被惡化)。根據以上所述,比特幣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有效調整自身經濟的工具,因而,也注定無法成為國家法幣的替代貨幣。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虛擬貨幣沒有價值。我們看看最近爆火的穩定幣。
穩定幣,你可以理解成另一種形式的美元。首先,它可以覆蓋傳統貨幣的使用場景:擔保、支付以及價值衡量。同時,這些穩定幣一比一錨定美元,所以價值相對來講比較被大家認可。第三,傳統跨境支付總會面臨轉賬慢、手續費高、安全性低等各種問題。但是穩定幣借助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特點可以保證支付的高效(區塊確認時間,可能是秒計或者分計)、低手續費(gas費,極低)以及安全(去中心化數據算法),確實是一個跨境支付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如果將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金融結合起來,我們會得到一個更好的實際解決方案。對于穩定幣來說,它不是傳統貨幣的替代,而是補充!
區塊鏈錢包作為幫助用戶存儲重要資產的工具,理應肩負起幫助用戶“以更快、更好的方式解決傳統金融問題“的使命,從各個方面結合區塊鏈方案,幫助用戶提升實際應用效率。比如資產融資(STO),比如穩定幣(跨境支付),再比如更加快速的幫助用戶完成一些憑證的認定(比如遺產權、所有權、知識產權等的認定)等等。
同時,我們也要認清,區塊鏈永遠不可能取代傳統銀行的地位,尤其是中央銀行(自由、可控的貨幣非常重要)。它更多只是傳統銀行模式的優化,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補充方案,就像互聯網優化了傳統實業一樣,這對于錢包的“定位”至關重要。
錢包本身只是工具,但是錢包為用戶提供的卻不應該僅僅是工具這么簡單,如何為用戶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解決實際融資、資產認定、支付等問題),進而滿足他們的核心需求(生存/生活,1.1里面提到的)才是根本。以上提到的解決方案只是拋磚引玉,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方案可以進一步交流。
如果說以上的分析其實更貼近于金融模式的分析,那么接下來我們就站在區塊鏈錢包的另一屬性:互聯網,來和大家探討下。
二、區塊鏈錢包:主打陌生人社交+興奮點才是王道
世界上最早的電子錢包是英國西敏寺(National-Westminster)銀行開發的電子錢包Mondex,于I995年7月首先在有“英國的硅谷”之稱的斯溫頓(Swindon)市試用。錢包正式作為支付工具步入歷史舞臺。相對應的,是短短二十年內經濟及消費趨勢的巨大變遷。
電子錢包的出現剛好與互聯網的時間是吻合的??墒悄阒绬?,其實在互聯網剛剛出現的時候所有產品都是收費的,殺個毒要收費,ebay賣貨價格不低,就連看個新聞有時候也收費,活脫脫復制了一套傳統商業模式。但是這一模式后來被360打破了,360通過推出免費模式,一下子把競爭對手都摁到了地板下面。
漸漸地,人們開始習慣于免費模式帶給大家的好處。以至于現在:免費低價幾乎成為了互聯網的代名詞。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免費模式也開始漸漸走不下去了。人們開始麻木于越來越多的免費,同時也發現免費的同時也是套路的代名詞(體驗十分鐘就開始不斷刺激消費),于是對一些免費的東西開始反感,尤其是培訓行業動不動就有人在街頭問你:學英語嗎?免費試聽,不好不花錢。
現如今,人們開始步入社交時代。自己領一份好東西,也要分享一份給好友。自己覺得好玩的東西,也希望身邊的朋友都能覆蓋到(比如美團外賣、拼多多、瑞幸咖啡)。人們越來越熱衷于有趣、有利益、有社交感的東西。
與此同時,傳統金融領域一些大家被認為是“鐵律”的規則開始變化:創造產品的人不應該、也不能獲得這么多的利潤,應該與貢獻利潤的人分享。每個人都可以因為在這個產品里做出了更多的貢獻進而獲得更多的利益,進而繼續激發自己的產品貢獻熱情,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不是“烏托邦”,這就是區塊鏈所認可的商業邏輯,也被諸多用戶所接受。
區塊鏈錢包作為現代化的產品,當然也要從深層次滿足人性需求,首先它是一個金融產品,其次它是一個互聯網產品。作為金融產品,它要承擔的作用就是幫助用戶重塑利益分配規則,多貢獻多得(公平)。作為互聯網產品,它要更好的激發用戶的社交屬性,借助社交的模型帶動產品發展。最后結合“社交分享+利益平等“,進而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運營”。
那么從現在的區塊鏈錢包出發,究竟該如何做到這一點?
目前行業內的區塊鏈錢包多如牛毛。但是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基本都是同質化的產品。如果站在產品角度細分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只有功能,沒有任何運營點的錢包;一種是有一定社交運營屬性,但是形式差不多都是類似于傳統互聯網熟人社交的玩法(見的最多的是copy支付寶種樹搶能量這種的)。
對于沒有任何運營點的錢包來說,想通過一些運營手段來做用戶增長、留存等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產品內沒有觸達用戶,和用戶對話的路徑,更提不上轉化用戶。這也是目前錢包產品存在的一些誤區。看到別人有什么好的功能就想做,好不容易做完也不配合做一些運營點,運營永遠只能借助社區等產品外的地方配合推廣產品。于是,產品累計了許多功能,但是哪個功能都無法做精細化運營(沒有運營點),用戶增長曲線永遠是一個峰谷(活動期間),然后又平了,用戶始終無法實現持續運營和持續增長。
另外一種類型的錢包則是知道錢包確實要有一些運營點配合產品。同時也看到了社區、社交屬性對產品的重要作用,但是沒有用對運營方法。目前這些社交屬性玩法的錢包產品,更多的是應用類似支付寶種樹以及最簡單的分享給獎勵這種。在有糖果激勵的時候,人們會為了具體的利益而去完成一些推廣。一旦獎勵沒有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用戶活躍的大幅減少。
至于類似搶能量、搶幣這件事情,往往都是開始的時候比較火熱。過了一段時間,用戶的活躍度就會大幅下降。其實,這個道理想想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對于用戶來說,搶幣,互相點贊這樣的行為更適合于熟人社交這樣的場景。你很難想象一個陌生人每天搶你的幣是種什么樣的體驗。你也很少會主動邀請一個陌生人來幫你點贊、集能量啥的。所以其實,你在淘寶、支付寶看到的這種玩法更多是你的朋友在社交的一頭不斷刺激你:比如提醒你,xx又來給你澆水了,你多半也會給他澆個水作為回禮。
作為以陌生人為主要對象的區塊鏈行業,其實陌生人社交比如陌陌,脈脈的一些功能會更加合適些。比如基于某一話題的圈子 、廣場,有相同話題或者愛好的朋友即便彼此不是很熟悉,也可以有話題聊(比特幣還會跌到哪,求幣圈基礎知識大全等),慢慢的就會變成朋友,進而更好的留在平臺,創造更多的內容,形成良性循環。
另外一些比較獵奇的功能,比如幣圈八卦、幣圈無秘、樹洞;比如主動推薦你一些你感興趣的內容,這些都是相對來說對用戶的一些“興奮點”功能,也是被市場證明不錯的破局點。
“圈子社交+獵奇“,配合產品功能的運營點,再加上一個平等的利益分配系統,這個才是區塊鏈錢包的突破之道。當然,這里面我要指出兩個誤區,一個是陌生人社交是核心并不等同于放棄熟人社交,節假日做個小活動,讓用戶可以給身邊的朋友送點福利、祝福決定對提升留存、活躍有一定幫助。不通過砸幣做用戶增長并不等同于完全不投入資金。事實上,我認為現在的區塊鏈用戶,幣依然是一個巨大不可替代的吸引點,只是花費的方式要深入考慮下,花在刀刃上。
文章寫到這里,就接近尾聲了。
2.4萬錢包之爭,必然是一個血腥殘忍的戰爭。能存活下來的必定是在這一領域有極具前瞻性,或者運營策略非常獨到的企業。記得王興在千團大戰中脫穎而出時,別人采訪他,問他勝出的原因。他的回答耐人尋味:“我覺得我做對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在別人瘋狂補貼擴張的時候積極的布局,一件事情是在補貼方面什么也沒做?!?/p>
謹以此文,送給所有做區塊鏈錢包的朋友們。希望大家都能成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成為笑到最后的那個人。
本文由 @王宇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韭菜思維:就是找到影響幣價的相關因素,比如資金流向、活躍地址、輿情變化等,進而分析出幣價與這些因素的相關程度,給予用戶一個投資參考,我想你的產品用戶一定會愛不釋手。
看到幾行就不想看了。錢包這種東西能夠共享單車去比么?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邏輯有問題
作者這樣去對比個人覺得確實有問題,畢竟共享單車是一個資本的游戲,基本看誰投入的多突圍的概率更大。我想作者更大的目的是想證明錢包的產品數量大,故而一些小差異或許就能讓產品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