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給公益帶來什么?
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數據永久留存等特性。公益領域對信息透明化有著較為強烈的需求,區塊鏈的特點可以很好地與之結合。本文分析了公益場景的用戶劃分、產品目標以及痛點分析,介紹了區塊鏈公益解決方案和平臺架構。
本文基于一個區塊鏈公益平臺,側重從產品角度思考反饋和激勵在公益產品中的應用,利用個體自私的心理達成了公益氛圍的持續向上。
在公益產品中,公益信息透明化反饋很重要。反饋是用戶和平臺之間的天然紐帶,它將自我利益和公益項目利益綁定,拉進了用戶和公益項目的心理距離,讓用戶成為這個公益項目的一部分。
作為平臺,應該抓住多數用戶的虛榮心理、以及做好事渴望被看到(或表揚)的心理,利用富有儀式感的表現方式,輔助以情感真摯的內容來打動用戶。
激勵的好處在于,讓公益上的付出多了一種形式存在于用戶心中(時間幣),增加普羅大眾在公益項目上的參與欲望(假定“參與欲望 = 獲得感 — 付出感”)。用戶參與公益不僅收獲了內心的滿足,還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時間幣獎勵。
一、用戶劃分和產品目標
在商業場景中,用戶類型的劃分通常要考慮年齡、職業、性別和受教育程度等多個維度。在公益場景中,依據商業場景劃分的不同類型的用戶在公益意愿上的表現差異可能并不明顯。
公益意愿受社會文化以及人之天性的影響,因此過于細致的用戶劃分反而不具有較大意義。另一方面是,本文所參考的項目主要針對大學生,目標群體的特征本就明確。
因此,在公益場景里,根據用戶在和精神和行動層面的體現,我們定義了四類用戶,以下分別用A、B、C、D代指。這里備注一下大致的劃分依據:
- 精神層面:是否較為關注公益事件,或發表相關感想,表面上是否積極。
- 行動層面:是否經常參加具體的公益行動,如捐贈資金、物資和志愿服務等,行動上是否積極。
我們的目標:
- 更多的“普通人B”→“完美用戶A”;
- 更多的“冷淡人士C”→“普通人B”;
- 更多的“行動家D”→“完美用戶A”。
二、現有公益場景的痛點分析
1. 傳統的公益信息反饋
近年來,公益機構信息缺乏透明的問題常見諸報端。比如前不久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網民對武漢紅十字會等機構產生質疑和不信任感。
在傳統機制下,公益機構接受到的捐贈資金、物資和服務的來源和去向很難被真實記錄和追蹤。公益機構對于公益數據的管理處于中心化的地位。
在監管有限的情況下,即使有數據記錄也難以消除公眾的不信任感。此外,公益數據存在被篡改的可能,這是中心化數據庫無法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公益平臺難以給用戶帶來真正想要的反饋。一方面信息不透明讓反饋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現有的反饋機制難以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
2. 為什么要做反饋&什么才是用戶想要的反饋
根據上面的用戶劃分和調研可知,當出現負面公益事件時,公益機構的公信將受到考驗。
與此同時,用戶A、B的公益積極性受影響較C、D大,公益積極性受影響難免會反映到后續的公益行動上。
這是一個正反饋系統,如果沒有官方監管和媒體監督等機制,長期下去會嚴重影響社會的公益文化和氛圍。
公益信息的不透明難免讓公眾產生疑慮。究竟有沒有人暗箱操作?有沒有人以權謀私?
早些年出現的“乞丐詐捐”現象也是同樣的道理,許多人為避免被騙或捐贈錢物被濫用,索性不做此類公益了。
從產品目標出發,思考兩個問題。普通人為什么做公益?什么情況下他們會多做一點公益?
在普通的公益平臺,我做完公益后,可能擔心志愿行為沒有被記錄。
為什么擔心沒有被記錄呢?
因為沒有被記錄,會有種白白付出的感覺。
做公益不是不圖匯報嗎?
對啊,但如果能收到反饋我會很開心。
從同理心出發,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多數人都不可能是圣人,假使公益不求回報很多人能接受,但我們可能無法接受自己對公益的熱情和付出看不到任何結果和反饋。
貧窮、疾病、歧視等社會現象即使短期內看不到完全消除的跡象,但只要我們的行為可以帶來一點改變,也有人愿意去做。
公益也是如此。人性可能經不起考驗,沒有多少人愿意將熱情投入到一片汪洋中而泛不起一點浪花。
在公益產品中,公益信息地透明化反饋很重要。
反饋不僅僅包括資金、物資和服務,還應該包括項目后續的進展情況。
反饋是用戶和平臺之間的天然紐帶,它將自我利益和公益項目利益綁定,拉進了用戶和公益項目的心理距離,讓用戶成為這個公益項目的一部分。同時,反饋也是一種心理激勵,滿足了用戶做完公益后的情感表達需求。
用戶想要的反饋也并非簡單的項目信息匯報。
作為平臺,應該抓住多數用戶的虛榮心理、以及做好事渴望被看到(或表揚)的心理,利用富有儀式感的表現方式,輔助以情感真摯的內容來打動用戶。形式可以豐富多樣,比如在app內可以設計感謝信和志愿簽字墻等方式。
3. 傳統公益激勵的不足
由于存在手工記賬、管理混亂、缺少監管等原因,傳統記錄方式存在諸多弊端。此外各個公益機構通常只記錄各自的數據,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整理部門,想將這些數據整合在一起的可能性較低,公益機構之間存在多個數據孤島。
不同的公益機構的福利兌換往往標準不一,且大多只能在同一公益機構使用,這也讓激勵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4. 為什么要做時間銀行
如果公益數據能夠流轉而不再是數據孤島,就有機會建立時間銀行。所謂“時間銀行”,是指用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來量化志愿者的付出,并借鑒銀行“當下儲存、未來支取”的存兌模式,實現志愿者群體互利共贏的公益新形態。
如果采用聯盟鏈的形態,可以將各類公益機構吸納進來并打通內部數據。比如用戶參加了聯盟內機構組織的公益行為并獲得時間幣,就可以去聯盟內其他公益機構兌換服務,即使聯盟內某家公益機構消失,也不影響時間幣的兌換,激勵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時間銀行可以帶來什么?
時間銀行的目標是吸納盡可能廣大的用戶參與到公益中來。某種程度上,利用個體自私的心理達成了公益氛圍的持續向上也未嘗不是件好事,這樣可以達成雙贏。
試想一下,做完公益不僅可以看到項目的后續進展和反饋,還可以獲得“時間幣”來兌換服務,這何嘗不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呢?
只有降低對公益的道德門檻,公益才能喚醒更多普羅大眾的參與熱情。
激勵的好處在于,讓公益上的付出多了一種形式存在于用戶心中(時間幣),增加普羅大眾在公益項目上的參與欲望(假定“參與欲望 = 獲得感 — 付出感”)。用戶參與公益不僅收獲了內心的滿足,還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時間幣獎勵。
時間幣的消費滿足了用戶爽的需求,刺激用戶獲得更多時間幣。
當然,這是建立在對兌換物品或服務的精心設計上,比如可以加入個性化、時尚潮流、稀缺等元素,迎合不同類型用戶的特點。傳統的兌換福利目前看來吸引力仍然有限。
三、區塊鏈公益解決方案
在區塊鏈平臺平臺,我們希望實現公益數據全流程收集和信息透明化反饋,通過時間幣的機制達成公益的正向激勵。
1. 數據全流程收集和信息透明化反饋
新的用戶加入,便擁有唯一的身份合約作為唯一身份檔案,其記錄了用戶的所有公益數據。每當完成公益項目后,可以根據已有的標準獲得相應的時間幣。
公益機構會在原有的公益系統中為用戶錄入所有數據,數據會自動記錄在用戶的身份合約里面。
數據的修改需要提交申請并經過管理組同意,之后會將修改后的數據存證,同時記錄修改的操作過程。區塊鏈一經上鏈不可修改,即使更新了數據,舊有數據和更新后數據也會同時存在,不存在數據替換和丟失的情況,保證數據不存在惡意篡改以及可溯源。
同時,區塊鏈由多個節點組成,每個節點均保存著所有的鏈上數據,少數節點出現問題不影響數據的安全性和完備性。
2. 時間幣交易
區塊鏈記錄著所有用戶的公益數據和時間幣信息。當用戶需要通過時間幣兌換相應服務時,交易可根據智能合約的規則來執行而無須中間人,同時交易數據也會被記錄。
四、區塊鏈公益平臺架構
五、總結
區塊鏈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點能夠很好地和公益結合??傮w來看,區塊鏈的應用可以提高公益信息的透明度。同時也應該看到,公益信息反饋要有新的表現方式,如何讓反饋加深用戶和公益機構間的深層聯系也是需要考慮的。
時間幣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維系的一個信任體系,其技術實現和價值信用有一定的基礎,時間銀行的出現讓”做公益是另一種形式的回報“的價值理念能夠更好地被踐行。
區塊鏈技術的潛力不可忽視,但是否要用到區塊鏈,仍取決于區塊鏈能解決什么問題、創造什么價值?
好的公益平臺需要對反饋和激勵機制精心設計,區塊鏈從技術層面解決了傳統的反饋和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從公益角度看,區塊鏈大有可為!
作者:星二馳:2年互聯網產品創業經歷,參與過社交、教育、公益和區塊鏈相關產品的策劃。
本文由 @星二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很不錯的文章,目前花唄的一個公益活動確實是與區塊鏈相結合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路徑:支付寶-花唄-文物守護)
非常不錯
區塊鏈相機。
不錯
可以認識不,大神
當然 lhkpa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