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區塊鏈”標簽就無敵了嗎?
為“區塊鏈”而“區塊鏈”蹭熱點的項目就是一個坑;如果不能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不可逆”特性大幅提升項目效率或者大幅降低項目成本(與中心化解決方案相比),這樣的項目請直接忽略;現在絕不是投資ICO虛擬貨幣資產的最佳時機(如果你投資區塊鏈底層技術另當別論),因為公權力不保護,從而使風險不可控。
一、區塊鏈的實質是什么?
簡單地說,區塊鏈就是去中心化的、不可逆分布式總賬系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數據庫,這里的關鍵詞是“去中心化”、“不可逆”。
“去中心化”,就是沒有中央級的控制節點,區塊鏈所有的工作都是按照一種工作模式(共識機制)由參與者共同推動,理論上沒有哪一個節點是中心,去掉任何一個節點,整個網絡不受影響,依然可以正常工作,只有超過總數50%的節點都遭到毀壞,才能從根本上影響整個區塊鏈網絡的工作機制。因此,區塊鏈的參與節點越多,越分散,就越不容易在整體上被破壞,從而比中心化結構擁有更頑強的生命力。
“不可逆”,說的是以哈希算法為基礎的密碼學記賬模式,從數學角度而言,哈希算法只能正向運算,逆運算幾乎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破解比特幣的哈希逆運算,需要動用現有全球的全部計算機,用上百年時間才可能破解成功,從而使這樣的逆運算變得毫無意義)。由于哈希算法的不可逆性質,決定了區塊鏈這種技術的不可篡改性質,也就保障了整個鏈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二、在很多領域,區塊鏈技術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正是由于“去中心化”和“不可逆”的獨特性,區塊鏈這種體系目前只適合于有限的應用領域,比如,需要以“信任”為基礎的應用場景,如何快速、無風險地信任對方并進行協同工作,這就是區塊鏈的價值所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通過“去中心化”、“不可逆”特性顯著提升系統效率;與中心化方案相比,沒有顯著的降低成本的優勢,那么區塊鏈就不是理想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還有以下固有的特點,在某些情況下是固有弱點:
1、數據確認和寫入的效率不高,需要超過50%以上的節點認可,數據才會被正式寫入區塊鏈并不可更改;這比直接寫入中心節點的效率要低很多(好處是,只要不把網絡中大部分節點摧毀掉,數據是不會丟失的,也沒有人可以篡改數據)。
2、由于區塊鏈中數據的傳輸采取廣播的方式,需要各個節點確認(如果涉及虛擬幣,還需要用到交易雙方的簽名秘鑰腳本驗證),這些操作會導致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數據冗余,這種能源消耗和數據冗余在貨幣流通中也許是必要的(比特幣交易和挖礦就是采用這種方式),但是否每一種區塊鏈應用都采用區塊鏈這種高能耗高數據冗余的方式,就是值得商榷的事情了。
3、區塊鏈中的數據傳輸,需要大量犧牲用戶的隱私性,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否能接受,是個未知數。由于區塊鏈的數據傳輸采用廣播的方式向各個節點發布,理論上區塊鏈網絡中的每個節點都可以通過合法的獲取鏈數據來分析你在區塊鏈中的網絡行為,你愿意嗎?使用比特幣挖礦和交易,是因為網絡中的各個節點需求驗證你的比特幣“輸入”和“輸出”的合法性,所以大家還算能接受這種廣為告知的信息傳播模式,但是其他信息你愿意和網絡上的其他人共享嗎?
4、就數字貨幣交易而言,目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其交易機制缺乏效率,比如,用虛擬幣買一杯咖啡,真的有必要讓全網都知道嗎(但比特幣就是這樣運行的呀)?這的確與我們現有的支付場景有很大沖突。
三、區塊鏈技術遠未成熟
目前區塊鏈真正落地得到市場認可的只有比特幣,其他的區塊鏈都處于平臺搭建(比如“以太坊”)或者干脆處于概念論證研究階段,其技術遠遠未成熟到可以大規模普及應用的階段,所以,現在對區塊鏈的研究,大型機構都處于底層設計階段,比如“超級賬本項目”(IBM、微軟等IT巨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意在掌控區塊鏈的技術標準)、比如“R3”(這是世界知名金融機構旨在與各國法幣相聯系的聯盟鏈,實際上是中心化法幣與去中心化趨勢的一種折中)。底層架構尚未完全確定,大規模應用當然無從談起。
你可以把區塊鏈的現狀想象成當年windows平臺和linux平臺都遠未成熟的時候。這時你去投資區塊鏈,首先要想想,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操作系統層面)是不是你的菜。
四、共識機制分析
區塊鏈之所以可以去中心化地運行和工作,是因為有一套網絡內參與節點共同認可的“共識機制”。
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PoW”,以網絡算力為基礎的“工作量證明共識”。這也是形成現在比特幣“礦主”的話語權越來越大的原因所在(誰擁有的算力大,誰挖到的比特幣就越多,從而出現專門挖礦的“礦機”、“礦池”和“礦主”),已經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當初中本聰設計比特幣時的那種共享、平等的初衷。
“PoS”,即權益證明共識,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硬分叉和最終性問題(即何時結束認證),DPoS以POS為基礎,引入專業記賬人,但還是沒有解決最終性問題。況且,PoS共識目前沒有成熟的項目落地并被社會各界所接受。
五、目前熱炒的區塊鏈項目:以“以太坊”為基礎的代幣ICO
目前熱炒的區塊鏈項目基本上是以“以太坊”為基礎的代幣ICO,本質上就是另外一種“比特幣”式的數字資產。
簡單說說“以太坊”。以太坊是一個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底層平臺(有點操作系統和開放式開發平臺的味道),它有兩個特點,一是開發者可以在以太坊平臺上自定義發行虛擬貨幣,在技術上完全沒有障礙,分分鐘就可以開發出一種虛擬幣。至于這些種類的虛擬幣是否有信用,是否被市場所接受,就另當別論了。二是正式在以太坊平臺上發布的各種應用,是需要以太燃料(“Gas”)來作為驅動的(防止出現無效率的應用無限運行下去從而占用以太坊的資源),Gas的獲得有兩個途徑,要么通過以太幣來買,要么通過真金白銀的法定貨幣去買,所以,在以太坊上發布應用,是需要成本的,現在以太幣漲得很火,甚至有追趕比特幣之勢,原因就是要在以太坊上把應用跑起來,必須獲得大量的以太燃料(“Gas”),以太燃料(“Gas”)則需要大量的以太幣,從而使在以太坊平臺上發布應用的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同比特幣相比,以太坊提供了圖靈完備的腳本開發,這和比特幣的非圖靈完備是不同的。比特幣的二次開發潛力有限,作為一種貨幣,比特幣的這種非圖靈完備也是必須的。
那么,完全拋開以太坊,單獨發一種虛擬幣,可以嗎?技術上當然可以做,但是需要重頭開始,開發周期長,又沒有以太坊所積累的在開發者中間的信譽,另起爐灶的難度和推廣成本只能比以太坊更大。
六、目前只要是在發虛擬幣搞ICO的,政策風險都無法控制
現在不僅僅是在中國,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政府都對虛擬幣采取了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所以,現在其實并不是大規模ICO的最佳時機,因為缺乏必要的產權保護,虛擬幣的產權得不到來自公權力的保障,這個風險對投資者而言,是無法承受的。
一個支付行業的大哥(土豪級人物),和我聊ICO的事情,我給出了中肯但是不那么合時宜的建議——現在在國內ICO(募集,也叫“配額度”)是觸碰政策紅線的事情;而其他區塊鏈應用還遠遠沒有成熟,所以我勸他再等等或者投資區塊鏈的底層技術。
七、如何判斷一個區塊鏈項目是否靠譜?
只需要問下面幾個問題:
- 該項目現有中心化解決方案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逆”特質,是否能顯著地提升效率或者大幅度降低成本?
- 如果是代幣的ICO,募集地的政策法規是否能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
試舉一例:
區塊鏈被認為是跨境支付的有效解決方案,是因為,目前跨境支付的兩國之間的清結算流程非常繁瑣,涉及匯率、軋差等等諸多因素,導致跨境支付的清結算效率低、成本高昂;而區塊鏈的“不可逆”特性和數字密碼學的天然優勢,可以大大簡化清結算流程、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并有效降低清結算成本,這就是一個靠譜的區塊鏈項目。但是,跨境支付需要參與清結算所在國的央行達成單獨的貨幣交易諒解,所以必須有政府的參與才能真正實施落地。
因此,雖然2018年開年都在熱炒區塊鏈,我還是得潑點冷水——別以為貼上“區塊鏈”標簽就無敵了,還差得遠呢!
本文由 @kevin.H.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多謝關照,我最近在寫有關共識機制的系列文章。微信:KevinStewart,不過目前我在休假,具體事宜可春節后再談。
以前人們對待新事物大都是畏懼,而現在都是盲目跟風帶節奏。作者寫的很中肯
多謝鼓勵!共同學習
我有兩點關于區塊鏈的疑問望作者解答:1.既然是去中心化,那建立這個區塊鏈的人或機構不算是中心嗎?2.在區塊鏈最起始階段如何保證“記賬系統”的真實性?
1、發起區塊鏈項目的人或者機構,可以被當作是第一個節點,即創始節點和創始區塊;在沒有其他節點相應的情況下,無所謂成鏈成網;一旦有追隨節點加入,只要創始節點的總算力低于50%,那么創始節點就失去了對該區塊鏈的控制權;加入的節點越多,越能稀釋創始節點的權重,這種機制本身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模式。2、創始區塊在創建之時,整個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必須公開,這樣才能取信于其他節點加入;如果創始節點可以造假,那么等于這個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本身有問題,要么根本無法按照這個共識機制推進區塊鏈的復制和生長;要么其他節點也可以造假,因為創始節點和其他節點在等級上沒有任何分別,創始節點可以做的事情,其他節點一樣可以做;如何出現這種情況,等于宣告該區塊鏈項目實際已經失敗,因為它沒有做到“不可逆”。
謝謝您的回答,對我很有幫助,能麻煩您再解釋一下你文中提到的“算力”,以及“挖礦”的原理么?
關于“算力”、“挖礦”這些概念的原理,我將在下一篇文章做詳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