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創業路線圖(九):怎樣的競爭策略最聰明?

5 評論 10226 瀏覽 39 收藏 10 分鐘

其實研究一個新興市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市場的繁榮依靠眾多廠商共同的培育和耕耘。

同領域的SaaS公司很容易陷入惡性競爭的局面中,這應該是中國獨有的現象。我在2015年初拜訪硅谷的SaaS公司時,美國SaaS創業者們說他們不會選擇搶既有細分賽道,而是在別人的創意旁邊另辟蹊徑,也就是說他們更喜歡差異化策略。

一、為何中國SaaS公司會陷入激烈競爭呢???

我判斷有3個因素:

  • 一是前2年中國熱錢比美國更多,拿了投資的SaaS廠商在競爭過程中更傾向以“銷售額”為導向而非最求“利潤”。
  • 二是中國人創業熱度高,大量創業者沒有商業經驗、也缺乏保護現金流的實際經營企業的經驗,容易做出激進決策。
  • 三是國有壟斷企業的高額利潤在商業環境中形成了一個假象,“先用低價干掉對手,我們未來再提價”。

二、錯誤結論的來源

咱們先討論一下第3點,國家政策壟斷和市場壟斷是一回事嗎?當

然不是,看看滴滴合并快滴和Uber之后的競爭格局就知道了,只要看到你有高毛利率,美團、高德會來搶,易到也能再融到錢繼續和你玩,新的玩家還會再出現……

因此,在自由競爭的局面下,不存在長時間的壟斷利潤,以下這些都是錯覺:

  • 1999年,沒有一家軟件公司能打敗微軟了!——?微軟股價在2016年才回到1999年的高度,用了17年時間……
  • 2010年,淘寶壟斷了電商!——?之后京東很快通過物流奇兵拿到頭部市場,至今看不到菜鳥如何能打破京東物流的效率優勢……
  • 2013年,百度搜索第一!?——?現在要加上限定詞“PC”,今天在移動端“推薦閱讀”更受歡迎,因為屏幕太小了、手機輸入搜索關鍵詞很不方便……
  • 2016年,微信的流量入口地位無人可以挑戰!——?結果2017年出來個“抖音”……

今年5月我在中歐EMBA參加“態馬”商戰模擬,最大感受是:傳統行業比互聯網行業更理解商業的本質,毛利率是企業生存的命根子,不要毛利的競爭是不理性的。

三、說完理論再說說實戰的慘狀

銷售團隊大多是充滿狼性的,在客戶那里遇到競爭對手都有戰勝對手的強烈愿望。在團隊內部,也很容易形成“樹靶子”的風氣,這不是壞事。有標桿、有靶子,Leader們更容易激發銷售團隊的斗志。

我最近6年服務的SaaS公司亦是如此,2014年十幾家友商一起揚帆競爭局面還算正常,2015年與主要友商的競爭就非常激烈了。當時我就覺得友商在價格和其它一些方面沒有底線,我善意地相信后者是基層員工個人行為,這里只討論價格戰的問題。

當年價格競爭非常離譜,到了月底我每天面對一大堆低折扣審批。惱火之余,我畢竟還得體諒一線的兄弟們的業績壓力,我自己是千人營銷團隊的老大,也背著每個月增長25%的任務,所以只能批批批……

今天抽身看當年這些情況,我的總結是:產品同質化后,價格競爭無可避免。當時產品價值以外勤管理為主,雖然也有銷售團隊能用得上的其它功能,但每個客戶用法都差不多,用哪個產品差別也不大。這時候,就是拼銷售的能力和價格了。

阿甘在美團時有一個方式,我沒實踐過,大家可以參考:折扣審批在系統中嚴格按流程執行,與標準不符的,系統就不允許簽合同,阿甘也不會特批。這樣銷售遇到阻力,就會往外在客戶身上想辦法,而不是朝內設法走特殊通道。

當然,美團的特點是地推、大量、小單、與小B分成,這個與管理SaaS不同,大家自行判斷是否適用。

四、市場競爭的本質

其實我們去研究一個新興市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市場的繁榮依靠眾多廠商共同的培育和耕耘,那些急功近利的廠商,很快會被邊緣化;那些認真對待客戶需求的廠商們,會通過Marketing教育客戶、通過良性競爭提升產品價值和服務能力,讓客戶滿意、進而吸引更多企業變成客戶,做大整個蛋糕。

正巧我2個前東家,華為和威立雅水務都是這樣的例子。深圳同城的華為和中興,一路在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激烈比拼中提升了對手的戰斗力;巴黎同城的威立雅水務和蘇伊士水務,一個在塞納河南岸一個在北岸,一路比拼,最后在全球前3大水務公司中各占一席。

所以我們緊盯的不應該是競爭對手做了什么,而應該是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是否讓客戶滿意?

以我過去6年的經驗看,很多時候友商也昏招不斷,keep?one eye on it,就足夠了。不必事事跟進,不必經常開會討論對手怎著了,不要分心、做好自己事兒才是關鍵。因為市場競爭的本質是實力,而非花招。

五、從更高視角看待競爭問題

總的來說,我認為應對競爭的關鍵還是應該初期就在公司戰略、產品定位上做好定位。

SaaS是為企業客戶服務的,企業的情況千千萬萬,不同SaaS廠商完全可以在產品價值上找到差異點。即使產品類似的,也可以在實施交付形式和服務上找到差異點。

拼價格只能一起死,看看競爭后各方的慘狀就知道了。

至于用“買2年送1年”的方法,也是變相降價,更是自尋死路,這樣折扣更低,毛利損失更大。而且未來2年沒有續費,服務團隊自然會輕視對他們的服務。因為無論你怎么考核活躍率,能見到“錢”的續費率畢竟才是更重要的指標。

我這里不是鼓吹建立價格同盟,90年代的“家電價格同盟”就是個鬧劇,我強調的是產品差異化定位和堅守毛利率底線。

這里還有一個例子很有意思,昨晚我和一個在健身門店SaaS領域很成功的CEO交流,發現他們的價格很堅挺,而競爭對手在目錄價格只有其一半的情況下還無底線打折,結果反而是對手崩盤、他們實現公司整體盈利,為什么?

我推導一下被迫走低價策略公司的狀況:客單價低——銷售不掙錢——招不到優秀的銷售——銷售沒能力打動老板——只能用更深的折扣說服客戶……這顯然是一個惡性循環。

相關閱讀

八個階段闡述:SaaS創業路線圖(上)

八個階段闡述:SaaS創業路線圖(下)

SaaS創業路線圖(三):如何打造核心營銷團隊?

SaaS創業路線圖(四):產品打磨階段各個角色怎么配合?

SaaS創業路線圖(五):銷售模式和營銷組織演進

SaaS創業路線圖(六):如何高效擴張團隊?

SaaS創業路線圖(七): 做不做定制開發?

#特邀作者#

吳昊,微信公眾號:SaaS白夜行,紛享銷客天使投資人、前執行總裁。20年企業信息化和6年SaaS營銷團隊創新經驗,每天一篇2000字SaaS創業文章的堅持者,目前正處在從創業者向投資人的轉型過程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特邀作者

吳昊,微信公眾號:SaaS白夜行,SaaS領域知識沉淀者,《SaaS創業路線圖》作者。每年與100位SaaS創始人深度交流,結合實戰不斷在公眾號及視頻號做內容輸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第八篇去哪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第八篇呢

    來自廣東 回復
  3. 學習了 謝謝

    回復
  4. 正循環,為客戶帶來價值,為公司和自己帶來收益,

    來自河北 回復
  5. 學習了,商業上的循環很有借鑒意義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