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產品反思錄:從拆解租房需求到產品定位

13 評論 5517 瀏覽 60 收藏 14 分鐘

10個人,10個月,100萬,3款產品,我們在變幻莫測的租房領域做了一些探索,犯了很多錯誤,也學到一些經驗,希望本文能對在路上的你有所助益。

拆解租房需求

首先,讓我們用一句話來定義團隊要解決的元需求—讓租房變得更簡單

聽到“租房”兩個字,大家腦海里最先聯想到的產品是什么?58同城,鏈家自如。

毫無疑問,在互聯網的早期階段,以這兩款產品為代表的租房平臺確實讓租房變得“簡單”。

簡單在哪里呢?

  • 房東告別了滿街貼小廣告的時代,在家里只需花一杯咖啡的時間,即可發布招租信息。
  • 租客的找房效率大幅度提高,只需在上班的地鐵上滑滑手指,就可以篩選掉兩位數的房源。

信息對接的效率提高后,房東和租客的匹配度也同步提高,因此在早期階段,58同城確實解決了“效率”和“準度”這兩個核心問題,從而讓租房變得“簡單”。

那么,為什么今天的租房不再“簡單”了呢?

成本被推高了。

在過去的10年中,中介毫無疑問是主要推手之一。

中介做了什么?

  • 中介通過資本壟斷了一線城市大部分的優質房源,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用戶在任何一個租房平臺上找房都翻不出中介的“五指山”。
  • 中介之間的惡性競爭。為了壟斷和擴張,不斷蠶食租客的權益,租金一漲再漲。
  • 中介日常在網絡平臺上發布大量房源信息,稀釋房源信息質量,以達到壟斷信息的目的。

總體來看,當前中介的體驗并不是很好。站在中介的角度看來,出于自身發展需要,自然希望服務更多的用戶,賺取更多的酬金。

但是在收取高昂服務費的同時,卻沒有提供與之相匹配的服務。

讓我們看看租客面臨的有限選擇:

  • 支付高昂的服務費,節省時間,從中介處購買房源信息,承擔中介跑路的風險。
  • 在租房平臺上花費大量時間篩選房源,碰運氣。

再看看房東的選擇:

  • 在中介的電話攻勢下繳械交房,坐收租金,但是要承擔房屋被改造和中介跑路等風險。
  • 在租房平臺上發布信息。大概率會淹沒在中介的信息洪流中不見天日,從而蒙受損失。
  • 利用自己本地的人脈出租。

一線城市的租房市場可以說一直處于“賣方市場”,在當前的市場下,中介處于主導地位,租客和房東的選擇都是有限的,而租客更是處于食物鏈的底層。

現在租房市場面臨的狀況,比早期階段更加復雜:除了原先的“效率”“準度”問題,還增加了“信息壟斷”“租房成本高昂”等問題。我們希望圍繞這些問題,重新梳理“中介”“房東”“租戶”三者之間的關系,下面是我們迄今為止在產品上所做的一些探索。

產品定位的三個階段

首先讓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些項目背景。

創始人: 國內某長租公寓運營總監,在長租公寓領域有一定的資源積累。

投入資金:約100w

試點城市:廣州

接下來為大家展示我們團隊在不同階段給出的3個產品定位。

第一階段

定位:“面向一線城市租戶的找房導航網站”

通過調研,市面上除了58和自如之外,還存在著一批“小而美”的租房平臺,根據長尾理論,如果我們增加這些小平臺的曝光率,可以在提高租客們找房效率的同時,完成產品初期的引流任務。

最理想的情況是:用戶通過我們的網站在各個租房平臺之間相互跳轉,以實現找房的目的,同時導航可以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攻略內容,以此增加粘度。

每年的3月份是北上廣的第一波租房潮,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推出產品。但就結果而言,數據很差。

讓我們用簡化版的Kano模型找找問題所在:

在Kano模型中,用戶期望值和產品體驗的落差一目了然:

租戶們普遍認為在導航網站里找房子“很費力”,因為房源的入口在導航里埋得特別深,再加上當時的頁面邏輯也有問題,這就導致用戶在網站里特別容易“迷路”;而且沒有好的方式能讓用戶在各個平臺間順滑的“遷移”,用戶離開其中一個平臺的同時大概率會直接跳出導航網站。

用戶不能收藏具體房源,只能收藏平臺網址,導致產品粘度很低。

團隊的本意是從“效率”出發去解決租戶痛點,但是在現在看來,導航這種形式是“隔靴搔癢”式的解決方案,不但沒有提高用戶的找房效率,那些“小而美”的平臺也沒有獲得更多的關注,用戶的關注點仍然在那少數幾個傳統平臺上。

用戶找房的基本需求仍然是“房源”,埋頭做產品的我們忽略了這一點;當用戶們進來第一眼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沮喪和離去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打個比方:

老王肚子餓想吃飯,進了一家新開的餐廳準備點餐。這時服務員拿來了一份地圖,地圖上標滿了全城的餐館位置。老王怒了:“飯呢?!”服務生的笑容天真無邪,又掏出一本字典那么厚的宣傳冊“我們還有其他所有餐館的簡介哦,先森了解一下~”老王憤而離席。

現在看來,“租房導航”是介于“基礎需求”和“偽需求”之間的一款定位曖昧的產品;再加上界面不友好,內容質量低等問題,這款產品的失敗是有跡可循的。

第二階段

定位:“面向一線城市房東的信息發布工具

毫無疑問,我們正處于一個“無社群,不言商”的時代。相對應的,誕生于微信的小程序生來就具備社交基因,笨重的“閹割式App”不應該是小程序的玩法,我們認為小程序應該高效率的解決房東的問題,而且體驗必須輕量化,依靠“社群”在粘住用戶的同來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

我們希望房東可以使用我們的工具高效率的解決“展示房源”和“租客重復詢問”這兩個痛點,讓房東用小程序生成一張房源展示卡,這張質量足夠高的信息卡可以二次傳播,在社群和朋友圈里分享,以此來達到初期傳播的目的。

我們希望在產品后期,可以通過這些積累下來的房源信息和房東數據來反向篩選優質房源,以此為切入點,逐步解決中介“信息壟斷”的問題。

在推廣一段時間后,用戶調研反映出了很多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是房東們反映出租慢,最后還是靠58等租房平臺來解決問題。我們發現,問題出在“社群”上,原因有三:

  1. 社群成員基數小,房源曝光度較低。
  2. 社群粘度低,無法持續為用戶輸出價值。租房是高成本的低頻率事件,大部分用戶解決問題后會直接跳出,再次產生需求的時間跨度很大。
  3. 社群純靠運營人力引流,造血功能弱。

導致的結果是:大多數用戶無法在我們的社群里解決問題。雖然也有一些積極反饋,很多房東反映產品體驗不錯,發布信息更加直觀,而且也很方便易用。

小程序給出的體驗是“產品+社群”,即使小程序本身作為信息發布工具體驗很好,但用戶真正解決問題的場景還是在社群里,社群無法提供房源的高曝光,用戶自然覺得“出租慢”。

上線3個月后,項目被管理層叫停。

第三階段

定位:“青年公寓折扣預約平臺”

我們希望在提高長租公寓入住率的同時,降低用戶的租房成本。

假設傳統公寓的獲客成本單價是700元,那么,如果我們能以400元的價格獲客,再以500-600的價格將客源對接給公寓,我們的盈利空間有100-200;這部分利潤可以用來補貼用戶,等獲得一定的用戶量后,可以依靠流量和增值服務變現,這是初步的業務邏輯。

相對于普通租房,集中式長租公寓的優勢在于豐富的共享設施和社交屬性。而我們產品的信息結構和公寓的空間結構在邏輯上形成對應關系,力求用戶去公寓實地看房之前,已經在認知中建立起了公寓的概念模型,我們希望把長租公寓的價值最大限度的展現給用戶。

在產品運行了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數據完全不符合預期。于是我們開始復盤業務流程,最后根據運營同學反饋來的用戶信息,我們確定問題出在了B端 (B端面向公寓方使用,主要功能是“確認預約”和“發布信息”)。公寓方經常繞開平臺和用戶私下簽約,不進行預約確認,以節省成本。

當時的預約流程是:用戶在青年家平臺預約→將用戶聯系方式推送給B端→B端確認預約。

新的流程修改為:用戶在青年家平臺預約→通知B端預約信息,隱藏用戶詳細信息→B端確認預約→B端查看用戶聯系方式

修改流程后,數據回暖不少。

事實證明:只靠純粹的商業道德,很難對商業上的合作伙伴進行實質上的約束。

這款產品的后續業務和模式還在探索中,我會將第一手的經驗分享給小伙伴們,請持續關注我哦。

結語

相信大家讀過文章后產生了諸多疑問。

  1. 既然創始人具備“公寓”方面的基因,為何我們在第一階段不直接做公寓方向的產品?
  2. 在第二階段,如果接著對“社群”投入成本,是否可能觸發社交裂變??叫停的原因是什么?
  3. 產品的第三階段,是否可能出現“公寓”“租戶”“平臺”三方共贏的局面?
  4. 頻繁轉變產品方向的依據是什么?

就結果而言,有些決策在當時的資源狀況下并未得到最優解。篇幅所限,在本系列(創業產品反思錄)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以一個創業公司應屆產品小白的視角來對這些問題一 一進行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你現在處在難得的假期中,仍然愿意花時間讀完我的文章,歡迎隨時來和我交流哦 (=^ω^=)

如果你對我們的產品特別感興趣,也可以私信我,北京的同學歡迎面基(*/ω\*)

 

本文由 @?大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來自內蒙古 回復
  2. 很好的一篇文章,頗有收獲。有個小提議,文章的標題可以“租房”,對這方面內容有興趣的用戶可能會因為關鍵字看不到你的文章,挺可惜的。

    回復
    1. 謝謝前輩的意見~

      來自北京 回復
  3. 我在北京,來面基呀?。?!期待一起討論交流!

    回復
    1. OKOK,wechat:ZBC19950305請備注人人,節假日可面基~

      來自北京 回復
  4. 在北京做廣州到調研,成本不會大到可怕嗎?

    來自廣東 回復
    1. 確實,因為Boss的資源基本都在廣州,但是北京的人才資源和資本更加充裕,,話說我們Boss常年在廣州出差調研,但是最近我們準備在北京開始試試水

      來自北京 回復
    2. 那還好哦,有boss去做,我發現像我們這樣的應屆單獨做調研蠻痛苦的,沒資源

      來自廣東 回復
    3. 騰訊提的10-100-1000,對于基數比較大的產品很有借鑒意義,但是像我們這樣初期用戶基數很小的,可以考慮在親朋好友中征集3-5人的目標用戶,分組做一些小范圍的可用性測試,真的能征集到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來自北京 回復
  5. 我也是應屆生產品經理,hhhh。

    來自浙江 回復
    1. 握爪~

      來自北京 回復
  6. 雖說要摸著石頭過河,但是3款產品,文中提到那么多“假設”和“如果”,歸根到底還是一些數據和信息上的缺失。
    創業舉步維艱,希望步步為營。

    來自上海 回復
    1. 現在回頭看看,很多該落地的方案完成度都很低,調研工作也做的不到位,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基本都是閉門造車的狀態,,用戶基數很少,但是大家也開始意識到了問題,希望我們可以再向前多邁一步,共勉~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