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因何維艱?細數可能會死的幾個關鍵節點
云視鏈等幾個創業團隊被扒皮之后,創業者的品行問題開始被擺到了桌面上來討論,整個社會開始了一場“創業者”的反思潮,而“霸道總裁”余佳文不合適宜的言論再一次將這股浪潮推向了巔峰,一時間討伐聲不斷。
雖然不久余佳文就發出了公開道歉信,然而依然被指責為誠意不足,或許又是一論炒作的開始。今天艾瑞克這篇文章不去討論余佳文的行為,而是希望借這個機會去聊一聊創業者們在這條維艱的路上,可能會在哪幾個關鍵節點死掉。
草創階段,各自為王
絕大多數的創業項目都死于草創階段,這是一個最苦逼的階段,整個團隊時時處在一個即將瀕臨瓦解的狀態。這個時候看似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運作資金不足,從而導致了一系列項目推進上的問題;然而最大的一個問題,其實還是各自為王。
這篇文章中講的創業者主要還是真正的草根創業者,像黎瑞剛、李懷宇等攜巨資創業的團隊不在此文討論范圍之內。草根型創業團隊雖然資金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是群龍無首才是最終死掉的最大癥結。
這種類型的創業團隊基本上都因志氣相投而走到一起的,艾瑞克過去幾年中或參與或見證過不少這樣的團隊,留下來的最大印象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團隊中多少雖然都會有個領頭人,但是由于大家的出資或出力基本上都算均等,所以管控力非常薄弱,這就直接導致了工作安排上的不力。
而有幸活下來的那一部分團隊當中,會逐漸出現一個掌握核心價值的靈魂人物,那么這個時候價值分配就會出現問題,股權問題就會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而實際創造價值的人很有可能又會和掌握法人資格或實際領導人不是同一個人,這個時候內斗就會出現。西少爺的內亂就是源于這個問題,最終搞得不歡而散。
自《我為什么要辭職去賣肉夾饃》火了之后,西少爺肉夾饃迅速被引爆,估值最高飆升至4000萬元,然而熬過了苦日子的西少爺沒有迎來春天,卻走入了一個艱難的寒冬。至今個中緣由依然說不清楚,宋鑫也走出成立了“新西少”來與西少爺打對臺戲。
群峰跟隨,巨頭碾壓
巨大的人口基數導致了中國的創業者較之國外要多出不止數倍,一個產品一旦獲得了市場認可,那么就會迅速被同行業者跟進,大量的群峰就會緊隨而至,最終的結果是市場迅速被做大,形成一個巨大的風口,但是同時初創團隊的市場份額卻有可能會被稀釋掉。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市場周期幾乎是幾個月就會有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任何一個項目只要一冒頭,就會立刻被復制到遍地開花。而各路投資人為了投到下一個阿里巴巴或者下一個FACEBOOK,也是不惜砸錢投概念性團隊,最終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泡沫。
除了群峰跟隨之外,巨頭的碾壓也成為決定了創業團隊生死的一大關鍵。目前整個互聯網市場幾乎已經被BAT三分天下,大部分企業或多或少都有選擇站隊,很多項目也在巨頭的碾壓中成為了炮灰。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的滴滴快的之戰,大量的同類團隊在阿里騰訊的大戰中成為了犧牲品。
主業不明,貪大求全
互聯網創業有著非常強的媒體屬性,所有人都是在聚光燈下前行,一不留神可能就會被掌聲和鮮花捧得忘乎所已。很多創業團隊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變得不知所謂,一次次的去修改自己的企業目標,為了獲得更多的掌聲、更大的知名度、更高的估值,開始大談概念和情懷,一不小心還要搞一搞生態,最終體積迅速膨脹把自己給撐死了。
從最早的時候的珠海巨人大廈、PPG,到后來的凡客、當當,無一不是在這樣的情況。一個原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媒體的吹捧之下,創始人立刻便覺得有些坐不住了,覺得自己應該做點更偉大的事情。巨人大廈倒掉了,PPG倒掉了,凡客當當從簡單的賣襯衫、賣書到變成一個全品類的電商網站,發現行不通之后又開始做減法,最終錯失了市場的機會。
中國互聯網企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動不動就想要做生態,然而又不明白什么是生態。最終的結果就是只要跟自己相關的事情就全做了,美其名曰是打造生態閉環,其實本質就是貪大求全。所謂生態應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像淘寶那樣,大量的攝影、美工、網頁設計、模特、物流快遞甚至是灰色產業依附其上,形成一個一榮俱榮的生態圈。
然而絕大多數公司所做的生態,其實是在把所有的利潤都裝到自己的口袋里,想要一個人通吃上下游,去掌控每一個環節。于是我們看到電商也開始做物流了,物流也開始做電商了,電商也涉足做社交了,社交也開始電商了,整個市場最終是一地雞毛。
媒體捧殺,內心膨脹
第四點其實是第三點的一個延伸,就是很多媒體在有意無意的在捧殺一些創業者。很多媒體為了追市場熱點,為了點擊和銷量,會在創業團隊初冒頭的時候,不負責任的去報道。
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艾瑞克曾經在某求職節目上看到的一個創業者,家境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在校時做了一個創業項目,賺了一點錢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然而在一些媒體的包裝之下,整個故事變成了一個貧困在校生,為了補貼家用,兼職創業為自己賺取學費的勵志故事,月流水萬元變成了月利潤萬元。整個包裝下的每一個點都是在迎合讀者口味。
最可怕的事情是這個創業者發現媒體喜歡這樣報,后面她就也學會了這招,不斷的夸大包裝自己的覆歷。當整個社會都在討伐余佳文們的時候,其實也需要反思一下,是誰教會了創業者們夸大自己的項目,最終依賴于炒作新聞而博上位。
在余佳文們的事件上,媒體往往是先捧殺,然后棒殺,缺少一個自我的反思,這對于創業者來說其實也是不公平的。歸根結底是浮燥的商業泡沫導致了眼下的這一切,而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創業者,做為一個年輕人,在巨大的光環下其實是很容易自信心膨脹的。
#專欄作家#
艾瑞克,微信公眾號:艾瑞克自留地(ID:zwlp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員。自06年起持續關注互聯網行業發展,對互聯網各種商業模式和案例有些粗淺認知,長期混跡于各大新媒體,發表一些淺知拙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很多媒體為了追市場熱點,為了點擊和銷量,會在創業團隊初冒頭的時候,不負責任的去報道。 這段話說得很好,社會浮夸,媒體浮夸,人的內心浮夸。不擇手段非英雄,初心不改真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