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互聯網窘境

3 評論 8281 瀏覽 11 收藏 15 分鐘

天津的互聯網從業者只能帶著無奈與不甘在窘境中抱團取暖,互相安慰。

  • 作者 :鹽汽水
  • 監制 :朱峰
  • 來源:騰訊創業(ID: qqchuangye)

天津是一個被互聯網遺忘的城市。距離北京僅有35分鐘的城際車程,從北京的中關村到國貿需要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往返京津的時間。但即便如此,天津也沒有誕生什么有名的互聯網公司,天津的互聯網人還在苦苦掙扎,艱難地面對窘境。

1. 尷尬的現狀

早在在互聯網泡沫時期,京津的差異就非常明顯,從北京南站出來那一刻起,就被各種互聯網公司的廣告包圍住了,而天津當時似乎還是一個孤島,連討論互聯網的圈子都不存在。

雖然今日頭條、新浪、陌陌直播在天津有分公司,但大多設置的都是審核崗;雖然美團、阿里、獵聘、滴滴、智聯在天津設有分公司,但大多數設置的都是銷售崗,他們無非看重的就是天津的市場。

還有很多大公司在天津設置分公司,但是多是一幫客服,他們只是利用天津相對較低的工資標準,把勞動密集型的審查、客服部門放過來而已,所以也有人叫天津為“刪都”。

天津互聯網的創業氛圍可以用極差兩個字來形容,天津沒有靠譜的創業咖啡館之類的孵化機構,也難以找到同在創業階段的團隊交流。

天津沒有一個創業公司的聚集地,在高新區,有一些公司在做,但總的來看,業務都相對實體化,并非通常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如果你選擇在天津創業,你需要忍耐寂寞。

創業團隊在天津想要拿到政府的扶持和補貼,相對于擠滿創業公司的北京、上海,還是相對容易很多的,基本上當你在園區注冊的那天起,就會有政府孵化器的人上門了解情況,主動告訴你各種政策扶持,并且馬上幫你申請,這在北京恐怕是不可能遇到的。

我們看到了萬眾創業,但是很難在這里看到萬象更新。

天津的商業地產依然處于過剩狀態,寫字樓租金遠低于北京等一線城市。如果是創業,還可以選擇孵化器,再加上政府補貼政策,房租就可以省掉一大半。

天津的高新區、濱海于家堡等地建設一度熱火朝天,但最近兩年建設監督慢了很多,有很多投資企業中途放棄,很多高級寫字樓爛尾。在現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很多地方到了晚上則沒有人出沒,成為了鬼城。

雖然如此,很多公司卻把研發部門放在了天津,營銷力量在北京等一線城市。研發崗對地域要求不是很高,天津生活的性價比相對北京來說還是不錯的,很多工程師選擇留在了天津,對于企業來說,天津的薪資水平相對北京來說是很劃算的。

也有一些創業公司在創業初期出于成本考慮,將研發團隊放在天津,但是等公司資金不那么緊張之后,迅速轉移,原因就在于人。

我問了很多朋友,他們都覺得天津這個地方留不住人,很多有點能耐、想發展的人都在北京。想在天津招到能頂起一攤事兒的人是有些困難的,但是這種人在北京一抓一大把。雖然現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已經到了很多人無法消受的地步了,有少量的人才回流,但高端人才由于已經在北京扎根,讓他們返回天津是沒太大可能的。

年前的時候,在北京工作的天津朋友問我天津現在的互聯網氛圍如何?就業情況如何?我當時就已經猜測到他想要回天津發展,告訴了他現狀。

當提到薪資時,我說道:“如果你愿意接受北京腰斬的薪資回天津,也還好,畢竟生活還蠻安逸的。”他那激動的心瞬間涼了半截,再也沒提過回天津的事兒。

看現在,人才荒依舊存在,招人持續困難中,即便找到合適的人,薪資成本沒有辦法比北京更低。高端人才難找,容易找到的除了畢業生,就是外包出身的技術人員。

2018年推出的海河人才政策可以吸引一批從北京、山東、河北殺過來的購房者、為子女求學者,但是真的是為了留在這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又有多少呢?

2.?在北京掙扎的天津人

小帥-互聯網運動-產品運營:

2016年畢業找工作時,在天津基本上看不到互聯網公司,三年過去了,慢慢能看到一些了,但現在天津的互聯網氛圍或許還不如三年前的北京,發展的還是很慢。想認識天津的互聯網人,但是尋尋覓覓一兩年了,還是很難遇見。

隨著互聯網用戶群體類型的下沉,二三線城市用戶慢慢成為了重點對象,未來目標用戶是這類群體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會把戰略轉向天津這類城市,畢竟離自己的目標用戶更近,且房租員工等成本更低一些。

在北京雖然生活成本比較高,生活壓力比較大,但是在這里我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能接觸到互聯網圈子,沒有給以后規劃那么長遠,所以短期內不愿回天津發展。

本本-互聯網醫療-產品經理:

作為一個天津土著,我對天津的互聯網前途持悲觀態度,未來前途比較渺茫。將天津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地的備選方案,主要是因為在那里有房子。

有回天津的打算,但是收入和好的工作機會都沒有,這讓人很難抉擇。雇員不是玩家,選擇城市需要慎重再慎重。無力感和無奈交織的情緒讓人進退兩難。

北京太浮躁,天津太保守;北京不適合生活,天津不適合工作。即使逃離北京,也不是很愿意回到天津,南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南京、武漢、成都、西安、重慶等城市的互聯網正在起勢,對天津的人才引進都是沖擊。

大劉-AI-程序員:

如果是互聯網公司,總部不在北上廣深和杭州的,我一律不去。

我見過二三線的互聯網公司,他們的員工相對于一線互聯網公司來說能力差,意志力差,從不加班,每個人多一點事都不想干,安逸慣了,就出不來舒適區了。

互聯網是要放眼全國,如果將來中國打開了外網,那就要放眼全世界,但是有些城市的互聯網人根本沒有看世界的心,也沒有看世界的格局。

這些老板也想招牛人,可牛人根本不在那里,牛人都在北上廣深和杭州。我接觸的很多天津老板架子都很大,不把自己作為創業者,總愛把事情想的很大,不僅不落地,還搞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事情不大,名頭不??;公司不大,虛名不少;人數不多,全是領導。

有一些老板,的確有很強的能力,但是公司當發展都一定程度,就會遭遇用人方面的瓶頸,下一步則很難打開局面。

3.?在天津擰巴的互聯網人

小胖-職場社交-內容運營:

來天津一年了,算是對這座城市有了一些了解。從陌生到熟悉,越來越喜歡這里,但又無可奈何的一直想要逃離。至于原因,我想應該跟很多人一樣,這里不適合奮斗。

互聯網行業是需要特定的生長環境的,雖然這一年里不斷有公司入駐天津,也有本土公司的成長,但對我來說,可選擇的還是比較少的。運營需要一個圈子一起成長,需要交流,需要討論。在這一年里,我們天津運營人聚會的次數屈指可數。

從天津到北京,這條路線一年的時間里走了二十多次,北京雖然暫時不能安放我的肉體,但也許可以安放我的靈魂。

在公司,從沒討論過運營,因為沒人懂。每天所做的就是執行,執行,再執行。具體做啥,都是由北京總公司安排的。雖然分公司在天津落地,所做的也是通過分公司把優秀人員輸送到總部。

一直想著,會不會哪一天,人才回流到天津了。但現實卻是即使有人打算回來,也會被現實嚇退。天津跟北京的薪資能打五折,過慣了每個月五位數的收入,忽然變成四位數,特別不習慣。于是,哪怕在北京很累,也還是選擇了留下。

小美-教育公司-運營:

我來天津快3年了,從事互聯網行業兩年半,天津的互聯網行業一直在發展的階段,出現了一些創新型公司,但是取得的成績并沒有意料那般好。天津依然固守著傳統企業,GDP增速緩慢,高新企業發展困難。

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工業化時代肯定以工業為主,信息化時代,工業可能要退一步,可是很多人依然抱著工業時代的思維不放,看來天津的互聯網經濟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天津的濱海新區有很多的外企,比如雀巢、斯坦雷電器、邦士食品、可口可樂等等,但是招聘的大多是下車間的工人,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招聘成本,選擇了和很多人力外包公司合作,現在正是返鄉人員忙著找工作的時間。

58趕集集團算是濱海新區名氣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了,可是偌大的辦公區域,絕大多數都是客服和銷售,廉價的人力成本和政府扶持政策讓他們選擇在這里設立公司。

阿升-新媒體小編:

天津的互聯網氛圍不是很好,整體比較安逸,壓力不大,工資不高,有種溫水煮青蛙的感覺。我一共待了2家互聯網公司,第一家是外包公司,給大一點的上市企業做互聯網+的項目,第二家公司是給國企做外包的項目,所以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沒有北上廣的壓力,但是焦慮肯定是有的。因為不知道怎么出頭,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這座城市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大家安于現狀,缺乏斗志。

裁員這種話題可能在天津比較少出現,就是只要你不犯什么大錯,老板一般不開你,除非公司倒閉了,或者總公司決定放棄天津市場,拔腿跑路。

4.?不確定的未來

吸引優秀人才回津不能僅靠誘人的福利政策。

2018年5月“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發布后,天津從市中心到遠郊區樓市全面升溫,“新天津人”全城搶購“小戶型”。人才計劃發布1天,有30萬人申請落戶,人才市場人滿為患。

彼時,人心惶惶,擔心房子一天一個價。有些媒體甚至打出了“百萬人才爭涌津門”這樣的字眼。可是我們仔細想想,百萬人才中有多少是來蹭天津的高考福利的呢?有多少人只是單純的買房,工作還是在津外呢?

2018年4月中國綠公司年會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2018年5月,第二屆世界智能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天津形象展示給全國人民,展示給世界人民,但熱度來的快,去的也快,天津一直還在掙扎。

天津本地創業者、互聯網公司由于存量少,沒有形成創業的氛圍和圈子,也不存在像車庫咖啡那樣的聚集地。最近幾年有些人試圖做一些本地開發者的交流活動,但依舊是在路上的狀態,沒有形成主流模式。

大型的互聯網行業交流會全在北上廣深等城市舉辦,有心的天津互聯網人紛紛奔赴各地,與各位同行進行行業探討交流。走出天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扭過頭來發現,還是別的地方好。

天津的互聯網從業者只能帶著無奈與不甘在窘境中抱團取暖,互相安慰。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希望時間證明一切吧!

你認為天津應該如何營造互聯網氛圍?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

 

作者 :鹽汽水

監制 :朱峰

來源:騰訊創業(ID: qqchuangye)

本文由 @騰訊創業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天津確實難找

    來自北京 回復
  2. 年初的時候考慮過到天津找工作,畢竟對大部分河北人來說天津是最理想的落腳地,在北京落戶買房已經不敢有任何奢望了。但是打開拉鉤搜產品經理,北京有幾十頁,天津只有一頁,瞬間心涼了。不曉得為什么要從0開發一個雄安,而不好好利用下天津這個現有的附都呢?

    來自北京 回復
    1. 因為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天津雖然不離北京,但是相對于河北來說,天津發展的也是極好。如果再繼續扶持天津,天津必將成為與北京齊名的城市,那河北省有啥?啥也沒有,勢必引起河北省人民的極大不滿!你覺得國家會讓這種情況出現嗎?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