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能否更像傳統行業一些?

0 評論 7463 瀏覽 3 收藏 11 分鐘

據預測,今年的經濟增速將是7%。2015年,中國正在面臨著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本屆領導人提出了不少經濟政治制度改革的大政方針。如降低公司注冊門檻,大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互聯網領域,也提出了“互聯網+”?;ヂ摼W業界人聽了都大為振奮。不管有的沒的,都要想通過互聯網,整體全面改造、滲透傳統行業。這不,美團號稱上半年營收高達450億。BAT隨之參戰。百度推出“度秘”,推出“會員+”、“糯米+”戰略,號稱要連接3600行。阿里收購美團不成,目前謠言傳出“美團美國融資路演失望而歸”。美團奮起反擊。阿里重啟“口碑網”。再久以前,騰訊入股大眾點評與京東!滴滴與快車合并。近期,滴滴出行投資美國Uber的競爭對手Lyft,將戰火燒至美國。

全球的兩大經濟軸心美國與中國?;ヂ摼W上的應用創新并非顯示出非常多的不同。互聯網作為泊來品,處處透著“國際范”,美國有的,中國是一定會有的!但中國實體經濟卻有著比較大的問題。以低知識水平的“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為核心,成就了中國30多年的發展。也通過以市場換技術,帶來了經濟的10%以上的年增長率。中國變成了世界經濟第二強。但傳統行業,其實是有著非常多的問題的。因此“互聯網”強大的應用創新能力,以及用戶導向、群聚能力,對傳統行業的改變將非常之大。所以“互聯網+”,不是“+互聯網”。這不正體現了互聯網公司價值觀里面的“誰尊誰卑”嗎?

互聯網巨頭認為,傳統行業應順從“互聯網”的方式進行改造

中國有5000萬中小商家,互聯網公司如何順利地服務如此多的企業升級轉型。為他們提供最先進的信息化、科技化力量。這對于中國而言是個非常大的挑戰,我相信對整個世界來說,這種變革都是前所未有。所以百度谷投資200億做O2O,連接3600行。首次,中國互聯網體現出了與美國創新不一樣的方式。華爾街對O2O的不理解,中概股集團大跌并不出奇。

照抄團購鼻祖groupon的美團。不僅融資能力比原創的groupon更強,在營收方面、覆蓋傳統商家數量、影響用戶數量進行了全面的超越。創始人王興更是將公司估值目標定在了1000億美金,如此成真的話將成為BAT其中的一個“新小巨頭”。推出了貓眼中國,對傳統行業的信息化改造以及創新能力絕對可以稱之為“世界之最”。

不管是美團,還是BAT。想法都是:我有流量,我有用戶,傳統行業就應該按照我定的方式來!這體現了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產業中,處于先天的優勢,懂互聯網,也必將會懂傳統行業!真的是這樣子嗎?

傳統行業巨頭,要么自研,要么與巨頭合作;合縱連橫格局初現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器類零售巨頭的蘇寧電器。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其實是一直投入巨大。早在多年前便與IBM公司合作,構建公司信息化的ERP系統。希望集團的系統化信息化能給蘇寧電器帶來強大的動力??梢哉f是中國傳統產業巨頭中非常具有電子信息化意識的其中一個。蘇寧在電商興起后,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推出了蘇寧云商平臺?;ㄙM了巨大的代價,但是結果并不如人意,不僅造成了巨大的集團成本壓力,并造成了利潤的巨大下滑。

在電商局勢未定的情況下,美團營收大規模上升。明白了其中兇險的蘇寧,近期居然與阿里巴巴集團、萬達一起合作O2O。通過供應鏈、物流與O2O的深度合作。試圖構建一個強大的O2O產業鏈帝國。

萬達之所以抱著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以及零售巨頭蘇寧合作。與萬達電商的嘗試失敗不無關系。萬達電商投資數十億人民幣,雖然投資上的大氣。但通過高薪挖互聯網公司的“人才”,也顯示出萬達電商在互聯網領域的人才儲備的嚴重不足。萬達電商的高管的多人出走,也說明了傳統企業在互聯網人才聘用方面顯得非常的幼稚。這在互聯網巨頭看來,傳統行業巨頭根本不足為慮。而他們所擁有的線下資源,才是互聯網巨頭所看中的。這也是蘇寧、萬達、阿里合作能最終落實的基礎。傳統行業巨頭與互聯網行業巨頭的合縱連橫格局初現。

“互聯網+”創業者,夾縫中生存,應更多的尋求構建產業鏈聯盟,打法需更傳統行業化

作為互聯網創業者,夾縫中生存。雖然“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處處充滿商機。但也處處充滿著危機。如創業多年的餓了么。面對著“新小巨頭”的美團的美團外賣,幾乎節節潰敗,甚至傳出了發不起員工工資的消息,不得不求助于阿里、騰訊的投資。近期傳出騰訊阿里系的滴滴出行,將戰略投資餓了么。聯合推出快遞物流業務。估計這也是uber將進軍物流給逼的。

傳統行業,在產業鏈構建方面,經過多年的沉淀絕對無出其右。中國人做事,向來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做什么,都是一窩蜂做。不管是餐飲、酒店,還是前些年的煤礦、房產投資。如此多的創業者,蜂涌而至。也直接地導致了產業鏈的快速成型。讓中國制造業、傳統行業的創新以及模仿速度,世界第一。正是如此多的“無腦式”跟風創業,讓中國的經濟呈現出30年以10%的增速快速發展。敢闖敢拼的業界前輩,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與新人。

中國眾多的非互聯網行業創業者,是整個中國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互聯網巨頭與傳統產業巨頭的合作。對中國5000千萬的創業者何嘗不是一種啟發呢?近些年的互聯網創業,團購死了一批,今年O2O還將死一大批。原因何在?筆者認為:無非是單純的單打獨斗,互聯網創業打法太“互聯網巨頭化”。打法不夠草根,不夠傳統。

“互聯網+”創業,更應該學學“傳統行業創業”打法

互聯網創業太文藝了,不抽煙不喝酒,江湖義氣太淡。都是幾個同學、幾個前同事小伙伴一起創業。一旦創業興起,到處擺地攤宣傳推廣,少有說拉幫結派,成立產業聯盟。就算成立了產業聯盟,也是各懷心思,難以統一行動。甚至是,有合作都是各自推廣、公關大會上的發發傳單式的合作。如此創業,在傳統行業的前輩們看來,真是笑掉大牙,還稱之為“產業聯盟”。

傳統行業的合作,天然就是產業聯盟,沒人可以不依賴于其他企業進行創業。如餐飲,你不能少了餐具消毒行業吧,你不能少了生鮮蔬菜的產業供應吧?難道你人在廣州,每周甚至每兩三天就跑一次佛山、番禺,自己采購?你也不能少了一次性筷子、面巾紙、飲料等的供應。甚至是每一個環節,都已經產業了非常全面的產業鏈了。

互聯網創業如何?以前創業,自己要管服務器。后面好一點了,懂得讓IDC數據中心幫忙托管了。到了如今,不少創業公司,依然對云計算服務耿耿于懷的。今天擔心這個云服務商會不會倒閉,明天又擔心那個推送會不會掛掉,后面又擔心云社區app服務商能否提供開放的數據接口,保證持續的開放的社區云服務。整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ヂ摼W公司,就是欠揍,潛意識中都是自己搭一套東西自己來。行業競爭是對的,云供應商多出幾個是好事。但現在是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時代了,什么都自己做,說不過去了。如此“互聯網+”創業者,不改變自我,難成大事!

面對著中國5000萬的傳統中小企業信息化轉型。筆者相信2B業務的“互聯網+”企業,機會到處都是。彼此通力合作,提供更開放的云API接口,讓彼此的業務能在“互聯網+”的產業鏈里流暢運轉,是我們每一個欲要做O2O、2B業務的“互聯網+”公司都要去思考、去做的。

“互聯網+”創業,不管是傳統行業出身的創業者,還是互聯網出身的創業者,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利用產業鏈的力量進行創新,這樣的創業才能更接地氣,更易成功!

 

本文由 @李敬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