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創業路線圖(36):SaaS公司戰略梳理框架
今天我結合SaaS企業實操拿出這個經典戰略框架供大家參考。有愿望培養自己戰略能力的同學,可以用1、2個小時把自己公司的情況套進來評估一下。在大腦中具備一個戰略指導框架,每當內外部情況發生變化或者階段工作完成時,都把這個框架拿出來復盤,以此來保障公司的戰略目標能夠實際達成,并能夠及時為下屬做出持續、穩定的指導。
這個月我在中歐EMBA班上聽蔡舒恒教授和Richard Carney教授講戰略管理,蔡教授提出“戰略制定6步法”,我收獲不小。想到自己在做SaaS行業的戰略咨詢,很值得為SaaS創業者們梳理一個“SaaS公司戰略框架”出來。
臨近春節,各位可以趁難得的清空時間,安安靜靜做個公司的戰略梳理。
一、何謂戰略?
戰略就是與眾不同地為客戶提供價值。要么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要么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做同樣的事情。
簡而言之,戰略就是“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二、制定戰略的步驟
第一步,發現問題
通過聚焦、收窄,發現公司面臨的關鍵問題。
SaaS公司面臨的問題經常是:(初期)客戶認可但不愿意付錢、銷售打法各式各樣難以協同行動、(中期)招不到優秀人才、帶不好團隊、(成熟期)無法完成自我升級、競品太多陷入惡性競爭……每家情況不一樣,需要聚焦到最想解決的1、2個問題上。
第二步,找到目前的定位
這包括:
(1)目標客戶群體、特征(用戶畫像)
這里我建議越是早期越要聚焦。舉例來說,做個通用OA,目標客戶確實廣闊,但各行各業客戶的需求難以聚焦、市場上已經有免費輕量級產品的巨頭,也有大量做給大客戶做定制開發的項目公司,即便產品做地再牛,未來也是無法開展營銷工作的。
(2)用戶需求
用戶需求包括當前需求、顯性需求、隱性需求、潛在需求(待挖掘)、未來的需求(對趨勢的判斷)。
對B端客戶來說,必須先切客戶的痛點,解決癢點爽點的產品在企業采購決策鏈條中會遇到很大困難。
(3)提供的產品服務(與需求對應)
(4)如何觸達客戶?
這里要用到經典4P理論(Product產品Price價格Place渠道Promotion推廣),我不詳述了。營銷方面推薦大家看看最經典的《營銷管理》(科特勒)。
(5)企業DNA:愿景、使命、價值觀、文化
這通常與創始人綁定在一起。創始人除了背景,善于吸納建議、有敢于決斷的性格、正心誠意的品行都很重要。只把創業當做2、3年的生意,這樣的人是無法吸引到優秀人才、也無法走長遠的。
第三步,分析數據和證據
(1)外部環境分析
1)宏觀環境: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做一次S.T.E.P.分析。
- S社會文化:企業數量、行業結構、目標客戶群體的采購流程、商業文化、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 T技術:IoT、AI等新技術、新技術滲透率、普及率、趨勢、生命周期;
- E經濟: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支付能力、融資環境;
- P政治:區域的政策、法規、政府機構執行力。
列下相應數據和信息后,要形成“機會”和“威脅”兩方面的分析結論。
2)所在SaaS領域分析(在準備進入、準備退出、或行業政策突變時執行),這里推薦使用“波特五力模型”。
這個波特5力模型分析,得到的結論是關于行業整體利潤率的。
舉個例子說:從1985~2013近30年的美國各行業盈利能力分析數據可以看到,醫藥行業利潤率一直居于前列(大約是20%)。
為什么?因為美國只有幾個醫藥巨頭,研發藥品的技術和政策門檻很高,缺乏新進入者,而他們面對的客戶是大量零散的醫院,醫藥公司掌握了定價權。
再看看這三十年都很悲催的航空業(利潤率-7%~1%),他們面對的客戶群體倒是很分散,但進入門檻不高,競爭者眾多;而上游主要供應商只有兩家(波音和空客),航空公司購買主要資產的議價權很弱……
SaaS是橫跨所有行業的,所以并不能把SaaS作為一個行業進行分析。但為了引導大家思考,我從通用特征為例分析一下:
- 現有競爭者:比較成熟的B端CRM、C端CRM、HR、OA等領域,每個細分行業大約有1~3個頭部SaaS公司和眾多中小創業企業。還有大量的其它領域,還沒有出現頭部企業,但競爭非常激烈。
- 新進入者的威脅:SaaS創業門檻很低,有3、5個工程師就能組局創業。當然,從具體細分領域分析又各不相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SaaS創業路線圖(廿五)護城河在哪里?》。
- 替代品的威脅:傳統軟件廠商的威脅不大,他們也逐漸往SaaS遷移,但這些企業內部存在新老產品交替的難題,有一個遞進過程。
- 買家議價能力:SaaS企業當然希望自己的目標市場呈“橄欖形”,中型買家數量多、需求一致,這樣面對買家的議價能力才會更高。如果只有目標行業的幾個頭部客戶,而自己競爭者不少,那議價能力自然很弱。
- 供應商議價能力:SaaS企業的主要成本不是設備費用而是人員成本,和BAT搶人除了薪酬,也要多發揮創業公司自身優勢:更多自主決策的機會、更深的股權綁定、更舒適的文化氛圍…
原則上波特5力行業分析模型是進入和決策退出時才用,但如果你的公司在進入時沒有做過,也可以趁此機會做一次分析。
3)競爭對手分析
可以列一個表格,將競爭對手的多個維度信息總結出來,更重要的是列出:學習點、空白價值點(或區域)、應避開競爭的價值點(或區域)。
給大家一個應用表格:
4)區域選擇:使用波特鉆石模型
該模型用于進入新區域市場,要考慮的要素有:
- 要素條件(基礎設施、勞動力等)
- 需求條件(當地需求規模、成熟度)
- 相關行業(供應商及相關行業中企業的實力)
- 當地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況
- 政府因素
- 偶發事件(例如當地將舉辦大型展會可以帶來更多客流等)
(2)內部環境分析
每年應進行一次內部資源、能力、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鏈分析。
這里給出另一個分析表格:
V、R、I、N四項均為√的,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有三項,則要設法努力將另一項也變為“√”。
第四步,戰略制定
基于公司現有資源的限制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來做業務戰略、公司戰略及合作戰略。
(1)業務戰略
經典戰略管理里,業務戰略選擇有兩個維度,聚焦(細分市場)vs不聚焦,成本領先vs 差異化。
我認為在SaaS創業公司里,聚焦很關鍵。做通用產品的,也要嘗試聚焦1、2個行業,在行業應用場景上增強自己產品的價值點;做行業產品的,為了加強自己的護城河,也可以考慮再往下一層,選擇更深的頭部細分行業。
如何選擇行業市場并深入挖掘,可以參考我的同系類文章《SaaS創業路線圖(十四):如何開拓行業走的彎路最少?》
差異化與成本領先在一個SaaS公司創業過程中,是有先后關系的。初期建議走差異化路線,如果已經看到一個低門檻的行業SaaS市場里有一堆競品,那就不要進了。
資源不充足的創業公司一定要找一個新領域。等到公司發展壯大了,這時候有了產品研發、市場宣傳、銷售團隊的規模效應,再玩“成本領先”,把價格控制到讓新進入者無法掙錢,也是個有戰略意義的選擇。
當然,還是那句話,每家企業及其所在市場情況不同,大家分析后選擇。
(2)公司戰略
公司戰略包括對多元化的考慮(分為相關業務多元化和非相關多元化)、資本運作(合并、收購、接管)和國際化戰略。
這一塊咱們國內SaaS公司涉及的比較少,我就不贅述了。
(3)合作戰略
如果與外部企業合作,要注意自己前表中的核心競爭力(C.C.)是否會被減弱或外流?
第五步,戰略評估
需要把各個戰略任務進行打分評估,考慮條件包括:預算投入、預期回報、實施速度、實施難度、風險、迫切性(每個條件應該有個權重)。選擇總分高的作為近期戰略工作重點,得分低但確實有必要的,做為中長期戰略工作。
第六步,戰略實施
根據SMART原則將戰略任務拆解到計劃表中(可以用甘特圖的形式),然后通過PDCA(計劃-實施-監控-調整)的閉環方法不斷改進和調整,以期達到戰略目標。
結束語
前2天和老同事聊天,有高人提到這樣一個企業高管的思維方式:在大腦中具備一個戰略指導框架,每當內外部情況發生變化或者階段工作完成時,都會把這個框架拿出來復盤,以此來保障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能夠為下屬做出持續、穩定的指導。
今天我結合SaaS企業實操拿出這個經典戰略框架供大家參考。有愿望培養自己戰略能力的同學,可以用1、2個小時把自己公司的情況套進來用用。歡迎使用后留言交流!
不要用戰術上的忙碌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永遠注意,不要“瞎”忙!
相關文章
#特邀作者#
吳昊,微信公眾號:SaaS白夜行,紛享銷客天使投資人、前執行總裁。20年企業信息化和6年SaaS營銷團隊創新經驗,每天一篇2000字SaaS創業文章的堅持者,目前正處在從創業者向投資人的轉型過程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感謝作者呈現如此完整的框架~
如果有案例能把整個流程串起來講一遍就更好了!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過完了作者所有的文章,對目前的我來說,還是有所收獲的,感謝作者的付出。
受益良多
額,水,概念和問題定義都不準確,邏輯混亂。
哦,這是經典的理論框架;如果不準確,能否說具體哪個點不準確?
額,自己悟吧,悟不出來,你自己一輩子就是這個水平,這是個劫我就不幫你度了
多謝,不送…
知道你不服氣:那我就隨便說幾點吧:1,概念提煉不準確有沒有, 2.框架不完整有沒有 3,流程不嚴謹有沒有 4,戰略是為什么指定的?什么又是公司戰略框架,,,你怕是對戰略有什么誤解吧?。?,目前的定位是什么鬼?自身具備條件定位眼下處境定位,還是戰略目標定位,渾涵不清。 6,緊接著第四個步驟:就戰略制定了,步驟有漏點,沒有做到MECE規則!
7,另外,到戰略實施就為止了?我對此抱有疑問 。 通篇都是病,還經典流程…
另外,我這人說話直:以后別什么都說經典流程,別侮辱經典。就這樣吧!!
感謝你的認真態度。我這個確實是中歐商學院的經典框架,也許是我講的不清楚,有辱師門了,汗…
MECE我很贊同,所以愛吃蘋果的不能說愛吃香蕉的有問題吧?保持距離,互相欣賞吧,哈哈
佩服作者的涵養和境界 ??
作者算拋磚引玉吧,我的理解,一篇博文能講清楚的程度還是有限的。能引發自己的對手頭工作的思考,多獨立思考,不要瞎忙,才是產品經理的重要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