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員 vs 運營人員:誰才是做增長的最佳人選?

0 評論 6556 瀏覽 29 收藏 10 分鐘

現在,大家在招聘增長人員崗位的時候,大致也就是兩個方向——市場人員,或者是運營人員。那么,哪一種人才最適合做增長?HR們應該選市場背景,還是運營背景的候選人呢?

一、增長是什么

增長是目的,無論是市場,品牌,還是運營,最后的目標都應該指向增長——「用戶數據」增長,而不是「用戶數」的增長。

為什么要強調這一點呢?

因為我發現:很多公司招聘用戶增長崗位,只要求能做新增注冊用戶數的人,這一點是不科學的。

公司關注用戶數據的增長,應該關心「北極星指標」。

舉個例子(純屬拍腦袋):淘寶的北極星指標是什么?

——用戶數?(別開玩笑)商家成交單數?用戶成交金額?

都不是,應該是「GMV」。
(如果有淘寶的同學出現了,說:不是的,那就請幫忙刪掉我這段)

這里電商的同學太多了,我就不贅述(萬一言語之間有漏洞,事后把我拉出來鞭尸,丟不起這人)。

再舉個例子:脈脈的「北極星指標」是什么?

——注冊用戶數?文章數?崗位數?

都不是,應該是「每天新產生的內容數」——包括:動態,文章,職言,私信等巴拉巴拉之類的內容/消息的數量;

Okay,很多同學會說:社區本來就是內容導向啊。

你說的對,但是我還是要強行分析一下:

為什么?我們回頭想一個細節,為什么脈脈要做匿名區?(現改名為職言區)

——匿名,有一個好處:在匿名區我們能說平時不敢說的東西。

那么,如果沒有匿名,咋整?

比如:

  • 這個公司真辣雞?。ㄎ?,HR嗎?這里有人搞事。)
  • 誰誰誰漲薪了,我沒有,受不了了(喂,HR嗎?這里有人搞事。)
  • 拿了哪家的offer,30K,比現在漲了50%(喂,兩位HR嗎?這里有人搞事。)

都實名,啥都不敢說,天天擱這兒吹公司,那我還不如去朋友圈吹呢(起碼老板看得到,指不定還能給我加薪hhh)。

匿名區最大的用處,就是:產出了很多實名狀態下不可能產出的內容,從而提高了整個脈脈的內容數。

因為內容數多了,所以才有人看,然后優質的內容數多了(這里涉及定向推送和排序篩選),社區的活躍度才會高。這樣的良性循環下,脈脈才會成為領先的職場社交平臺。

所以,增長,應該是用戶數據的增長,具體一點——核心用戶數據的增長,也就是「北極星指標」的增長。

那我們來看看,市場和運營,誰更接近增長呢?

二、市場和運營人員有什么區別

不上概念了,只說我的理解。

拿純市場和純運營來對比,相比而言,市場人員更擅長于利用創意和執行能力,打贏某一場戰役(俗稱campaign),而運營人員…….(你以為我要說方向和戰略?錯,方向和戰略是老板定的,輪得到你?)

運營人相比而言,更擅長通過邏輯,設置常規/長期的功能,去一點點的影響整個戰爭的天平。

并沒有要貶低市場人的意思,事實上,對于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基層人員而言,階段性的勝利已經得之不易。

很多時候,你贏了一場,你的對手就被打垮了,所以一場戰役的影響,遠遠大于你的想象。

回到目標:市場和運營的目標都是增長,他們分別能貢獻什么?

舉個例子:

還拿脈脈舉例,假設北極星指標為「新產出內容數」的前提下:

純市場:

okay,金三銀四跳槽季,我要策劃一個【我司吐槽大會】,讓心癢癢的老哥狠狠的開一場屠老板大會,也讓求職的各位通過這個活動來了解意向公司的情況,并提問,和發言的老哥形成來回battle。

步驟是:

  1. 好的主題:能讓在職的同學產生很多新的內容(罵老板這種事,大家可能可以寫出一篇論文)。
  2. 好的互動方式:能讓用戶積極的閱讀內容和參與活動(問答形式+激勵式參與+段子+……)。
  3. 好的渠道:我要在xxx個合作伙伴的渠道上分發這個信息。

(天吶我已經看到了我升職加薪答辯會拿出這個case的時候老板慈祥的微笑)

純運營:

okay,金三銀四跳槽季,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求職的問題。那我要做到用戶的分層運營,讓最精準的用戶找到最想了解的內容,并且用運營手段推動他們產生內容。

步驟是:

  1. 找到精準用戶:先找出需要求職(以3個月內,更新過簡歷或者投遞過崗位的用戶作為目標),以及需要招聘的人(近期發布過職位,最好產生了溝通反饋行為),對這兩部分用戶打好標簽——A和B。
  2. 提高活動期間職位推薦的頻率:對A的用戶從每次投遞后推送職位,調整為一天一推;對B的用戶則更多推送可能匹配的人員。
  3. 產生內容:對投遞成功頁面進行改進,增加【XX公司,他們怎么看】的腰封,將用戶投遞的公司近期信息集合在一個話題里,吸引他們看這部分內容。
  4. 找到目標公司(明星公司,例如騰訊阿里)的用戶,推送提示,要求分享一些關于公司的信息,并給予獎勵(影響力提升X點),自己的帖子每次產生回復或者點贊,可以獲得其他獎勵(影響力)

(哇塞邏輯縝密!我已經準備好怎么和部門同事復盤分享這個案例了。)

以上例子是純市場和純運營的同學的工作方式,并不代表所有運營和市場同學都是這個模式。

(這么單純的同學,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抹淚.jpg)

并且,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同學其實會同時運營兩種方式——“市場+運營”的手段來工作,只是會有個人的側重點,比如:“主運營+輔市場”(7分運營3分市場),他們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

三、市場 vs 運營,誰更適合

從增長黑客固定要求的一些技能和素質而言,我覺得更適合的是運營思維更強的人。

來看,增長黑客固定的幾個標簽有:數據驅動、邏輯思維、快速試錯、A/B test、用戶漏斗、營銷自動化、內容/病毒營銷、SEO/SEM、產品功能研發…….

對標簽做強行歸類,我們會發現:除了內容/病毒營銷,SEO/SEM,營銷自動化外,其他板塊幾乎都是運營的固定工作方式(并不絕對)。

也可以看出:從運營轉增長黑客,時間成本會比市場人更低(畢竟有很多已經掌握的技能)。

事實上,增長黑客更多的是一種思維,而非技巧。

無論是市場人還是運營人,只要你有數據驅動的精神,有快速測試、試錯的習慣,邏輯清晰,對用戶生命周期有研究,就會是企業招聘增長黑客時,最合適的潛力人群。

好,大家現在再回頭來看看我的個人介紹——不懂增長的市場不是好運營,從漢語言文學的「主謂賓」「定狀補」的結構來看:我其實,是個運營(咳咳!招聘市場崗位的大佬,別走!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部都要?。?/p>

 

作者:謝曉陽,專注于互聯網產品用戶增長工作3年

本文由@謝曉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