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通人,我們怎么去洞察未來?

2 評論 3532 瀏覽 18 收藏 13 分鐘

有能力洞察未來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作為普通人,我們怎么去洞察未來?

在開始正文之前,先舉一個很多人都可能碰到的栗子:

好幾年前年,移動互聯網創業如火如荼,作為滿腔熱血N好青年的你當然也想投身這股熱潮,總想著得找一個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幾年后就能實現財務自由的機會(想想都覺得開心),然后東奔西跑拿了幾個offer,其中有某家飛速成長的公司,燃鵝你左看右看也沒看出這公司有什么前途,想也沒想就給拒了,多年后你發現這家公司已然成為行業的巨頭(是不是覺得很抓狂)。

顯然,類似的事情我們很多人都曾碰到過:大學時選了一個冷門專業、畢業后進入一個夕陽行業、再后來錯過某家飛速成長的公司……

《判斷與決策心理學》里面告訴我們,“選擇決定命運”,那怎么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知悉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作為普通人,我們怎么去洞察未來。

一、人群的劃分

說兩個很有意思的事:

一是微信,從成立初期一直到現在,微信的slogan從未變過:“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記得11年剛提出這句宣傳語時,那時的微信功能還非常簡單,沒有朋友圈,沒有公眾號,沒有小程序,也沒有接入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各種第三方服務,那他怎么就是一個生活方式了呢,我反正之前好幾年一直都沒理解過來,但從現在來看,你不得不佩服張小龍,佩服他的遠見卓識與超人洞察;

二是創新工場,10年左右李開復離開google創立創新工場并專注于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時,我還在上大學,但卻一臉懵逼,以為李開復開始養老了,移動互聯網是什么?當時只知道3Q大戰正酣,紅衣教主(周鴻祎)是產品同學心中的神,互聯網未來的機會還很多,卻不知移動互聯網已經悄然來臨。

所以,為什么有的人能如此超前的預見未來,而有的人卻只能看到當下對未來義務所知,這就要說到不同的能力群體。

從洞察未來能力的角度,我們可以把人分為4個段位:

1)多數只活在當下的普通人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我們都只安分于眼前的生活,關心當下的柴米油鹽,關心工資漲不漲工作開不開心,而對于未來會是什么樣,機器人會不會搶走我的飯碗,我們并不會去關心。

2)能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聰明人

對于一些喜歡閱讀和思考的人來說,他們對當前科技動態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熱點保持較高的關注度,也會一定程度的去思考當前及未來的變化,了解哪些行業未來能有較大的機會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我們身邊很多人都處在這個段位,這類人我們稱之為聰明人。

3)能預知未來趨勢且知道大致時間點的行業專家

了解未來大致趨勢并不難,難的是把握趨勢來臨的時間點,對時間點的把控,一方面取決于對趨勢的預判,另一方面更取決于對技術成熟度、市場成熟度的深刻掌握,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站在邊緣地帶,只有少數人能有這么深度的洞察掌控,這種人一般就是行業專家或領軍人物。

4)預測并親手實現的而創業者

對于創業者來說,未來不僅能預測,還要親自去創造,去引領,正是由于他們的參與,我們才能一步步的看到未來的來臨,才能看到未來逐漸清晰的樣子,他們不是未來的預見者,而是未來的創造者。

那么,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怎么才能做到像行業專家甚至創業者那樣,能超前的洞察到未來?

二、怎么去洞察未來

我們會發現,很多名人都會分享或者復盤一些自己的方法,比如王興、雷軍、傅盛,總結起來,洞察未來的方法分為兩類:一是務虛派,二是務實派。

洞察未來之方法1:務虛派,教你怎么去想

a、抓住時間的變量:看歷史

丘吉爾說過,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我們對于現狀及未來的很多洞察,都是建立在歷史發展的基礎上,這里有必要貼一下王興同學的例子(本來想找視頻,結果沒找到,這里就貼張圖)

這張圖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就是王興預測互聯網趨勢的“四縱三橫”理論(后來王興自己總結時又加了一橫物聯網),其中的“三橫”是說歷史每五年左右,就會有一個大的技術變革,每次技術變革都會影響四個縱向的領域,這個理論也成為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判斷趨勢的重要參考,而王興總結自己預測未來的方法時說:

“預測未來幾乎是最難的事情,不過也有一些方案:

1. 學習歷史,從歷史中尋找規律

2. 看別人的預測,然后體會和學習

3. 翻出看歷史上的預測,對比一下現在是不是準,然后學習”

但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歷史是在加速發展,不是線性,比如互聯網時代持續了十幾年,移動互聯網持續七八年,物聯網/人工智能可能馬上就要來了,而且其成熟時間可能更短

所以,我們在預測未來時,既要基于歷史的發展趨勢,又要在當前現狀的基礎上,更科學客觀的去做預判。

b、抓住空間變量:看本質

有時我們常常會說,其實現在所用的很多產品,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我們身體功能的外向延伸,比如手機是嘴+耳朵的延伸,汽車飛機是腿的延伸,衣服是皮膚的延伸···

我們將一個人的所有需求歸納后發現,作為人的基本需求都集中在衣、食、住、行、娛樂、健康、藝術等幾大方面,每一次科技的創新技術的進步,其實都是在重復解決人的這些方面的需求。

比如現在的汽車和古代的馬車,都是解決人們的出行問題,現在的直播和古代的青樓,也都是解決人類的精神娛樂問題,其本質都是一樣的。

從古至今,人類的基本訴求都是這幾大方面,只不過技術的發展,讓這些訴求能越來越好的得到滿足所以,當某一項技術快要成熟時,基于這項技術的一系列衍生服務,以及還沒有得到滿足的人類基本訴求,就是機會所在,也是你能洞察到未來可能會來臨的趨勢點。

洞察未來之方法2:教你怎么去做

a、看趨勢,找規律,相信現象即規律

這里貼張大家都很熟悉的圖:

上面這張圖是“技術成熟度曲線”(雖然已經很老了),從圖里面我們能能看出,很多技術出現時,都會經歷從萌芽、膨脹、泡沫、恢復直至最后的成熟期,比如現在還比較熱的機器學習,從這張曲線來看,其仍處于膨脹期的頂部,接下來很可能要進入泡沫期。所以,把技術放在這張時間軸上一看,會發現一些挺有意思的規律。

b、多看牛人的預測,體會學習。

有時候即使我們自己已經有了很多見解和成熟的思考,但去預測未來仍會非常難,這時候我們可以多看看那些牛人的預測,通過他們的指向能找到一些大概的方向。

c、看歷史預測,對比學習。

這里有必要說一個典型的例子,比爾蓋茨1999年在?《未來時速 – 數字系統與商務新思維》種,?預測未來會出現的15種全新服務:

  1. 價格比較網站
  2. 移動設備
  3. 即時支付、在線融資和更先進的網上醫療服務
  4. 個人管家與物聯網
  5. 在線家庭監控
  6. 社交媒體?:太多
  7. 自動優惠促銷
  8. 體育賽事直播論壇?:ESPN,直播吧
  9. 智能廣告?:頭條推薦
  10. 電視直播將提供網站鏈接
  11. 在線公共討論空間
  12. 基于用戶興趣的網站
  13. 項目管理軟件
  14. 在線招聘
  15. 企業社區軟件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其中的大部分預測都已成了現實,有的也即將成為現實,從這些成功的歷史預測中,我們能大概知道未來的發展趨勢。

三、未來會怎樣

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像預言家那樣知曉未來會發生什么,也很難像專家牛人一樣對未來趨勢有個清晰的把控,我們真正能做的,就是常學習、多觀察、勤思考,并不斷的去實踐,在學習與實踐中,收獲一些自己對未來的預判。

未來會怎樣?很少有人知道,不過我們可以跟著別人的腳步一起去看看,這里再貼一個比爾蓋茨的最新預測:

  1. 未來 15 年內,某種超級病菌或會在一年內導致 3300 萬人死亡;
  2. 移動銀行將徹底改變貧困人口的生活;
  3. 到 2035 年,世界上將不再存在貧窮的國家;
  4. (小兒麻痹癥)將于 2019 年被根除;
  5. 大量工作將被自動化所取代;
  6. 非洲將完全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參考文章:

  1. 為什么持續賭小概率事件的人才能成功?https://xueqiu.com/1948398032/82762836
  2. 2013年美團網年會王興演講全文?http://baixiaosheng.net/2226
  3. 從摩爾定律指數增長,看庫茲韋爾如何預測未來三十年?https://www.huxiu.com/article/126497/1.html
  4. 洞察未來這件事非常難,不過我還是想提供幾個觀點和套路 https://mp.weixin.qq.com/s/0RULdtsn4IEkXpwYvHgZiQ

 

作者:鴉口無言,微信公眾號:鴉口無言。

本文由 @鴉口無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人人都能預測未來,那這個未來一定是死氣沉沉的 ??

    來自湖北 回復
  2. 感覺說了很多又感覺啥也沒說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