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認的第一,才算第一

0 評論 3754 瀏覽 22 收藏 19 分鐘

在你的理解里,什么叫做第一?為什么我的產品比別人好,但我卻不是老大?如何引爆一個品牌?

今天我要講的是“搶占心智”,因為這個世界是認知的世界,認知大于事實,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事實,你認知中的那個事實才是唯一的事實。

一、指數級增長四大點

一個企業、一個品牌要取得指數級增長,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要掌握以下四點:

1. 樹立差異化價值

必須問自己有什么差異化價值,有沒有開創一個新的品類、新的特性?如果都沒有,就不用做廣告了,因為消費者不會記住你的。

2. 進行飽和攻擊

即便你樹立了差異化,由于中國不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行為,創新之后,可能很快就有很多人去模仿,藍海瞬間變紅海。這樣,你辛辛苦苦樹立的差異化就被消滅了,同質化是必然。

德魯克先生講過,企業只有兩個基本功能:

一是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二是通過市場營銷,成為顧客心里的首選,這個非常重要。

在消費者心中,只要你把你的廣告語與你的品牌劃上等號,你就擁有了一種心智產權。一旦擁有了心智產權,這個新物種就會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固化,提到某個品類,腦海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你。

一個企業有沒有工廠沒有關系,關鍵是要有創新和市場營銷。如果你的創新能夠為你帶來三五個月或者一年的時間窗口,你如何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進行飽和攻擊呢?

在消費者認知里,不是你能不能做這個產品,甚至做得最好,而是他們只能記住這個產中的第一名,就是大家只知第一不知第二。如果錯過時間窗口,后一步可能就死掉了,所以你必須關閉競爭對手的入腦之門。

案例:瓜子二手車

比瓜子二手車做的更早的是人人車,但瓜子二手車一起來就開始打廣告,只是自己蒙頭干的人人車一下子就蒙了。

當時李健跑過來跟我說:“你們打了那么多廣告,我給你提兩個意見:第一,你不知道這個市場誰是老大,我們才是這個市場的老大。第二,你打了很多廣告,銷量也沒有暴漲,從銷量角度來說,我們還是遙遙領先的老大。”

我回了他兩句話:

第一,什么是第一?第一個打入消費者心智的叫第一,而不是第一個做的就是第一。

第二,消費者心智當中形成份額再轉化成市場份額是需要時間的,沒有任何廣告是今天打了明天就能形成高潮的,但一旦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較大份額,擁有足夠好的渠道,轉化成市場份額就只是時間問題。

你的時間窗口非常短,好概念總是很快被搶掉,打廣告一定要先問自己有什么差異化價值、有沒有時間窗口,如果這兩個都具備,一定要進行飽和攻擊,如果有一個不具備,這件事就不能干。

3. 擁有產權

今天在中國成功的企業大概有兩個可能性:

首先,擁有不可逆的知識產權,高通、華為、英特爾這些每年投入400億進行研發,這時外來者學不會的。

其次,擁有心智產權,進行線下鋪貨。就像“果凍就吃喜之郎”,其他企業當然能做出比喜之郎更好吃、更便宜、更健康的果凍,但在消費者心智中不能,因為喜之郎開創了果凍品牌,抓住了時間窗口進行飽和攻擊,在用戶心智當中喜之郎等于果凍。

真正在中國成為老大的公司,絕大多數產品不是第一。但大家都認為我的產品比別人好,為什么我不是老大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奇怪:請問肯德基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快餐嗎?是中國最好吃的快餐嗎?顯然不是,為什么人家銷量第一呢?原因很簡單:

第一,點多面廣,線下鋪貨比較廣泛。

第二,在消費者大腦中鋪貨比較廣泛。

如果問各位吃快餐找誰,第一個想得起來的是肯德基麥當勞,因為它在大腦中的占比比較大,所以它的銷售機會就比別人高。

4. 抓住廣告核心

“農夫山泉有點甜”,喝著喝著你真覺得有一點甜了,泡茶之后,你如果說這個東西不甜,有人會跟你急。

這是事實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所謂事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它不斷放大對別人的感知。其實廣告的核心本質是用一種對你有利的方式誤導消費者認知。

我的股東MasaSon經常說你要做遙遙領先的第一,不然失去利潤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在中國很多人可以模仿,陷入價值戰、促銷戰、流量戰,會付出比廣告費大得多的代價。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所有市場當中,一定要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這種認知。

段永平最近接受訪談時講了一段話,我覺得非常好,他說“廣告是做給20%的人看的,后面80%的人都是跟風的”。所以,你要抓住風向標人群,再由原點人群引爆跟風人群。

二、中國市場特點

1. 中國消費市場趨勢

中國消費市場增長率大概跌到3.5%,在3.5%當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路徑:如果你是賣酸奶(特侖蘇)的,你的生活應該挺愉快的;如果你去賣方便面、啤酒的,就比較有挑戰了。

我覺得到目前為止,2012年的消費升級浪潮依舊非常確立。很多人說拼多多來了,它是中國底層社會的一次消費升級,他們買不起的東西都可以在拼多多上面找到類似的替代。

WPP集團(世界上最大的傳播集團)做過一個研究,在中國TOP100當中的所有成功品牌,40%超高價定位,24%高價定位,失敗的品牌高價和超高價只占5%和9%。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

并不是便宜就可以成功,很多時候,反而是越貴越成功。

在中國,三高消費人群(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在增加,他們重視創新和潮流,愿意為品牌和品質付出溢價,更接受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

中國大概有2.25億中產階級,到2025年大概會出現5億新中產,誰掌握了中國的5億新中產,誰就掌握了整個話語權、品牌定義權、潮流的引領權。

目前,我覺得中國的2.25億中產階級有以下3個特點:

  • 三愛,愛美、愛玩、愛健康;
  • 三怕,怕老、怕死、怕孤獨;
  • 三缺,缺愛、缺心情、缺刺激。

如果你的生意在三愛、三怕、三缺里面,基本上還是很有前途的。

中國的中產階級消費升級有兩個很大的動力:

一個是努力打拼之后的心理補償。

比如滴滴打車的廣告叫“如果現實總拼命,至少車上靜一靜,全力打拼的你,今天做好一點”。

還有一個叫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個動力現今已成為人生購買的最大動力。

大家為什么要買樊登讀書會,盡管買了之后從來沒去讀過。因為你付365塊錢的瞬間,會覺得你會成為更好的自己,實現人格的自我躍遷,這里最大的動力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今天中國市場最重要的問題是抓住消費者風向標人群。

2. 中國媒介市場趨勢

中國媒介市場在2015年跌了2.9%,2016年跌了0.6%,2017年漲了4.3%,這已經是一個存量博弈的市場了。

其中,傳統媒體在2015年開始進入慢慢下降的通路,跌了7.2%;2016年,跌了6%。

2015年,電梯漲了17.1%,影院映前廣告漲了63.8%,互聯網漲了22%。2016年,電梯媒體漲了20%多,影院漲了44.8%,互聯網漲了18.5%。

其實從2015年到2017年基本上有個同樣的特點:分眾和互聯網的市場份額在漲。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呢?因為中國的資訊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

以前的信息是多元化,后來變成碎片化,現在的信息已經成為粉塵化。信息就像PM2.5,看了之后想都想不起來,因為每天都沉浸在無窮的信息當中。

最后你可以發現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中國的主流人群已經不太看電視了。

二、大家都去看互聯網了。

在互聯網當中,消費者很少看廣告,大家看資訊模式也在改變,因為手機就在身邊。2015年,互聯網的收視時間已全面超過所有傳統媒體的收視總和,傳統的媒體開始走入負增長的通路。

如今,消費者所有的資訊都是通過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獲得的,但他們也是有選擇地看內容,廣告基本上沒人看。

年輕人怎么娛樂的呢?用什么方法看節目?視頻。中國的主流消費人群不太看電視,看視頻是付費的,一付費廣告是可以直接跳過去的。

這時,做內容、公關、話題等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三、如何讓消費者主動看廣告?

十五、六年前,我創業做分眾時,遇到了中國最大的改變:城市化。城市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造樓,這意味著電梯會興起。

所以,我想了一個最樸素的干法,打造一個電梯媒體,形成城市主流人群的基礎設施,因為基礎設施的好處是很難被淘汰。而且,電梯只會越來越多。

這是我選擇電梯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做了十年的廣告,發現廣告其實是一個反人類的行業,因為根本沒有人想要看廣告,大家都認為廣告就是一個打擾、中斷。

于是,我開始思考消費者在什么情況下會主動看廣告。后來發現有兩個地方是可行的:等電梯、坐電梯和坐飛機的時候。

我選擇了前者,因為大家坐飛機的機會其實并不多,大多數人可能一個月坐一次,但電梯不一樣,一個人一天最起碼要坐四次。所以,我給電梯寫了四個詞:

1. 代表主流人群

每天上下電梯的都是主流人群,如果一個月沒坐過電梯的人,你可以基本上認為他不是主流人群。

2. 必經之路

無論你是玩快手還是玩抖音,玩微博還是玩微信,都跟我沒關系,因為你的肉體要經過電梯,并且,一般進入電梯后,手機都會斷網,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3. 高頻

打廣告,很多人覺得電梯里放個鉑爵旅拍的視頻或者Boss直聘會很煩人,但 “定位之父”特勞特先生有一個觀點:

你看一個廣告看得有點兒煩的時候,你才真正打進消費者的心智當中,你自己都看得不夠煩,說明你還沒打進去。

史玉柱同志有個觀點,說廣告的本質是重復,而受眾的本質是遺忘。只有像“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個人賣家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樣的,雖然聽著很煩,但它是真正打進消費者心智了。要是誰有一輛二手車準備處理,會找誰?當然只能是瓜子。

所以,要想讓廣告打進消費者心智,就要讓消費者形成條件反射,鈴鐺一搖,哈喇子就下來。其實人的大腦就是被這么控制的,高頻高打。

可能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聰明,不會受廣告影響,但其實每個人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廣告的巨大影響。

4. 低干擾

很多人說分眾1000多億市值,為什么不去買候車亭、公交車呢?因為特別喜歡封閉空間,我覺得一定要把人關在一個平方的電梯里放廣告才比較靠譜,相當于是在封閉空間中形成強制性措施。

很多事情,能夠有多種選擇對用戶而言是好事,但對廣告主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十幾年前的中心化時代,廣告很容易被引爆,但在碎片化甚至粉塵化的現在,難度太大了。

后來,我對廣告寫過一句定位:用戶沒有選擇,才是廣告主最好的選擇

四、如何引爆品牌?

未來,整個媒體發展的方向是擁抱變化和賭對不變。

什么叫擁抱變化?資訊模式正在改變,手機一天可能占用你5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所以你的廣告也要跟著變化。

比如,消費者在手機上不看廣告,那你就做內容、做公關、做話題、做植入,創造可以被傳播的點。要么就是流量精準分發,要么就是內容營銷。

不變的是什么?是消費者被動的生活空間。你要打商務人群,就抓公寓樓、寫字樓、機場;對付一個年輕、時尚的人群,抓住公寓樓、寫字樓、電影院;對付快消品,主抓公寓樓、寫字樓、賣場。

就像前面講到的,我在16年之前創立分眾時發現的中國最大的改變是城市化,城市化最基礎設施就是電梯,沒有電梯這個城市無法運營。

所以既然電梯是城市的基礎設施,那我做一個電梯媒體就會成為影響城市主流的基礎設施。這是我賭對的不變。

因此,我覺得一般而言,一個品牌要被引爆大概有3個路徑:

1. 融入社會重大事件和社會重大話題

比如王老吉,汶川地震,王老吉捐1億人民幣,融入社會重大事件。在那種情緒下,有人捐1億人民幣,大家要不要喝王老吉?

2. 融入社會重大娛樂

你賭對了中國最厲害節目的冠名贊助商,有沒有效果?當你花費三五個億在《創造101》、《偶像練習生》上面,當然有效。蒙牛、伊利、OPPO、VIVO,就是這么干起來的。

但問題是,你不太容易賭對。這種情況對于有錢的企業影響不是很大,因為賭上十幾個,總有一個賭對的。當然,這也需要勇氣。

3. 融入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空間和生活軌跡

在尼爾森(全球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2017年的研究中,消費者在電影院里對廣告的主動觀看率比較高。

還有電梯海報,一關門沒信號了,目光所及之處只有電梯海報,這時只能選擇看電梯海報。電梯門口,大概一百人路過,就有四、五十個人在看。

候車亭、公交車、地鐵這些開放式空間,消費者的主動觀看率相對較弱。現在坐在車上都在看手機,根本搞不清楚旁邊路過什么。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未來要么植入式的內容營銷,要么是抓住消費者生活中不變的核心場景。否則,很難打入消費者心智。

今天就簡單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內容來源:2019年4月11日,在長江商學院EMBA32期年級講座上,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長江商學院CEO首期、EMBA8期校友江南春進行了以“搶占心智”為主題的精彩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NlBHwmh62gSonNC7PPI-rw

本文由@筆記俠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