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開公司本質上不是保持平衡,是保證贏!

1 評論 7940 瀏覽 25 收藏 12 分鐘

CEO的使命是不斷的戰略創新

幫助你的公司找到自己的使命感和核心目標,是每一個CEO一定要做的事情。如果A輪階段不去找到核心目標,往后走會非常困難。如何找到核心目標?關鍵在產品層面。這個產品是什么?它核心解決了什么痛點?本質上就是所謂的“戰略”。

我經常遇到創業的朋友求助,你能不能幫我介紹一個特別強的產品經理?我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你都不能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還要求去雇一個好的產品經理,真能找到那就讓他來當CEO好了。一定要讓自己具備產品化的思維,要用產品思路去為公司制定戰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做不到這點,就一定會失敗。

戰略就是明白你要干什么,該干什么。老大一定要找到戰略制高點,建立根據地,壘起堰塞湖,打開湖口時水流奔騰而下,順勢就把整個事情做完了,而不是去不斷苦戰養功。CEO的使命就是不斷地戰略創新,找到公司的核心使命和目標,找到關鍵點,你要有信心有把握在這個星球上,這件事情只有你來做,才能做的最牛叉。

好CEO的戰略三部曲:

預測、破局點、All in

我之前有做過一個總結,關于一個好CEO的戰略三部曲——“預測-破局點-All in”,即找方向、想關鍵,最后資源全投入。

1)預測:找方向

預測就是找到大風口,做快樂的豬。早期使用滴滴打車時,我至少有兩次莫名其妙被扣單,可能現在情況好了,但早期他們系統肯定不咋的,但問題是那個風口很重要。我聽過程維的演講,也在觀察滴滴快的,這代人最大的好處就是一下子切入了最核心的領域,然后高速成長,去完成對自己事業和方法的構建。這種彎道超車的速度,你沒辦法,只能看著他們在大風口上去做。當你不需要一個充滿情懷、把用戶感動的熱淚盈眶的app,也能把一家公司做到100多億美金的時候,這樣的風口對于所有的創業者來說才是最核心的立足點。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創業,你一定要想清楚三年以后這個行業會變成什么樣,有什么機會將屬于你。

2)破局點:簡單、差異化、自增長

做好預測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我管它叫做“破局點”。找到一個極其簡單的點,把你對未來的預測在這個點上實現聚焦和爆破。

為什么要用“點”這個字呢?它一定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東西,一定不是一個巨大的體系。我今天特別反感的一個詞是“布局”,這一定不是一個所謂布局化的思考。從你所有對未來宏大預測中去找到一個非常小的點,然后把你所有的力量都在這個點上實現聚焦。

當時我們想了很久海外化怎么做,后來我覺得“清理”是一個非常小的點,但是就這么一個小的點在google play上的搜索量非??壳?,我覺得這個點足夠好,概念也足夠深,所以我們認為這個點是能夠有爆破力的。

其次要有差異化。差異化不是在一個點上的簡單改良,是要在認知層面上都要不同。如果你找破局點跟對手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因為你比人家能加班,因為你的專業素養更好,因為你比他們更理解這個行業,一般我聽到這種就會把這個項目pass掉。差異化要有一些根本性的,是別人,特別是領先者幾乎不能做,或者沒辦法去做到的一些事情,這種差異化才是真正有效的差異化。

第三個就是自增長了,一定要相信口碑的力量,它自己會增長。

3)All in:資源全投入

判斷好方向,找到了破局點,那就all in。

我們的clean master(清理大師)最早也不是公司決策級的投入,而是四個人的小團隊在做,當時雖然每天只有幾千上萬個下載,但它在一直增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我們在2013年底開了一次“廬山會議”,當時我說服了所有的高管,把所有能夠投入的研發資源全部投到clean master。后面我們也做了一些推廣的嘗試,整個clean master的安裝增量從每天的一兩萬,迅速增長,最后增長到一天兩百萬,月活躍量也很快就了三億。

所以一旦發現這個點,一定要全力以赴地all in,只在這個方寸之間把所有能夠聚焦起來的資源都往里投,千萬不能想著我要做一個生態體系。

也有創業者問到,從哪些方面能判斷這件事情我應該all in?很重要的一點,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是用戶增長。每個產品有自己的特點,核心是用戶對它的喜好和黏性。雷總他們最早做小米的時候,也未必知道未來的商業模式,后來做的足夠海量時,這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核心還是要在思路上找到這個“刃”,有些問題屬于戰術級的問題,不需要用戰術級的問題去過多干擾自己對戰略的思考。

Zoom in (聚集)與 Zoom out(抽象)

蘋果前CEO斯卡利提了一個詞叫Zoom In(聚集)和Zoom Out(抽象)。Zoom In是能夠把細節做到極致,做到特別強,無人能比;Zoom Out是能站在一個大的格局上去看到兩個領域之間可能產生的關聯。他說喬布斯就是極少的能同時做到這兩點的人。蘋果只做了一款手機就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今天其實也就兩款手機,一個大屏,一個小屏。

Zoom In和Zoom Out是考察一個合格的創業者的標準,這是兩個很矛盾的能力。我見過很多Zoom Out的人,她能看到很多事情,Zoom In的時候她就沉不下來;我也見過很多Zoom In的人,他就不愿意去抬頭看。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點,我們需要去培養這種思維模式,在這兩個思考模式間來回切換,能沉的住,又看的大。

一定要舍得在人才和產品上花錢

寒冬來了,怎么面對投資人?寒冬的機會就在于,對手也會慢下來,如果對手已瘋狂燒錢,你又不擅長燒錢,寒冬就是最好的時期。越是錢的作用在降低的時候,思路和方法、格局就越來越重要。

怎么花錢?當時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太把寒冬當回事,花錢上太省了。當時我總共融了100萬美金多,等我和金山合并的時候,我還有800萬人民幣在賬上。后來我想這件事不對,800萬等于浪費了,因為這些錢沒有起到真正該起的作用,核心的人才沒有去引進。有一個工程師找我要加2000塊錢工資,我想了想,這會打破艱苦創業的風格,打破內部平衡,于是沒有給他加,那個人就走掉了,搞得我們在線圖片處理業務全垮掉了。

所以在人才方面還是要舍得花錢,因為這個時候大家沒有那么浮躁了,反而你需要反其道而行。開公司本質上不是保持平衡,是保證贏,贏了以后才能對得起團隊。如果這個人不來就輸了,那平衡了有什么用呢?這是我以前犯的最大錯誤?,F在我們招人時,原則上不怎么考慮平衡,我愿意給他這個價格,就證明他是這個團隊不能或缺的,那他當然應該拿到超出原來的薪酬,要不沒有他也能把這件事情做了。

今年在經緯CEO群里,張穎就說,大家一定要知道,如果你現在有點領先了,你要盡快的去確定你的領先地位,該花錢的地方一定要狠,大不了用低一點的價格再去融一筆。但是如果你不把第二名甩開,后面等到大規模都漲起來,你要花可能五六倍的錢才能甩掉對手。這種事情我們遇到過好幾次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舍得。

這個寒冬一定會過去的,創業者首先在關鍵的人才上要舍得花錢,然后在產品上要舍得花錢。市場上如果你能夠證明這是一個自由、有效的增長,還是可以去花這個錢,不要太吝嗇。我們在做獵豹瀏覽器時,在虧損的情況下還花了上百萬做了一套設計,就為了一個軟件的皮膚。當時還是很心疼的,現在想起來非常值得,因為他讓你整個品牌至少炫酷度上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也有人會說這么寒冬怎么辦?要不要去掙錢?我的傾向是早期公司一定不要去掙錢,一定不要花時間在商業化上。因為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能在商業化上花錢,為什么不在產品上花時間。如果在商業化上做一點點效果,為什么不在產品上提升一下,用戶體驗上提升一下?這個時候一定要放棄這種恐懼,全力以赴做好產品。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堅信口碑,堅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越要堅信產品的力量,堅信做好產品。所謂迎刃而解,好的產品就是那個刃,把這個刃找到了,把這個刃磨得快了,所有的難題在這個刃上往前推進的時候,都會被干掉的。所以越是這個時候我相信我們越可以沉得下來去專注在產品本身,全力以赴做好我們自己的創業。

 

傅盛 |獵豹移動(原金山網絡)CEO。

轉載|硅谷堂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沙發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