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風口時代已過:沒這5種能力,你千萬別來創業
過去幾十年中國比較大塊的商業紅利已經被吃干榨凈,未來創業的“巧勁”一定會比“蠻勁”更重要。
前幾天,我剛在一篇文章里說過:中國大塊的商業紅利已經基本被吃干榨凈,創業越來越需要體系化、科學性的方法論和能力體系。
沒想到,我很快就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感傷又無奈地真人真事,印證了這個觀點:
今年27歲的小謝,多次創業超10年,累積賠了400W。
小謝當年創業也曾有過高光時刻,職專畢業的小謝從零食銷售做起,18歲就月賺3W 了。二十歲出頭就有了自己的商貿公司,生意從鄭州發展到徐州,一個月流水三五百萬。
但好景不長,對電商一無所知的小謝,被某本地電商融資1.2億的消息刺激到了,決心進軍電商市場。
雙方的燒錢大戰打得很激烈,對電商一無所知的小謝,最終賠光了本金,還欠款超200W 。供應商甚至把催款電話打給她遠在農村的父親,差點把她逼到跳樓,半個身子都在窗戶外了,債主才把她叫住。
后來小謝決心到北京找機會,她曾經賣過堅果,做過美食城,做過外賣,但都不太成功。后來她又做團餐,總算是有了一點起色,僅靠11平米的操作間,巔峰時期月流水能做到36W。
小謝原以為要觸底反彈了,但現實又給她上了一課。
小勝之后,發奮大干的小謝在望京 SOHO 附近租了700多平米的店面,但是小謝算成本時竟然只計算了每月九萬五的房租,滿心以為自己能賺錢的她,忽略了24名員工的工資、設備折舊、水電氣、員工宿舍等等隱形開支遠超營業額,一月虧損十多萬。
資金鏈斷裂之后,員工罷工,房東強征營業流水,供應商拒絕發貨……
小謝甚至一直沒辦食藥監、工商部門的相關許可,也因此被反復檢查,耽誤了很多業務。這在餐飲領域,其實是很低級的錯誤。
最后,200多萬累計虧損和30W 高利貸(給員工發工資)拖垮了小謝。
小謝的故事讓我一聲長嘆,我確實為她的拼搏和堅韌感動,但是她確實缺乏相當多基本的創業能力,以前野蠻生長中成功過的經驗,也很難被復用在難度更高、門檻更高的創業當中。
一切成功都是人的成功,創業成功至少有70%要依靠核心創始人,創始人身上如果有硬傷,創業必敗無疑。
之前很多文章都講過All in、奮斗之類的創業問題,我們今天講點不一樣的,盡管有一些觀點可能看起來有點政治不正確,但非?,F實。如果你恰巧有這5種硬傷,我勸你千萬別來創業,不然真的會很慘。
01?企業家精神:商業眼光+商業魄力
張維迎老師說:正是因為世界的高度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就格外需要企業家精神,需要這么一群人,既要善于對未來做出判斷,又甘愿為不確定性冒險。
在這個不確定性的世界里,很多事情充滿未知,正因為大批企業家善于判斷趨勢,并愿意為此承擔風險,才創造了如此多的技術和商品,為過去兩百多年的經濟繁榮打下堅實基礎。
回望近幾十年的創業史,你就會發現:能走出來的那一批創業者,無疑都是眼光獨到,而且魄力極佳的真豪杰。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經常做出一些別人看不懂,或者不被理解的決策。
在我的認知里,最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就是近幾年被低估的李嘉誠。
現在很多人覺得李嘉誠是裙帶資本家,或者致富完全靠運氣,但如果你回望李嘉誠的從商史,你就會發現他獨到的商業眼光,和絕佳的商業魄力,到底有多震撼人心。
1993年,當電信行業還只是個前途未卜的科技產業時,李嘉誠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了電信行業的巨大商機,以及1G 技術的落后,于是通過投資英國電信服務商Orange,進軍無線通信行業。
1994年,Orange 用戶僅僅300萬,而在1999年,這個數字已經增至3000萬,成為英國第三大電信服務商。
李嘉誠后將Orangeplc總計49.01%的股權售讓給德國電信服務商曼內斯曼,這筆交易獲得的現金和股權(部分 Orange 股權被置換為曼內斯曼股權),稅后益利1180億港元。
2000年,又因沃達豐合并曼內斯曼,舊股轉化為沃達豐5%的股權,再次帶來500億港幣溢利。
2000年,李嘉誠財團擬以450億美元競購德國3G牌照。但在競價環節,李嘉誠卻果斷地踐行了“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鐵律,退出競標。(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激進的沃達豐因此虧損450億美元)
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的2002年,李嘉誠開始以合理的價格在全球范圍內獲取3G牌照。
至2012年,李嘉誠投資在歐洲3G的總資產已高達2252億港元。
現在看去,這一系列的商業操作給人的感覺有點“有錢我也行”的感覺,但如果仔細品味的話,還是能夠感受到其中風云激蕩。
要知道李嘉誠進軍海外電信行業時,已經65歲了。對于一個守著房地產就能繼續當大亨的老人來說,進入到一個前途未卜的科技行業,面臨數百億的巨大風險,一般人根本沒有這個魄力。
更關鍵的是,李嘉誠之前的電信嘗試都失敗了,在這種背景下還能勇猛進取,實為不易。
具備企業家精神的人,往往能夠看準大時代的趨勢,踩準小行業的節點,愿意承擔別人不愿承擔的風險,還往往商業眼光奇準,又能夠克服人性,做到人進我退,人慢我快,人貪我棄,人棄我買。
只能說,不服不行……
02?不要自我感動,“60分哲學”是優秀的實用主義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經說過:“60分萬歲是一個很好的哲學,我很晚才悟到?!?/p>
60分哲學其實是一種高度的實用主義,意思是指:如果60分足夠,那么就不應該在花大量時間去提升,如果沒有必要,絕不浪費任何一絲能量。
淘寶總裁蔣凡,就是一個能考60分,就絕不考65分的人,多一分都覺得浪費。當年還差一點因此被谷歌拒掉。
據《李開復自傳》描述:
蔣凡當年參加谷歌招聘,面試成績非常優秀,但招聘委員會卻發現他許多課程都是60分。有一位資深工程師認為這樣對待學業的人,肯定不太負責任,堅決反對錄取他。
李開復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意見:你打個電話給這名學生看他怎么解釋,如果他不能說服你,那就直接拒絕他。
幾天后,這位資深工程師給李開復發了郵件:“我們雇用他吧!他讓我對中國學生又增添了一份敬佩之意。那個學生說他們學校的計算機系非常糟糕,老師什么都不懂。而且,考試的內容和實際編程根本沒有關系。于是,他每科考試都準備到僅夠‘低空閃過’的程度,以61分的平均成績得到了學位?!?/p>
創業者的有些努力,理性看來并沒有意義,因為投入跟收益根本不成正比,甚至還會拖累收益。
對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秉承“死磕”精神,當然很好,但如果“60分”已經能夠滿足需求,而繼續提升性能又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卻不能收到相應的回報,那就不應該再繼續“死磕”。
特別是在優化產品時,要把工作做在“人眼前”,把能夠直接提升用戶體驗、滿足用戶需求的地方做到最好,把有些無關緊要、不容易體驗到的東西做到過關。
就像前文提到小謝滿腹委屈,其實是努力錯了方向:明明食材乃至飯盒都用最好的,但是卻被衛生、工商部門反復檢查,甲方行政也總不滿意。北京,你到底想怎樣?!
其實不是別人有意刁難小謝,而是小謝的努力都花在了刀背上。
一方面,飯菜在飯盒里放了很久之后,80分的飯菜和60分的飯菜相差并不大,而飯盒這種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體驗也沒有相差太大,但是優質的米面糧油跟飯盒卻要推高成本;
另一方面,小謝12個同樣的菜品,竟然讓甲方公司連續吃了3個月,甲方有意見再正常不過了;
再一方面,寧愿多花錢買最好的食材,卻不愿意花時間了解一下餐飲行業的基本法規政策,真的是越努力越容易被查。
大把時間、金錢被花在了完全不能提升競爭力的地方,反倒降低了用戶體驗,得不償失。
這種帶有一點自我感動性質的“死磕”,本質上是創業者沒有把握好經營節奏,不知道哪里該講究,哪里該將就,導致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03?做有擔當的管理者,還是滑向老好人文化
古話說得好:“慈不掌兵,義不行賈”。
對于創業者來說,對員工在工作上過度寬容,那么就是對自己和公司的過度殘忍。
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曾經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有擔當的管理者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把下屬從愚昧之巔推向絕望之谷,至于能否爬上開悟之坡,看個人造化。
很多沒有注意到這句話的核心,應該是“有擔當”。
大部分人都自我感覺不錯,以為自己已經登頂成為智者,至少也是正在爬上開悟之坡。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仍然站在愚昧之巔上,離完美還有十萬八千里。
更有意思的是,盡管大家不知道自己正在愚昧之巔上,但往往知道別人站在愚昧之巔上。
在這個信息不對稱的過程當中,人和人基本沒有任何反饋,畢竟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不太愿意指出別人的錯誤。
但這是創始人或者團隊管理者的義務,他有必要去戳破這個泡沫,把員工從愚昧之巔推到絕望之谷。
更可怕的是:很多創業者特別是技術創業者,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不喜歡表達自己,更不愿意做這個戳破幻想的壞人。
創始人不愿意承擔這份責任,那么員工就會始終站在愚昧之巔,幻想自己已經爬上了開悟之坡,整個公司就會滑向老好人文化。
更可怕的是:創始人如果始終不愿意指出員工的問題,不能幫助員工成長,問題就會一直積累,積累到最后公司忍受不了,沒辦法只好換人,這才是真正的殘忍。
04 快速成長和持續學習的能力,始終保持跟員工的“段位差”
創始人跟員工的段位差,是日常管理的基石,也是跟團隊養成良好關系的基石。
所以,創業者要始終努力學習,保持跟高管、員工的的段位差,讓自己始終是企業最長的那塊板。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提到過,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指出:知識工作者的崛起將會改變勞動人口的本質。
德魯克認為:在勞動人口與就業人口中,那些受過教育、有知識、有專長的知識工作者——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白領,也包括一部分高級藍領,他們占勞動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多。當超過一半的時候,整個勞動人口的本質就變了。
知識勞動者的崛起進程,沒有比中國更快速、更顯著的了。
數據顯示:1998年時100個人中只有6個可以上大學(含大專)。而在2017年這個數字完全被反轉,三分之二的人都去讀大學了。
藍領工作者的供應大幅度下降,知識勞動者的供應卻在大幅度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90后)。
根據德魯克的理論(事實也是如此):知識工作者開始越來越多的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比如員工之所以信服你,很大程度上不再因為是你有錢有權有地位,更多的是因為你跟員工有“段位差”,在視野、人脈、格局、認知、能力等方面上超過他們。
就像著名咨詢師韓慶峰分享過的一個例子:
有一天,我去深圳一家公司培訓,碰到一個學生從他們領導辦公室出來,領導談了兩個小時,出來以后碰到我。
我說:“領導又跟你談話了?”
他說:“嗯?!?/p>
我說:“談的怎么樣?”
他直接說:“領導挺努力的。我知道挺努力,但是有沒有聽進去。他說的都是正確的廢話?!?/p>
在他的眼里,他的領導每天在努力地說正確的廢話,說一千遍也不會得到他的認同,更不會得到貫徹執行。
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90零后,一邊罵著“傻領導”,一邊給各種大神送膝蓋的原因。
所以,就像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說的:“世界上最好的企業需要的人才是長跑型的”。
而長跑型人才首先要能跑得過自己,更要跑得過時代和同事,始終通過學習保持自己的知識、視野、格局優勢。
05 不要淹沒在日常事務上,要始終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
創業者如果被淹沒在日常性事務當中,就很難有機會深度思考戰略、使命和方向的問題,而且如果創業者大腦中沒有新思想、知識或者認知,也很難給企業指明發展方向。
莉莉絲游戲CEO 王信文,前一段時間分享了一個他在湖畔大學聽到的觀點:
阿里一個高管說:阿里之所以能很快速成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馬云很早就不再騎馬打仗,而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高段位交流。
很容易想象,如果每天跟你聊天的都是各國元首,一流經濟學家,全球最成功公司的CEO,那你一定會變得很厲害。
對一般創業者來說,可能做不到馬云這個程度,但還是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源和認知圈層,跟更多牛人交流,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有意識地讓自己不被淹沒在日常事務中,不斷的思考什么是好目標、戰略,如何更好地執行和實現目標。
這也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所說的創業者的本分,他說:“CEO 的職責不是執行,而是要找到一條雪程很長的坡道,然后在雪球從雪道上滾下來時,看雪道上有沒有大的障礙物,如果有就把它挪開。雪球滾起來的時候,盡量少地干預雪球本身?!?/strong>
很多創業者有個通病,過多干預日常工作的執行。既妨礙創業者履行自己的職責,又會導致相關責任人缺乏決策權和鍛煉成長,更嚴重是長此以往,大家會覺得這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老板的工作,失去責任心。
瓜子二手車創始人楊浩涌說:“早期創業者關注的事情就三件,分別是人、事、戰略,絕大多數創業者在事上花費的時間最多,永遠在救火,永遠在解決問題?!?/p>
如果創始人花了70%的時間在做事情,那只能說明他的團隊不強。
所以,創始人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把自己從日常事務上解脫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本分,公司才有發展的希望。
最后,我還是那個觀點:過去在風口遍地都是的年代,很多沒有背景的草根創業者,只要勤奮、堅韌,找到一個還不錯的領域發奮深耕,就能夠靠野蠻生長,得到不錯的結果。
但過去幾十年中國比較大塊的商業紅利已經被吃干榨凈,每條賽道上一座座山頭拔地而起,人滿為患,靠蒙眼狂奔就能賺大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這種激烈的競爭背景下,未來“巧勁”一定會比“蠻勁”更重要。思考創業真正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找到自己的短板,放大自己的優勢,才取得創業成功。
作者: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獲千萬級別閱讀。個人公眾號“進擊的阿秀”(ID:zchxuexi)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0S10iAWjSqVsSlVj1P3N4A
本文由@阿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alsh, 基于CC0協議。
作者:Rebbeca Ren
來源公眾號:品玩Global(ID:pinglobal),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與你有關。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品玩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還行吧 自己也在就業中創業 一切慢慢來吧,別太貪心 。
正確廢話寫成文章,騙取大家一個點擊,就很棒啊
臥槽,你爹,又是這個阿秀,秀你妹呀,以后別Ni Ma寫了,沒創過業寫你妹??!
我C,扯淡的文章越來越多,創業一邊60分主義,一邊有持續學習,我想問問作者你創業么?沒有,你擱這瞎咧咧個雞脖??!
瞎咧咧是你發言的權利這無可厚非,但要真有小朋友信了,你這是在誤人子弟知不知道。別以為看兩篇道聽途說的狗,屁文章就能瞎寫,你們這叫不負責任,知不知道??!
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