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心理咨詢互聯網平臺創業經歷的復盤

15 評論 5307 瀏覽 51 收藏 26 分鐘

編輯導讀:這兩年,很多人受疫情的影響,以及生活工作環境節奏的變快,壓力陡增,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也由此催生了很多心理咨詢的平臺。本文作者復盤了自己的一次心理咨詢互聯網平臺創業經歷,總結了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前關于這次心理咨詢平臺創業經歷已經有寫了幾篇文章,在一篇文章中說會對此次經歷做一個復盤。后面因為理由(拖延癥),沒有寫文章,沒想到前幾天有一位讀者加到我的微信,然后在聊天中截圖我文章中承諾要寫的復盤內容給我,一下子讓我再沒有理由拖延下去。但由于時間已經過去了1年多,所以有些事項不一定記得非常清楚,細節上可能會存在遺漏,這也一再提醒我,不要拖延,切記。

這個復盤大致的框架是怎樣的?

  1. 簡單介紹項目做什么
  2. 為什么會做這個項目
  3. 以時間為節點的項目過程復盤
  4. 總結:做的不好&好的點
  5. 其它雜項思考

一、簡單介紹項目做什么

一個撮合平臺,撮合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患者進行對接。

1.1 項目是怎樣的運轉邏輯

通過搭建互聯網咨詢傾訴平臺,撮合咨詢師及用戶,提供線上線下咨詢服務,解決用戶心理咨詢及情感傾訴需求。

在后期不斷完善功能,引入科普、心理測試、心理相關課程、問答、針對咨詢師的培訓不斷成長為一個泛心理的綜合服務平臺。

1.2 怎樣盈利

通過為平臺咨詢師及用戶提供服務,平臺作為技術、內容服務提供方,從平臺產生的各類交易中通過抽去一定比例作為平臺收入,從而盈利。

后期平臺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建立針對咨詢師的培訓服務

二、為什么會做這個項目

凡是做一個事情,一定有一個原因。即便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可能我們受潛意識的影響,我們不能很好的覺知這個原因,或者我們能夠清楚自己做這個事情的原因。能夠很清楚的知道做一個事情的動機和原因,就是非常棒的。

我做心理咨詢項目的原因有幾個:

a、在16年左右,有一段時間心情比較喪,為什么呢?因為在前一家公司做了一個同城配送的平臺,時間點不錯,而且也跑通了商業模式,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以繼續推進,項目被關閉了。在此情況下,我從公司離職,進入了一段低潮期,整個人精神狀態不太好。后面通過看書,認識一批書友,一起每周讀書,在網絡上開讀書會,一步步走出來。在這段時間,我讀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算是埋了個種子

b、之后在16-18年之間,陸陸續續看了更多的心理學方面的書,并對心理這塊有了更多研究。去搜索了百度貼吧,知乎,豆瓣,發現有很多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各種問題。在此基礎上,想著是不是能夠做點事情,于是更進一步的了解,了解的信息在另一篇文章《我的創業獨白之——小鹿平價智能咨詢心理平臺商業計劃書》有詳細介紹。

結論就是大環境可做:中國的心理咨詢這塊,是非常早期的階段,沒有巨頭;國外在這個領域已經做到很高的水平,納入了醫保體系;中國心理咨詢這塊在快速發展。

c、我之前的產品經理,均是在本地生活,O2O領域,這個領域的特點是需要進行線上線下聯動,需要做大量的線下工作,前期的運作需要大量資金。而心理咨詢我判斷前期可以進行純線上的運作,對啟動資金等不需要太多。

結論就是:模式比較輕,初期資金要求不大,可嘗試

d、我在之前的項目中,帶過團隊,積累了一些人脈,在研發等方面,可以做到低成本的開發。

e、心里多多少少想搞點事情,有這個沖動。

三、以時間為節點的項目過程復盤

在有了以上的一些分析之后,我開始著手去做一些準備工作,召集之前團隊的一些人,看他們的意向,開始拉人。

2018年5月——項目發起

跟身邊的一些人溝通了意向之后,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人10人左右,在成都人民公園旁邊的一個茶館里,我講了2個小時多。講什么呢,講我為什么要做這個事情,做這個事情的初衷是什么,把我得到的一些信息給大家共享。給大家說,我想做這個事情,大家前期兼職干,前期沒有報酬,有意向的我們就一起干。

2018年6月——團隊組建,溝通,分工,準備工作

經過幾次網絡和線下溝通,我們對于團隊分工,前期以什么方式做,有了初步的方案。前期不做任何研發,以小成本方式運作,做公眾號,寫文章,做心理測試等方式啟動,看效果情況

2018年7月左右——公眾號更新文章

公眾號,然后按照一周1-2篇文章的頻率,開始更新。

在大約兩個月的時間中,我們不斷的發一些文章,文章的主題從心理疾病科普,到明星心理問題,到社會熱點心理問題剖析都有。發現一個問題:團隊的內容產出能力不行,包括我自己。中途也嘗試學習一些優秀的公眾號,但是內容產出能力是不能短時間補齊的。文章的閱讀量不大,一般在100-200之間。

2018年10月左右——內容方向調整

從需要大量精力的文章轉向工廠流水化生產內容的思路走。怎么做呢,我們從網絡上,各種心理測試類書籍上找大量的心理測試題,然后利用問卷星把題目和答案做隔離,每一個測試題就稱為一篇文章。

2018年11月-12月——探索新的內容

在網絡和網易云音樂上找到各種冥想,讓人放松,集中精力的音樂,然后搬運到公眾號,配上文字和圖片。通過這幾種方式,解決了內容穩定產出的問題。同時較為系統的收集整理心理學的系統知識,將大篇幅文章的注意力放在心理知識科普上。同時聯系一些咨詢師,入駐到公眾號上。怎樣操作——通過各種渠道,拿到咨詢師的電話,然后進行電話拜訪,同意入駐的比例高于我的預期,電話溝通了100人左右,有20位同意。這進一步驗證了我之前的調研,在這個市場上,大部分咨詢師是沒有太多客戶源的。在這個過程中,陸續有少量用戶來找我們介紹咨詢師。

2019年1-3月——探索新渠道

發現在公眾號上發內容,最高的文章閱讀量有近2000左右,但是沒有什么轉化,我們難以和用戶進行直接接觸,用戶看到文章,看到我們留的聯系方式,在聯系我們,中間轉了幾次場,轉化鏈比較長。

不斷嘗試中發現有一些更好的渠道。其中一個就是我在文章開始的時候關聯的一篇文章利用QQ渠道進行用戶的冷啟動增長模式。QQ本身的屬性是群落,微信不能通過搜索而添加群,是封閉式的,但是QQ是天然公開搜索群的。有很多人創建了群,有很多人聚集在各種群中,這樣就相當于已經在一些水池中養了魚了,再去撈就輕松很多(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只是為了方便理解)。

另外就是QQ的用戶量真的很大,同時在線在18年左右還有2-3億左右,我們通過搜索發現,在QQ群聚集的抑郁方面的人,就有20萬人左右。其它還有很多類別的群也很多,比如說親子關系等。所以我們創建了自己的心理群,然后搞了一批QQ號,大量的加相關的群,然后向自己的群拉人引流,做群維護。

對于QQ渠道,當時的摸索一陣之后,想法是:a、直接的群友,群運營,垂直類群;b、進入類似群,進行間接運營,發群文件資料帶自己的信息;c、拿到相關群的群成員信息,后期做郵件營銷。

并且在百度心理類貼吧發帖子拉人,從豆瓣知乎等引流到QQ群,在2-3個月時間里,自己創建的群,最高的一個群近1000人,總共群成員差不多有3000來人。不幸的是,最高的那個群因為群友的一些發言,導致了被封,這是一個打擊,后期加強了群的管理。

另外我們利用前期的心理測試內容,做了簡單的視頻,在當時所有主流的短視頻和視頻平臺進行分發。最好的單個視頻單平臺閱讀量達到了4萬左右,其實做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用PPT的形式將一個測試與答案分成兩個視頻放上去?;叵肫饋恚敃r其實可以做短視頻,但當時的重點是做心理咨詢,所以沒有打開思路去想其它的。視頻分發引流的直接效果比較差,進行了維持。

2019年4-5月——討論是否做研發

在以上的一通操作下,各方面的渠道,內容在不斷的嘗試,也有一些效果,有人來找我們,雖然量不大,一個月有10多個人。但是團隊成員還是受到鼓舞,這個時候我們就討論,覺得應該有自己的平臺來對接業務,現在想來太膨脹了。

在這個思路下,我們開始比較正式的討論產品研發問題。

開始重新把研發伙伴召集起來,討論方案,出原型,找UI設計師。

2019年6-8月——注冊公司,做研發準備

注冊公司,籌備研發的工作,各渠道繼續推廣。第一次注冊公司,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前后折騰了比較久,另一個就是出產品方案,產品的內容可以在上面提到的商業計劃書中查看。

2019年8-10月——注冊公司,做研發準備

當時為了省錢,溝通由團隊內部一個會ps的人來完成,在出了產品原型之后,出了一個效果圖,看著與常規的UI圖存在較大差異,這中間的來回拉扯基本上1-2個月時間就沒有了。于是重新找UI,給錢,合作。從這個事情,得到的一個教訓是,有些費用是不能省,省了就要出問題。

當時我拉的研發團隊,有各種語言的,中間又一度因為選擇哪種語言進行了幾次拉扯。之后我突然意識到,在這種早期項目中,根本沒有必要考慮哪種語言更合適,因為早期的量根本達不到語言的上限。這種很早起的階段,最要緊的事情是有個東西可以用,去滿足業務。

2019年11-2020年3月——產品研發,上線

產品分為幾個端口,咨詢師和用戶小程序,一個幾個頁面的官網,一個后臺。

用戶端主要功能

  1. 注冊登錄——用戶在游客狀態下可以查看部分APP內容,當點擊某些功能時,會觸發注冊登錄模塊,用戶注冊成為平臺用戶,進行登錄使用服務。
  2. 傾訴——用戶購買傾訴服務,與咨詢師進行溝通傾訴,
  3. 咨詢——用戶購買咨詢服務,與咨詢師進行咨詢溝通,
  4. 個人中心——個人資料管理、用戶本人的咨詢及傾訴訂單的管理,用戶關注的咨詢師,用戶可向平臺反饋問題,查看幫助中心,查看消息通知

咨詢師端主要功能

  • 注冊認證——咨詢師注冊,提交認證資料,申請成為平臺咨詢師
  • 服務訂單——咨詢師已預約的訂單,正在服務及未服務的訂單,可查看訂單的詳情并對到約定服務時間的訂單發起服務。
  • 個人中心——咨詢師個人中心,資料管理、預約咨詢師咨詢及傾訴訂單的管理,與咨詢師進行過私信的用戶(咨詢師可與用戶進行私信溝通),咨詢師可向平臺反饋問題,查看幫助中心,查看消息通知
  • 資金管理——咨詢師的資金管理及銀行卡管理,咨詢師服務的訂單資金流水、結算、提現。咨詢師可以清晰的看到資金的來龍去脈。

就這個樣子的功能,其實中間折騰的夠嗆。中間有幾個人水了我,然后我不斷調整團隊,基本調整了3次研發團隊,從最開始我希望盡快加快速度,所以研發團隊都拉了接近10個人。到最后定下來做的,基本就4個人,兩個后臺,兩個小程序+前端。

因為是兼職,所以進度對接基本都是晚上和周末,協調起來也是非常費力,我要搞產品,項目管理,也需要去推動運營(拉的運營合伙人有騰訊經歷,一直和我討論規劃,但沒有介入實際工作。在非常早期的項目中,規劃有用,實際下手更有用),我一度有崩潰的傾向。

2020年3月-2020年4月——產品上線、解決bug

產品上線但是存在很多問題,修改bug前后用了1個多月才算勉強好,這里真的體會到,人員真的不在多,在精。邊測試,邊提bug,邊解決,然后修改,重新測試,問題反復出現,心力憔悴。

2020年5月-2020年6月——拉心理咨詢師入駐,進行初步小程序推廣

上線的籌備中已經聯系了一批咨詢師,小程序上了之后,引導入駐,前后拉了50人左右。

之后開始在各個渠道去推小程序。

2020年7月-2020年11月——各種想辦法推廣,融資

想象往往比現實美好。

心理咨詢的轉化太低了,這是整個行業的情況。QQ與微信小程序即便都是騰訊出的,但是沒有直接打通,貼吧,豆瓣,網文,視頻平臺的轉化也很差。

郵件營銷的轉化也非常低,這個時間,應該說,已經過了郵件營銷的時期,很多人都不收郵件了,除非是強工作相關的。

出去融資,大環境本身就不好,數據也不理想,前后跑了10次左右,接觸了投資人,結果是看后續數據增長。

2020年11月-2021年2月——努力掙扎,考慮轉型或者關停項目

嘗試線下,跟一些創業孵化中心去談合作,做了幾次線下的演講,但是意向度低的可憐,轉化很低。

考慮是否可以專門為咨詢師服務,幫咨詢提供服務工具,調研之后發現付費率比較低。另外項目前后經歷了2年多的歷程,團隊成員很多是兼職做,成果不太顯著,意愿度降到了冰點,進度推進已經很困難。

最終,項目game over。

四、總結:做的不好&好的點

4.1 失敗原因

a、項目前期的調研其實做的不夠,做的不深入,對于其中的很多行業隱藏信息是沒有完全認知的。存在一定的用互聯網+的模式去理解,沒有充分理解行業特性,對行業的敬畏心不足。

b、團隊的組建上也受到第一點的影響,團隊成員基本是之前做本地生活,O2O服務時候相處的伙伴。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特點,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商業模式,行業模式的時候,需要的技能,經驗,能力都是會不同。

c、團隊的組建開始奉行大一些,能夠有更多人參與,做更多的事情。這一點反思起來,錯的更多。團隊在于精,引入更多人之后,管理,溝通,協調,決策成本都更大。如果做不好,會引起反作用,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0-1的開荒階段工作,在這種早期的混亂,模式,開拓時期。需要更多自主性,敢闖敢拼,帶點海賊王那種意思。有些人不是沒能力,可能他的能力在這種0-1的情況下不能很好的發揮。也就是人才不能錯位匹配,要不然帶來的是對彼此的傷害。

d、對行業估計過于樂觀,特別在2020年疫情出現之后,當時網絡有大量報道,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當時預估會有需求爆發。實際情況是,不能太聽各種報道,行業需要培育,中國現狀的心理咨詢就是屬于蠻荒時期,除了少數一線城市的少部分人以外,絕大多數人對心理咨詢帶有有色眼鏡。心理咨詢這個行業也是思想領域,這塊的轉變沒有那么快,不像是手機支付這種業務。思想領域的東西,需要不斷潛移默化的改變,是需要很長時間培育和教育的。小團隊沒有實力最好不要碰需要大量市場教育的業務。

e、產品MVP驗證出了問題,驗證時的客戶與普及用戶不同,商業模式沒有充分驗證就開發產品和進行推廣。開始以公眾號的形式來驗證,推朋友圈。陸陸續續找來的人,都是朋友圈的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這些人天然有一層鏈接在這里,這代表信任。完全打開去推廣的時候,沒有這層信任關系在,其實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用戶。在之前沒有意識到,過早的以孤立類型用戶的情況去推測全面用戶。

f、團隊成員如果有問題的時候,要果斷的處置。早期團隊,很多時候要靠自主性,要有強烈的動機,如果沒有這些,需要處處監督來做早期項目,這是很難辦的。如果有屢次拖延,也不參與討論,各種溜號,意愿低下的成員,應該盡早清理出去,不能拖,寧愿留少的人做較少事情,集中精力,也不能處于一種間斷性停滯狀態。這種人會對整個團隊帶來不良影響,并大大的將計劃延期。

g、在組建團隊時,更多以意愿,興趣,動機、專業度為主,就是具體對這個事情的強烈興趣,并且有能力做事。只是以過去關系等,這種很不可持續。

h、沒有嚴格的遵循設定的目標,里程碑。在開發產品之前,我的理智告訴我,當時各方面的數據并不理想,特別是轉化其實是非常低的,最好再繼續推一段時間。但是團隊中有成員提出是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產品平臺,所以在各方面都施展不開,降低了別人的信任等等。這是不是真實的呢,也確實是。但不是最本質的,最本質的是要驗證我們做的事情到底有價值沒有,能不能幫助咨詢師和用戶,用戶愿不愿意來,是否愿意付費。團隊成員提出的,反思來看,是明顯把工具,手段當成了最終目的。如果真的有價值,那用戶其實不太會在意你的工具,只是整個過程的效率低一些,過程曲折一些,人工手動的工作多一些,并不影響本質。

我對此的反思寫了一篇文章《如何做產品MVP》,總結就是:“快速簡單粗暴的驗證產品可行性,產品不僅僅只是軟件產品”。但是當時是項目已經進展到這個程度,說沒有效果也有一些,團隊成員也大多建議開發產品做擴大,我沒能守住本心,于是同意啟動研發。

這個錯誤很致命,我作為總負責人,對此負全責。這個錯誤導致了我們對于市場的驗證不夠充分,沒有堅持住充分驗證可行性之后再進行下一步動作的思路,采取客觀理性。我們企圖用更多的手段去解決問題,更往前沖,而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注意是否真的正確,如果不正確,沉沒成本可以放棄。啟動研發項目之后,導致團隊的精力更分散,人員擴充,管理、協調、進度更不易把控。

時刻保持理智,進行客觀的判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很難做到,比如拋棄沉沒成本,理智客觀的對待失敗,對待錯誤,不要去試圖掩飾自己的失誤,而應該從中學習東西,減少損失。

4.2 做的好的

  • 提前做了預案,虧損在預期范圍內。在做這個事情之前,我們溝通了大致的階段和環節,每個環節都盡量采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做,并預想了失敗的問題。創業這種事,最終結果是概率性問題,而且極低,所以要把最壞的結果做一個打算,不能讓自己套進去不能生活。
  • 盡量采用了mvp的方式,從公眾號,到各種渠道探索,到開發產品,都是采用能少則少的私立來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做。也不是完全做到了最小化,比如產品中反思,可以更簡單的。
  • 對于內容產出,運營,盡量做到了標準化的方式去做,也就是sop方式,大大降低了內容產出對人的要求,其中有參考得到公司的知識手冊。
  • 團隊的組建,中間的合作,最終的分手基本做到了友好、和諧、彼此理解,沒有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相關閱讀:

利用QQ渠道進行用戶冷啟動增長探索(實操長文)

項目商業計劃書該怎么寫——實戰

 

本文由 @markzo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歡迎關注訂閱號:markzou的筆記

    來自四川 回復
  2. 寫的非常棒,向你學習。心理咨詢2023年依然是藍海

    來自山西 回復
  3. 老師可以加個微信嘛,想和您聊一聊…

    來自湖北 回復
    1. markzou1988

      回復
  4. 我也看好這個行業,松果傾訴就很厲害。

    回復
    1. 確實有些傳統的,反而做得好

      回復
  5. 也有類似的創業經歷,產品出身主導市場和產品,最終over。你們這個項目最后是否可以考慮做一個專業的心理信息資訊類的運營號,做內容運營簡單導流給咨詢師,低成本運營,等待用戶量上升達到一定程度再考慮做平臺

    來自廣東 回復
    1. 最開始就是這么做的,之后沒有控制住,開發了平臺

      來自廣東 回復
  6. 對于知識付費,我感覺還是找到一個點,把這個點撬開就可以了,要是盲目的開始,確實很難盈利。

    來自河南 回復
  7. 其實這個項目應該還是可以的,不過可能還是要從新捋一遍,中國人對于付費的東西,觀望太多還是比較多,特別是心理相關,年齡段不一樣,接受度不一樣,而且對于說話就付費的這種概念接受度很低,盈利模式可能要轉變

    來自江蘇 回復
  8. 這篇文章滿滿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經驗之談啊(接地氣),馬住認真讀一下,說不定以后能用上

    來自廣東 回復
    1. 希望能幫到你

      回復
  9. 樓主是心理學專業嘛?很佩服能這樣去嘗試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不是專業畢業的

      回復
  10. 創業經歷復盤最重要的能總結出成功和不足的經驗,可以有效地取長避短。

    來自江蘇 回復